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楊戰爭的白手起家之路
一個偉大的企業,一定是在有一個高瞻遠矚的戰略夢想家的身邊或身后,還站著一個腳踏實地的戰略執行家。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楊戰爭的白手起家之路,歡迎閱讀與收藏。
楊戰爭的白手起家之路
楊戰爭(又名楊展),安徽亳州人,生于1990年。新一代徽商、軍人企業家、慈善家、實干家。畢業于徐州空軍學院、在部隊獲得過優秀士兵、共產黨員、三等功臣等。
如今,楊戰爭是爭輝集團創始人,真之棒品牌首席執行官,安徽商會理事長,正和島義烏秘書長,中國互聯網創業導師。
楊戰爭通過互聯網創業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和命運,從剛開始兩個人創業,僅用了一年時間開拓了全國市場,把真之棒品牌做到日用品行業佼佼者,阿里巴巴類目前十名,獲得過專利證書50多項,公司研發的創新產品獲得過創新產品獎和科技創新獎,被義烏市政府命為創新型企業!
2015年,爭輝集團旗下的爭輝日用品有限公司發布專利產品“魔幻冰涼巾”火爆了朋友圈,并榮獲了上海第108屆中國日用品百貨交易會科技創新獎和創新產品獎,這位白手起家的90后企業家就這樣被推到了大眾視野中。如今,他涉足微商,先后推出了:真之棒熱敷蒸汽眼罩、真之棒黑糖物語姜茶等一系列熱銷產品,爭輝集團也正計劃上市中。
然而,誰能想到6年前,他懷揣著僅有的50元錢徘徊在上海繁華的街頭,靠饅頭就著面湯度過了2天;又有誰能想到這個不服輸的年輕人在醫藥公司嶄露頭角成為銷售冠軍后毅然辭去了報酬頗豐的工作,靠信用卡周轉開啟了自己的創業之夢。從被人瞧不起的“失足少年”到創業路上的佼佼者,他究竟經歷了什么?
被罵不爭氣,他賭氣離家踏上社會
楊戰爭出生在安徽亳州一個不甚富裕的農村家庭,從他記事起,家里經濟條件就比較困難,“印象最深的是下雪天都沒有棉褲穿,凍得渾身發抖。”他說。雖說家里沒錢給買玩具,但農村孩子的童年又怎么會少了樂趣?拉彈弓、捉泥鰍、捅馬蜂窩……生性好動的楊戰爭沒少挨罵,雖說小學成績還不錯,但這調皮的性格還是讓家長頭疼不已。小學5年級時,楊爸爸一怒之下,把他送進了武校,打算好好磨練磨練他。
不想武校里舞槍弄棒的,正中了男孩子的心思,雖然每天的訓練特別辛苦,但楊戰爭好斗的性子被挑了起來,反倒交上了一些流里流氣的朋友,成績也一落千丈。初二那年,因為打架,楊戰爭被學校開除了。
當被開除的消息在村子里傳開,不少鄰居都在背后偷偷議論他,“小流氓”“混混”這些字眼也頻繁出現在家人的口中,惱怒不已的楊爸爸幾乎每天都用藤條抽他,一邊打一邊罵他不爭氣。楊戰爭小小的自尊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終于有一天,這個14歲的孩子瞞著家人獨自踏上了前往福州的火車。“我一定要出人頭地,讓你們都后悔瞧不起我!”他忿忿地想。
