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創業成功者背后的故事
對于創業者而言,在不斷努力的背后,成功是來之不易的,那么你了解他們的勵志故事嗎?下面陽光網小編已經為你們整理了創業成功者背后的故事,一起來看看吧。
近日新東方集團董事長兼CEO俞敏洪在北京大學創業者論壇活動中告誡創業者,創業就像談戀愛一樣,只讀無數的戀愛訣竅是沒用的,“創業是必須要付出行動才能做的事情”。
俞敏洪在演講中表示,“創業就像是游泳,一定要讓自己跳進去。但是在跳進去之前需要摸清情況,要先跳入看得到底的游泳池,循序漸進,最后才能去大海中暢游。在有外界力量幫助的時候,這個過程中可以膽大一些,但是必須從對自己安全的地方開始,創業不能是大躍進。要有勇氣去做,并且有堅決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地信心。”
據悉,此次中信書院主辦的創業者論壇還邀請了拉卡拉集團董事長兼總裁孫陶然,著名歌手、合音量APP創始人鄭鈞分別進行了主題演講,通過分享自己的創業故事與現場的創業者進行互動交流。
以下為俞敏洪演講實錄:
謝謝各位朋友,剛才孫陶然在發言的時候,一直在說我們北大,今天我們這里多少人是北大的?我估計很多人都不是北大的。所以我個人認為,盡管今天這個發布會是在北大,但是創業是超出北大的一件事情,也是超出我跟孫陶然個人身份的一件事。大部分創業成功的人都不是名牌大學畢業的,也就是就說創業是一個人人都可以干的事情。同時,創業是必須要付出行動才能做的事情,光靠看孫陶然《創業36條軍規》這本書,不會起到太大作用。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我進了北大以后一心一意想談戀愛,不知道怎么談,就買了談戀愛的書,看了好幾本,但直到大學畢業我都沒有談戀愛,光讀書沒用的,我當時背了無數戀愛訣竅,但是一走到女生面前就慫了。后來在北大當老師,追的第一個女生就成了我的老婆。在創業這條路中間實踐比理論要更加重要,當然這個有理論指導,尤其是有談過談愛的人告訴你怎么談戀愛。我看了他的書我覺得36條真的太多了,當我讀到第36條的時候我忘了第一條要干什么了。創業就是一條讓自己跳下水里就行了,有一點要注意,不會游泳就跳到深不見底的大海,如果沒人救你鐵定被淹死。你可以從可以踩到底的游泳池開始,慢慢就學會游泳了。我小時候游泳,從河渠開始學的,慢慢再到小河中間,后來到池塘中間,緊接著就到長江中間了,8歲就游長江了,現在在大海游泳基本可以一直游下去,創業也是這樣循序漸進的過程,包括像孫陶然的這樣人,還有像我這樣的人。如果有人幫你,你可以大膽一點,比如說上來就找夠不著底的河去游,學會游泳的速度可能比我小時候學會游泳的速度快很多。
創業有兩個要素,第一個要素必須從對自己安全的地方開始。所以我非常同意孫陶然師弟說的創業不是大躍進的事情,創業不是上來鋪開做大的事情,創業是從小事做起把它做成大事,當然你創業起點就像我剛才說的可以不一樣,完全靠你自己來干慢慢從零做起,藍色光標剛開始也是沒有錢的,幾個朋友湊了一點錢,當時中國還沒有投資圈。現在你們可以大膽一點,告訴我們一定能變成游泳健將,你現在還不會游泳,讓我們相信你的就是你拿出的商業計劃,商業模型,告訴我們這些人說你能游,說服我們了,那我們就可以給你安排游泳池,或者安排大海,給你錢,對你進行保護,最后來游,這就是我們投資人的角色。我跟孫陶然也要投大量創新項目,把自己當教練看,我們并不是給你一筆錢你去玩玩,就像給你一個游泳池去游一樣道理,看不到底就淹死了,我們教練方式也不同,其實我跟陶然都是講究實戰的人,也會寫本書有《創業36條軍規》來告訴你怎么做,你要跳到水里游泳這件事特別重要,這是第一個要素,大家要學會的就是不管你是從什么狀態開始游,你得跳下去,你得自己從頭開始做這件事情。
