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龍的成語故事
龍是象征祥瑞的一種動物,是中華民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以下是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龍的成語故事,歡迎欣賞!
成語故事-筆走龍蛇
陰歷八九月,秘書監賀知章府上宴請賓客,正在酣飲之間,主人離席迎賓,大家只見廳堂站著一位少僧人。
“他是玄奘法師的弟子懷素,出家不戒酒,寫得一筆好草書。他老家長沙,湖南七郡知名人家,家家都掛有他書寫的屏嶂。”
酒過三巡,賀知章起身向來賓敬酒致謝,并說:“嘉會良辰,少不得賦詩助興,有請詩仙李翰林屬辭以紀盛會如何?”
李白并不推辭,只是說:“想請懷素當眾揮毫以助詩興。”
賀知章說:“我知道懷素上人酒酣然后墨才暢。來人,快斟酒!”
懷素暢飲的同時,書僮抬出幾箱書寫用的麻箋、素絹,書案上擺出數方上好的宣州石硯,書僮幾人輪番注水研墨。
懷素放下酒杯,飄然起立,堂上頓時一片寂靜。但見少年僧人援筆蘸墨,凝神注視紙絹片刻,突然運氣揮毫,臂轉腕旋,寫完一張又一張,不多久,滿地盡是靈氣飛動的.草書。幾箱麻箋素絹頃刻用完。
懷素擲筆近座時,。李白的《草書歌行》亦已寫就,當眾吟哦道:“少年上人號懷素,草書天下稱獨步……吾師醉后倚繩休……起來向筆不停手,一行數字大如斗,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
賀知章評論說:“上人書寫,左盤右旋,確實是只見龍蛇走啊!好字,好詩!”
懷素的字,李白的詩,賀知章的評論,一時間傳遍京華。
“筆走龍蛇”就此成為形容書法雄健灑脫的成語。
成語故事-龍陽泣魚
《戰國策·魏策四》:“魏王與龍陽君共船而釣,龍陽君得十馀魚而涕下。王曰:‘有所不安乎?如是,何不相告也?’對曰:‘臣無敢不安也。’王曰:‘然則何為出涕?’曰:‘臣為王之所得魚也。’王曰:‘何謂也?’對曰:‘臣之始得魚也,臣甚喜,后得又益大,今臣直欲棄臣前之所得矣。
今以臣兇惡,而得為王拂枕席。今臣爵至人君,走人於庭,辟人於途。四海之內,美人亦甚多矣,聞臣之得幸於王也,必褰裳而趨王。臣亦猶曩臣之前所得之魚也,臣亦將棄矣,臣安能無涕出乎?’”后遂以“龍陽泣魚”為失寵之典。
成語故事-降龍伏虎
南北朝時,佛教很盛行。
前秦建元12年,西域涉公和尚來到長安,他能使用咒語咒下龍。每有大旱,皇帝常請他咒龍,一會就看見龍下在缽中,天就會下雨。皇帝和大臣前去缽中觀看,都覺得很神奇。
北魏時,僧稠和尚有一次在王屋山中修行,看見兩只老虎相搏,吼聲震動山巖,僧稠就用錫杖將它們分開,兩只老虎被驅散了。
后比喻有極大的能力,能夠戰勝很強的對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難。
漫漫人生路,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的.,難免會遇到困難與挫折。這時,就需要我們樂觀的面對,需要我們用頑強的毅力去面對,去克服遇到的困難!你要讓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哦!
【龍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05-11
有關龍的成語故事05-11
有關于龍的成語故事05-08
流水游龍的成語故事05-11
關于龍的成語故事六個05-08
經典成語故事05-11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05-02
經典成語故事01-04
成語故事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