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節的故事
關于春節的故事1
我的老家在我小的時候是很重視過年的,雖然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不是很富裕,在我的記憶里,年味十足。貼紅對聯,穿新衣服,吃肉,放鞭炮,吃糖果,都是我念念不忘的細節。
那個時候,我們那一幫小孩子最盼望著誰家殺豬,或者辦喜事。秋后經過長時間的準備,有的人家要給自己的兒子娶媳婦,這在莊稼院里是個大事情。在我七歲那年,我們大隊那條街上,外號叫疤瘌眼的人家要給大兒子娶媳婦,在娶媳婦的正日子(就是舉行結婚儀式的那一天)之前幾天要殺家里養了大半年的豬。村里的屠戶王二愣子專門干這活兒。肥豬一般都是前一天就不怎么喂食了,第二天王二愣子用一根繩子做個套子,三四個人把肥豬給套住,王二愣子拿著一個鎬把一棒子下去,肥豬就打昏了,然后就開始拾掇開了。給豬放血,吹氣,在開水里燙毛刮毛,開膛破肚。如果這家人家是個大方的,就會給我們這些小孩子每人幾塊糖吃,或者給一兩塊“餅干”(類似于餅干的面食,油炸過的,好吃得很),小孩子就歡天喜地鬧鬧哄哄撒著歡兒地走了。
那個時候家里給我買鞭炮,但是很少,我記得二踢腳才買了20個,小炮買了5掛(100響的),我每天眼巴巴地看著這些鞭炮,總想找個機會放一個聽聽響,但是不敢,怕挨打。我的哥哥會額外的給我一掛小炮讓我玩。我就拿著一盒火柴找小朋友顯擺去了。我把小炮放到墻縫里放,放到瓦片里放,放到牛糞里放,放到玻璃瓶子里放,放到狗眼前方放,反正就是覺得這樣好玩。好玩的結果是出了小小意外事故。我在扔點燃的鞭炮的.時候,沒有掌握好時間,結果小炮在手里炸了,幸虧小炮威力小,只是把指甲炸劈了。把小炮扔到玻璃瓶里那次最危險,因為三個小孩同時往玻璃瓶里扔小炮,結果是玻璃瓶子被炸裂了,幸虧沒有炸碎,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極有可能將眼睛炸瞎了。有人當了“叛徒”,我們幾個小孩子回家后都挨了打,打得很重,鬼哭狼嚎的。就這事記憶猶新,難以忘記的。
最令人噴飯的事情是吃肉。我記得有一年家里買不少肉,還燉了雞,看著家人弄肉煮肉,我眼巴巴地瞅著,饞得直流口水呢。姐姐偷偷地給了我幾次肉吃,也不管熟了沒有,塞到嘴里就使勁地嚼,就是覺得特別地香。臘月三十那天,正式開始吃年飯,我猛吃雞腿,肥肉塊,吃得滿嘴流油,那吃相要多難看有多難看。家人一再說慢點吃,慢點吃,別噎著,別嗆著,我根本就聽不到這些話。撐得直打嗝,才戀戀不舍地放下碗筷。結果是晚上睡不好覺,翻來覆去睡不著,就是因為吃多了撐著了,還不停地喝白開水,老是覺得口渴。折騰到后半夜,拉了兩趟屎,感覺肚子好受一些了,才哼啊哈呀地勉強地睡覺了。就老是覺得做惡夢,被狗咬住了,被貓抓住了,被人追著打,被人打的滿身是血,都被嚇醒了,結果一晚上沒少受訓斥。結果是從初一到十五看見肉就難受,沒有一點胃口,沒有一點吃肉的欲望,那一次真的吃傷了。直到現在,我還是不能多吃肉,而且只喜歡吃瘦肉,肥肉現在一點也吃不了了。
童年里過年有很多好玩的事情,有很多的可笑的事情,有很多的細節都淡忘了,隨風遠去了,留在記憶里的就是童年往事的花香和暖暖的關愛,能夠被記住的細節就是最美的部分。最美的部分,就是我歲月里的最燦爛的,永遠也不會忘記,是我生命里最寶貴的財富,值得我細細地品味,欣賞,迷醉。
關于春節的故事2
新年的定義總是會把人推向下一個時間段,“年”又如同一條分界線,比如在這個年紀的我,20歲之前都是生活,20歲之后就是奮斗,先苦后甜的故事我們都懂,生活比以前好是肯定的事,電影里常說“美好的事和人我們都晚些相遇”,電影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細節和結局的描寫把人與人、事于事之間安排的那么妥當,都是寫者把一切都美好化,但又不完全絕對,與“美好論述”相違背的是,現實要高于這些,我喜歡吃水果罐頭,我總是會先把桃子吃點,最后吃椰果,吃幾顆,剩下的留給媽媽,因為她也喜歡吃椰肉,要不,過新年這種事我們過的晚一些?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王安石眼中的新年,80年代的年是爸媽走過的,在90年代又多出一個我,不知道00后新年的故事是不是和我們一樣,我想把時光拽回到小時候,那時候的新年的趣味不比手機里的游戲少半分。