第二件事情我自己一直認為創業這件事情一旦你開始,是很難有回頭路的。這個道理非常簡單,我覺得創業是把一條家狗變成一只狼的過程。從小到大在學校學習,你一直處于安全范圍之內的,實際上創業是很簡單的,就算你以前會游泳了,把你從深不見底的游泳池扔到大海里一樣的,如果你在大海游習慣了你一定不會選擇游泳池,就像你現在讓我再次選擇,我仍會選擇辭職創業一樣。因為我從北大辭職創業以后,才發現校園外面是一個更大的海,是可以為更大的夢想而奮斗的世界。馬云從電子科技大學當了幾年老師,也出來做英語培訓班,后來我發現我做事情成功的概率其實比馬云要高,但是成功的概率高并不等于未來事情能作大,馬云做阿里巴巴是他做的第五個公司,他做的培訓班幾乎跟我同時開的,兩年以后我的培訓班從13個學生變成5000個學生,他的培訓班50個學生還是50個學生,后來又開了翻譯公司,開了四家公司,后來做了阿里巴巴,四家沒有做成功他就回去當老師了?沒有,他已經做野了。你一旦習慣狼的生活以后,確實你要想回到家犬的狀態這是幾乎不可能的,而且我也鼓勵這種狀態,因為人的生命就是一種擴張,人的生命就是一種興奮,人的生命就是一種在未知道路上的探索,遭遇一個個人生中的意外之喜,這種意外之喜伴隨著很多艱難困苦等等。按照美國心理學最終結論,如果一個人在奮進的道路上遇到艱難困苦絕望等等事情,能夠培養出自己堅毅能力,當養成這種心智之后,一旦你下海以后,狂野之后你這個心智是不得不養成的。
我總結人生幾個挫折,給我帶來的都是好處,我高考前兩年失敗大專沒考上,所以你可以發現有的時候相反的東西是另外一個你的生存道路新的展現。大家都看過《中國合伙人》,里面黃曉明扮演的成冬青簽證再次失敗后高喊美國人民需要我,實際上當時我喊的是我需要美國,當時覺得很悲慘。但是我現在想,如果當初去了美國,現在我最多是哪個大學的教授,甚至連終身教授都算不上,后來天無絕人之路我創辦新東方,新東方做到現在還比較成功。這么多年的生活磨練,我養成了一個心智模式,我認定任何一個生命中的傷痛都是打造完美人的前提條件,如果你這么想了,你遇到很多事情就會能夠抓住任何機會往前探索,如果你創業失敗了就像馬云那樣想,馬云把所有朋友再次請到杭州告訴所有人,我們做的這家公司叫阿里巴巴,我們一定能夠把它做到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他自身顯露出來的自信,盡管十八羅漢聽他講話的是不相信的,但這種自信讓不相信的他們把錢拿了出來。我當時做新東方已經攢了不少錢,可惜當時我跟馬云不認識。
所以堅決的相信自己能夠做成事情是非常重要的。這個就像說到底,我說在大學讀那么多談戀愛的書沒有談戀愛,如果我當時勇于追女生,我在北大一定能追上一個,后來我當了老師以后有了勇氣去追這個女生,結果也就追上了。實際上我想告訴大家一件事情,有這樣心態有這樣的勇氣,有這樣的行動,在行動中間不斷完善,我覺得你只有在行動中間讀懂這本書,有這樣勇氣有這樣不回頭的勇氣,有這樣面臨失敗之后反而覺得這是老天在鍛煉你的能耐,我覺得創業這件事情就離不遠,至于創業多大多小無所謂,馬云做阿里巴巴很大,重要的是你在人生道路上幾十年,由于你自己的熱情,對自己一生有了比你原地不動更好的,甚至給世界留下痕跡的交代這才是重要的,由于時間關系就講這么多。
創業成功者背后的故事二
在港臺的億萬富翁中,霍英東的知名度可以說是最高的。這不僅因為他個人資產大約有130億港元,在1993年又當選為全國政協副主席!然而,霍英東的出身,也許要算億萬富翁中最苦的一個!
他的祖籍是廣東番禺,但是從他的祖父開始,全家就離開了陸地,長年居住在舢板上,被人稱為“舢板客”,甚至貶稱為“水流柴”,“家仔”。
1923年,霍英東就出生在這樣的舢板上。他最初的名字叫霍好釗,后來改叫霍官泰;抗日戰爭爆發后,年輕氣盛的他自己改名英東,意思是要“英姿勃發于世界的東方”!
