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

時間:2022-11-23 16:11:31 故事大全 我要投稿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

  那些熱愛生活的人們,懂得在適當的時候為生活加點糖,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因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一些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以供各位參考。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篇1

  哈德·塞柏德是一個擅長經營的德國建筑包工頭,曾將一個小公司打造成擁有2000多人的大企業。20世紀90年代初,一場席卷全歐洲的金融風暴嚴重影響了德國的經濟,哈德的公司也受波及。

  這場危機的時間持續過長,不光是業務量銳減,更令哈德頭疼的是公司那些閑置的大型設備。賣掉吧,不但賣不出好價,而且意味著徹底放棄自己苦心經營多年的事業;不賣吧,不僅占空間,每天還要花去不少的維護費用。每日望著這些無法派上用場的“雞肋”,哈德一籌莫展。

  一個星期天,哈德去看他的工地。為防止機器銹蝕,員工們隔天都要啟動一下大型設備。看著一臺往來奔突的大型挖機,哈德動了興趣,就讓師傅教他開機操作。

  不到一個上午的工夫,哈德已能熟練地操作挖機搬石運沙了。下機之后,哈德先前的郁悶心情一掃而光,一個突如其來的靈感隨之而生。

  哈德當即買下一座荒山,并從就近的河道中運來大量沙土。經過一番準備之后,一家別開生面的“工地游樂園”正式開張。以前只能眼睜睜看著別人操縱起重機、壓路機、翻斗車、鏟土機、挖土機等大型機械,如今可以親自駕駛,這種體驗立即引發了市民尤其是成年人的極大興趣。

  一時間,哈德的樂園門庭若市。這種被譽為“成年人游戲”的娛樂項目,讓一些勞心費神的上班族得到了極大的解脫和滿足。

  半年以后,哈德由建筑包工頭變成身兼樂園老板等幾家集團公司的CEO。他的資產,也因這場不景氣的經濟危機而翻了兩番。

  每一個人的玩興與生俱來,和兒童一樣,成人也有獵奇求新的強烈興趣。及時轉變觀念,利用不改的童心賺成年人的錢,廢物也就變成寶貝了。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篇2

  不是寓言的預言

  五個亞洲人和一個美國人漂流到了一座荒島上。

  迫于生計,他們決定分工協作:亞洲人負責打獵、捕魚并烹飪成食物;美國人占據了沙灘,他負責吃飯并將剩下的殘羹冷炙分給亞洲人。當亞洲人每天辛苦勞碌的時候,美國人則在自己的沙灘上享受著悠閑生活和食物。

  后來有一天,亞洲人決定不再無償提供食物,于是美國人就開出了一張欠條給亞洲人,并承諾亞洲人今后可以用這些欠條,去兌換享受舒適生活的權利,比如在他的沙灘上散散步。亞洲人接受了這一交換條件,并且為了賺取欠條而繼續工作。

  又過了一段時間,亞洲人手中的欠條越積越多,于是來了一位銀行家,專門幫助亞洲人收集和管理美國人的欠條。銀行家不斷地暗示亞洲人:當這些欠條累積起來之后,亞洲人早晚有一天能夠過上比美國人更幸福的生活。

  這似乎產生了強大的激勵作用:亞洲人為了今后的幸福而更加拼命地賺取欠條;而美國人除了不得不更多地讓亞洲人來自己的沙灘上散步,還發明了一些有趣的把戲賣給亞洲人去玩耍,以此來收回原先的老欠條。美國人告訴亞洲人,這些把戲今后會讓他們得到更多欠條。

  就這樣年復一年,美國人、亞洲人和銀行家之間的游戲越玩越大:亞洲人創造出了更多的財富供給美國人;美國人也發明了更加復雜的把戲教給亞洲人;亞洲人彼此之間也開始用欠條進行交易;而銀行家呢,他得到了更多的欠條業務并因此忙得不亦樂乎。

  兩年前,華爾街的預言家彼得.希夫寫下這個“荒島故事”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像那座荒島一樣處處繁榮、人人樂觀。可是兩年之后的今天,次貸危機已經爆發、金融風暴彌漫全球,沒人說得清這座荒島的明天會變成何種面貌。

  美國人說這事兒不能怨他,當初要不是他開出欠條,亞洲人哪兒來的動力建設荒島?