小時候總會聽爸爸講怪獸年的故事,那時候家里的的電視機顯得有些笨重,一個叫天線的家伙是不怎么好使,所以頻道不超過10個,遇到周二的話,它可能還會沒人像,屏幕被填成花花綠綠顏色的圓形,少兒頻道和動畫片對小孩子來說是憧憬的,我爸媽一點也少不了我,動畫片都換成了DVD的形式,哪吒傳奇從6歲開始就沒看完整過,過年前媽媽給我買了一整套,碟片太卡了,我媽又走了好幾條街給我換成了東北方言版的貓和老鼠,現在的我不怎么看動畫片,坐長途車的時候會有放映,看到大地瓜和小不點我還是會笑。我記得有一次過年,當天電視不知道怎么的就出來了少兒頻道,興奮到不行連臺都不敢換,怕換臺了這個臺就不見了,鞠萍姐姐和董浩叔叔講年的故事,認真聽她們講的和爸爸講的有什么不一樣,后來爸爸說他的故事也是從他們倆那來的,我和爸媽就這樣聽過同一個故事。電視現在都可以換成有限的無限的,一直按遙控器就是不知道看哪個,這兩年過年我會買電影票,不管多晚都跟爸媽出去看,那是一家人的時光。
小時貼的春聯有時候臘月二十九就會貼上,棉褲是那種純手工的,還會有背帶的那種,棉花夠厚的話棉褲都可以立起來,我是會從炕頭的被子下把棉褲拽出來,在被窩里穿上,用現在的話來說離開被窩的地方都是他鄉,所以還是穿暖些再出來。我套上件棉服就出去跟我爸貼對聯,我拿著對聯我爸端著漿糊,漿糊是媽媽熬的,我記憶里漿糊是白色,媽媽說放點白糖粘性會很好,老爸總會分辨上聯和下聯,他拿著木板在盆里刷下粘到大門上,在涂些在對聯上,這時候我爸嘴頭上的煙灰就會被風吹掉些,高的地方他會粘不到,我就伸手能碰到我能碰到的地方,用手壓下,就想把對聯鑲到大門上,因為媽媽說對聯粘一年不掉是好兆頭。大門粘完就是房門,現在我們就只粘防盜門,在年三十的早上起來粘的,在睡衣外裹個羽絨服就行,我還是拿著對聯,只不過漿糊變成了透明膠帶,我爸依舊粘我夠不到的地方,我手扶著對聯,我爸撕膠布,媽媽給我倆看對聯歪不歪,她要忙著做飯的話我爸就順便看了,我把四個邊角一面一面的弄平整,沒有風吹我爸的煙灰長到自己會掉下來,煙灰是我媽掃的。
小時候的五角錢可以夠買一小盒的`摔炮,那時候還拿的是紙幣,去姥姥家的時候姥爺拿著炮坐火炕上摔,炮落在地上噼啪的響,把小狗嚇到柜子底下,屋里有鞭炮聲,狗叫聲,我們的笑聲,在家的時候三十晚上爸爸出去放鞭炮,我跟媽媽在門口捂著耳朵看著,鞭炮響完之后我跟爸爸挑沒蹦開的鞭炮,把里面的火藥弄開,堆在一起,用打火機一點,就是煙花,現在爸爸下樓去放鞭炮,我和媽媽站在樓上看著,媽媽說她們小時候自己動手、用罐頭瓶制作的小燈籠,在里面放上一支短短的、細細的紅色小蠟燭意味著“磕頭了”,以前的時候房子的瓦都是連著一起的,從頭到尾,過年的時候隔壁的院子都會掛起紅色的燈籠,這時候的張望要是能下場雪就更美了,紅色的燈籠映襯在雪中,現在樓與樓之間有的家里會掛起彩燈,從下看像極了天上閃爍的星,只是沒有大紅燈籠高高掛那樣醒目,我想是不是年味淡了?還是年,似乎只是一個節日的標志而已。
不出十五都是年,過了三十就是走親訪友的日子,也會懷念躲在爸爸懷里吵著要喝米酒的日子,那味道是酒上沾到筷子上的濃烈,那樣的濃烈像極了年過得熱烈一樣。
美好都是相晚而至,可還有美好還沒一一訴說,比如初一的壓歲錢,比如媽媽買好的新衣裳必須等到三十才能穿,還有……新的一年我們都是嶄新的,如果可以我想聽你對年的記憶,新年光祝大家新年快樂那就太俗了,我想當最后一聲鐘聲敲響的時候,愿喧囂的風塵能給你溫柔一吻,雪花落在你的碎發上散發著盈盈光澤,令你堅持下去的動力會在新的年歲里更加熠熠生輝。不論你多大,美好的延長線是“每一天”留不住時間,那我們就留住記憶,留住愛,剩下的故事明年我在說給你們聽。
關于春節的故事3
今年除夕,我們在鄉下開了一場有趣,用法特殊的新年迎春會———春節故事會。
晚飯過后,外婆整理好桌子,我們圍著桌子坐好。連平常飯后一直忙這忙那的外婆今天也放下了手中的活兒與大家坐成一桌。咦!這要干什么?呵呵,這是我們今年用來辭舊迎新的新方法———講故事。
也許你會問講什么故事,那當然是講跟過年有關的故事了!
