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學隨筆美術
美術作為一門社會文化藝術,隨著社會和文明的發展演變至今,已經從單一的繪畫形式越來越趨向于多種繪畫語言相結合。那么作為中學的你們美術是怎么樣的呢?下面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了中學教學隨筆美術,歡迎大家前來參閱。
中學教學隨筆美術篇一
當今的美術不只是書法和畫畫,而是所有可以用來表情達意的媒介和方式的綜合藝術。
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科技不斷革新和發展,繪畫材料多種多樣,有上百種漂亮的色彩,有能營造各種效果的調色油,有豐富的繪畫工具„„表現的方式也不斷革新,從架上繪畫到電腦繪畫到表演形式的繪畫(沙畫、現場繪畫)。新技法、新材料的運用,讓創造更具有表現力、時代感和藝術個性的藝術作品有了可能,新技法、新材料也改變著當代人的藝術觀念和審美情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沒有興趣,被動地學習,那么就沒有好的教學效果,美術所賦予學生的一切也只能是空談。因此,美術教學應該從培養學生的興趣入手。校外因素是大環境,很難改變,但是教師轉變教學觀念,從課堂抓起,培養興趣,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密切師生關系,既重視教師的教,又重視學生的學。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 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談談自己這堂課的收獲,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討論下一堂課怎么上,自己要做哪些準備工作,即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有很大幫助。
中學教學隨筆美術篇二
美術課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文化課,通過美術課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集中的審美教育,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豐富審美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理想,激發創造美的欲望和熱情,下面就本人多年美術課教學過程中的幾個問題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美術課教學必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中學生進行繪畫或雕塑練習,必須首先要觀察對象,觀察是學生認識對象和描繪對象的主要途徑,學生只有通過觀察和認識對象,才能可能較好地表現對象。
因此,美術教育在教學中,首先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借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一般說來,受過良好美術教育的學生。美術創造時,觀察事物就比較敏銳,細致完整,對形狀、明暗、空間、色彩的區別、判斷、理解分辨能力比較準確。
二、直觀性是美術教學的基石
人們認識事物往往是從感覺開始的,所以只有感覺到了,了解事物才能具體,全面,印象就深刻。直觀性強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特色,尤其符合視覺造型藝術特點,因為它有利于從直覺感和升華到本質的認識。有許多美的問題,往往難以言語表達,必須借助直觀手段才能獲得明確的.概念。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在他的《大教學論》中指出:“在可能的范圍內一切事物都應該盡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
假如事物的本身不能得到,那便可以利用代替他們的代表。我們可以制定本或模型為教學之用。例如,在初中的美術課《利用各種板材進行單調版畫版畫(靜物)》練習時,利用課余時間自己制作的圓錐體與講桌上的粉筆盒組成一組靜物,讓學生們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先觀察后進行練習,結果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可見直觀美術教學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是美術教學的基礎。
三、美術教學培養學生的創造力
美術教學中,命題畫,創作畫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好方法,它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創作畫就是學生在平時生活積累的基礎上,豐富想象和大膽的表達相結合的產物,美術老師要利用創作畫的教學,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四、美術教學的語言要求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式工具,它是教師組織教學傳授知識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具之一。因此,一堂課效果的好壞,教師的教學語言無疑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美術教師的語言要求是:首先要形象化,因為美術是造型藝術。在美術范疇內的一切作品。理論方法都離不開具體的形象化。
其次,語言必須清晰,簡明扼要層次分明且適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再次,語言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美術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正確的運用專業術語,使語言內容具體生動活潑,語言寓于情趣,具有感染力、吸引力。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高度集中的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總之,中學美術課教學要在初中學生知識水平和認識水平等特點的基礎中,以直觀性這個教學原則為基石,力求語言的形象化、科學化、趣味化、簡潔化。
中學教學隨筆美術篇三
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思考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贊賞,然后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能幫助他們提高思考分析與實踐能力。合理的評價可以建立起學生對老師的信任感,同時也傳遞給學生一種信息——公正、公平的評價方法。
評價的方式可以是多種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或互評,再結合教師的點評,最后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來確立正確的審美理念。比如在素描課中,大部分學生剛開始作出來的作品看起來實在不怎樣,但我首先對學生的學習熱情大加鼓勵,然后對不同的作品分別給予分析與有選擇性的建議,而避免具體教他們怎么做,教師用意見或建議的方式更善于發掘學生的潛力,這樣使學生總能保持著自信的學習態度。
3、傾聽心聲,教學相長
現代教學論指出: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統一,這種統一的實質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相互之間交流、溝通及共同發展。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相互之間來暢所欲言。學生可以談自己對相互之間的作品的看法;可以討論如何改進等等具體想法。
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著“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為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為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信息,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中學教學隨筆美術】相關文章:
2.中學美術教育隨筆
3.中學教師教學隨筆
4.中學隨筆
7.中學生隨筆
8.中學語文隨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