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死因監測的工作計劃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死因監測工作計劃范文
時光飛逝,時間在慢慢推演,成績已屬于過去,新一輪的工作即將來臨,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計劃,就是在準備做計劃吧。計劃怎么寫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死因監測工作計劃范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死因監測工作計劃范文1
按照《全國死因登記信息網絡報告規范》和上級工作要求,加強我院死亡病歷的監測工作,杜絕死亡病歷的漏報、遲報現象,健全死亡病歷報告制度,特制定20xx年死因信息監測工作計劃。
一、目標
。ㄒ唬┙⒔∪ぷ髦贫龋晟扑酪蚓W絡報告程序。
。ǘ┌凑展ぷ饕幏,定期進行督導檢查。
二、措施
。ㄒ唬⿲Ω骺婆R床醫生進行死亡醫學證明書培訓,要求完整準確及時的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
(二)要求各科室做好死亡病例登記工作。并對死亡病例進行討論,做好記錄。
。ㄈ┴撠熅W絡直報工作人員在核實確認后,應在規定的'時限內將卡片通過計算機進行網絡直報,并做好卡片的收集、保存和登記。
。ㄋ模┒ㄆ谙驴剖疫M行死亡病歷報告工作的督導檢查。杜絕漏報、遲報現象。
死因監測工作計劃范文2
一、內容與方法
(一)信息收集
1.報告對象。發生在轄區內的所有死亡個案均為死因登記報告對象,包括在轄區內死亡的戶籍和非戶籍中國居民,以及港、澳、臺同胞和外籍公民。
2.報告單位和報告人。
(1)報告單位: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均為死因信息報告責任單位。
(2)報告人:
、俑骷壐黝愥t療衛生機構醫務人員均為死亡信息報告人。
②填寫責任人為負責救治的執業醫師或負責死亡調查的執業(助理)醫師。
3、死亡個案的填報。
(1)醫療衛生機構死亡的個案:凡在各級各類醫療機構發生的死亡個案(包括到達醫院時已死亡,院前急救過程中死亡、院內診療過程中死亡),均應由診治醫生做出診斷并逐項認真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不明原因肺炎或死因不明者必須將死亡者生前的癥狀、體征、主要的輔助檢查結果及診治經過記錄在《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上的調查記錄欄內。
(2)家庭或其他場所死亡個案:由所在地的村醫(社區醫生),將死亡信息定期報告至鄉鎮衛生院的防疫專干,根據死者家屬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體征和/或醫學診斷,對其死因進行推斷,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
(3)涉法死亡個案:凡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確定是否屬于正常死亡者,需經公安司法部門判定死亡性質并出具死亡證明,轄區鄉鎮衛生院防疫專干根據公安司法部門的死亡證明填寫《死亡醫學證明書》。
4.報告內容!端劳鲠t學證明(推斷)書》填寫項目
、僖话沩椖浚盒彰、性別、民族、主要職業及工種、身份證號、戶口地址、生前常住地址、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工作單位、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實足年齡(按周歲計算,不滿1周歲的按月/日計算,不滿1日的按小時/分鐘計算)、死亡地點、可以聯系的家屬姓名、住址或工作單位及聯系電話。
②致死的主要疾病診斷:按照其導致死亡的順序(直接死因、間接死因、根本死因)分別填寫在第Ⅰ部分,其他重要醫學情況填寫在第Ⅱ部分,并填寫疾病最高診斷單位及診斷依據。對于到達醫院時已死亡、院前急救過程中死亡等情況,醫生應通過家屬或知情人提供的情況進行死因推斷,家屬或知情人提供的情況應填寫在《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的調查記錄中,而推斷后的死因應填寫在《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的疾病診斷項目中。
、燮渌椖浚鹤≡禾、醫師簽名、單位蓋章(由填《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的醫生所在單位蓋章)、填報日期。
5.填報要求。《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共分四聯:第一聯為出證單位保存,用于網絡報告。第二聯由公安部門保存。第三由死者家屬保存,第四聯由殯葬管理部門保存。《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的填寫必須使用藍色或黑色簽字筆,內容完整,準確,字跡清楚,填報人簽名,單位蓋章。
(二)網絡報告
1.死因信息報告方式。《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平臺上的《死因登記報告信息系統》進行網絡直報。
2.報告程序、時限。
(1)醫療衛生機構應指定專人收集本單位內的《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由病案室或防?圃7天內完成對報告卡的審核和網絡報告。網絡填報時,需要將《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死因鏈、調查記錄等原始信息如實錄入,并進行根本死因確定及編碼。
(2)鄉鎮衛生院防疫專干將收集到的院外死亡的《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在30天死內完成審核及網絡報告,網絡填報時,需要將《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死因鏈、調查記錄等原始信息如實錄入。
(三)信息管理
1.死亡信息的審核。
(1)醫療機構的死亡報告管理人員對收到的《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等檢查,對有疑問的《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必須及時向診治(填寫)醫生進行核實。(2)縣疾控中心的死亡報告管理人員每個工作日需上網對轄區內報出的死亡信息進行審核,發現填寫不合格或有疑問的報告信息應及時反饋報告單位或報告人,并督促報告單位核實、糾正。
