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為時不晚的哲理故事
人不怕做錯事情,就怕做錯了不及時改正;更怕不但不及時改正,而且還不斷地錯上加錯,時間長了,最后可能連補救的機會都沒有了。對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為時不晚的哲理故事,以供參閱。
為時不晚的哲理故事篇(1)
日語學習班新一期開學報名時,來了一位老者。“給孩子報名?”登記小姐問。“不,自己。”老人回答,小姐愕然。老人解釋:“兒子在日本找了媳婦,他們每次回來,說話嘰里咕嚕,我聽著著急。我想能夠同他們交流。”“你今年高壽?”小姐問。“六十八。”“你聽懂他們的話,最少要學兩年。可兩年以后你都七十了!”老人笑吟吟的反問:“姑娘,你以為我如果不學,兩年以后就是六十六嗎?”
事情往往如此:我們總以為開始的太晚,因此放棄。殊不知只要開始,就永不為晚。不論我們走著還是躺著,明年我們同樣增加一歲,可有人收獲,有人依然空白-------差別只是在于你是否開始。老人學與不學,兩年以后都是七十。差別是:一個能開心的與兒媳交談,一個依然像木偶一樣在旁邊呆立。
有了開始,就有了成功的希望,沒有開始,就永遠沒有成功的可能。
為時不晚的哲理故事篇(2)
為時不晚
為什么你不敢將理想付諸行動?是因為覺得為時已晚,還是害怕失敗?
昨天當我牽著小狗莎莎在海灘上散步時,遇見一對來自西部的退休夫婦。他們對俄勒岡海岸贊不絕口。
“這片海灘多令人神往啊,”老婦人說道:“可惜我們十年前沒下決心在這兒買一幢別墅。”
“現在你覺得太晚了?”我問道。
“是啊,那時買會便宜得多呢!”
我不知他們是寧愿守著一塊并不喜愛的地方生活,還是會嘗試一下冒險與挑戰?如果我和他們很熟的話,一定會勸他們勇敢地去嘗試。
曾有人說過:多數人是在失望中聊以終生的。可是在期盼中度過一生,豈非更有意義?你所付出的僅是對生活的態度有意識的改變。曾見過多少人感慨“要是早點……生活就會大不同了!”并大談他本來會怎么怎么改變生活的——然而他們最擅長的卻是空談。
多年來我一直參加各類比賽,以此作為消遣,也曾建議朋友們去嘗試,因為從中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樂趣。當一位朋友看到我獲得來的第四架寶麗來相機時,她感嘆道:“哎,可惜我永遠不屬于那類會成功的人。”
我建議:“為什么不改變一下你對生活的態度?有時候必須嘗試去做,并堅信自己會成功。”
這個女友以前從不給我打長途電話。上周的一天,我突然接到她的電話:“你猜怎么了?”她沖著話筒嚷道:“我下決心改變自己的態度,所以看到比賽通知就立即報了名,并相信一定能贏!”就到這兒,她激動得有些氣喘:“他們通知我獲獎了,所以我破費打長途告訴你——你的生活哲理真靈。”我欣慰地笑了。
你是否注意到失敗者總樂于與失敗者為伍,他們由此得到寬慰。我的看法是如果你想成功,去追尋成功人士的足跡吧!
我在課堂上一直鼓勵學生們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對任何事情都要充滿熱情。最重要的是擁有對生活的信念。
要記住:別耽擱,現在開始還為時不晚。
故事感悟: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有生活的信念,要能夠嘗試著去改變對生活的態度,不斷追求自己的理想,這樣才會獲得成功!
為時不晚的哲理故事篇(3)
戰國時期,楚國的楚襄王即位后,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國家一天天衰亡下去。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莊辛,看到這樣情況非常著急,總想好好勸勸他,但是楚襄王只顧享樂,根本聽不進別人說的話。有一天,莊辛實在忍不住了。對楚襄王說:“你在宮里和一些人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國家遲早有一天會滅亡啊!”
楚襄王聽了大怒,罵道:“你老糊涂了吧,竟敢這樣詛咒楚國,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莊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就這樣,莊辛見楚襄王不納忠言,只好躲到了趙國。
莊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攻打楚國,楚國幾乎沒有什么抵擋就讓秦國攻陷了楚國的都城郢城。楚襄王惶惶如喪家之犬,逃到城陽城(今河南信陽市一帶)。到這時,他想到莊辛的忠告,才覺得莊辛的話不錯,于是,又悔又恨,便派人把莊辛迎請回來,說:“過去因為我沒聽你的話,所以才會弄到這種地步,現在,你看還有辦法挽救嗎?”
莊辛說:“主公果真有悔改之意嗎?”
楚襄王說:“我現在太后悔了,不知道現在還遲不遲?”
莊辛說:“那我給你講一個故事吧”于是,莊辛就講道:從前,有人養了一圈羊。一天早晨,他發現少了一只羊,仔細一查,原來羊圈破了個窟窿,夜間狼鉆進來,把羊叼走了一只。鄰居勸他說:“趕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窟窿吧!”那個人不肯接受勸告,回答說:“羊已經丟了,還修羊圈干什么?”第二天早上,他發現羊又少了一只。原來,狼又從窟窿中鉆進來,叼走了一只羊。他很后悔自己沒有聽從鄰居的勸告,便趕快堵上窟窿,修好了羊圈。從此,狼再也不能鉆進羊圈叼羊了。
楚襄王一聽到這個故事就明白了莊辛的意思,于是他接著對莊辛說:“莊愛卿,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于是,莊辛給楚襄王分析了當時的形勢,認為楚國都城雖被攻陷,但只要振作起來,改正過錯,秦國是滅不了楚國的。楚襄王聽了,便遵照莊辛的話去做,果真度過了危機,振興了楚國。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后,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
【為時不晚的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現在開始為時不晚勵志故事11-30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經典哲理故事04-03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
簡短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1
人生的哲理故事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