  但是毫無疑問,如今是那五個亞洲人正在任勞任怨地為這場災難埋單。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篇3

  臺商羅田安30歲時,就已經成為了十幾家企業的董事長。

  八十年代初,羅田安靠倒賣牛仔褲,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92年,羅田安意氣風發,在臺灣和大陸,一口氣開了十幾家公司,涉及服裝、餐飲、學校、建筑、證券、運輸、食品、煤礦等七八個行業,可謂是“遍地開花,全面出擊”。上海的克莉絲汀蛋糕店,是他當時諸多投資中,最小的一筆。

  那個時候,被稱作“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臺灣,整個大的經濟環境正處于騰飛時期。有幸踏著這個騰飛的浪潮和節拍,羅田安的財富和事業也演繹著加速度的膨脹和“騰飛”。他的資產迅速飆升到幾個億。“我三十幾歲就開凱迪拉克,有很多的助理、秘書。數不清的朋友圍著我轉,每天都有接不完的應酬,吃飯喝酒,一擲千金……”羅田安一如皇帝般風光奢華,呼風喚雨,不可一世。只要聽說某個東西賺錢,就瀟灑地一昂頭、一揮手:投!

  “風光”使得羅田安有些飄飄然,自我感覺頗為良好,驕傲張狂、自信大膽。可是,由于投資過于分散,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羅田安的資金鏈斷裂,幾乎所有的投資都打了水漂。一夜之間,羅田安被“打回原形”。全家每月開支不足幾百元,淪落到在貧困線上掙扎。那些昔日的“朋友”們,像躲瘟疫那樣躲著羅田安。

  從事業的高峰一下跌入人生的谷底,怎一個“痛”字了得?羅田安心情灰暗至極。他經常把自己關在小屋里反省。1999年,窮困潦倒的他,向母親借了路費,孤身一人來到上海,準備重新打理所有投資中,碩果僅存的“克莉絲汀”。

  然而,他剛進入生產車間,和他合伙的股東就嚷嚷著要退出,憤怒的工人更是將這個小個子老板團團圍住。他們堅定地認為,這個張狂自大的“敗家子”,肯定是來清算資產、關閉工廠的,自己的工作就要丟了。于是懷著強烈的抵觸和敵意,聚到他的辦公室鬧事。羅田安一改往日的趾高氣揚,誠懇地說服工人,自己將會一心一意,從頭再來,用心經營這家企業……將信將疑的工人,這才同意他當日可以離開工廠。

  翌日早上6點,羅田安來到公司,主動脫掉西裝,換上工作服,帶領生產部的同事清洗廁所,清洗工具,清潔環境……和店員一起吆喝廣告、招攬生意,親自去商場、超市推銷產品……大家都用狐疑的眼光看著他。羅田安暗暗告誡自己:一定要堅持彎下腰,和同事們平起平坐,以身作則,以德服人。

  一年后,克莉絲汀從虧本到盈利,知名度一天比一天高。員工們和羅田安之間有了一種信任,結成一股同心的士氣和凝聚力,大家手拉手,心連心,沒有懷疑,沒有距離,只有一個目標,就是把克莉絲汀做好。不久,羅田安用賺來的錢,從已有去意的幾個股東那里買下所有股份,進行了持續的增資,并將自己的家從臺灣搬到了上海,將事業的重心和全部精力,轉移到這個投資最小的項目上。

  2000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羅田安遇到了時任宜川購物中心總經理的朱秀萍。多年的商場經驗,讓羅田安覺得這個人是他事業中的“孔明”。于是,羅田安放下董事長的身份和男人的尊嚴,三顧茅廬,挖來朱秀萍擔任克莉絲汀總經理。兩人8年的親密合作,終于使克莉絲汀轉危為安,步入新的發展軌跡。

  在朱秀萍的策劃下,與開店同時進行的是工廠的收購和擴建。為了滿足連鎖店的需求,克莉絲汀先后擴建和收購了6個生產基地,獲得一個面積約一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一躍成為《福布斯》提名表揚的知名品牌和企業。

  媒體采訪時,羅田安屢屢表示,自己最后悔的事,就是當年有了資金和一些社會資源的時候,張狂驕傲,不可一世,讓自己迷失了方向。他的人生曾有過遺憾,但他抓住了又一個機會,憑借著小小的蛋糕,締造出了一個西點王國,再次演繹了人生舞臺上的高潮。

  1999年克莉斯汀還只有19家門面,而且大多經營狀況不佳。現在克莉絲汀在長三角地區,已經擁有560多家門店,其中上海就有400多家。最高峰時,曾有過一天開5家門店的紀錄。這家企業穩穩地坐上了長三角西點連鎖企業的頭把交椅,世界上最大的4家風險投資商開始關注它,不少500強企業希望和它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也許,正因為有過去的張狂驕橫,才有今天的內心再造,才懂得把自己的腰彎下來,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

【金融風暴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企業哲理故事金融風暴04-03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經典哲理故事04-03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簡短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04-03

哲理人生故事11-25

成功哲理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