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考研經驗技巧分享

時間:2024-08-09 11:41:55 考研經驗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考研經驗技巧分享

  寫這貼子只當對我這3年的一個總結吧,如果各位同學是考北師大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以及文藝學這5個專業中之一的,看看這帖子也許會有幫助。我本科專業是新聞學,畢業后對所接觸的市井新聞深惡痛絕,而文學當時滿足了我對世界的諸多想象,所以決定跨專業考中文;我那時也很注重學校的名氣,最先報考的是清華,后來發現自己太不務實,才改成了北師大。

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考研經驗技巧分享

  1.學校選擇

  一方面,北師大的確是所名校,在中文領域名氣很大;文學院每年招200人左右,歷年題目都非常簡單,側重考名家名作,注重基礎,對很多外校考生都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另一方面,中文專業目前已呈現出泛濫趨勢,就業很難,師大研究生畢業想教書只能去中學,進好點的中學如北師大附中是妄想。此外,綜合類學校的研究生要更有競爭力一些。在廣東,人民大學和武漢大學的牌子都要強過北師大,但北師文學院的實力在全國絕對是進前三的。其實我很想建議有實力的同學報清華和人大,我也認為考清華人大并不比考師大難。

  2.專業選擇

  專業選擇是很有學問的,師大將現當代文學、古代文學、古典文獻學、比較文學以及文藝學這5個專業劃成完全相同的兩張卷子,將你的專業背景最大淡化。一方面,一個分數可能在現代文學專業排20位,在古代文學專業就排在前10位,完全就是上與不上,自費與公費之間的區別。除非你是是特別想做某一領域的研究,你不要太在意熱門專業。一般來說,象現代文學以及今年的比較文學,分數線高畢業后就業優勢也并不是非常明顯,吃力不討好。另一方面,在初試時,同學們要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合理分配,也就是說,你要根據考試分數的分布點來分配時間,而不是你的報考方向。打比方說,如果你是考比較文學專業,那么你在初試階段外國文學部分就只要看指定書目就可以了,相反你要花很多精力在古代文學和現代文學這兩門上。如果你過了初試,再看商務出版社李賦寧的《歐洲文學史》以及高等教育出版社馬新國的《西方文論史》也不遲的。

  3.公共課

  英語政治加起來沒有130,就不要報考師大,這是保守的說。英語單科一定要保證在55分以上,這個論壇上有許多慘痛的例子。總分那么高,就是英語差那么兩分,不過是一個選擇題的分數。命運弄人。

  就英語而言,單詞是基礎,閱讀是關鍵,作文是差距。現在是5月份,看專業和政治都不合適,卻是背單詞的最好時機。我是從04年7月1日開始備考的,那時單詞我已經背了兩遍,但是我還是在7月份抄了整整一個月的疑難單詞(配上例句),每天3小時左右;當然我每天也會做四五篇閱讀理解鞏固單詞記憶。

  到8月份以后,我就沒碰過單詞書了,每天只是做幾篇閱讀,保持題感,摘抄和記憶閱讀中的疑難單詞,十分輕松。05年將聽力放到了復試,在師大復試中,口語5分,面試50分,筆試100分,而聽力僅10分,這幾乎是變相地取消了聽力,根本無足輕重。值得注意的是作文這30分,作文也是一個日益積累的過程。在背完單詞之后,就可以準備作文了,每周一至兩次。市面上有很多《考前XX天背誦作文XX篇》,完全是誤人;如果把希望寄托在那些作文上面,作文不會超過15分。考試蟲的《萬能作文》的確是作文中的萬金油,用它那種模式,10分鐘內就可以寫出一篇中規中矩的作文來。但據說判卷老師對這種流毒甚廣的模式作文非常反感,給分都很低;如果每篇作文開頭都是As is vividly shown in the picture,那真的很頭疼。順便說一下,北京的英語主觀題改卷非常嚴格,一般能得12分的作文在北京也就9分的樣子,英語成績在及格線上下波動的同學應尤其重視這30分。

