- 相關推薦
窮小伙三年變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
一個人的出路,是在工作中尋找的,而不是坐在那里想出來的。
生活就是這樣,當你昂著頭走路時,你就得隨時準備在地上趴著。
一個人要做出來點成就,最終得靠自己。朋友關系再好,也不能替代自己的努力。
最近,一個叫"老康"的重慶崽兒成了全國名人,他在網絡上把自己"三年時間,從身無分文到百萬富翁"的真實創業經歷曬了出來,結果幾個月時間,就有百萬網友潮水般涌入他的帖子,"老康"也因此在網絡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草根偶像,還進入了"天涯百大名人榜"。據悉,這本點擊已近300萬的"發財日記",已于近日出版,名叫《全中國最窮的小伙子發財日記》(以下簡稱《發財日記》),該書將于本周末登陸成都。
最困窘時 羞說失業每天假裝上班 《發財日記》是一部自傳體小說,作者"重慶老康"(簡稱"老康")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他最窮困潦倒的時候"經常都吃不飽飯,早晨,就吃一碗面條,因為失業了說不出口,每天假裝出去‘上班’,其實也就是在街上晃"。30歲的"老康"拖著老婆、兒子寄居在丈母娘家,連給兒子買奶粉、買保險的錢也掏不出,抬不起頭。
不僅是自己,老康說現在自己身邊很多有錢的朋友,一開始真的都超級慘。"比起現在很多抱怨自己買不起房的白領,不知道要慘多少倍哦。有個朋友窮困時,連一碗重慶街邊的小面,都吃不起,只能站在旁邊看著別人吃。"
笨拙致富 天天蹲守建材市場調研 從身無分文到百萬富翁,老康僅僅用了三年,這段經歷足以刺激所有想發財的年輕人的神經,而老康卻一直自嘲自己發財靠的是"最笨發財之道",因為夠笨,所以才確保了自己的發財之路。老康說,"最笨"是希望年輕人放棄一夜暴富的幻想,踏實做好每一件事情,財富是慢慢積累的,不會一夜之間降臨的。而且,"行行出狀元",有人撿垃都可以成為百萬、千萬富翁,所以不要看不起工作,最不起眼的工作,你做好了,也能給你生財。
而老康的經歷正是"最笨"的真實案例,在創業時,他想了解建材市場的生意狀況,就整天整天地蹲在大渡口建材市場門口,一手拿一個本子,進去多少人,出來多少人,都買了些什么東西,全部記下來,"蹲的時間長了,記錄的東西就顯現出規律,賺錢的方法就自然而然地浮現出來。這就是笨,沒有半點取巧的地方"。但就是靠這些笨法,老康總能掙到實實在在的錢。
成書不易 出版社總編輯"五"顧茅廬
老康很低調,帖子在網絡走紅后,幾十家出版公司聯系到他,但已經"富裕"起來的老康,完全不被版稅吸引。據了解,老康現在在重慶沙坪壩擁有一家自己獨資的公司,每年銷售額過千萬元。這本《發財日記》是他空閑時,在辦公室里慢慢敲出來的,說是日記,其實是回憶。老康表示,書中故事不完全是他的真實經歷,借鑒了周圍一些朋友的生活,"當然,也有一些我的影子……任何作者的作品,都不可避免帶有自己的影子。"
為了出版《發財日記》,出版公司總編輯吳又告前前后后給老康打100多個電話,親自拜訪了不下5次,"把老康都弄煩了",才說服老康同意出版。
因為書里涉及很多老康在重慶現實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他從未想過出版。老康表示,很多人都比他有錢,他覺得不太好意思出這樣的書。"我最擔心的是這本書影響了我的生意,我希望自己的生活保持和過去一樣,我現在是一個生意人,不是作家。"但說到出書的意義,老康說:"如果有哪個落魄的重慶崽兒讀完后能受啟發,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比我拿多少錢版稅要有意義得多!"
【窮小伙三年變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相關文章:
農村窮小伙2元創出2個億創業故事05-03
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04-01
成功人士創業勵志故事04-04
關于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05-11
農村小伙成功創業的故事05-11
80后成功人士的創業故事05-10
出身寒門小伙的勵志創業故事05-11
勵志成功人士艱難創業故事04-04
90后小伙創業瞄準土特產的創業故事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