然而,現實哪有想象中那樣簡單,到福州后楊戰爭就去投奔了自己在當地打工的叔叔,可才14歲的少年又能做些什么呢?楊叔叔只能幫他找了些比較輕松的手工活,每個月才幾百元的收入,讓楊戰爭第一次感受到了外面世界的殘酷。3個月后,沒賺到錢的他灰頭土臉的回家了,原本他以為自己會受到親人的嘲笑,卻不想,生活才向他開了個大玩笑。
父親意外身故,小小的肩膀扛起一家的希望
當楊戰爭風塵仆仆地走進家門時,他發現氣氛不對,每次看到他都氣沖沖的父親并沒有沖出來暴打他,家里也安靜得可怕。和鄰居打聽之下才知道,患有高血壓的父親突然發作,已經送去醫院搶救了。
楊戰爭沒等聽完就急匆匆地趕往醫院,可依舊沒有來得及見父親的最后一面。楊爸爸一生都守著一個小小的雜貨鋪,做著本分的小生意,楊戰爭以前內心很看不起他,覺得一個大老爺們沒做點轟轟烈烈的大事很窩囊,然而當父親真的離開后,他突然意識到,家里的靠山,倒了。
因為他和母親都不善于經營,小雜貨鋪的生意日漸慘淡,看著每天哭泣的母親和打起精神照顧媽媽和自己的姐姐,楊戰爭感到前所未有的無助。
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人,他知道全家的擔子只能他來抗,可是此前打工的經歷也提醒著他:沒有學歷,沒有經驗,根本賺不到錢。在勉力支撐了半年后,他看著家中墻上爺爺的榮譽證書,突然有了想法:到部隊去鍛煉自己!就這樣,楊戰爭想辦法將自己戶口本上的年齡改大了三歲。15歲的少年經歷了離家出走和父親意外身故后,將自己變成了一個稚嫩的“成年人”,當年他參軍入伍。
丟掉“鐵飯碗”,他堅持要走自己的路
楊戰爭說,在部隊里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當兵后悔兩年,不當兵后悔一輩子。”因為部隊的訓練實在太苦了,在部隊里,每天都渴望退伍的那天早點到來。可部隊卻真是鍛煉人的好地方。在那里,楊戰爭一改往日懶散的作風,變得十分勤快。入伍的第二年,他就被評為優秀士兵。
退伍后,楊戰爭被分配到了亳州當地的派出所,端起了“鐵飯碗”的他成為了鄉親們口中嘖嘖稱贊的“這孩子變化很大”。可生性要強的他卻不滿足于每天干這么枯燥無味的工作,他希望能干出一番事業。正是熱血沸騰的年紀,再加上心中的大夢想,楊戰爭決定去外面的世界闖一闖。
這一次,他找到中國地圖,在上面畫了四個圈: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作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四大都市,那里的紙醉金迷和創業神話深深打動了這個小伙子的心。深思熟慮后,楊戰爭辭去了別人眼中羨慕不已的工作,揣著僅有的600元錢,踏上了上海這片夢想中的土地。
被騙后身無分文去找工作,創業的路沒有想象中容易
剛走出上海火車站的楊戰爭是迷茫的,雖說想好了要在這里闖出一片天,可是眼前來來往往的車流和賣力吆喝的小販卻提醒他,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只有600元錢的他甚至都租不到一間像樣的房子。在火車站附近徘徊了很久后,他決定先找份工作賺點錢維持基本的生活。于是他走向了一位舉著招工牌子的中介。
