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習計劃5篇(合集)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不經意間,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復習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復習計劃 篇1
1、數學復習需完成的五步驟:
(1)、看課本、課后題、復習指導書,可以先把課本做完再做復習指導書,也可以逐章做,關鍵是做完就行(當然,此時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剛剛做完一章,回頭再看已經忘了。不用擔心,這是剛開始做題少的緣故,隨著數學復習的深入,自然會有質的提高(想看到整個森林,你要先一棵一棵的把樹栽上)。目的:掌握各知識點和大綱基本要求。
(2)把復習指導書再做一遍。目的:初步建立框架體系,更深入地掌握各知識點。
(3)找本習題集做一遍。有時間把復習指導書再做一遍,時間短的話看一遍課本也行。日的:提高計算能力,融會貫通。
(4)模擬題、真題(留一套)至少各做一遍。有時間把課本再掃一遍。目的:和考研掛鉤,探尋歷年出題規律,提高考研分數。
(5)看總結的東西,做一套真題。目的:查漏補缺,保持良好狀態,迎接考試。
在每一遍復習之后都要有一個深刻的思考過程,看看與上一遍有什么不同,如果發現了趕緊記下來。
2、數學復習注意點:
答:數學復習有四點注意:
(1)概念:數學概念是一切解析、推理的基礎。對于基礎不是很牢固的同學,以多研究概念為主,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以達到熟練掌握數學概念的目的。對于課本上的定理,基礎薄弱的童鞋們一定要重視,依據題目來理解。不用急于求成,很多定理都是在經過反復推敲練習中得知其具體用法的。
(2)做題:基礎好一些的同學,或者是對某部分概念已經有了一個精度掌握的同學,需要做題。
怎樣做題:掌握做題方法,積累解題思路,對所學內容逐步進行訓練,最后達到的程度:看到題目后能將解題步驟一字不差的寫出來。
嚴禁看題,必須做題:做題做到一半去看答案可以,但是看完答案就過去了,絕對不行,需要重新完整的將這個題目做出來,即使這樣還是不行,過一兩天后,將題目重新完整做出來,這才實現了真正的.做題。一定要把題目落實到手頭上,動筆計算,否則考場上有思路,而計算生疏丟分是極其可惜的。
對于同一道題目,方法可能是多種多樣的。一定不要滿足于只掌握一種方法,獲得不同方法的途徑很多。可以通過聽名師講解,同學討論,也可以是自己思考的結果。對這些方法匯總,便于日后查看。
(3)思考:針對自己掌握的概念需要思考,針對難點難題需要思考,反思掌握了的,也反思沒有掌握的,找出癥結所在。
(4)總結:僅作前三點,效果會很少,總結是關鍵,分章節復習,哪個題目沒掌握要拿個小本記下來。可以知道第一輪復習的結果,對第二輪的復習很有幫助,可大大減少你的時間。
檢驗對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做題過程中不斷總結,找出強項和弱項。提高學習效率,避免時間浪費,成績不是靠時間累積的,而是考總結累積的。
3、每天需用在數學復習多長時間比較合理?
