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五年級第二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以積極、穩步、有效地實施深化新課程改革為主線,以教學為中心,務實創新,落實規范,提高效率,扎實推進素質教育,為打造 “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
二、學生分析
五年級是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他們對自我、他人、家庭、社會有了一些淺顯的認識,養成了一定的好的行為習慣,隨著他們社會生活范圍的不斷擴大,進一步認識了解社會和品德的形成成為迫切的需要。
例如,今天的兒童在早期的社會性生活中,由于自我中心的存在以及家庭中容易出現的放縱,使得一部分兒童自認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一切事情,規則意識比較模糊。隨著集體生活與合作活動的逐步拓展,以及他們生理和心理的發展,學會自覺遵守公共秩序,注意公共安全。做個講文明有教養的人。
此外,五年級的小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的接觸也日益頻繁,獨立活動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學生從平時親身經歷的事實中理解生活與交通運輸業的雙向關系,有利于學生擴大視野,豐富社會知識,從而更好地去適應生活和創造未來。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內容:
本冊教材包括以下內容: 第一單元《錦繡中華在我心中》,第二單元《農業文明的歷史發展》,第三單元《迅猛發展的現代工業》。
2、教學目標:
。1)通過《錦繡中華在我心中》的學習讓學生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2)通過第二單元《農業文明的歷史發展》的學習讓學生從了解日常生活中農業產品入手,探究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
。3)通過第三單元《迅猛發展的現代工業》了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知道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合作,知道各行各業之間有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知道生產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人們的生活需求不斷刺激生產的發展;知道人們改進勞動工具是為了提高生產和減輕勞動的強度。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對學生進行熱愛家鄉的教育。
。2)通過給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動,知道工農業生產與我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密切
。3)讓學生了解與人們生活密切相關的工農業方面的情況。
四、教學措施: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來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3.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4.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
五、成績目標:考入前三,力爭第一
【五年級第二學期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品德與社會》第二學期教學計劃05-09
品德與生活第二學期工作計劃范文04-14
小學品德與社會學期教學總結范文04-23
五年級下學期品德與社會下冊教學總結05-08
第二學期教學的工作計劃04-22
品德與社會教學工作計劃04-11
五年級第二學期語文教學的工作計劃05-11
五年級的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03-31
五年級上冊《品德與社會》教學計劃范文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