霍英東的父母靠著一只小駁船,在香港做駁運生意,也就是從無法靠岸的大貨輪上,將貨卸上自己的駁船,再運到岸邊碼頭。霍英東7歲那年,在一次風災中,他的父親因為翻船被淹死了。
僅僅過了50多天,霍家的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兩個哥哥葬身魚腹,連尸體都沒有找回來!母親死命抱住一塊船板,僥幸被過路的漁船救下一條命。當時霍英東因為在海邊找野蠔,不在船上,才躲過了這場災難。
霍英東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當加煤工。可是他的身體實在太單薄了,顧得上鏟煤就顧不上開爐門,剛上崗就被辭退了。那幾年中,霍英東簡直像俗話說的“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過,早年的艱辛和挫折,并沒有打垮霍英東,他在不斷的失敗中,取得了經驗,積蓄起力量,等待著機會,他堅信自己總有崛起的一天!
賺到第一筆大錢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霍英東終于以敏銳的眼光,捕捉到了一個發財的機會。日本侵略軍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機器設備,價錢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賣出不錯的價格。霍英東很想做這種生意,于是他成了個讀報迷,專門注意報紙上拍賣日軍剩余物資的消息,及時趕到現場,以內行的目光挑選出那些有價值的, 大批買進,迅速修好后賣出。由于缺少資金,他難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準一批機器,并且在競買中以1.8萬港元中標。有一個工廠老板也看中了這批貨,愿意出4萬港元從他手中買下,霍英東凈賺了2.2萬港元,這是他在那幾年中賺到的最.大一筆錢了,為他積累了最初的資本。
香港的“土地爺”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霍英東就預料到,香港航運事業的繁榮,必然會帶來金融貿易的發展,而這又將促進商業及住宅樓的開發。于是他搶先把經營重點轉向了房地產開發。1954年12月,霍英東拿出自己的120萬港元,另向銀行貸款160萬港元,在香港銅鑼 灣買下了他的第一幢大廈,并創辦了“立信建筑置業有限公司”。開始,他也和別人一樣,自己花錢買舊樓,拆了后建成新樓逐層出售。這樣當然可以穩妥地賺錢, 可是由于資金少,發展就比較慢。一個偶然的事件,令霍英東得到了啟發,他決定以采取房產預售的方法,利用想購房者的定金來蓋新房!這一創舉使霍英東的.房地 產生意頓時大大興隆起來,一舉打破了香港房地產生意的最高紀錄。當別的建筑商也學著實行這個辦法時,霍英東已經賺到了巨大的財富。他當上了香港房地產建筑商會會長,會內有會員300名,擁有香港70%的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東稱為香港的“土地爺”!
“海沙大王”
霍英東還有個美稱叫“海沙大王”,也來自他在經營上的創新。上世紀60年代,香港實業界人士很少進入淘沙業,因為它需要的勞力多,投資大,而獲利相對較少。但霍英東從建筑業的廣闊前景預見到淘沙業也必將有大發展,所以大膽地吃起了這只“螃蟹”。1961年底,他花費巨款,從泰國進口了一艘大挖泥船,命名為“有榮四號”。香港經濟起飛后,高樓大廈如雨后春筍紛紛拔地而起,對建筑材料黃沙的需求量極大,霍英東的淘沙船隊因此財源滾滾,成了他的又一株“搖錢樹”。
富貴不忘回饋社會
2004年雅典奧運會后,獲得金牌的中國體育健兒訪港。霍英東給來訪的金牌選手總計大約2800萬港元的重獎。
從1992年的第25屆奧運會之后,“霍英東體育基金”就開始撥款獎勵在奧運會上奪得獎牌的內地奧運選手和中國香港選手。奪得金牌的選手獲得一枚重一公斤的純金金牌及8萬美元獎金;亞軍獲得半公斤重的金牌和4萬美元獎金,季軍獲得0.25公斤重的金牌和2萬美元獎金。
記得霍先生曾經作過這樣的解釋:“捐贈體育項目, 并非僅僅由于我本人喜歡體育運動,而是基于體育運動本身對于國家進步,民族興盛的重要作用。”他扳著指頭給我算了一筆賬:“國家每年撥予教育的經費達四百 多億人民幣,撥予體育僅十多億。當然,相對于11億人口,還遠未能說教育經費已經足夠,但海外華人、港澳同胞之中,捐資興學的人士畢竟比襄助體育者多得 多。因此我尤其愿意在體育方面,貢獻自己一份小小的努力。”這么多年來,霍英東向國人所捐贈的巨款中,有五分之一直接捐贈予體育項目。
創業成功者背后的故事三
