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份喜歡的工作職場勵志文章
找一份喜歡的工作職場勵志文章1
想想,一般的上班族,每天上班時間八小時,加上班、加班、應酬等等,說一天有一半的時間是和工作綁在一起的,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對于這每天得占去我們絕大多數醒著的時間,還是有不少人找工作時,考慮的并非自己喜不喜歡某份工作,而是工作的收入多不多、成就高不高,能帶給我多少物質與名望。
薪水、成就與名望固然重要,但若因此選了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那么等于宣告將自己的大好人生白白葬送。
畢竟,薪水再高、成就再高、名望再高,若是活得不快樂、不開心,又有甚么用? 一切都變城苦的了不說,還可能因為長年累月得忍受工作中的各種不愉快而搞壞了身體、累爆了肝。
圣經說,“人若賺得全世界,卻賠上自己的性命,又有甚么益處?”我們能拿甚么換生命?
富蘭克林倒出的資本主義公式“時間就是金錢”,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出賣時間的確可以換來金錢,但拿金錢卻是買不到時間,時間一去不復返啊!人生中最寶貴的是使用時間的品質,而非金錢的累積。心理學家也早就研究指出,人類所得在超過一萬美金之后,對于增加幸福感受的`邊際效用變得非常微薄。
找到一份自己熱愛的工作,就算世人并不看好,收入也非頂尖,但卻是自己熱愛,每天早上恨不得趕快起床去上班的工作。
誠如日劇《時尚女王》中借主人翁之口所說的,“喜歡自己工作的人,已經有一半的人生是幸福的”。而靠著那一半的幸福人生,另一半的人生要幸福也不難(更何況,自己喜歡的工作,也不盡然一定賺不到錢,沒有名望,得不到成就感)。
反倒是選擇了物質滿足而忍耐一份自己并不喜歡的工作的人,人生已經有一半成了災難,而剩下的另外一半,極有可能會被工作的那一半所造成的不愉快所拖垮,讓負面情緒蔓延到生活中的其他角落,全盤搞砸自己的寶貴人生。
找一份喜歡的工作職場勵志文章2
不少職場新人常被某一件工作美麗的外表(浪漫想像)所迷惑,并以此為由,決定自己將來的工作。
好比說想當出版社編輯的,十個有八個都以為編輯成天就是看書稿與作家喝茶聊天;想當作家的,以為只要敲敲寫寫就能財源廣進;想進電子業當新貴的,想的是高薪分紅配股;想當藝人明星的,看到的是被粉絲追逐崇拜且賺大錢的樣子……總之,讓人決定選擇某一個工作的理由,經常是該工作最華麗美好的外表。
可惜的是,這些看似美好的事物,單純是外界的誤解與想像。天底下沒有任何一件工作都只有爽快華麗的美好,無論哪一種工作,背后都有不為人知的辛苦和專業要求,成就工作的,并不是那些外人看起來華麗的部份,反而是那些不為人知的辛苦。
好比說編輯,能夠拿來看稿子的時間永遠是下班之后的私人時間,上班時間永遠得忙著處理總編輯、作者、譯者、美編、印刷廠、書店、經銷商、會計、ISBN中心等各個合作單位要求確認工作進度/流程的行政瑣事;再說明星,就說歌星好了,想要能一展歌喉出唱片之前,得接受密集的肢體語言演唱技巧訓練課程,每天練到身體累趴,明天繼續揭著練,想辦演唱會,那得先練能跑馬拉松長跑等級的肺活量才行;想進電子公司當科技新貴,得忍受每天工作至少十二小時以上,而且得穿著無塵衣待在實驗室里,守著枯燥無聊的實驗流程,承受一次次的工作失敗。
決定某個人投身某項工作的往往理由千奇百怪,也無不可(只是一個契機)。只是,進了公司后勢必得面對挫折、撞墻期,社會學稱之為職場再社會化。職場再社會化的過程,第一步就是全盤被否定,自己無論做什么怎么做都不對,都會被罵,全盤否定看似毀掉了職場新人的自尊,其實是把職場新人過去從家庭學校中所學得的社會化經驗破壞殆盡,讓職場新人接受職場的價值觀,好能夠融入職場。因為,職場生涯所需要的道德規范與學校家庭完全不同。市面上的上班族職場教戰守冊,說穿了就是傳授上班族成功通過職場再社會化洗禮的方法。