答:應該說數學是考研最難的科目,內容多且深。所以花在數學上的時間從開始到結束都應定時定量。建議每天保持至少三至四個小時的數學學習時間,對于具體學習時間安排在何時,我們可以自由決定,但學習時間必須得到保證。數學的復習是一項長期工程,關鍵在于恒心和堅持,只有如此,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建議大家最好將時間安排在上午或者晚上,因為上午精神旺盛,思維敏捷,在這段時間內,學習數學將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時晚上對所學知識進行回顧訓練,進一步強化記憶,使得對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
復習計劃 篇2
1、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的復習
語言的綜合能力是中考語文試卷上的一個不可忽視的板塊。透過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可以看出測試基本要求是:能辨音識義;能修改病句;能揣摩和理解 語言的深層含義;能找出材料的焦點、中心,并有針對性的發表意見;能注意對象和場合,文明、連貫、得體地說話;能完整準確、突出要點地概述、轉述某件事; 能根據句式和修辭仿寫句子等等。清楚了考查的內容與題型,有目的指導學生進行訓練。具體做法:
(1)每周安排一節課進行此項專門訓練。
(2)每次測試后認真評講此項內容。
(3)根據存在的問題,老師適時進行歸納總結,輔以答題的方法和技巧。
2、積累部分:
這部分的考試范圍基本是初中教讀篇目中要求背誦的名篇名句。背誦復習不但要強化記憶還要理解記憶,并且能夠靈活運用。《考試綱要》列出的50篇 重點篇目,不但要篇篇背誦,詩文名句還要字字落實,尤其是平時默寫時經常出錯的字,更要時時溫故。切記:一字出錯,滿盤皆輸。具體做法:
(1)把近幾年全國中考試卷中的默寫題,收集整理、補充并打印制成若干小卷,分發給學生練習。每周用兩節課的課前十分鐘,或點名背誦或讓學生默寫。
(2)由默寫小組長批改或學生互改,每錯一字訂正三遍。
﹙3﹚學生互報聽寫,互相評改,提高默寫的準確性。
3、閱讀部分:
文言文的考查我們要注重考綱中的重點篇目,突出重點,首先對文言文中常見的實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的詞語,要拎出要點,總結規律, 讓學生理解背誦;其次文言翻譯,應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抓住句子的關鍵詞,逐句對應翻譯,同時做好留、補、刪、換、調等工作;第三應注意作者的思想傾向, 抓住作者基本的.感情立場,聯系文章的背景、文章的主要情節及主要人物,抓住評論性的語句從多角度、多側面思考作者表達的感情和文章的主旨。具體做法是:
(1)每節課復習一至兩篇課文,老師梳理該課的重點內容,如作者、背景、主題、結構、中心句、主旨句、關鍵問題、重點字詞解釋、重點句的翻譯等。
(2)對文言文實詞的積累,可以按照通假字、一詞多義、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詞等方面分類整理,要求學生用一本專門的語文筆記本記錄,從而使文言知識形成了知識塊,便于積累記憶。
復習計劃 篇3
一、第一階段:全面復習基礎知識,加強基本技能訓練
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讓學生全面掌握初中數學基礎知識,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實、系統,形成知識網絡。
1、重視課本,系統復習。現在中考命題仍然以基礎題為主,有些基礎題是課本上的原題或改造,后面的大題雖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還是教材中的例題或習題,是教材中題目的引伸、變形或組合,所以第一階段復習應以課本為主。
2、 按知識板塊組織復習。把知識進行歸類,將全初中數學知識分為十一講:第一講數與式;第二講方程與不等式;第三講函數;第四講統計與概率;第五講基本圖形;第六講 圖形與變換;第七講角、相交線和平行線;第八講 三角形;第九講 四邊形;第十講三角函數;第十一講圓。
復習中由教師提出每個講節的復習提要,指導學生按“提要”復習,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根據個人具體情況把遺忘了知識重溫一遍,邊復習邊作知識歸類,加深記憶,注意引導學生弄清概念的內涵和外延,掌握法則、公式、定理的推導或證明,例題的選擇要有針對性、典型性、層次性,并注意分析例題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視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基礎知識即初中數學課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學生掌握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理清知識結構,形成整體的認識,并能綜合運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與二次函數圖形與x軸交點之間的關系,是中考常常涉及的內容,在復習時,應從整體上理解這部分內容,從結構上把握教材,達到熟練地將這兩部分知識相互轉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與幾何知識的聯系的題目有非常明顯的'特點,應掌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數學命題除了著重考查基礎知識外,還十分重視對數學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判別式法等操作性較強的數學方法。