從中國到美國,又從北京到悉尼,在周華的發展軌跡里,他喜歡用“從自行車到賓利”來形容自己取得的成績。從最初懷揣4000澳元只身來到澳大利亞到現在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財富王國——澳大利亞亞太投資集團,在不斷追求與奮斗中,周華的交通工具已經從那輛舊自行車變成了一輛嶄新的賓利汽車
如今,周華已經在悉尼成功創立了自己的地產投資品牌,經歷了6年多的高速發展,亞太集團總共向數千名投資者推薦了價值數十億澳元的房產。即使在去年全球經濟衰退、地產投資低迷的市場環境下,亞太集團仍然創造了數億澳元的業績。他的成功經歷不僅是希望走出國門在異國他鄉打拼自己事業的準移民群體的榜樣,也為如何投資海外市場、如何參與海外競爭提供了經驗和教訓。
1984年,兩個大學生在北京大學32樓232宿舍暢談“愿望”。一個說“我最大的愿望是擁有一輛嶄新的永久牌自行車”,另一個說“我最大的愿望是擁有一輛保時捷轎車”。
25年過去了。2009年12月,這兩個同學在北京大學相聚,他們現在擁有的財富已經遠遠地超過了當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車”的是俞敏洪,他如今是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想要“保時捷轎車”的是周華,他如今是澳大利亞亞太投資集團總裁。
靠自己本事做事
1991年,周華毅然放棄了前程似錦的外交官生涯,懷揣4000澳元,帶著夢想在澳大利亞開始創業。當時,他只有一個目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奮斗,白手起家,達到事業上的成功。
上大學前,周華自稱是一個“很簡單,但不服輸,靠自己本事做事的人”。他強迫自己把認為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北大讀書期間,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5點起床練習英語口語。四年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已經由不敢張嘴說英語變成班上英語口語最好的學生之一。
1991年,周華與妻子何小葉懷揣著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亞。
剛到澳大利亞,周華去面試過好幾份工作,但都因沒有“當地經驗”而失敗。后來,他申請到為一家比薩餅店送外賣的工作,另外,他還“帶著極大的熱情”負責關店門和擦洗地板。晚上送比薩餅,白天去挨家挨戶敲門賣貨,他至少每天要敲200戶人家的門。
“幾個月前我還是一個在外交場合被稱為‘閣下’的人,現在卻在大街上挨戶敲門販貨。”“我曾是外交官,可現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華堅信:“不管被拒絕多少次,永遠去敲下一道門。”
思維改變了,人生就改變了。從1991年以后接下來的7年,周華做過保險生意,做過各種小買賣,生活雖然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是這種生活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于是他一次次地選擇放棄,他始終認為,如果你在合理的時間內達不到想要的結果,就該考慮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變,但永遠不能放棄你的夢想。
“把每天的工作當成追求夢想的一部分”
1998年,曾經一起做過保險的同事的經歷啟發了周華,他的這位朋友因做房地產生意,在短短的幾年時間里就擁有了25套商品房。3年之后,那位朋友憑借出售這些房產而一躍成為百萬富翁。朋友的經歷深深地影響了周華,他意識到“以前的路走錯了”,于是他又放棄了已經有所成就的翻譯公司,開始從事房地產投資經營。
他首先應聘到未來集團去做一名普通員工,幾年風雨之后,周華做到了年入200萬澳元以上的職位。然而,他再一次在別人的驚異中離開,入主澳帝集團,并在2003年10月成立澳帝集團悉尼分部。經過幾年的努力,澳帝的銷售額達到15億澳元。
2006年7月,周華放棄了澳帝集團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成為澳帝悉尼公司的完全和唯一的股東,同時將公司更名為亞太集團,8月15日亞太集團墨爾本分部成立,9月15日亞太集團阿德雷德分部成立。亞太集團在幾年里,向數千名投資者推薦了價值數十億澳元的房產。
外表文質彬彬、溫和穩重的周華其實是一個充滿野心的冒險家,他人生中的一次次歸零和關鍵時刻的果斷抉擇也清清楚楚地凸顯出他的野心勃勃和冒險精神。