2.死亡信息的訂正。對于已審確認的報告信息,如發生報告死亡病例死因診斷變更或填卡、編碼錯誤時,應由填報單位及時報告縣疾控中心,由縣疾控中心負責訂正。
孕產婦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個案,應由縣婦幼保健院對報告的病例進行追蹤調查,發現《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或信息有誤時,應及時做出訂正。
3.死亡信息的補報?h疾控中心、婦幼保健院和鄉鎮衛生院應定期與公安、殯葬、計生等部門核對死亡資料,發現漏報及時補報。村醫定期了解轄區內死亡情況,發現漏報及時補報。一般1月進行1次核對補報工作。
4.死亡信息的查重。縣疾控中心和具備網絡報告條件的醫療衛生機構每周應對報告信息查重一次,對確認重復報告信息予以刪除。
(四)資料保存和管理
報告單位應妥善保存死因登記信息原始資料,填報的《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由錄入單位按檔案管理要求長期保存,定期下載個案數據和儲存本單位網絡上報的'原始數據庫,并采取有效方式進行數據的長期備份。
(五)死亡原因漏報檢查
為評估人群死因監測數據的完整性,估計漏報率,校正人群報告死亡率,每年應進行1次居民死亡漏報調查。
1.調查內容及方法:采用多階段隨機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3個鄉鎮(社區),每個鄉鎮(社區)隨機抽取2個行政村(居委會),調查抽取的樣本村(居委會)每戶家庭常住人口本年內的出生、死亡相關信息。凡是在該家庭中居住6個月以上的均為常住人口。出生信息包括母親姓名、年齡;新生兒性別、出生地點、出生日期、是否死亡等,詳見《新生兒出生信息調查表》。死亡信息包括基本信息和死亡信息,詳見《居民死亡原因調查表》。同時應收集抽樣調查地區過去1年分年齡、性別常住人口資料和出生人數。采取入戶調查方法,走訪所抽中樣本村(居委會)的每戶家庭,詢問常住人口過去1年中所發生的出生信息、死亡信息,并填寫相關表格。對查出的死亡個案,依據姓氏、性別、戶籍等與過去1年的電子數據庫校對,如無,則為漏報。核對結果填寫在居民死亡原因調查表的右上角。
2.統計指標:
(1)死亡漏報率=漏報死亡人數/查出死亡人數×100%;估計死亡率=報告死亡率/(1-漏報率)×100%;年度漏報率≤5%。
(2)《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項目填寫完整率≥95%,項目填寫正確率≥95%,死因診斷符合率≥95%。
(3)編碼錯誤率≤5%,不明原因疾病死亡率≤5%。
(4)報告和審核及時率均為100%;《死亡醫學證明(推斷)書》計算機錄入符合率應≥98%;月、年報表的差錯率應≤5%。
二、制度保障
為保證工作質量,各醫療衛生機構應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如下管理制度:建立例會制度,定期開展工作交流;建立死因登記報告管理制度,規范醫療保健機構死亡信息的收集和報告,明確工作流程;建立死亡信息核實制度,重點加強對信息不清楚,死因不明的死亡病例的核實調查,提高死因推斷的準確性;建立死亡信息補充報告制度,定期與戶籍、殯葬、婦幼等管理部門核對數據,及時進行查漏補報;建立檔案管理制度,確保死因信息的檔案管理;建立培訓工作制度,確保死因登記報告工作的正常延續;建立定期考核評比通報制度,加強死因登記報告工作的質量控制。
三、督導與評估
1.死因報告工作是各單位的日常工作,是年度目標考核內容之一,縣疾控中心每季度對轄區內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的工作督導一次,并把工作完成情況在全縣通報。
2.每月進行死因錄入數量和質量的檢查核對工作,報告卡的審核率為100%。錄入及時率和正確率大于95%。
四、分析報告
各醫療衛生機構于每年12月將死因監測年度分析報告報縣疾控中心慢病科,縣疾控中心于12月31日前將全縣死因監測分析報告報州疾控中心和縣衛生局。年度分析報告至少涵蓋監測背景、目的、方法、內容、質控與評價、統計方法、監測結果、主要發現與建議等內容。
死因監測工作計劃范文3
為加強死因監測工作的開展,結合我院實際,制定20xx年死因監測工作計劃。
一、目的
通過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關基本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研究居民與慢病相關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變化趨勢及規律。及時發現診斷不明的、可能死于傳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為傳染病和新發傳染病監測和預警提供基線數據。
二、主要指標
1.《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寫的準確率大于95%。
《死亡醫學證明書》填寫無缺、漏項(身份證號碼除外)、邏輯錯誤,字跡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調查記錄。
2. 由專職技術人員依據《死亡醫學證明書》確定根本死亡原因。
3.死亡病例無漏報,報告及時率100%。
4.建立健全相關工作制度
制定并嚴格實施相關工作制度,確保死亡病例監測工作的質量。
(1)例會及人員培訓制度:半年舉行一次工作例會,分析、評價、解決實際工作中的問題,同時開展相關人員的常規業務及崗前培訓。
。2)資料及檔案管理制度:確定專人負責原始資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
。3)資料的錄入上報制度:按規定的時限完成《死亡醫學證明書》的'錄入、上報工作。
5.人員培訓情況
專業技術人員負責死因監測工作接受培訓率達100%,培訓內容主要為《死亡醫學證明書》的正確填寫及死因監測的相關知識。
網絡直報人員應經過上級業務部門的培訓并合格。
【死因監測工作計劃】相關文章:
死因監測的工作計劃11-23
監測工作計劃合集6篇11-28
晁錯死因淺論高中作文11-26
小草死因調查報告作文11-19
推薦監測方案11-12
小樹死因調查報告教學反思12-27
芒果樹死因的調查報告12-07
環境監測實習報告-環境監測實習報告范文11-23
橋梁健康監測實習報告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