在復習時應對每一種方法的內涵,它所適應的題型,包括解題步驟都應熟練掌握。
4、重視對數學思想的理解及運用。如函數的思想,方程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
二、第二階段:綜合運用知識,加強能力培養
中考復習的第二階段應以構建初中數學知識結構和網絡為主,從整體上把握數學內容,提高能力。
培養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題的能力,是學習數學的重要目的之一。這個階段的復習目的是使學生能把各個講節中的知識聯系起來,并能綜合運用,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個階段的例題和練習題要有一定的難度,但又不是越難越好,要讓學生可接受,這樣才能既激發學生解難求進的學習欲望,又使學生從解決較難問題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前進的信心,產生更強的求知欲。第二階段就是第一階段復習的延伸和提高,應側重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這一階段尤其要精心設計每一節復習課,注意數學思想的形成和數學方法的掌握。初中總復習的內容多,復習必須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解決疑難,這就需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復習內容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各個學生對教材內容掌握的程度又各有差異,這就需要教師千方百計地激發學生復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引導學生有針對性的復習,根據個人的具體情況,查漏補缺,做知識歸類、解題方法歸類,在形成知識結構的基礎上加深記憶。除了復習形式要多樣,題型要新穎,能引起學生復習的興趣外,還要精心設計復習課的教學方法,提高復習效益。
復習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以我校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結合我校和所教班級的實際,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地進行復習,復習時依綱靠本,實施素質教育,設法引導學生,著力培養學生的創精神和創造能力,因材施教,設法在B層學生里挖掘數學尖子生(110分以上),調整好學生的學習狀態,努力提高B層學生的合格率和優良率,力爭今 年初三升學考取得好成績。
二、教學目標
力爭今年初三升學考平均分達 ,合格率達70%,優良率達10%以上 ,各項排名在市前28名。
二、基本情況
初三(3)、(4)兩個班同屬B層,這個班的情況有些差異:三(3)優差生相差不大,且學習自覺性強,學習積極認真,三(4)班優差生相差較懸殊,也就是50分--70分的人數較少,且學習自覺性較差,如,吳浩峰、吳灼華上課經常睡覺,且厭學的同學較多。由上學期市期末統考成績來看,三(3)班的平均分是60.7,合格率是54.4%,優良率是0;三(4)班的平均分是59.2,合格率是54.7%,優良率是1.9%。本學期開學第一周轉入初三總復習,從兩班來看,三(3)已進入中考復習的緊張狀態,而三(4)班似乎還有五分之二還未進入狀態。
三、具體工作措施
1、前途理想教育。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總結上學期末統考情況,成績好的同學不要驕傲,成績差的同學不要恢心,通過本學期復習,力爭中考取得好成績。
2、用好《升學考試指導書》。因新的《升學考試指導書》末到,參考去年的《指導書》的升學考試范圍及其重點。在復習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運用數學知識分析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加強探索性和開放性題型的訓練。