在談妥薪資條件后,這名中介提出必須先繳納550元的押金和服裝費,才能為他落實工作。并沒有什么社會經驗的楊戰爭不疑有他,掏出了僅有的600元現金。中介在找還他50元后,留下了他的電話號碼,讓他回去“等消息”。
然而,在廉價旅社等了兩天的楊戰爭始終沒有接到這位中介的電話,他這才意識到自己上當受騙了。一方面暗罵騙子的行徑,一方面發愁接下來的生活,楊戰爭再一次陷入了困境。50元錢在支付了兩天的住店費后已所剩無幾,這兩天他每餐都只能啃饅頭喝面湯節省開支。可身上的錢還是花完了。無奈之下,他走進了街邊的一家貼著招工紙條的小餐館。
就這樣,楊戰爭在餐館當了3個月的服務員,之后又應聘了一家公司當保安。雖說有了穩定的收入,可這點微薄的薪水僅能支撐他在上海生活的基本開支,要攢起創業的資金卻是萬萬不能夠的。眼看著就要過年了,當接到家里的電話時,面對母親關心的話語,這個八尺男兒第一次流下了眼淚,“媽,我想回家。”
90后“創業者”返鄉,遇上80后“廠二代”
楊瀟凱決心第三次創業那會,幾乎開車跑遍了滿城的6鎮5鄉。此前,他賣過鞋、賣過海鮮水產,基本虧完了借來的五六萬元起始資金;回到家鄉,他又看中了當時還比較緊俏的酒店商用擦手紙。
“因為我覺得這個東西好像利潤還可以。”但現實情況對他來說并不樂觀,楊瀟凱的手上已經沒有可以訂貨的流動資金了。
他的父母在保定當地經營包裝廠,家底還算殷實。“自己創業以來堅持不靠家里,這是一點小小的倔強了。”但這次,他破天荒地借了家里人的奧迪Q7去找工廠,希望當地紙廠的負責人能看在車的“面子”上,再給些商量的余地。
那趟車程,楊瀟凱在滿城遇見了比他大幾歲的80后“廠長”張博。
彼時,張博經營的金葉紙業還掩映在當地300多家生活用紙工廠之中,并不算特別出眾。但在圈里有一段逸話:這位80后廠二代大學畢業后,沒有急著接手工廠,而是跑到一線當技術工人,熟悉人力分配、造紙工藝與機器運營成本。4年多技術工作下來,張博練就一身“本領”,甚至能光聽聲音推斷出機器故障的癥結所在。
但這些大多是生產端經驗的積累。2017年底,張博正式接手金葉,面臨的是家清市場正在迎來價格、渠道和品類上的巨大變化。他覺察到,原有下單供貨、各地經銷的B端生意很難再把一家小紙品工廠做大。
一年后,匆匆駕車造訪的楊瀟凱提到了電商、提到了在淘寶天貓做性價比品牌,這隨即讓張博起了興致。
在第一次見面、沒有多少信任基礎的情況下,張博依然給楊瀟凱免除了定金供貨。“到后來,張博哥覺得我們在銷售端做得還可以,提出要不要深度合作,雙方約定下一步入駐淘寶天貓、做一個家用用紙的品牌。”時至今日,楊瀟凱仍然把這份創業中突然邂逅的“大哥”看得很重。
在他看來,有了張博這位“天使投資人”,自己的生意才告別貼地振翅,趕上了產業帶集體轉型電商化的風口。
日均賣10萬單的高爆品率,產業帶工廠“逆襲”
2019年2月,對于張博和楊瀟凱是個特別的時間點。
“那個月,天貓通知我們打造的‘天微’品牌開店成功,然后我馬上就把所有的銷售產品從以前的商務用紙,切到了現在的生活用紙。”這仿佛是一家產業帶工廠的“豪賭”——兩人在銷售方面的這一步調整,相當于將工廠產能和經營方向全部重新調整和定型,讓產業帶的源頭供貨跳過代理經銷的傳統B端模式,通過淘寶天貓的極短電商鏈路,把低價好物直接送向千家萬戶。
但生產上的巨變也帶來新的問題:C端消費者到底需要什么?工廠真的能洞悉清楚嗎?
