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適時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的必要性論文
摘要:我國高等藝術教育大規模迅速發展的背后,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多年不變,教學研討太少,對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改革重視不夠,造成課程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因此,加強藝術設計學科建設,適時修改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完善課程體系將會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關鍵詞:藝術設計專業;改革;完善;教學計劃
近年來,我國高等藝術教育飛速發展,特別是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人才市場需要大量與藝術設計專業相關的從業人員,為藝術教育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但在大規模迅速發展的背后,教育界不能不關注藝術設計教育的教學質量:教學內容陳舊,教學方法多年不變,教學研討太少,對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改革重視不夠,造成課程結構不合理,人才培養模式落后。因此,加強藝術設計學科建設,適時修改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完善課程體系將會為高等院校藝術設計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供有力的保障。
一、高校應提升自身教育資源,調整專業結構,拓展專業方向
1999年以來的全國高校擴招,受到考生及家長的普遍認可,藝術類考生尤顯優越,但規模擴大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具體而實際的問題。從近幾年一些高校為求學科齊全而設立了藝術設計專業來看,有的院校借助綜合大學的品牌優勢增加了藝術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專業較少的硬件投入、高額地收取學費也是促使部分高校開設藝術設計專業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學校以為有學校的牌子,招生就不存在問題,卻很少考慮專業自身的實際水平;藝術設計專業熱衷于上層次,存在盲目性,缺少對專業的調研。如何在擴大招生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在學科專業發展的同時調整專業結構成為藝術設計專業發展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筆者認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的發展要準確定位,科學統籌規劃,應根據高校自身師資及教學條件,盡力挖掘各自的潛力,以國家本科專業目錄為框架,發展各有特色的專業方向課程。教育界專家們認為,高校發展的關鍵是學科建設,單純意義上的規模擴大并非高校擴招的本意,質與量并重才能從根本上實現高等教育的大眾化和全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很多院校已經認識到這一點,無論是藝術院校,還是綜合類大學內設立的藝術院系,都在提高自身綜合實力的同時反復調整學科專業的設置。如有的院校大量引進國外留學人員和邊緣學科的專業教師,發展有特色的專業方向,一些院校與國外相關機構合作創辦了國內一流的動畫、數碼藝術等專業或專業方向,它們的特色是既具有藝術特征又與高科技密切相關,適合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與現代化經濟發展的需要。但值得一提的是,有些院系在人員師資和教學條件不足的情況下,盲目開設此類專業方向,以犧牲學生培養質量為代價,這是極不負責任的。拓展熱門專業、特色專業、打造品牌專業必須有嚴格的師資保障、優良的教學環境與設施、合理的課程設置與教學模式。因此一些高校針對教學質量的問題,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采取了如外派教師進修學習,獎勵教學量大、科研多的教師,壓縮教學總量等方法。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質量,緩解了教師不足的問題,同時學校加強教學條件、環境和資源的研究與管理,不斷調整專業課程結構,從被動的教學管理中尋找主動性,在整合學科專業優勢、拓展專業學科、探索新的藝術教學模式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二、適時改革課程設置是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和全面素質的關鍵
高校藝術類考生文化課成績普遍偏低,藝術設計專業考生也不例外,一些學習成績平平的考生在報考文理科無望的情況下,突擊學習藝術,雖然考入大學但因缺乏藝術天賦而缺少求學興趣。近年的擴招更增強了此類現象的大幅度增長,當然,我們不能單純以生源的考試成績來判斷這個學科的發展,但生源質量是高等教育的基礎,特別是對今后的藝術設計工作者,既要求他們具有藝術表現和藝術實踐的能力,還要求他們具備相應的科學精神、人文素質和藝術創新能力。所以要求高等藝術設計教育的文化層次不應該比其他學科低,而應該更高一些。那么對于一個正在發展中的學科來說,經常性地進行教學研究活動、調整教學計劃、優化課程布局,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質量大有益處。很多高校采用了加強學生理論教育,嘗試學分制教學模式等方法,使藝術設計教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給予學生更加完整的知識平臺。就美國洛杉磯藝術中心的設計學院的學生而言,修完130學分才可畢業,其中理論課占45學分,理論課的設置不僅是把設計觀念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通過教學達到設計教育的最高目標——培養有思想文化境界、懂得社會和市場經濟的高素質設計人才。學分制管理在某些院校的藝術設計專業已正式實施,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教學管理模式的一種改變,更為重要的是,它是一種教育教學觀念的改變,它需要教學實踐中的許多環節,如課程結構、課程內容、教學手段等的改革,其追求的目標是“淡化專業、突出課程”,使學生通過課程的自行選擇,建構起個人的知識結構和各不相同的專業素質。學分制的實踐有利于提高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自我塑造能力和主動學習能力。教育工作者在調整課程設置構成時,不只注重某種專門知識和設計技術的傳授,而是拓展對課程創造性的認識,打破小專業課之間的壁壘,努力拆除專業間人為的樊籬,加強課程結構與設置的邏輯建構的合理性,通過適時的調整課程設置,讓學生在學好原有專業技能的同時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和技能范圍,更好地適應日趨激烈的就業競爭。
三、完善課程體系,使之與市場經濟相結合,是藝術設計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途徑之一
中國已進入以信息技術為主導、高科技產業為支柱的經濟時代。國內現有600多所設計院校,令人欣喜,但眾多院校幾乎都以一種模式或類似的課程體系培養學生,目前實施的高等藝術設計教育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方面都缺少特色,因此發展藝術設計教育要打破固步自封的教學觀念,尋找與市場經濟發展相符的特色與熱門專業方向,完善有中國特色的藝術設計課程體系,使藝術設計教育與社會需要緊密聯系。北京藝術設計學院引進英國的教學方法,現已取得一定成效。四川藝術學院調整設計課程結構,使之與市場需求結合,與20多家廣告公司合作,搞實戰基地。學院為企業提供相關設計服務,企業為學院提供資金、設備,使學生很容易受市場感染。有的美術學院把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方向辦到裝修施工工地,使學生無形中學習了建筑學、材料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和技能,培養了一批懂美術、會設計、了解材料、知道報價等多方面知識的新型設計人才,使培養出的人才標準與市場需求相適應,摸索出了一套設計藝術專業的新型教學方法。
高等院校根據實際情況確定培養目標,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注重能力培養,強調實踐活動,必將為藝術設計教育的可持續發展開辟出一條成功之路。
【適時改革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計劃的必要性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模式論文12-09
小議藝術設計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12-09
動漫專業畢業設計改革研究論文03-27
基于藝術設計類專業畢業設計論文12-09
高職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論文12-09
高職院校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論文12-09
工程監理專業畢業設計改革思考論文12-09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畢業設計研究論文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