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類書籍推薦及理由-科學類的書有哪些
人們通常會忽視科學的趣味,這是科學類書籍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以下是由陽光網小編整理關于科學類書籍推薦及理由,希望大家喜歡!
科學類書籍推薦及理由
人們通常會忽視科學的趣味。這種心智的享受,有人從學習科學、研究科學中得到,也有人從閱讀科學、欣賞科學中得到。196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理查德·費曼對此十分看重,他的兩部口碑甚好的科學讀物《別鬧了,費曼先生:科學頑童的故事》(吳遠程譯,三聯,2004)、《發現的樂趣》(張郁乎譯,湖南科技,2005),便是貫穿這種享受的極佳范本。其共同特點是將作者天馬行空的思想、“逢場作戲”的調侃、惡作劇與不同凡響的見聞經歷融匯一爐,故事引人入勝,語言生動詼諧,展現了一個多姿多彩、趣味盎然的科學人生景象。
曾與費曼有過較多交往的美國物理學家弗里曼·戴森,是一位深具遠見卓識與人文情懷的智者。他的代表作《宇宙波瀾:科技與人類前途的自省》(邱顯正譯,三聯,1998),以豐富的科技“案例”和細膩的個人體驗,對科技應用與發展的過失進行了真誠的反思,并提出了因應之道。《反叛的科學家》(肖明波等譯,浙大,2013)收入了戴森的近作。它彰顯出作者對人心與科學史的深刻洞察,以及探討科學、倫理和信仰時的新視角,行文典雅,立論高妙,值得一讀。
除了費曼與戴森,西方其他一些著名科學家撰著的綜合性科學讀物引進我國后亦廣受青睞。這些科學家兼作家的共同特點是知識廣博、學養深厚、敘事技巧嫻熟,并且都善于利用自己所專長的研究與觀察體驗,引導讀者去思考周邊事物及現象背后所蘊涵的道理。推薦閱讀5部:理查德·道金斯著《解析彩虹》(張冠增等譯,上海科技,2001),史蒂芬·杰·古爾德著《干草堆中的恐龍》(傳神譯,江蘇科技,2009),史蒂文·溫伯格著《仰望蒼穹》(黃艷華等譯,上海科教,2004),劉易斯·托馬斯著《細胞生命的禮贊》(李紹明譯,湖南科技,2003),利昂·萊德曼等著《上帝粒子》(米緒軍等譯,上海辭書,2014)。
國內知名科學家和科普作家撰寫的科學讀物,也不乏精彩之作:路甬祥院士著《創新的啟示:關于百年科技創新的若干思考》(中國科技,2013),以科學家的敏銳眼光和洞察力,回顧了科學的多個重要領域的創新發展歷程給我們帶來的重要啟示。楊煥明著《“天”生與“人”生:生殖與克隆》(科學,2008),以給第一位“克隆人”的信開篇,用科學、生動、有趣的語言詮釋了生殖、生命、生育、克隆、克隆人等問題。陳潤生、劉夙合著的《基因的故事》(北京理工,2010年),以清晰的線索、簡練的形式,深入淺出地反映和解讀了基因科學進展及其可能帶來的生活變化。微波技術專家甘本祓的《航母來了:從珍珠港到東京灣》(科學普及,2014),將大量的科普內容用講故事的方式呈現出來,它所描述的美軍轟炸東京灣不僅是軍事歷史,也是科技歷史的篇章。
科學閱讀,科學史方面的作品自然不能缺席,但這類讀物真正能讓人讀得酣暢并咂摸出味道來的卻不多。下面推薦閱讀的這5部作品,均以其充滿感性和魅力的筆觸,饒有意味地表達出探索之趣與理性之美。吳國盛著《科學的歷程》(湖南科技,2013),雷·斯潘根貝格等著《科學的旅程》(郭奕玲等譯,北大,2008),江曉原著《科學外史》(復旦,2013),趙致真著《造物記》(北大,2010),卞毓麟著《追星》(湖北科學,2013)。
要對科學對社會的影響有更深入的了解,不妨翻翻R.格羅斯等著《高級迷信:學術左派及其關于科學的爭論》(孫雍君等譯,北大,2008)。該書被看作是科學家陣營對人文類學者的各種“科學批評”展開反批評的開山之作,其中涉及許多嚴肅而又深刻的學術問題,比如:如何看待科學的價值與社會功能?科學精神與科學方法的精髓是什么?科學權威的來源與合理性何在?