唯有在挫折、撞墻期能把自己原先對工作的錯誤浪漫想像拔除殆盡,又能繼續對工作保持熱忱,也就是順利通過職場再社會化的人,才有辦法留在職場。
現代年輕人之所以越來越難適應職場生活,主要的原因是家庭與學校對待年輕人的方式太過寵愛,使其生活在一個完全不須承受失敗挫折與嚴厲管教的環境中,自由(其實是放任)的成長,明明毫無能力卻極度自戀、目空一切。家長在孩子出社會后的持續溺愛,讓職場再社會化無法順利進行。例如,不少父母聽說孩子的第一份工作起薪只有兩萬三卻得每天加班到八九點,因為心疼,加上自己有點錢,就叫孩子辭掉工作不要干(說什么家里還不至于養不起你)。殊不知,這是讓孩子失去職場再社會化的`良機。
其實,工作中看似美好華麗的部份,是從業者表現出專業水準之后所展現出來的氣勢和工作氛圍,屬于工作結果的呈現,并不是工作的本質。工作的本質,經常是枯燥、重復、無聊、瑣碎,得不斷承受失敗挫折,才能從中累積實戰經驗,最后展現出華麗。就像天鵝看似優雅的在水面上劃,其實是藏在水底的腳不斷拚命劃水的結果。
想要成就工作的華麗美好,第一步必須能夠通過職場再社會化的洗禮,讓自己成為責任感,虛心受教,能夠承受失敗,甘愿從事枯燥無聊瑣碎的例行化公事,不排斥大材小用,不斤斤計較工作責任的分配,在一日日的反覆操作中,砥礪心智,培養寬大的氣量。
上班族的器量,將決定其日后成就的高低。器量狹隘的人,一進公司,還沒有貢獻和功勞之前,就開始要求薪資、福利、辦公場所等等的權利;器量寬大的人,眼光長遠,不會只考慮眼前的工作是否辛苦、需要加班,而是懂得從長遠的職涯規劃與提升個人競爭力/歷練角度來看,甘之如飴的接下沒人肯做的麻煩工作,并且以有限的資源做出一番名堂,讓主事者刮目相看,替自己打開升遷加薪之路。
找一份喜歡的工作職場勵志文章3
看人才市場的求職職缺,找工作的時候,你第一眼會瞄哪里?
除了學經歷限制與要求之外,大多數人應該會看年紀吧(好吧!剛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可能不會,但是過了30歲,很少人不會看一下年紀)?
年紀越大,投履歷應征工作越困難,特別是還想應征基層工作,更是難上加難。一般來說,企業對基層工作的年齡限制,最遲為35歲。也就是說,過了35歲還想找基層工作,非常困難。
工作其實有保存期限的。雖然青春無敵,但是人不會永遠青春,在青春小鳥一去不回頭之前,得利用有限的時間找到自己想要/喜歡/適合且有能力投身其中的工作,拿出實績向老板證明,聘用自己沒有錯。
人力資源專家也說,35歲是求職/轉職的分水嶺。一個人如果在35歲以前沒能找到穩定的工作/產業,并且闖出一番成績,恐怕35歲以后,別說想要轉職不容易(轉換跑道更是困難),就連待在公司里想要往上升遷,都有一定難度。
趨勢創意人詹宏志一輩子也換過不少工作,從報業、出版,到音樂、網絡、寫作,詹宏志不斷換公司、換產業,但是新東家都欣然地接納了他,不因考慮其年紀。因為,他端得出讓人驚艷的實績。
其實,無論做什么行業,都能夠越老越吃香,只要你的履歷表能夠隨著你的年紀的增長而變長的同時,不是只有工作過的企業名單變長,還有你在業界所創造的.實績,同業或合作過的對象對你的工作態度、能力的肯定,都樂意幫你的履歷表背書,那么,無論年紀多大,都不用擔心自己太老,老到想應征的企業不想用你。
工作人怕老,其實不是因為工作本身的條件限制。工作人自己的能力與成績,才是抗老最好的證明。
【找一份喜歡的工作職場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找一份喜歡的工作的職場勵志文章05-11
找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的職場勵志文章05-11
職場早會勵志文章-關于職場勵志的文章精選04-06
經典職場勵志文章03-31
職場經典勵志文章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