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名落孫山的成語故事
名落孫山的成語故事1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于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
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xiāng)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shù)第一名,但能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xiāng)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里,同鄉(xiāng)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森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于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元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解元,就是我國科舉制度所規(guī)定的.舉人第一名。而孫山在詩里所謂的“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舉人。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舉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后面。”
從此,人們便根據(jù)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名落孫山的成語故事2
【出處】
范公偁《過庭錄》:“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
宋朝時期,蘇州有一位叫孫山的先生。為人聰明、風趣。一年,孫山和同鄉(xiāng)去應考,結果孫山被錄取為最后一名,而同鄉(xiāng)則沒考上。孫山比那個同鄉(xiāng)先回到家,親戚朋友聽說他考中了,都紛紛來向他祝賀。大家都認為憑孫山的才能,肯定能考上,這次證明孫山的確有才能。這時那個同鄉(xiāng)的父親,也來祝賀。并且向孫山打聽自己兒子的'消息。孫山?jīng)]有直接回答,而是說:“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宋朝的鄉(xiāng)試第一名叫解元,因此鄉(xiāng)試也叫“解試”。被考試錄取的名單就稱為“解名”了,孫山對那個同鄉(xiāng)的父親所說的意思是:解試錄取名單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孫山,至于您的兒子那就更落在孫山的后面了(沒考上)。
釋義
指的是考試落榜。
名落孫山的成語故事3
宋朝時候,有個叫孫山的讀書人,他愛說笑話,被稱為“滑稽才子”。有一年鄉(xiāng)試(舊時在省城舉行選舉人的考試)又到了,孫山整理好行裝,準備前去應考。臨行前,鄰村有人托孫山幫忙,帶上他的兒子一同去省城應考。孫山答應了他的請求。他們來到省城,報了名,一同參加了考試。
發(fā)榜那天,孫山趕到張榜的地點。他擠在人群中,瞪著大眼睛,從頭起一個一個名字往下看,可總是不見自己和鄉(xiāng)鄰那個孩子的名字。正當他灰心失望的時候,突然榜上最末的'一個名字跳入眼簾,定睛細看正是“孫山”二字。他驚喜若狂,連連高呼:“我中了!我中了!”
孫山一時興奮,決定當天就動身回鄉(xiāng),而鄰村那孩子卻無精打采,沒有同行。孫山到家后,遠親近鄰都趕來向他祝賀。鄰村那個人也趕來問他:“我的兒子考中了嗎?”孫山見他焦急的樣子,沒好直說,只是回贈了這樣兩句詩:“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周圍的人乍一聽,有點莫名其妙,但一琢磨,也就明白了。原來這兩句詩是說,舉人的最末一名是我孫山,你兒子的大名還在我孫山后面哩。
后來,人們把孫山這兩句詩簡化成“名落孫山”這個成語,比喻榜上無名,沒被錄取。
【名落孫山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有關名落孫山的成語故事11-28
經(jīng)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5-15
經(jīng)典成語故事12-09
經(jīng)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成語故事02-03
中國成語故事03-01
戰(zhàn)爭的成語故事03-02
經(jīng)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