田松的《警惕科學》(上海科技,2014)稍顯“另類”。書中對核電、轉基因、營養學和中西醫等問題給出了深入的分析,并公然提出:科學和科學共同體已經成為一種危害社會的力量,需要警惕;人類社會需要建設一種機制,對科學共同體進行有效的約束、監督、防范,以防止科學危害社會。作為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的雙料博士,田松的激進觀點固然有其學術研究作為后盾,但在圈內一直爭議頗多。盡管如此,他的文章仍因視角獨特、新見迭出而受到一些讀者的追捧。比如書中所收《人這種動物為什么要喝牛那種動物的奶》一文,一度流傳甚廣,竟然還真有人因為看了這篇文章而不再喝牛奶。
從科學閱讀中感悟科學、了解科學,當然還可以有其他路徑。這里再推薦兩部風格獨特、饒有趣味的科學隨筆集:《宇宙秘密》(吳虹橋等譯,上海科教,2012),《不羈的思緒》(江向東等譯,上海科教,2014),作者是美國科普巨匠和科幻小說大師艾薩克·阿西莫夫。這位極富傳奇色彩的高產作家具有非凡的闡釋能力,深奧的科學知識與復雜的社會話題經他的妙筆點撥,讀來毫無生硬之感。進入他筆下的科學世界,你感覺到他仿佛是在跟你聊天,而不是對你說教。讀他的書,相信你在感悟美妙的“阿西莫夫文體”的同時,更能得到許多知識、智慧和啟迪,還有理性思考的樂趣。
10本值得推薦的科普書
一、《自然的魔法》
[英]理查德·道金斯著,[英]戴夫·麥基恩插圖,李泳譯,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魔法”是五花八門的。在科學方法出現之前,我們祖先用超自然的魔來解釋世界。古埃及人說女神奴特吞噬了太陽才有黑夜。維京人相信彩虹是神通向地球的橋梁。日本人猜想世界被馱在一只巨大鯰魚的背上,當它搖擺尾巴時,地震就發生了。這些都是奇異的魔法故事。但還有一種魔法,它在我們發現那些問題的真正答案的愉悅里,那就是自然的科學的魔法。
《自然的魔法》由理查德·道金斯所著,《自然的魔法》融合了清晰的思想實驗、眼花繚亂的插圖和稀奇古怪的事實,解釋了奇異多彩的自然現象。物質是什么構成的.?宇宙有多老?為什么大地像零碎的拼圖?海嘯是怎么來的?為什么有那么多動物和植物?第一個人是誰?這是一本令人愛不釋手的圖解探秘故事,它不僅從各門學科尋找線索,還讓讀者學會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
二、男孩的冒險書(6冊)
[英]康恩·伊古爾登 ,[英]哈爾·伊古爾登,男孩的冒險書編委會編著,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男孩的冒險書》是一本從8歲到80歲的“男孩”都需要的冒險書,書中既有吸引孩子的有趣玩意,也能觸動成年人的懷舊之情。讓你學會如何搭建一間樹屋,如何把燧石打磨成箭頭,如何制作隱形墨水,如何用紙來做一個水“炸彈”,如何才能折出世界上最好的紙飛機,甚至造一輛滑板車。告訴你一個優秀男孩應該具有的品質:懷有好奇心、勇敢、懂禮貌、勇于接受挑戰……然而,這些品質對于當代男孩來說似乎已漸離漸遠。人們不禁陷入深思:我們該如何把男孩培養成真正的男子漢?