3、有計劃地進行復習。(1)單元過關(一周至十周),把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分成11個單元。復習過程中,著重抓“雙基”。并啟發學生對每一單元知識系統和知識結構進行歸納整理,形成知識網絡,且講練結合,以學生練為主,明確每個知識點掌握到什么程度,適當的時候進行堂上小測,每個單元進行過關測驗,以便掌握教學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方法。(2)抓重點、難點。由有關的信息預測,今年數學科考試與去年的難度差不多,故在復習的過程中分類抓重點難點,也就是進行專題訓練。(3)知識的查漏,在最后階段是綜合復習,整體強化和整理查漏階段。著重加強綜合題的訓練。
4、做好分層輔導和個別輔導。初三(3)、(4)兩個班雖同屬B層,但也有B層中的A、B、C層。故在復習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要求。如,三(3)要求達優良的:吳浩良、吳永安、吳羨敏、周靜儀、吳海亮、吳榕均,三(4)要求達優良的:吳洪偉、吳擇權、吳桂洪、吳松波、吳藝明、吳偉添。上學期期末統考不合格(59--40分)而有希望達合格的。采取分層布置作業,分層輔導和個別輔導,爭取合格率和優良率有大幅度的提高。
四、時間安排和教學進度
周次 復習內容 1 統計初步
1、2 實數、代數式
3、4 方程
4 不等式
5 函數
6 相交線
6、7 三角形
7 四邊形
8 解直角三角形
8、9、10 圓
10 第一次模擬考
11 專題(一):選擇題、填空題的特點和解法
專題(二):作圖題的特點和解法
12 專題(三):開放性和探索性的題型的解法
13 專題(四):初中代數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14 專題(五):初中數學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
15 第二次模擬考
16 綜合題的訓練
17 查漏補缺、升學考
復習計劃 篇5
開學已經有段時間了,對于初一學生,檢驗這一段時期學習效果的期中考試就要來臨了。應該如何合理安排時間,以保證每一科都復習到位了呢一對一補習專家發現初一的學生普遍出現的現象有:第一,過于犧牲休息時間。第二,過于強調習題的訓練。第三,過于寄希望于運氣。當然還有少部分學生對于期中備考并不重視,指望考前幾天的突擊。 考前認真復習是能考出好成績的前提,而有針對性的復習是提高復習效率的關鍵。考試之前要把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化復習,系統復習的過程其實是對學過的知識再認識和再加工的過程,使它更加系統化、條理化地保留在頭腦中。
系統復習就是把每章、單元、階段學過的內容進行整理,相對集中時間進行復習,把學過的知識重新推到一個新的層次的學習過程。
一對一補習專家指出,系統復習的基本要求與任務是:
(一)首先要作好思想準備
不管是哪種考試,要認識到考試的重要性,它是對自己學過的'知識是否掌握多少的一次檢驗,反映出你學習過程中的成績和存在的問題。所以思想上正確認識了,重視了,你就能全心地投入到復習過程中去。
(二) 制定的復習計劃
根據學科特點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對后幾天的學習作出詳細、科學、合理的安排,以便心中有數。同時要明確重點,攻克難點,側重疑點。在對知識點進行梳理的時候應抓住重點、難點和疑點。復習更重要的是查漏補缺。
(三) 復習的方法多種多樣
不同的方法也許適用于不同的人,我們應在實際運用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復習方法,同時應注意不斷地變換自己的復習方法。復習中要文理科交替,因為文理科交替復習能減少學科知識間的互相干擾和相互攝制,利于記憶,增強知識在腦海里的時間性。
(四) 適當做些綜合題
綜合題能反映出你對該學科的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因為一門學科的知識之間都存在著密切聯系,如果你做綜合題做得較順利,證明你在系統復習中對該學科的知識掌握是比較完善和系統化復習工作是做得較好的。如數學中的綜合運算題就反映出你是否掌握各種運算法則和運算技能。這會增強你綜合知識運用的能力。
(五)堅持做好系統復習
要認識相對集中的復習時間的寶貴,不能輕易浪費,所以要十分珍惜。把各學科的知識系統地進行整理,克服放松情緒。
(六)強化記憶,查漏補缺
在系統復習中,將平時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對某方面的內容掌握不夠的、理解還欠深刻的
內容及時補正,達到完美無缺。
(七)融會貫通、強化記憶平時學習,是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學習的,這就難免顯得分散和凌亂,通過系統復習,可以把平時學過的知識一點一點地"串"起來。這樣,"串"起來的知識就比較系統了。在"串"的過程中其實也是一個對知識的再認識過程,重新學多一次,再認識過程記憶中起著強化作用。系統復習次數越多,強化作用越多,印象也深刻。
【復習計劃】相關文章:
復習計劃【經典】09-02
復習計劃(精選)09-02
復習計劃(精選)09-12
復習計劃【精選】07-31
【經典】復習計劃07-29
(經典)復習計劃08-19
復習計劃(經典)08-16
[精選]復習計劃08-16
復習計劃11-14
復習計劃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