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
【解釋】:
原指玩弄手法欺騙人。后用來比喻常常變卦,反復無常。
【出自】:
《莊子·齊物論》:“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娋呀耘T唬骸粍t朝四而暮三!娋呀詯。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
故事
宋國有一個養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養了許多猴子。日子一久,這個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溝通講話了。
這個老人每天早晚都分別給每只猴子四顆橡子。幾年之后,老人的經濟越來越不寬裕了,而猴子的數目卻越來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橡子由八顆改為七顆,于是他就和猴子們商量說:“從今天開始,我每天早上給你們三顆橡子,晚上還是照常給你們四顆橡子,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
猴子們聽了,都認為早上怎么少了一個?于是一個個就開始吱吱大叫,而且還到處跳來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
老人一看到這個情形,連忙改口說:“那么我早上給你們四顆,晚上再給你們三顆,這樣該可以了吧?”
猴子們聽了,以為早上的橡子已經由三個變成四個,跟以前一樣,就高興地在地上翻滾起來。
這個故事原來的意義,是揭露狙公愚弄的騙術,告誡人們要注重實際,防止被花言巧語所蒙騙。但是后來,這個故事的意義有了些變化,被引申為反復無常,用來譴責那種說話、辦事經常變卦、不負責任的人。
【朝三暮四的寓言故事】相關文章:
朝三暮四的經典寓言故事12-07
寓言故事:朝三暮四12-07
中國寓言故事之朝三暮四12-07
朝三暮四的經典成語故事04-03
經典寓言故事04-01
比寓言故事12-09
經典寓言故事12-26
寓言故事12-07
經典的寓言故事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