  就政治而言,9月份看都沒關系,高教司的紅寶書以及一本歷年試題分析是最關鍵的兩本書,前者是一切知識點的來源,后者指出答題的技巧、方法和評分方法,其他講義和卷子都是垃圾。推薦啟航的《二十天二十題》,今年1月政治考試前一天,我整晚未睡,狂背《二十題》到早上6點10分,然后只睡了一個小時,起來后吃了早餐匆匆去考試,考得也不壞。

  總之,在公共課上,英語和政治的復習類型是迥異的,前者是積累型的,后者是突擊型的。如果有同學在5月份就在看政治,在11月份還在背單詞,那會事倍功半釀成慘劇。

  4.專業初試

  就這5個專業的初試準備而言,每位同學所做的工作都是一樣的,我現在分6個部分把書目和我的復習體會寫下來:

  A 古代文學(分值75分左右):

  袁行霈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國文學史》

  王力 中華書局 《古代漢語》文選部分

  張少康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

  大家完全不必看人民文學出版社游國恩的《中國文學史》,這套教材的優點是重點突出,但太過于陳舊,意識形態性太強(60年代編的)。大部分同學通常兩套書都會看,其實沒必要,我初試時雖看的是游國恩的《中國文學史》,但只是為了應付,后來許多知識點還是通過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來補充的。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這套書在10年之內都會處在核心教材的地位,這4本書是考研的重中之重。王力《古代漢語》的文選部分很經典,學習《中國文學史》時輔以一定的文學作品閱讀是非常必要的,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于張少康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書目上沒有做要求,許多外校考生都不知道這本書的重要性。從文學院的出題趨勢上,中國古代文論明年一定會考15分左右,連續兩年的簡答都說明了這點:04年考了公安派的文學主張,05年考了鐘嶸的《詩品》。而袁行霈的《中國文學史》的編寫非常科學,文論部分已經被剔除了,這會誤導很多人。《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對清理中國古典文學的發展脈絡是非常有好處的。總而言之,古代文學的復習以《中國文學史》為中心,輔以文論和文選為兩翼。這種方法也適合其他各部分的復習。

  B 現代文學(分值60分左右):

  溫儒敏 北京大學出版社《現代文學史三十年》

  溫儒敏 北京大學出版社 《現代文學史三十年指導》

  溫儒敏 北京大學出版社 《現代文學專題研究》

  郭志剛 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現代文學史》

  郭志剛《中國現代文學史》是師大指定書目,這也是一套非常適合考試的書。但看這本書是遠遠不夠的,溫儒敏的《現代文學史三十年》一定要看,它的脈絡很清晰,但知識點也有過于蕪雜之弊,這方面大家可以參考北京大學出的兩本現代文學的參考書,可以把重點理出來,而且奇怪的是,其課后的習題竟有三道是師大的原題。這兩本書一般高校圖書館都有借,也可以直接聯系北京大學出版社郵寄購買。建議大家對小說、詩歌、散文、和戲劇在現代文學史上的發生和發展做一遍筆記,今年的初試以及現代文學的復試都是考了這種題;明年即使不考,也有利于整理復習思路。

  C 當代文學(分值 15分左右):

  劉錫慶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新中國文學史略》

  洪子誠 北京大學出版社 《中國當代文學史》

  當代文學并沒有多少東西,去年這個部分沒出一分題。師大的研究力量也不是很強,幾個老師還是現代文學專業轉過去的。其癥結在于中國49年來的文學停滯,新時期文學創作拿不出太大的成果,從而沒有多少研究價值;但是余華和兒童文學一定要關注,至于目前的一些文學現象可以思考一下,例如竹影青瞳。劉錫慶的《新中國文學史略》編寫得比較一般,它的不足之處用洪子誠的《中國當代文學史》來彌補。兩本書可以一章章的參照看。此外北大出版社也有當代文學方面的參考書。

  D 西方文學(分值60分):

