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市農牧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范文
我局扎實開展“三嚴三實”教育活動,切實增強服務農業能力,堅持穩糧增收、提質增效,積極應對肉、蛋、奶、菜價格頻繁波動的不利影響,實現了上半年農業穩步發展。
一、主要任務順利完成
小春糧食產量達15.24萬噸,同比增加0.16萬噸,增1.1%;油菜產量達4.31萬噸,同比增加0.3萬噸,增7.5%。出欄生豬121.5萬頭,占目標任務的49.2%,非豬牧業保持了穩步發展態勢,出欄肉牛2.73萬頭、羊71.1萬只、禽兔4749萬只,分別占目標任務的62.8%、59.7%、55.2%。水產品產量達3.12萬噸,占目標任務的48.9%。實現固定資產投資14.5億元,占目標任務的50%。各項主要指標完成進展有序。
二、工作舉措扎實有力
(一)狠抓產業發展,生產形勢穩定。
1.穩定發展糧油生產。認真貫徹執行“農業三項補貼”調整后政策,支持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深入實施糧油高產高效創建活動,示范推廣水稻、油菜等主要糧油作物綠色環保及全程機械化技術,小春糧食播種面積達78.01萬畝,與上年基本持平,大春播栽進展順利,已播栽231.72萬畝,占計劃的95.4%。建設四大優勢特色糧油產業基地134萬畝,新增規模化經營面積2.5萬畝。水稻、玉米等農作物長勢較好,預期增產形勢良好。
2.優化發展畜牧業。鞏固提升生豬產業,大力推進華西希望特驅集團100萬頭生豬產業化生態循環經濟暨食品加工綜合項目建設,積極開展榮縣100萬頭生豬聯合養殖行動,推行“公司+家庭農場”產業化經營模式,和“寄(代)養”利益聯結機制,提升發展100萬頭生豬產業基地,推進生豬全產業鏈經營,穩定和提升了產業效益。調整優化畜牧業產業結構,充分利用秸稈(草)換肉(奶)工程等項目,大力發展草食牲畜、特色小家禽等節糧型畜牧業,新建2000頭肉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小區3個,建設年出欄1萬只的標準化示范羊場和年屠宰50萬只的肉羊屠宰加工廠。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建設富順縣永年、大安區廟壩、貢井區龍潭等種養循環現代農業示范園,建成市級以上畜禽養殖標準化場或小區20個,提升畜禽規模養殖標準化率達70%,促進了畜牧業持續健康發展。
3.突出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推進優勢特色效益農業加快發展。建設園藝作物標準園12個,柑桔生產形勢良好,預計增產20%以上;蔬菜產量達74.49萬噸,同比增長5.4%;春茶產量達2560噸,產值2.15億元。適度發展現代蠶桑產業,組織發放蠶種2.5萬張,蠶桑綜合收益達3700萬元。推進7個畜牧業重大項目投資達1.92億元,占目標任務的51.7%,推動了畜牧業四大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建設,促進了現代畜牧業發展。推進水產健康生態養殖,爭取水產保增項目資金200萬元,加快建成健康水產養殖基地9.2萬畝,占目標任務的92%,投放魚種1.51萬噸,增殖放流魚苗210萬尾,促進了水產業持續發展。深入拓展產業功能,大力發展休閑農業。
(二)著力產業支撐,提質增效明顯。
4.打造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對各區縣實行季評環比,每兩月在各區縣輪流召開一次現代農業發展推進現場會,以會推動現代農業綜合園區、主導產業示范園區、特色農業精品園區建設,出臺全市現代農業發展指導意見和考核辦法,加快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成功創建榮縣稻菜輪作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推進實施現代農業重點縣、現代農業千億示范工程等項目,帶動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建成“千斤糧萬元錢”和“噸糧田五千元”糧經復合現代農業產業基地13.76萬畝,占目標任務的80.9%,促進了“園區”產業基地集約化、規模化發展。
5.強化物質裝備建設。建設高標準農田6.15萬畝,占目標任務的100%。更新修復改造提灌機械3359臺次,提水保灌面積60.3萬畝,兌現農機購置補貼結算進度達100%,形成農機總動力達114.58萬千瓦,建設水稻、油菜、馬鈴薯“機藝”融合示范區,試點推廣全程服務、跨區域作業等農機社會化服務,實現主要農作物耕種收206.86萬畝,占目標任務進度的63.5%。
6.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組織優選出10個農民合作社參評省級示范社,爭取省級農民合作社項目4個,家庭農場1個,獲得資金210萬元。擬定了《關于落實農民返鄉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補助政策的通知》,有效激發了農民大力發展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全市新增種養大戶612戶、達到2.79萬戶,新增家庭農場161家、達到274家,新增農民合作社83個、達到1221個。新型經營主體呈快速發展之勢。
7.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機制。穩步推行“政府投入折股+保息分紅”等產業化經營利益聯結機制,積極探索病蟲統防、農機作業等生產經營性農業社會化服務試點,積極實施產地初加工等項目,推進塔羅科血橙、再生稻、肉兔等特色農產品加工增值,全面推行農超對接、網上銷售、直銷配送等“產加銷三位一體”的經營模式,保護和提升各經營主體效益,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健康持續發展。加強科技支撐產業化經營,培訓基層農技人員800人、新型職業農民1600人,培育科技示范戶3000戶,建設15個科技示范基地,提升了產業化經營核心競爭力。
