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師德故事:愛如細雨滋潤心靈
我班的林小凡是一個最令老師頭痛的學生。記得剛接任三(2)班時,原班主任曾老師對我說,這個孩子特別“難對付”。果然,開學不到三天,他“與眾不同”的言行就畢露無遺:
一是自我約束能力特別差。課堂上他整個人從來就沒有坐穩過,時不時會從椅子上摔下來;文具盒一節課起碼要掉在地上三、五次;從不舉手答問,但卻會自言自語地唱反調,逗得他周圍的同學哈哈大笑;沒有人愿意與他同桌,座位一編他的同桌就哭哭啼啼地跑來告狀了。
二是自我管理的能力很差。每天不是忘記帶課本,就是忘記帶作業本;經常上課遲到,每周至少要遲到兩次以上;個人衛生差,每天他的座位里面都是紙屑,書本,文具亂成一堆,座位下面更是“慘不忍睹”。一天下來他的手、臉、衣服都弄得臟兮兮的了。最特別的是這個孩子有個怪癖,經常上課時要請假上廁所,有時甚至一節課要去兩三趟,中午午睡更是無數次地跑廁所,弄得午休值日老師天天向我告狀。這樣一個問題行為的孩子,在班上幾乎沒有同學想跟他玩,跟他做朋友,因為跟他玩一定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有些學生經常叫他“特殊人”,他也經常向我告狀:“他們說我不正常!”但他的各種怪異行為確實令人感到頭痛和無奈。
不過,當他犯了錯你要找他談話時,他倒是有什么說什么,非常坦誠。比如有一次校領導在我班聽隨堂課,課前我向全班同學強調了紀律。課堂上其他孩子都很專心聽講,積極回答問題。唯獨他不是在屜子里東摸西摸做小動作,就是在找周圍的同學講小話,我向他暗示了很好多次都無濟于事,下課后我生氣地批評他,問他為什么一節課動來動去沒有好好聽一下,是不是故意跟我搗亂。他一臉委屈地說:“我就是管不住自己。”通過細心觀察我發現他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愛思考愛提問。比如說有一次我上《他是我的朋友》一課,他突然提出一個問題:老師,阮恒那么痛苦干嗎呀?要是他獻血之前就問清楚醫生會不會死,那就根本用不著那么害怕了嘛!此外,這個孩子還有一個優點--喜歡閱讀和作文,而且語文成績在班里還算好的。所以,我對轉化這個孩子的行為習慣還是有信心的。
教育孩子從全面的了解開始。孩子并不是天生就是行為散漫,毫無規矩,不會自律的,歸根到底是自孩子年幼時家庭教育方法不當。據了解,小凡學齡前因為父母工作忙,由外公、外婆帶大,老人對他特別嬌寵,總是想盡辦法滿足其愿望和要求。由于老人一度溺愛縱容,在家里他無法無天,更談不上養成良好的習慣。因此他不會與人交往,自理能力差,自我約束力也很差。
而且,我還了解到孩子的一些“特殊”行為,是由于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一致,滋長了孩子的“無規矩”。孩子入學后,即已暴露了他各方面的行為問題。可據前任班主任介紹,孩子的父母卻不配合學校及班主任老師的教育,愛當著孩子的面數落學校和老師教育方法不當,經常拿西方的教育民主來數落學校育人方法不當。當老師向他們反應孩子的問題時,他們卻說:“我家凡凡是特別聰明的呀,他怎么一到學校就變成這個樣子了呢?”家長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潛移默化,使他時時事事都覺得自己的行為是對的,而老師不該給他那么多的紀律約束。
行為怪異,孤立失群,也是使他形成了自卑的心理的原因。他很渴望跟同學一起玩,但又不會與人交流,不會用禮貌的語言跟同學溝通,只會用動手動腳的方式來引起同學注意,所以總是跟同學產生矛盾,自己也很難體會到集體的快樂。
我相信“愛是教育的核心,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了解了孩子的情況后,我把更多的愛與耐心給了小凡。遇到孩子出現問題時,耐心地疏導,找出原因,講清楚道理,而不是一味批評斥責,使孩子明白老師是想要幫助他而不是歧視他。另外,小方的行為問題,根源在于家教方法不當。因而我決心一定要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不然我再怎么努力也是徒勞無功。在與家長溝通的過程中,我把家長當作自己的朋友,放下教師的架子,交談的口吻不是命令,而是建議、商量與鼓勵,把小方當做自己的孩子與家長探討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告訴他們,如果家、校教育不一致的話,只會讓孩子無所適從,最終把孩子引入歧途。要糾正孩子的問題行為,需要他們積極地配合,家、校教育協調一致。我堅持及時反映孩子的動態,既報憂又報喜,讓家長知道孩子的進步,也知道孩子的不足,樹立其教好孩子的信心。家長見我多次利用休息時間家訪,電話和網絡的聯系更是幾乎天天不斷,他們也漸漸被感動了,認可了我這個班主任。過去小凡的家長對學校、老師有偏見,總認為老師歧視和放棄他的孩子,經常遷怒于學校、老師和同學。經過一年多的溝通,家長改變了態度,對我的工作十分肯定和支持。