開始了!外公先開了個頭,他講的故事叫《年》。“從前,在十二月的冷天里有一種叫‘年’的動物便要出來做怪,吃農家養的羊﹑豬﹑雞﹑鴨等牲畜,有的時候還要吃人呢!”說罷,外公還張牙舞爪的做起了“年”獸。“它呀,比豹子還兇,比老虎還惡!但是這‘年’獸非常的怕火,當家家燒著熊熊烈火的時候它就不敢來吞食牲畜了!所以過大年的時候,家家燈火通明,天空焰火飛舞。這‘年’獸不但怕火,還怕鑼鼓聲,所以過年時,家家都會放煙火爆竹。”外公繪聲繪色的故事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隨后外婆講了祭灶神及祭灶果的由來,舅舅講過年拜祖。爸爸則講了他小時候高橋過年的童年故事,我們聽著聽著仿佛自己也融入了那個年代。
有趣吧?不妨你也可以聚集自己的親人、伙伴,一起來講講年的故事呀!
關于春節的故事4
我最喜歡春節,更喜歡在春節發身的一件事。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里,我和哥哥姐姐一家人到烈士公園里去玩。
一進公園,呈現在我眼里的是綠綠的樹,紅紅的花,這是多么生機勃勃的景象呀,我們游興大發。我們來到了游樂場,玩了幾樣新鮮的`游戲。不知不覺,來到了喂魚池,魚兒真美呀,她們像許許多多“窈窕淑女”“披”著美麗的“紗巾”在池塘里快樂的嬉戲。于是,我們每人買了一包魚食,坐在池塘邊的小凳子上開始喂魚。我先丟了幾粒食,魚兒們像磁鐵一樣從哥哥姐姐那里“吸”了過來,﹙因為哥哥姐姐比我先喂﹚哥哥姐姐對我說:“小機靈鬼,魚又背你‘吸’過去了。”而我,卻幸災樂禍的笑了。于是,我們開始了“喂魚之戰”我和哥哥一邊,姐姐一個人一邊,我們的游戲規則是︰個自放魚食,哪一邊的魚多,那一邊就獲勝。游戲開始了。我和哥哥抱著先下手為強,后下收遭殃的心態,急忙往魚池里灑魚食。魚兒們爭先恐后的來搶魚食。姐姐也見勢不妙,像池里猛丟魚食,魚兒們看了,都往姐姐那邊“跑”。這下魚兒們像舞蹈演員一樣跳起了“合體舞”一會兒往左,一會兒往右,這真是“姐妹相爭,魚兒得力。”正在姐姐快要贏的時候,我想了一個辦法,我把一大堆魚食灑在池子里,魚兒們來吃我的魚食,這時,張著“血盆大口”的“魚王”來了,它一下就吞下三粒魚食。別的小魚見了苦苦哀求我,好像在說:“我肚子餓了,給我一點食物吧。”見到這里,我不得不把“我”最后一點“食物”給它們吃。這時,“花衣兩姐妹”來了,她們把“淑女”的模樣拋到了九霄云外。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姐姐看了這幅景象,說:“貝貝,哥哥,我們本來是人與人之戰,想不到,魚和魚也發生了戰爭。”
慢慢的,魚食喂完了,﹙你想知道比賽怎么樣,當然是我和哥哥贏了。﹚后來,我們又去劃船﹑開飛機﹑開火車、去蹦蹦床……灑下了一路的歡聲笑語。而這有趣得一幕就發生在春節。
春節的故事是輕盈的,像一只美麗的蝴蝶,時時停留在我身邊;春節的故事是五味的,它有時酸,有時甜,有時苦,有時辣,有時咸。春節的故事是多彩的,像一個調色板,描繪著美麗人生!
