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故事三百篇讀后感
我們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保持這樣的心胸,才會擁有燦爛的人生。這也是人生教會我們的哲理。對此陽光網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哲理故事三百篇讀后感,以供參閱。
哲理故事三百篇讀后感篇(1)
烏鴉站在樹上,整天無所事事,兔子看見烏鴉,就問:我能像你一樣,整天什么事都不用干嗎?烏鴉說:當然,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兔子在樹下的空地上開始休息,忽然,一只狐貍出現了,它跳起來抓住兔子,把它吞了下去。
如果你想站著什么事都不做,那你必須站的很高,非常高。
感受:我們的人類也有許多人有著兔子一樣的想法,看到別人整天活得輕輕松松,灑灑脫脫,不僅羨慕而且極力模仿,熟不知別人可以那樣活,卻不代表你一樣可以那樣活。烏鴉可以天天無所事事站樹上,看看風景,啄啄羽毛,餓了就找些腐肉充饑,喝些河水解渴,加上它可以飛翔可以逃過地面的食肉動物。但是兔子有什么可比的呢?你跑得快是因為你沒有太多對抗天敵的能力,你有三窟是因為你為了生存而留條后路,你有著龜兔賽跑的教訓卻又要重蹈覆轍,你那長長的耳朵給你靈敏聽覺是用來逃避敵人的,你卻像烏鴉一樣學習在地面上休息,你能有好下場嗎?再者說,類似烏鴉一樣的言語,你該聽信嗎?人類的惰性是天生與之俱來的,誰都想過得輕松些,過得舒服些,換句話說過得不勞而獲些。但是人人都是如此想如此做,那么我們的社會又會變成什么樣呢?我們吃的食物、穿的衣服、開的轎車、住的高樓,難道都會憑我們的意愿而自然生出嗎?我不相信站得高的人就可以什么都不做,如果那樣他很快就會被別人攻擊或者打下來的。我深信站得越高,就要做得越多。
哲理故事三百篇讀后感篇(2)
海底里有一個瓶子,這瓶子里困著一個巨魔。那是五百年前一個神仙把巨魔收到瓶里的。巨魔曾經許過一個愿,誰能把這個瓶子撈起來,把瓶塞打開,把他救出來,他就贈給這個人一座金山。可是,五百年過去了,還沒有人把這瓶子撈起來。巨魔十分氣惱。他詛咒說 : “以后,如果誰把我救出來,我就一口把這個人吞掉。”有一個青年的漁夫,他撒網捕魚,當他收網的時侯,發現網里有一個古舊瓶子,他把瓶塞打開,啊 ! 一陣濃烈的煙霧噴出來,徐徐吐出一個比山還大的巨魔。“哈哈哈哈 ! ”巨魔的笑聲,震得海濤洶涌起來。他說 : “年青人,你把我救出來,我本應謝謝你,可是,你做得太遲了,倘若你早一年把我救起,你就可以得到一座金山啦 ! 唉,我等了五百年,我太不耐煩了,我已經許了惡愿,要把救我出來的人一口吃掉 ! ”那青年吃了一驚,但立即鎮定地說 : “喲,這么小小的瓶子,怎能把你盛下呀,你一定說謊,你再回到瓶子給我看看吧 !”
“哈哈哈哈 ,我不會上當的 ! 天方夜譚早把這個古老的故事說過了,我如果再鉆入瓶子里,你把塞子再塞上,故事不就說完了么 ? ”“什么 ? 你有看過天方夜譚么 ? 你真是一個博學多才之士呀 ! 你還有看過蘇格拉底的哲學著作嗎 ? ”“哈哈 ! 這五百年我躲進瓶子里,窮讀天下的經典著作,苦苦修行,莫說是西方的巨著,東方的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我都念得熟透了。”“啊,中國太史公的史記你也頗有研究吧 ? 墨子的著作有涉獵么 ? ”“別說了,經史子集無一不通 ! ”“不過,我想你一定沒有見過紅樓夢的手抄本,這是一部難得一見的版本呢 ! ”“哈哈哈,你這個小子太小覷我了,這本書的收藏者正是我呀 ! 讓我拿出來給你開開眼界吧 !”巨魔立即又化作一陣濃煙,徐徐進入瓶子里。這時侯,那青年漁夫不再遲疑,連忙把瓶塞堵住瓶子了。
感受:打動人心的最佳方式是跟他談論他最感興趣的事物。這句話說得不錯,也得到許多名人志士的驗證。我自己在幾十年與不同朋友、同事交往中,也不止一次地感覺到在雙方的交談中,特別是與陌生人交談中,善于尋找和把握對方感興趣的東西和話題來說,很快就可以接近彼此的距離。也許是剛認識幾分鐘的人,就像幾年、十幾年老朋友一樣敞開心扉;也許是交情不深的朋友,就因為你談論他感興趣的事情,讓他感覺到他在你心里頭的份量,而對你備加推崇。
不過,我讀完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感受就是,無論是你抓住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來說,或者通過其它方式來切入要點,人與人交往另一個重要的因素就需要真誠。從來沒有聽說過因為誰騙術的高明而讓人心服承悅的,也沒有聽說過誰一生靠欺騙而擁有眾多的朋友,更沒有聽說誰不需要真誠而推崇虛偽的。真誠是人人都需要的,只是有些人自作聰明,以為別人好欺騙而故意做作,那么雖然他能逞一時之快,但永遠不會長久的。
哲理故事三百篇讀后感篇(3)
有一天某個農夫的一頭驢子,不小心掉進一口枯井里,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還在井里痛苦地哀嚎著。最后,這位農夫決定放棄,他想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大費周章去把它救出來,不過無論如何,這口井還是得填起來。于是農夫便請來左鄰右舍幫忙一起將井中的驢子埋了,以免除它的痛苦。農夫的鄰居們人手一把鏟子,開始將泥土鏟進枯井中。
當這頭驢子了解到自己的處境時,剛開始哭得很凄慘。但出人意料的是,一會兒之后這頭驢子就安靜下來了。農夫好奇地探頭往井底一看,出現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吃一驚∶當鏟進井里的泥土落在驢子的背部時,驢子的反應令人稱奇──它將泥土抖落在一旁,然后站到鏟進的泥土堆上面!就這樣,驢子將大家鏟倒在它身上的泥土全數抖落在井底,然后再站上去。很快地,這只驢子便得意地上升到井口,然后在眾人驚訝的表情中快步地跑開了!