  趙澧 人民文學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歐美部分

  鄭克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歐美部分

  鄭克魯 復旦大學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作品選》

  趙澧《外國文學史》歐美部分是指定參考書,認真研讀;鄭克魯《外國文學史》我印象中沒有人注意這套教材,其實它非常經典和科學。舉例來說,03年的《神曲》的歷史價值以及04年的莎士比亞的戲劇創作都是鄭克魯《外國文學史》的原題,而你在趙澧《外國文學史》是找不到原裝答案的。一個02級比較文學研究生透露了這個秘密,我研究歷年試題也印證了他的說法,各位同學還是多多注意吧。插播一句,雖然二千余年的歐洲文學脈絡清晰,體系完備,在戲劇、小說、文論等方面的成就都遠遠超過了中國文學;但反映在師大考試中,這部分的重要性是不及古代文學和文學理論。

  E 東方文學史(分值15分):

  王向遠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東方文學史通論》

  郁龍余 北京大學出版社 《東方文學史》

  或鄭克魯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東方部分

  鄭克魯 復旦大學出版社 《外國文學史作品選》

  王向遠老師的書非常適合考試,但這個部分并不是出題重災區,同學們復習時要盡量避免過多消耗時間。我復習時郁龍余《東方文學史》和鄭克魯《外國文學史》東方部分都看過,結果只考了10分左右,很有些得不償失。04年考了一道印度宗教與印度史詩的關系在鄭克魯《外國文學史》東方部分可以找到原裝答案,我這么說,還是想強調出題者對此書莫名其妙的依賴。郁龍余《東方文學史》的知識點非常全面,是國內東方文學最優秀的教材,大家可以參考。鄭克魯《外國文學史作品選》收錄了一些名篇,例如福樓拜的《一顆純樸的心》、拜倫的《恰爾德·哈羅爾德游記》等一些重要但是不經典的文學作品,它們對理解作家和其創作特色有很大的幫助。我發現,很多徘徊在考研門內外的同學視閱讀經典文學作品為一種負擔,這要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如果你在考研半年中還有大量經典作品未讀,這會對你理解名家名作有微妙的損害,高分不是背書就可以解決的。沒看過作品答題時能有幾分自信和毫不猶豫??大家可以仔細思考一下;另一方面,在考研那枯燥的半年中,每天適當地閱讀半小時文學作品又是非常快樂的放松方式。

  F 文藝理論(分值 60分+15分)

  童慶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學理論教程》

  童慶炳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文學理論教程教學參考書》

  陳惇 劉象愚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比較文學概論》

  由于一些我不能理解的原因,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實力全國第一,但在文論方面只指定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和陳惇、劉象愚《比較文學概論》,大概再附加其他參考書會削弱童慶炳在文學院的特殊地位。這是玩笑話,簡單地說,原來北師大指定了《文學理論教程》和朱立元的《二十世紀西方文論》,后來有人反應西方文論太難,一些院校沒有開過(耳朵聽錯了嗎),于是將這本書換成了張少康《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后來還有叫苦聲,于是再換,換成了05年這本陳惇、劉象愚《比較文學概論》。過程如下:《二十世紀西方文論》—〉《中國古代文學理論批評史》—〉《比較文學概論》。很明顯,《比較文學概論》簡單多了,對基礎差的、跨專業的和報考比較文學的三類考生來說,這兩次轉變非常有利。

  在復習上,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肯定是指定書目中出題最密集的一本書了,各位好好掂量吧,300多頁書有60分題目,這本書通篇都是考點,今年不就考了一個較偏的榮格“原始意象”嗎。配合參考書,一章章對照看,認真做課后的習題,歷年都有原題在參考書上。

  《比較文學概論》寫得非常細致,內容相對簡單。它和童慶炳《文學理論教程》最大的區別就是“考點很少”。此書后三分之一的章節出題可能性幾乎為零。有時間略微看一下人大復印資料《文學理論》北師大學報中有關比較文學學科危機的文章。其實關于專業課,也可以利用一下網絡。

  5.答題技巧與試題分析

  對于答題技巧,我個人有三點體會:第一,論點一二三要清晰流暢,有精彩的topic sentence;開頭結尾的概括和總之,簡練而顯文采;第二,輔以詳盡而貼切的例子對你的觀點予以證明;第三,廣泛閱讀不同的教材和學術刊物,豐富你的答題點。(老師批卷子時很煩那些觀點不超過指定書目的考生)

