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
一、班級情況分析
三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會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材共設計了四個單元,這四個單元主題所涉及內容是對這個年齡階段兒童具有重要影響的、在兒童生活中所發生的各種社會互動關系(如來自社會的愛)。
這四個單元教育主題是:第一單元主要是在愛的陽光下;第二單元主要是我們共歡樂;第三單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沒有他們;第四單元主要是尋路和行路。
三、教材重點難點
“尋路和行路”這一教育主題是本冊教材的重難點,本主題以兒童的成長與安全的關系為教育內容,從校外探路出發,激發學生對出行有很大的學問認識,最后落實到保護自己的安全教育。
四、教學目標
總要求: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1、引導學生在家人愛的關懷下,懂得爸爸、媽媽的艱辛,以達到關愛社會。
2、指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能夠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見解,能夠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夠與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嘗試合理地、有創意地探究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學會對生活中的道德問題作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理解感謝他人。
4、初步了解個人外出要注意些什么,初步學看平面圖,嚴格遵守交通規則、懂得安全的重要性。
五、教學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懂得愛來自家庭,學校和社會。
2、發揮藝術形式在本課程教學中的效能,重視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靈活選用教學組織形式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生動活潑的發展提供充分的空間,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3、重視發展性教學評價方法的運用。強調評價過程化,重視兒童在活動中的態度、情感、行為表現,重視兒童活動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以及過程中的探索、思考、創意等。
4、開發教學資源,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的整個生活空間,把教學內容與本地區實際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關注社會新的發展和變化,增進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使本課程教學走向家庭、社會,真正走進學生的實際生活,體現該課程的開放性、實踐性。
5、重視教學反思,在反思中與學生共同成長。
六、教學進度
周次
教學內容
教時
1
我的領里生活(第一單元)
2
2
1.鄰居家的小伙伴,《1》
2
3
2、不給鄰居添麻煩《7》
2
4
3快樂的領里生活《13》
2
5
4快了的童年
2
6
5聽聽老師的心里話
2
7
1、我的成長與學校(第二單元)
8
為了介紹我們的學校
2
9
2、我是教室美容師
1
10
3、我送老師一朵花
2
11
我的成長與他人(第三單元
12
我的勞動感受
2
13
有多少人為了我
2
14
不說話的朋友
2
15
家鄉哺育了我i第四單元
16
我的家鄉在哪里
2
17
請到我的家鄉來
2
18
期末復習考試2
2
2
3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1
三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計劃11-29
三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品德與生活下冊教學計劃12-07
有關《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計劃12-05
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04-04
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范文12-01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12-09
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2-09
四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