我堅持從小事抓起,正面引導,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針對小方任性、行為習慣差的毛病,我從小事抓起,持之以恒地對孩子的無理要求和不良行為予以嚴拒和批評,加強孩子的自控力。為他創造自控的情景,讓他自己確立目標并自我評價,自我獎勵,從內心的感受到自立和理智的成長喜悅。例如:為了培養他良好的衛生習慣和自理能力,我要求和督促他每天放學后收拾抽屜、收拾書包,不能在課室隨便擺放自己的東西,不允許亂扔紙屑,見到紙屑雜物馬上撿起,每天要把座位的衛生搞好;針對他經常上課請假上廁所的問題,我首先讓家長帶孩子體檢,確認孩子并無身體問題。于是,我就要求他下課鈴響后,都必須去一次廁所,而上課時間即使尿在身上也不允許再跑廁所。孩子終于糾正了課堂上跑廁所的壞毛病,并且從來沒有尿在身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小凡的個人衛生習慣好多了,自理能力也強多了。
為了讓孩子感受集體的溫暖,我首先營造一個平等、友愛、和諧的集體氛圍。讓學生認識到小方是班里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我們不能歧視他,嘲笑他,排斥他。他有缺點我們應該一起幫助他,他有進步應為之高興,要樂意與他交朋友。在班里時常發生小方與男同學爭執打鬧的情景,每次我都會教育學生諒解他,寬容他。這樣不僅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還令他開開心心地融入這個集體。同時當他出現不好的行為時,我就召開臨時班會讓孩子們來評議他的行為。集體教育的力量遠勝于老師的苦口婆心。在同學們的評議聲中,小凡漸漸認識到:“要想同學愛你,你首先愛同學,愛集體,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理會他人的感受,做事之前想想是否傷害了同學。集體教育的力量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小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和鼓勵,都希望自己在教師心目中有位置。因而我努力為孩子不斷創造成功的喜悅,給他表現自我的機會,從而樹立做好自己的信心。我努力去發現小方的閃光點,課堂上有意多給他發言的機會;當他出現問題時,我則要求自己忍耐些,盡量做到不揭他的短,不當眾批評他,而是等到課后進行個別談話。小凡很樂意表現自己,所以六一的班隊活動,我選了他當主持人,在老師和同學的協助下,他主持得很出色。見他作文寫得不錯我就熱情洋溢地表揚他并讓他上臺朗讀自己的作文。他越來越喜歡寫作,在校內外的征文中獲得了不少獎勵,這個學期,他還被評為了“百佳校園小記者”呢。小凡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師、同學的重視,從此他的行為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規范,也找到了自己在集體當中的位置。
教師的愛應如大海一樣容納百川,像細雨一樣滋潤心靈。這是我從小凡的轉化工作中得到的啟示。如果能有這樣一顆慈愛的心,再特殊,再棘手的孩子也能轉化。對學生的愛,不僅表現為治學的嚴謹要求,更表現為他對學生的尊重、理解和信任。教育的前提是尊重。人皆有自尊心,處在成長期的學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與脆弱,更需要老師的悉心呵護。在此前提下,學生才會在一種健康、自由、愉快的環境中接受教育,自覺學習。
【師德故事:愛如細雨滋潤心靈】相關文章:
細雨如綿,思念無聲經典美文11-25
愛——滋潤心田的雨露04-10
師德故事:讓孩子學會愛05-11
師德故事:愛,是一縷陽光05-12
細雨紛紜03-10
心靈的有愛]12-09
心靈勵志故事01-16
心靈的故事作文11-11
愛如夏花,只開半夏的經典美文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