“我對當時做出放棄一切、從零開始的決定感到自豪,并對祖國以及第二故鄉——澳大利亞充滿感激和熱愛。”周華回憶起當時的選擇時這樣說,“很小的時候,我就養成了一種極強烈的自信,而且永不言敗。這種近乎天成的自信,加上敢做他人不愿做之事的勇氣,使我在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以建立起了自己的財富王國。而對我來說,這一切都歸功于我們在中國成長過程中學到的堅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澳洲社會為我們提供的這種可能性。”
“如果我們把每一天的工作當成追求夢想的一部分,那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有意思得多。”在周華的發展道路上,夢想一直都是遠方的燈塔,堅定清晰地指引著他。經過7年的打拼,他并沒有因為小有成就而滿足。
周華對于夢想和成功的執著是他成功的關鍵,他始終理智而清醒,不會因為小有成就而停止追求的腳步,甚至不惜舍棄巨大成就,選擇歸零,重新朝著自己的夢想前進。周華在不斷刷新創業的“履歷”。善于夢想的周華也為他的亞太集團設立了一連串的“夢想”,其中“亞太夢想”的最后一個環節是,通過慈善回饋社會,幫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人生最大的風險是不冒任何風險”
“很多人回避風險,而成功人士則會分析風險。”周華說,善于分析風險并擁有駕馭風險的能力使他在創業路上穩步前進。
2009年12月14日,寒風刺骨。為了聽周華的勵志報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的陽光報告廳座無虛席。周華誠懇地對大學生們說:“不論從事哪個行業,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類拔萃的,頂尖的,社會都會向你致敬。”“目標一旦設定,你若是認真的,就要想方設法去實現,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堅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對于大部分大學生來說,將來如何掙錢是困擾他們的重要問題。“要掙多少錢,是由你自己來決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別人就要給你決定了。”周華說。
周華意識到,傳統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對年輕人在領導風范、目標設定、人際交流、賺錢與投資方面的培養還略有不足。為青年人提供創業教育,成為周華的另一個目標,他希望帶領更多的中國青年成為企業家,為更多的同胞提供創業機會。
如今,俞敏洪和周華在大學時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額”實現。俞敏洪擁有的資產早已不知道可以買多少輛自行車,而周華也開著嶄新的賓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駛。2009年相聚,他們又開始談論新的“夢想”——創辦一個成功學院,俞敏洪負責培訓語言,周華負責教授成功的方法。
展望“波音737時代”
周華是一個永不止步的人,他總是在想,“下一個目標是什么?”
雖然他早已達到初來澳洲創業時歲入百萬的夢想,他的財富王國亞太集團的事業也穩步發展,但他又有了新的夢想:那就是把亞太集團建成為價值10億澳元甚至百億澳元的跨國企業。
這是一個大膽的宣言,但周華卻不憚于將這樣大膽的宣言公之于眾,在他看來,10億澳元只是100個百萬元。“我早已在玩百萬元、千萬元的生意游戲了,只需把1000個百萬元聚斂起來并留住就可以了。”
周華是一個敢冒風險的企業家,但是在沒有經營和管理過一個迅速成長的大企業的情況下,他清醒地認識到不能帶領一個企業冒風險,更不能把公司員工的飯碗和前途當兒戲,他為自己找到一位導師,一位曾經成功經營過10億澳元公司的前總裁,為自己的發展和企業長遠規劃做顧問。而隨著公司的發展,周華更是計劃將業務擴展至主流社會以及海外,最終成為一個跨國地產投資服務平臺。
【創業成功者背后的故事】相關文章:
成功者背后艱辛故事04-08
成功者的創業故事04-08
成功者的創業故事7篇12-02
創業激情背后的失落與感慨創業故事12-09
關于明日明星國美成功的背后的創業故事12-09
關于成功者的故事11-23
成功者的奧秘的故事12-07
成功者的奮斗故事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