就如驢子的情況,在生命的旅程中,有時候我們難免會陷入“枯井”里,會被各式各樣的“泥沙”傾倒在我們身上,而想要從這些“枯井”脫困的秘訣就是∶將“泥沙”抖落掉,然后站到上面去! 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所遭遇的種種困難挫折就是加諸在我們身上的“泥沙”。然而,換個角度看,它們也是一塊塊的墊腳石,只要我們鍥而不舍地將它們抖落掉,然后站上去,那么即使是掉落到最深的井,我們也能安然地脫困。本來看似要活埋驢子的舉動,由于驢子處理厄境的態度不同,實際上卻幫助了它,這也是改變命運的要素之一。如果我們以肯定、沉著穩重的態度面對困境,助力往往就潛藏在困境中。一切都決定于我們自己,學習放下一切得失,勇往直前邁向理想。我們應該不斷地建立信心、希望和無條件的愛,這些都是幫助我們從生命中的枯井脫困并找到自己的工具。
請牢記以下五個快樂的小秘訣∶1. 不要存有憎恨的念頭。2. 不要讓憂慮沾染你的心。3. 簡單地生活。4. 多分享。5.少欲求。
感受:關于這個故事里所要講述的道理,其實已經闡述得非常明白,在這里就不多說了。故事結尾說快樂的五個小秘決:不要存有憎恨的念頭,不要讓憂慮沾染你的心,簡單地生活,多分享,少欲求是非常有實用意義的,值得我們一生去牢記,去實踐。
有一位16歲的少年去拜訪年長的學者。少年問:“我怎樣才能變成一個自己快樂、也能帶給別人快樂的人呢?”學者送給孩子四句話。第一句是,把自己當成別人。在你感到痛苦憂傷的時候,就把自己當成是別人,這樣痛苦自然就減輕了;當你欣喜若狂的時候,把自己當成別人,這些欣喜也會變得平和一些。第二句話,把別人當成自己。真正同情別人的不幸,理解別人的需要,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給予恰當的幫助。第三句話,把別人當成別人。充分尊重別人的獨立性,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侵犯他人的核心領地。第四句話,把自己當成自己。因為你愛別人,所以你要愛自己。少年說:“這四句話有許多自相矛盾之處,我怎樣才能把它們統一起來呢?”學者說:“很簡單,用一生的時間和經歷。”少年沉默了很久,然后叩首告別。后來少年變成了中年人,又變成了老人。在他離開這個世界很久以后,人們還時時提到他的名字,都說他是一位學者。把自己當成別人,把別人當成自己,把別人當成別人,把自己當成自己,這四句話不失為愛人和愛己的四種境界。作為學者,他不僅自己是一個愉快的人,而且也能給每一個見過他的人帶來快樂。
這個故事也很簡單,但其中道理卻是深刻的。在生活中許多的事情都包含著這樣的感悟,只要我們用心,生活就會給予我們很多。生活是平凡的,也是復雜的,有許多憂愁的事情,許多煩心的困惑,人與人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和理解,鋼筋水泥把我們的心也阻隔得如此分明,誰都不想主動說出自己的心意,更不愿去讓別人來了解自己。在人生的道理上,避免不了有一些挫折和失敗,也避免不了遇到什么一時不能解決的問題,許多的時候需要我們自己能夠面對現實,及時調整自己前進的方向。。我們改變不了環境,但可以改變自己的心境;我們改變不了事實,但可以改變自己的態度;我們改變不了過去,但可以改變現在,掌握將來;我們不能控制他人,但可以掌握自己的方向;我們不能樣樣順心,但可以事事盡心;我們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自己心情;我們不能選擇容貌,但可以展現自己純真的笑臉;我們不能延伸生命的長度,但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保持這樣的心胸,才會擁有燦爛的人生。
生活是萬花筒,生活是七彩燈,讓我們熱愛生活,擁抱生活,享受生活。
【哲理故事讀后感】相關文章:
經典哲理故事和哲理04-03
哲理故事03-29
哲理的故事01-14
經典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哲理故事04-03
簡短但有哲理的哲理故事04-03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1
經典勵志哲理故事01-05
哲理故事大全02-13
語文哲理故事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