三、《故事中的科學》(11冊)
郭晶主編,電子工業出版社,本套叢書入選科技部2014年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第三屆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優秀科普作品獎銀獎
提起“科學”,不少人可能會認為它是科學家的專利,普通人只能“可望而不可及”。其實,科學并不高深莫測,科學早已滲入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并無時無刻不在影響和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無論是仰望星空、俯視腳下的大地,還是近觀我們周遭咫尺器物,都處處可以發現有科學之原理蘊于其中。即使是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其中也往往蘊含深奧的科學知識。這本書將帶你發現你身邊的科學奧秘。
四、湯川秀樹合集
[日] 湯川秀樹著,于康譯,譯林出版社
這部合集包括《眼睛看不見的東西》、《現代科學與人類》、《人類的創造》、《旅人:一個物理學家的回憶》四本書。這四本書全部出自194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湯川秀樹,這位科學家從小長在日本普通文化家庭,深受中國文化影響,喜愛中國古籍。在所有獲得過諾獎的物理學家中我們少有機會深刻了解經歷東方文化熏陶的人是如何看世界的,四本書中雖然有時會介紹自己關于介子(mesotron)的研究,但大部分都是生活的感受和頓悟。
五、《寫給小學生看的相對論》(4冊)
[日]福江純著,[日]北原菜里子繪,肖瀟、李秀芬譯,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
中國科學院吳岳良院士審定推薦,偉大的科學從小學開始學起!包括《月亮與蘋果的法則》《變慢的時間》《黑洞謎團》《愛因斯坦的夢想》四冊書。光的真實面目是什么樣的呢?時間究竟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每個人的時間都不一樣?運動得越快,時間過得越慢?去宇宙旅行能夠讓人保持年輕?宇宙中真的有黑洞嗎?黑洞真的會吞掉所有的東西嗎?謎一樣的黑洞到底有哪些奇特的性質呢?相對論會為你揭開它的神秘面紗。
六、《發現之旅:歷史上最偉大的十次自然探險》
[英]托尼·賴斯著,林潔盈譯,商務印書館
世界歷史上最著名的探險家、科學家、藝術家聯袂演繹一幕幕迷人的自然歷史冒險故事,三百年歷史的時間隧道,攜您加入未知領域的探險,與歷史偉人一起遨游世界 !
本書以過去三百年間最有趣也最重要的自然科學探索之旅為題,聚焦在航程中搜集到的藝術與圖像材料。每一趟旅程都累積了極其重要的標本收藏,產生了重要的科學新知。書中的許多博物館收藏也是第一次面世,它們絕對值得讀者悉心鑒賞。過去一代代的科學家與歷史學家都曾深深地為這些故事與圖像著迷,并從中獲得了閱讀的樂趣。你若有機會到世界各地去旅行,最好是隨身攜帶這本書,在車上或飛機上隨意翻閱,說不定它會給您新的領悟與啟示。
七、《3D打印 打印未來》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編著,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3D打印:打印未來》介紹了增材制造(3D打印)技術改變了傳統的去除材料加工的模式,通過逐層堆積材料直接制造產品,從而帶來了制造工藝和生產模式的變革。增材制造技術作為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高度融合的產物,發展至今雖然只有二十幾年,但是已經在航空航天、生物醫學、國防軍工、工程教育、新產品開發等領域得到應用。增材制造作為一項新技術,尤其是不同于傳統生產模式的新技術,理所當然地引起了業界高度重視,特別是將其與第三次工業革命聯系起來,更成為近一個時期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
八、《數學之美》
吳軍著,人民郵電出版社
幾年前,“數學之美”系列文章原刊載于谷歌黑板報,獲得上百萬次點擊,得到讀者高度評價。讀者說,讀了“數學之美”,才發現大學時學的數學知識,比如馬爾可夫鏈、矩陣計算,甚至余弦函數原來都如此親切,并且栩栩如生,才發現自然語言和信息處理這么有趣。這本書就是把高深的數學原理講得更加通俗易懂,讓非專業讀者也能領略數學的魅力。讀者通過具體的例子學到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 —— 如何化繁為簡,如何用數學去解決工程問題,如何跳出固有思維不斷去思考創新。
九、《心外傳奇》
李清晨著,清華大學出版社
心臟,曾是手術刀難以觸及的禁區,心臟受損的人往往只有死路一條。然而六十多年以來,人類挑戰這一禁忌的嘗試從未停止,一顆顆破碎的心終于迎來重生的希望。外科醫生李清晨以冷靜細膩的筆觸,向讀者揭示了這一獨特歷史進程中種種不為人知的細節。一群與死神展開殊死拼殺的拓荒者,為拯救萬千生靈的性命毅然走進一片荊棘叢,為原本必死無疑者開辟了一條生之路,從無到有地創建了心臟外科。
十、《有趣的科學》(8冊)
[英]溫斯頓著,金蓉譯,科學普及出版社
科學就是高不可攀的嗎?科學探究就是神秘而枯燥的嗎,科學教育就是“板著面孔”的嗎?才不是呢!許多科學家都認為,科學研究是一個充滿快樂的過程。《有趣的科學》系列正是以不大的篇幅,向青少年讀者展示了一個生動有趣的科學世界。在這套書中,科學不僅看得見、摸得著,還可以在動手做中切身體會其中的道理,提升我們的科學素養。
【科學類書籍推薦及理由-科學類的書有哪些】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