關于春節的故事5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座山,山上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一只金雞。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游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郁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干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壘就會立即發現并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郁壘。于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后來,人們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這種桃木板后來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愿,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征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愿。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征,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鐘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里拿著各種傳統的武器,隨時準備同敢于上門來的鬼魅戰斗。由于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于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武器立于門旁鎮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沒鬼魅搔擾了。其后,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關于春節的故事6
去年春節前夕,應老家親友的邀請,我們老兩口帶上外孫女一家三口驅車回到闊別多年的故鄉,過了一個年味濃濃的春節,那里的風土人情,開心場景,至今歷歷在目,回味無窮。
那是農歷一年的最后一天,離津后的小車在高速路上疾馳,外面寒風凜冽,車內暖意融融。回鄉過年,對于農村長大的我來說,自然是重溫舊夢,而對從沒去過農村的十幾歲的外孫女飛飛來說,可謂一次充滿新意的旅游。
“姥爺,農村怎么過年?有紅燈籠嗎?放鞭炮嗎?”飛飛一問,讓我不由想起小時候過年的情景:那時雖窮,但鄉村的年還是特別隆重的,殺豬燉肉、掃房清洗、購年貨、貼對聯是大人的事兒,穿新衣、觀花燈、放花炮卻給孩子帶來無限快樂。說到鞭炮,大年前后村子里炮聲不斷,煙霧繚繞。有一高姓人家,每年臘月都要自制好多鞭炮,自家放不完,還拿到集市去賣。每晚都讓幾個孩子幫忙配藥卷炮,有一天火藥突然爆燃,在場人都被燒傷,經過搶救,幾個孩子保住了命,但個個落下滿臉疤。
如今的故鄉,早已舊貌換新顏。往昔破舊的家早已被現今寬闊的院落、敞亮的小樓取而代之。親人們老少十幾口,像接待貴賓,噓寒問暖,把我們迎進一間大客廳,兩張大圓桌早已擺好,還沒說上幾句話,大年三十的團圓宴就開始了。男人們勸酒讓菜,難得喜相逢;女人們邊吃邊喝拉家常,好不熱鬧。小飛飛早被同齡的孩子請到樓上去玩……忽然,外面傳來噼里啪啦的'鞭炮聲,“誰在院里放炮?沒事兒吧?”老伴兒擔心飛飛,想出去看看。“沒事兒,沒事兒!”侄子說,“咱村移風易俗抓得緊,人們再也不放煙花爆竹了,剛才是電子鞭炮,傷不著孩子,不污染環境。這都是孩子們搞的,咱不懂。”真沒想到,科學的腳步,農村比城里還快。
午后,幾個孩子帶我們走出家門,眼前是寬綽平整的街道,青磚紅瓦的小二樓。家家張燈結彩,戶戶對聯映門,稀落的電子鞭炮聲不時傳來。聽孩子們說,村委會大院擴建成了“村民樂園”,那里有小禮堂、歌舞廳、京劇社、福壽院,小禮堂正舉行集體婚禮。“走,咱去看看!”不一會兒,果然來到一個偌大院落,拱門上方六個大字:“呂莊村民樂園”,兩扇大門上是一副新貼的對聯:改革創新九州添瑞,清除腐敗四海呈祥。院內小禮堂傳出陣陣歡笑聲,舞臺上燈光閃爍、五彩繽紛,10對婚服艷麗的新人站在臺上,司儀手執活筒在講著什么,臺下座無虛席,兩邊還站著不少人……
在回家路上,我問孩子們晚上是否要看央視的“春節聯歡晚會”,他們卻說,吃完餃子要在大街上看耍龍燈。說到初一、初二有什么新玩意兒,他們說可多了,什么鄰里大團拜、歌舞會、踩高蹺、聽評書等等,看來這次回鄉過年來對了,陶醉于故鄉年味中的小飛飛,兩天后返城時,哭著不想上車……
【春節的故事】相關文章:
春節的的故事作文11-24
春節的故事的作文11-05
春節的小故事03-14
春節故事作文02-18
春節的故事作文09-08
春節的故事有哪些12-01
春節的故事作文【精】11-07
實用的春節的故事的作文11-04
春節里的故事作文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