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旗亭畫壁的四字成語故事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在文化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并且每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你還記得哪些成語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旗亭畫壁的四字成語故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出處:
唐代薛用弱的《集異記》。
意思:
形容文才略勝一籌。旗亭:酒樓,古代酒家筑亭道旁,挑旗門前,故稱“旗樓”。
王昌齡、高適、王之渙是唐玄宗開元年間的三個詩人。有一次,他們一起到酒樓買酒暢飲。忽然有樂官十幾個人,漂亮的歌女四人,上樓聯(lián)歡、歌舞、奏樂。王昌齡他們私下互相約定說:“我們這些人都享有詩名,到底誰好誰差,我們無法定高下,今天就看各歌女所唱的詩,被譜作歌詞多的就算優(yōu)勝。”
過一會兒,一歌女唱“寒雨連江夜入?yún)恰保醪g伸手在壁上畫一道,說:“一首絕句。”不久,又一歌女唱“開篋淚沾臆”,高適伸手在壁上畫一道說:“一首絕句。”又一歌女唱“奉帚平明金殿開”,王昌齡又伸手畫一道說:“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覺得久有詩名,就對王昌齡、高適說:“這幾個都是失意的樂官罷了。”接著指所有歌女中最漂亮的一個說:“這個人所唱的如果不是我的詩,我就永遠不敢和你們爭高下了。”于是邊說笑邊等著。
過一會兒,那個女子開始唱了,唱的是“黃河遠上白云間”,王之渙立即翹起拇指得意地對兩人說:“鄉(xiāng)下人,我沒有胡說吧!”
旗亭畫壁的故事高適
唐代著名邊塞詩人高適,高適生于706年,卒于765年。字達夫,唐代渤海饒安(今鹽山縣夜珠高村)人。高適熟悉軍事生活,所作邊塞詩,對當時的邊地形勢和士兵疾苦均有反映,《燕歌行》是其代表作。他和岑參齊名,合稱“高岑“,詩風(fēng)也大體相近。高適著有《高常侍集》。
高適早年家貧,他生性磊落,不拘小節(jié)。20 歲,高適到長安應(yīng)試不第,開始了一段羈旅生涯,生活極為困苦。10年后,宋州刺史張九皋因深愛其才,便舉薦高適出仕,初任封丘尉,后為左驍衛(wèi)兵曹參軍書記。安史之亂后,曾任淮南節(jié)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劍南節(jié)度使等職,官至左散騎常侍,封渤海縣侯。世稱“高常侍”。
高適的性格和李白有些相似很有些目空一切、不可一世的氣派。盛唐時代是個出狂人的時代,自然不會只出一個李白,高適才氣雖然沒有李白大,但是他有實際政治才干,在整個唐代大詩人中,政治才干最出色、官也做得最大的就數(shù)高適。
在平日賦閑之余,高適常和一些同僚或朋友在一起飲酒賦詩,互相唱和。傳說在開元年間,著名詩人王昌齡、高適和王之渙三人閑居長安。一天,下著小雪,三人一起到酒樓渴酒。酒店里非常熱鬧,因為正趕上梨園伶官(也就是皇家樂隊、演員等)數(shù)十人舉行宴會。宴會進行到高潮,有四個美麗的姑娘便開始唱歌。
那時,人們喜歡為一些詩詞配上樂曲來演唱,寫得好的詩歌自然最受青睞。王昌齡他們?nèi)齻邊喝酒邊在旁邊觀看。高適突然想到一個主意,說:“我們在詩壇上都很有名,但是從來也沒有分過高下。這回根據(jù)她們四個姑娘唱的歌詞,看誰的詩多就算誰是成就最高的。
第一個姑娘唱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忙說:“是我的一首。”并在墻上劃了一橫記著。第二個姑娘接著唱:“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忙在墻上劃道說:“這是我的絕句。”第三個姑娘唱道:“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得意地在墻上又劃一道:“我兩首了”。
王之渙看這情況急了,說:“這些唱歌的姑娘可不怎么樣,唱的詩可見也沒什么高明。”于是他指著姑娘們中一個最美的說:“聽她唱,如果不是我的詩,我就一輩子不再和你們比詩了。”
過了一會兒,這個姑娘唱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三人一聽,鼓掌大笑。原來這正是王之渙的一首七絕。伶官最初不知怎么回事,一問才知道他們就是這些詩的作者,于是紛紛給他們行禮,并且請他們參加宴會。三個人盡歡而散。
背景介紹
唐玄宗開元年間,詩風(fēng)日盛,不分朝野,無論官民,都喜歡吟詩唱曲。唐詩最初是按曲譜填詞,供人吟誦和歌唱的。開元二十五年,同為著名邊塞詩人的王之渙、王昌齡、高適都在東都洛陽游學(xué),他們互相傾慕對方,這個故事發(fā)生在三人小聚唱和的時候。
原文
開元中,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時風(fēng)塵未偶②,而游處略同③。
一日,天寒微雪,三人共詣旗亭,貰酒小飲,忽有梨園伶官十數(shù)人,登樓會宴。三詩人因避席偎映,擁爐火以觀焉。
俄有妙妓四輩,尋續(xù)而至,奢華艷曳,都冶頗極。旋則奏樂,皆當時之名部也。昌齡等私相約曰:“我輩各擅詩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觀諸伶所謳,若詩入歌詞之多者,則為優(yōu)矣。”
俄而,一伶拊節(jié)而唱曰:“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昌齡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
尋又一伶謳之曰:“開篋④淚沾臆⑤,見君前日書。夜臺⑥何寂寞,猶是子云居⑦。”適則引手畫壁曰:“一絕句!”