那幾個月,楊瀟凱沒有盲目樂觀,而是開始不斷開發新的抽紙、卷紙等產品;張博則做好了背后生產的保證。“雖然我們打出的定位,就是市場上性價比最高的生活用紙,但由于沒有任何平臺的資源,早期幾個月‘天微’的市場摸索全靠‘閉門造車’,做得比較坎坷。”楊瀟凱回憶。
“幸運的是,那時候淘系對于產業帶的關注度很高,市場小二專程來到河北產業帶。那是我們第一次線下見面,平臺覺得我們做性價比紙品的戰略可行,所以也幫我們盤活活動資源,以及優化產品結構。”
初入市場的產業帶商家最急迫的工作,就是在優勢領域實現銷量突破,避免品牌陷入長期冷啟動、逐步喪失競爭資源的困境。而平臺提供的數字化營銷能力,正是兩人當時亟需的,這對于后續工廠以銷定產、以銷定品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2019年9月,楊瀟凱迎來了第一次生意的爆發:通過彼時的“天天特賣”活動,第一次籌備參與雙11,到了大促期間,“天微”的日單量沖上了5萬單左右;2020年以后,依靠淘寶天貓自營店鋪、淘工廠、淘特等渠道,“天微”再度屢創銷量新高,達到日均10萬單。
“從2021年到2023年,我們的單量基本穩定下來,每年有3000多萬單。”
穩定的銷量是工廠能夠盤活生意的關鍵,這句話在滿城造紙產業帶幾乎是公認的行業玉律:前端有穩定的銷量保證,那么產能就可控,原材料、電費等成本就可以計算,并可以引入電商化管理將其更好地進行優化。張博與楊瀟凱的轉型,也為產業帶商家帶來了一個成功樣本。
不到10%的微毛利、千萬元的高投入,產業帶商家如何破局
2021年以來,整個家清行業中的用紙需求發生變化,從家用抽紙、酒店衛生紙、餐廳紙巾走向嬰幼兒紙巾、廚房紙、濕廁紙、消毒紙巾等細分品類。同行紛紛出手開拓新品,但天微卻還在做著最基礎的家用抽紙。
坐鎮品牌背后的楊瀟凱并不是沒有看到市場激變的趨勢和機遇,但在他看來,如今對于走性價比的淘品牌“天微”來說,做大基本盤要比貿然投資擴品更具優先性。
“慢下來做。”楊瀟凱告訴《天下網商》,他堅持這樣做的理由有兩點:
一是銷售體量鋪得還不夠大。生活用紙屬于微利行業,毛利率通常只有5%~8%,“天微”能做到目前的單量并不容易,所以當下對于新品牌來說最重要的是繼續守住和做大基礎盤。“尤其是我們的品牌度還沒打出,復購消費還不夠穩定,僅占10%~12%左右,沒有達到行業平均20%左右的水平,需要更多地通過淘寶天貓等渠道觸達客群,構筑品牌護城河。”
二是紙品生產線布局成本較高。以頭部品牌德佑打出的濕廁紙產品為例,這類產品一條生產線的投入大約需100萬元,但紙類產品需要鋪量才能推爆,想把這個品類擴起來,廠商起碼要保證有5條自持生產線,并且在固定設備外還需要配比人力、物流和原材料,最終廠商短期需要花費1000萬元以上的流動資金成本去搭建新品類雛形。這對于滿城長期靠鋪貨、薄利的工廠型商家來說,并不一定是最現實的路子。“國內正在積極拓品的頭部商家,銷售額都達到了20億元到30億元規模,甚至更高,才有資本去做,而我們還不到5億元。”
不過,張博、楊瀟凱也沒有“干等”著品牌的成長。
今年7月左右,“天微”的自建工廠就會正式投產一部分。相比以往,新工廠將覆蓋原紙制作的生產線,一方面可以縮短原料運輸到紙巾切裝的時間,進一步擴大生產力;另一方面,新工廠也可以進一步降低原先需要采購原料的成本,增加利潤。
“總體項目投資大概是1億元,福建一家老牌造紙集團占股60%,我們占40%,生產線共用,等于是跟同行業的友商開展合作了。”跨區域的合作建廠、擴大生產模式,也是滿城積極擁抱淘系、推動產業帶電商轉型過程中的一個新變化。
當然,對于90后楊瀟凱以及80后張博而言,這或許也是助力自己生意破局的第二位“貴人”。
【楊戰爭的白手起家之路】相關文章:
白手起家的句子11-25
白手起家的秘籍03-11
白手起家的要點12-09
白手起家的造句12-09
白手起家的捷徑12-09
白手起家的經典神話03-09
白手起家句子11-25
如何白手起家11-30
白手起家成語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