  對于歷年試題的分析,有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把歷年試題(無論名解簡答論述)一個個地抄在相關章節,此后你在復習的時候你可先把真題做一遍,然后模仿真題的風格給自己出題。久而久之,你復習時會很容易發現“考點”,從而有針對性的復習。

  盡管如此,我畢竟是跨專業,那時做筆記難免有些遲疑,直到9月份開學時我在圖書館借到了一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的《外國文學考試自學指導》。這是一本自考用書,很舊,但是它仍涵蓋了外國文學的90%考試點;最關鍵的是,它的名詞解釋和簡答為我提供了一切范例。無論是答作品風格、藝術成就、作品主要內容和藝術特色,還是解作家創作特色、兩三部作品的比較和發展等等,我都可以在這本《外國文學考試自學指導》上找到模式。后來做筆記,無論哪個部分,我都以此書為參考,并且直到初試結束后才還了這本書。這個小細節現在講起來都近乎荒唐。跨專業的考生如果不知如何答題,可以試試這種方法。

  6.專業復試

  師大文學院的錄取比例歷年很低,沒有360是很難被錄取的。今年的復試分數線奇高,例如比較文學錄取的最后一名分數是375,明年各個專業可能會回落一些,但不會少多少。具體復試分數線可以上師大網站上查詢,過些時候就不會有了。

  復試與初試是同樣重要的。我聽過一個例子,04年有兩個古代文學專業的考生,初試成績一樣,復試后一個未被錄取,一個是公費。復試是差額淘汰,初試就象F-1的排位賽,復試才是計算你名次的正式比賽。從初試考完到復試有2個多月的時間,這段時間大家一定要把一股真氣留在體內,根據自己的專業方向有針對的復習。師大是不指定復試書目的,老師們考的就是你的積累和功底。這是臺面上的話,在初試復習時并沒有顧及到自己的專業方向,初試后到復試前一定要惡補,加上你在專業上的一些積累那就沒有問題了。復試會有聽力和口語,我可以負責地告訴各位:完全是形式!專業筆試和面試是決定性的兩次戰斗了,一方面,面試最重要,在某些場合,有些導師在面試后當場決定,根本不看上午的筆試卷子;另一方面,更多的場合,導師們會認真批改你的卷子,加上你的專業面試分,加上那可有可無的英語聽力口語分,最后排名篩選淘汰不要的確定自費和公費名額。這一過程體現著師大公正性。雖然考研錄取過程是完全公正的,和天下無賊的命題一樣不可成立,我個人還是認為師大是相當公正的一所名校,是大家值得去拼搏的。

  7.新儒生

  在1840年前,中國人最好的出路是科舉(這個“人”其實還要被限制在男性的層次上);在1840年后,中國的未來已不是那些四書五經可以承擔的了,中國的教育和社會體制在逐漸逐漸地向理工傾斜;以往那些靠作詩作文而顯達的路早不存在了。在21世紀還選擇考中文的人,這些“新儒生”,根本在走一條沒落的路。絕大部分人考研并不是由于對文字和文學有多么熱愛,而是迫于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也是對改變自身命運的一次嘗試。這些都是這個整體地社會環境造成的。其實如果你喜歡文學,不一定要把它當成一項事業來對待,當成一種愛好就好了,我用了兩年的時間來明白這個道理。

  結尾

  考研是一個痛苦與幸福并存的過程。今年1月初試考試前的幾個晚上,我蒙在被子里痛哭過幾次,現在想來那里有幸福的眼淚;有些人不明白自己在世上為了什么活著,這對我也曾是個疑問,9個月的考研生活卻向我詮釋了“生命的本質就在于承擔本身。”考研后的日子就象空白磁帶一般,沙沙作響;我沉醉在北京四月春天濃厚的氣息之中,努力發現生活之美,努力尋找活著的機會。

【北京師范大學對外漢語考研經驗技巧分享】相關文章:

考研的經典經驗分享12-09

考研分享經驗12-09

考研經驗分享12-09

考研的經驗分享12-09

考研經驗的分享12-09

分享考研經驗12-09

考研英語經驗分享12-09

考研經驗分享范文12-09

考研圓夢經驗分享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