尋又一伶謳曰:“奉帚平明金殿開,且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昌齡則又引手畫壁曰:“二絕句!”
之渙自以得名已久,因謂諸人曰:“此輩皆潦倒樂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詞耳!豈陽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諸妓之中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詩,吾即終身不敢與子爭衡矣!脫是吾詩,子等當須列拜床下,奉吾為師!”因歡笑而俟之。
須臾,次至雙鬟發(fā)聲,則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之渙即揶揄二子,曰:“田舍奴!我豈妄哉?”因大諧笑。
諸伶不喻其故,皆起詣曰:“不知諸郎君,何此歡噱?”昌齡等因話其事。諸伶競拜曰:“俗眼不識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從之,飲醉竟日。
注釋
①旗亭:酒樓。
②風(fēng)塵:比喻仕宦。偶,遇,值。風(fēng)塵未偶,意即未做官。
③游處略同:指交游相處大抵都在一塊兒。
④篋(qiè):小箱子。
⑤臆(yì):胸。
⑥夜臺:指墳?zāi)埂?/p>
⑦子云居:子云,漢代文學(xué)家揚雄的字。詩中以揚雄比喻亡友梁九少府。這句說他雖然在九泉之下,那里依然是一處文學(xué)家的住所。
譯文
唐玄宗開元年間,詩人王昌齡、高適、王之渙齊名,當時他們還沒有做官,交游來往大抵都是相同的圈子。
有一天,冷風(fēng)颼颼,微雪飄飄。三位詩人一起到酒樓去,賒酒小飲。忽然有梨園十余子弟登樓聚會宴飲。三位詩人離席,相互偎依,圍著小火爐,且看她們表演節(jié)目。一會兒又有四位漂亮而妖媚的梨園女子,珠裹玉飾,搖曳生姿,登上樓來。隨即樂曲奏起,演奏的都是當時有名的曲子。王昌齡等私下相約定:“我們?nèi)齻在詩壇上都算是有名的人物了,可是一直未能分個高低。今天算是有個機會,可以悄悄地聽這些歌女們唱歌,誰的詩編入歌詞多,誰就最優(yōu)秀。”
一位歌女首先唱道:“寒雨連江夜入?yún)牵矫魉涂统焦隆B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就用手指在墻壁上畫一道:“我的一首絕句。”
隨后一歌女唱道:“開篋淚沾臆,見君前日書。夜臺何寂寞,猶是子云居。”高適伸手畫壁:“我的一首絕句。”
又一歌女出場:“奉帚平明金殿開,強將團扇共徘徊。玉顏不及寒鴉色,猶帶昭陽日影來。”王昌齡又伸手畫壁,說道:“兩首絕句。”
王之渙自以為出名很久,可是歌女們竟然沒有唱他的詩作,面子上似乎有點下不來。就對王、高二位說:“這幾個唱曲的,都是不出名的丫頭片子,所唱不過是‘巴人下里’之類不入流的歌曲,那‘陽春白雪’之類的高雅之曲,哪是她們唱得了的呢!”于是用手指著幾位歌女中最漂亮、最出色的一個說:“到她唱的時候,如果不是我的詩,我這輩子就不和你們爭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詩的話,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尊我為師好了。”三位詩人說笑著等待著。
一會兒,輪到那個梳著雙髻的最漂亮的姑娘唱了,她唱道:“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王之渙得意至極,揶揄王昌齡和高適說:“怎么樣,土包子,我說的沒錯吧!”三位詩人開懷大笑。
那些歌手們聽到笑聲,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紛紛走了過來:“請問幾位公子,在笑什么呢?”三位詩人就把比詩的緣由告訴她們。歌女們施禮下拜:“請原諒我們俗眼不識神仙,恭請諸位大人赴宴。”三位詩人應(yīng)了她們的邀請,歡宴一天。
三人簡介
王之渙
王之渙(688年—742年),是盛唐時期的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今山西絳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
高適
高適(700年—765年) ,是我國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系河北景縣人,世稱“高常侍”。 作品收錄于《高常侍集》。高適與岑參并稱“高岑”,其詩作筆力雄健,氣勢奔放,洋溢著盛唐時期所特有的奮發(fā)進取、蓬勃向上的時代精神。
王昌齡
王昌齡(690年-756年)字少伯,漢族。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后人譽為“七絕圣手”。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余首。
【旗亭畫壁的四字成語故事】相關(guān)文章:
拔旗易幟成語故事04-29
江郎才盡四字成語故事04-15
鳥盡弓藏四字成語故事04-15
劃粥割齏四字成語故事04-20
少兒四字成語故事11-01
奇貨可居的四字成語故事04-03
杞人憂天四字成語故事04-04
弄巧成拙四字成語故事04-08
如魚得水四字成語故事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