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腹之患成語故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心腹之患的成語故事
心腹之患的成語故事1
【原文】
吳(1)將伐齊,越子率其眾以朝(2)焉,王及列士皆有饋賂(3)。吳人皆喜,唯子胥懼,曰:“是豢(4)吳也夫1諫曰:“越(5)在我,心腹之疾也,壤地同,而有欲(6)于我。夫其柔服,求濟其欲也,不如早從事焉。得志于齊,猶獲石田(7)也,無所用之。越不為沼(8),吳其泯(9)矣1《左傳·哀公十一年》
【批注】
(1) 吳:春秋時吳國。在今江蘇剩
(2) 朝:多用于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覲見君王、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
亦稱為“朝”。
(3) 饋賂:音“潰路”,贈送財物。
(4) 豢:音“幻”,用利益引誘、收買他人。
(5) 越:春秋時越國。曾占有今江蘇、浙江及山東的一部分。
(6) 欲:期望。
(7) 石田:不能耕種的田。比喻毫無用處的東西。
(8) 為沼:變成池沼,指亡國。
(9) 泯:音“敏”,滅亡。
【故事闡述】
春秋時,吳王夫差要去攻打齊國,越王勾踐率領部屬去朝見吳王,并贈送財物給吳王及大臣們,吳國大臣們都很高興,只有伍子胥覺得不妙。他想:“這是越王勾踐在收買吳國,讓吳國安逸松懈,失去警戒心,將來好滅吳國1于是便向吳王進諫說:“越國才是吳國的‘心腹之患’!越王表面上服從吳國,但實際上卻圖謀吞并吳國,您不及早滅了越國,以除后患,大王去攻齊實在一點意義也沒有,齊國只不過是一塊沒有用處的‘石田’,真是不智1吳王夫差不聽勸告,還命伍子胥自殺。后來,吳國果然被越王句踐所滅。
后來“心腹之患”這句成語用來形容隱藏在內部的禍害,如不妥善處理,將足以致命,危害生存。
【討論】
(1)伍子胥為什么勸吳王攻打越國而不要攻打齊國?
(2)環境惡化(水污染、土地荒漠化、海水位上升、……)的確是人類生存的
“心腹之患”,我們應該如何改善面對?
【造句練習】
例: 他是個口是心非的.偽君子,你把他安插在你身邊,實是心腹之患。
例: 好逸惡勞會腐蝕掉原有的斗志,是成功的心腹之患。
【相似成語】
心腹之疾。
【課后時間】
成語接龍:
心□之患,患□之交,交□接耳,耳□目染。
參考答案:
心腹之患;
患難之交;
交頭接耳;
耳濡目染。
心腹之患的成語故事2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鄰國,越國趁著吳國忙于進攻楚國而經常出兵去襲擊吳國的邊境。吳國被惹煩了,就出兵討伐越國,不料卻吃了敗仗,吳王闔閭也因為受傷而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吳王之位后,為報父仇,勵精圖治,后來大敗越國,并乘勝攻入了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率領著僅存的五千殘兵敗將退到了會稽,并派人向吳國求和。
吳國的大臣伍子胥對夫差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舉殲滅他,將來一定會后悔。”可是吳王夫差因為這次的大勝而驕傲自滿,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勸諫,下令準許越國議和。吳王大勝越國以后,夫差自以為從此可無后顧之憂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晉國、齊國等國家比試比試,分個高下。而這時的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喪國之恥,臥薪嘗膽,越國的國力漸漸恢復起來。伍子胥又規勸夫差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鏟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嗎?”可吳王還是不聽伍子胥的'規勸。由于他連年用兵,結果國力空虛,終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國消滅了。
成語“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變而來,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
成語出處
《左傳·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成語謎語
謎語:肚子里頭長瘤子(打一四字成語)
謎語解析:腹:一般指人和脊椎動物軀干的一部分,介于胸和骨盆之間,包括“腹壁”、“腹腔”及內臟(通常稱“肚子”),瘤子是一種異常增生而形成局部的腫塊,為隱患。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心腹之患的成語故事3
心腹之患的成語故事說的是春秋時期,吳王夫差因為打了勝仗便驕傲自滿,身邊的大臣伍子胥一再勸說他一舉殲滅越國,他總不把這個當回事兒。后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使國力漸漸恢復,吳王仍舊不聽伍子胥的規勸,最終被越國消滅。
1 、心腹之患的故事
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鄰國,越國趁著吳國忙于進攻楚國而經常出兵去襲擊吳國的邊境。吳國被惹煩了,就出兵討伐越國,不料卻吃了敗仗,吳王闔閭也因為受傷而死去。他的兒子夫差繼承吳王之位后,為報父仇,勵精圖治,后來大敗越國,并乘勝攻入了越國的都城。越王勾踐率領著僅存的五千殘兵敗將退到了會稽,并派人向吳國求和。
吳國的大臣伍子胥對夫差說:“越王勾踐為人能含辛茹苦,今天要是大王不一舉殲滅他,將來一定會后悔。”可是吳王夫差因為這次的大勝而驕傲自滿,根本聽不進伍子胥的`勸諫,下令準許越國議和。吳王大勝越國以后,夫差自以為從此可無后顧之憂了,于是一心想到中原和晉國、齊國等國家比試比試,分個高下。而這時的越王勾踐時刻不忘喪國之恥,臥薪嘗膽,越國的國力漸漸恢復起來。伍子胥又規勸夫差說:“勾踐一餐沒有兩味葷菜,哀悼死去的,慰問有病的,將打算有所作為。這個人不死,一定是吳國的禍患。現在吳國有越國在身邊,就像得了心腹疾病。(原文是:‘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大王不先鏟除越國,卻一心致力攻打齊國,不是很荒謬嗎?”可吳王還是不聽伍子胥的規勸。由于他連年用兵,結果國力空虛,終于在公元前473年被越國消滅了。
成語“心腹之患”由“心腹之疾”演變而來,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
2 、心腹之患的材料
【注音】 xīn fù zhī huàn
【出處】《左傳·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后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解釋】 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用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貶義;指最大的隱患。
【近義詞】 心腹大患
【反義詞】癬疥之疾
【年代】古代
【例句】這個心腹之患一天不除,就一天不得安寧。
3 、心腹之患的點評
故事中的吳王夫差目光短淺,而且完全不停身邊大臣的規勸,才導致最后國破家亡的局面。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我們及時發現了問題所在,一定要立刻解決,因為有的時候,你無法預計這個問題今后會造成多大的影響。當身邊有人幫助你解決問題,你要懂得去思考,然后采納他人的意見。
【心腹之患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心腹之患成語故事11-26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5-15
經典成語故事12-09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7
成語故事02-03
中國成語故事03-01
戰爭的成語故事03-02
經典歷史成語故事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