(三)著力持續發展,保障舉措到位。
8.強化生產生態安全。認真開展農機道路交通和漁業船舶運行安全綜合整治、隱患排查和打非治違活動,嚴查農機超載運輸和非法運營,農機、漁業船舶方面未發生安全責任事故。嚴格執行動植物檢疫法律法規,危險性植物病蟲害檢疫率達100%,畜禽產地檢疫展開面和屠宰檢疫率達100%,生豬規模養殖場和定點屠宰場病死豬無害化處理達100%,有效防止了有害生物危害,排除了生產安全隱患。大力推行“生態養殖+沼氣+綠色種植”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繼續推行玻璃鋼沼氣工程建設,實施測土配方施肥225萬畝,控制面源污染,提高生態安全水平。
9.強化農產品質量監管。布設農產品產地環境監測預警國控點位286個,開展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監測預警,防止和改善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實施違禁農藥、“瘦肉精”、生鮮乳違禁物質等7大專項整治行動,突擊抽查4家農資生產企業、6家農資批發企業、7個農資市場及6個農業生產企業,立案調查違法案件4件。監測農業投入品及農產品9753份,嚴肅處理了例行監測中發現不合格雞蛋、萵苣的相關種養責任人,部、省抽樣監測總體合格率達99.7%,完成了“合格率96%以上”的目標任務。開展“三品一標”認證,認證和換證無公害產品共13個,促進標準化生產,擴大品牌效應引領農產品質量提升。
10.增強風險防控能力。強化動植物疫病防控,進行稻水象甲等有害生物預警監測,實施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120萬畝,控制糧食、蔬菜等大宗農作物病蟲害產量損失在3%以內;扎實開展以春防為重點的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免疫畜禽1010.02萬頭(只、羽),消毒面積4652m2,重大動物免疫密度和消毒面均達到100%,疫病有效免疫抗體合格率達70%。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覆蓋面,穩妥處理“無賠優”政策調整,繼續實施生豬價格指數保險,綜合提升了自然、疫病、市場風險防控能力。
11.深化推進改革創新。全面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完成確權登記面積131.52萬畝,占應確權面積的40.4%,確權登記管理信息平臺的技術方案及公開招標準備工作已基本就緒。實施仲裁庭建設項目,改善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糾紛仲裁調解條件,促進了土地有序規范流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制定了《自貢市農村集體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方案》,指導區縣探索試點。
12.推進農業依法行政。完善農業綜合執法,著重開展農資打假、動物衛生及屠宰監督執法,出動執法人員9248人次,監督檢查相關生產經營場所8490個次,查處違法案件20件,農資、動物衛生及獸藥監督執法違法案件查處率達100%。積極承接生豬定點屠宰職能移交,摸清了全市114家屠宰場(廠)基本情況,為規范發展奠定了基礎。
三、主要存在問題
(一)宏觀經濟環境影響農業發展。經濟發展“三期疊加”后續效應造成以肉、蛋、奶、菜為主的大宗農產品價格持續低迷,而農資、飼料、農機等投入品價格持續上漲,人工工資又快速增長,使種養殖成本明顯增加,農業面臨價格“天花板”和成本“地板”的雙重擠壓,給產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帶來嚴峻挑戰。
(二) 生豬定點屠宰清理難度較大。由于職能調整和歷史因素影響,造成生豬定點屠宰現狀與規范要求差距較大。
四、下步重點工作
1.抓好大春田間管理。根據農情和天氣預報情況,及時指導農戶對癥抓好田間肥水管理,全面加強大春病蟲害綜合防控,重點防治水稻稻瘟病,奠定大春豐產基礎。
2.抓好晚秋生產部署。提前謀劃,安排以再生稻、再生高粱、秋馬鈴薯和秋菜為主的晚秋生產,搞好技術培訓和物資落實,通過推廣優良品種和高產示范基地創建,抓點帶面,確保晚秋豐收。
3.抓好畜牧生產穩定。推進華西希望特驅集團100萬頭生豬產業化生態循環經濟暨食品加工綜合項目建設,促進生豬產業恢復性發展。
4.抓好深化改革創新。全面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工作,強化指導服務和督查工作,確保如期完成。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模式,探索試點互聯網+農業,加快農業電商綜合平臺建設,帶動農業轉型升級。
【市農牧業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市水利局下半年工作計劃打算范文05-12
勞動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04-19
市信息產業局下半年工作計劃范文04-16
國土資源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05-12
水務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03-27
縣旅游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及下半年工作計劃04-02
城管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05-10
居保局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范文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