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長篇哲理故事
哲理故事作為民間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所承載的不僅是知識、經驗、智慧,更沉淀了民族優(yōu)秀的精神基因,記載了人類的智慧和發(fā)展歷史,展現(xiàn)著人們的思想狀況和價值追求,是民族生存和發(fā)展之“根”。下面就有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中長篇哲理故事,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中長篇哲理故事篇(一)
心靜,才能看清世界。
澳大利亞的動物學家戴維森,一直研究猴子的生活習性。一次,他來到亞馬孫河流域,將兩只猴子帶了回去,分別關進兩只籠子里,每天精心喂養(yǎng),并隨時觀察它們。
弱者生存一年后,一只猴子健健康康的,另一只卻不幸死了。戴維森百思不得其解,按一般人的眼光,如果兩只猴子一定要死掉一只的話,死掉的應該是還活著的這只。因為帶回時,死掉的那只猴子又大又壯,活著的這只卻瘦小羸弱。
難道只是偶然嗎?戴維森又進行了兩次類似的試驗,強壯的大猴子依然在一年內死去。
戴維森坐不住了,再次來到亞馬孫河流域,這次他索性住在了猴子非常多的巴西,經過半年多的觀察研究,他終于弄清楚了被關進籠子的大猴子必死的原因。
原來,凡是體大健壯的猴子,容易被其他猴子接受,它也樂于和其他猴子在一起,一旦有空,就在猴群中來往穿梭,同時還能得到其他猴子供奉的食物。這樣的猴子最怕孤立,一朝失去自由,被關進籠子,往往活不過一年。那些瘦小的猴子則不然,沒有同類愿意搭理它們,久受孤立,也就學會了獨立。
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或者說生命的悖論出現(xiàn)了:強者淪為生存的弱者,弱者反倒成為生存的強者。不禁想到發(fā)生在二戰(zhàn)時期的一個故事。
在德國東部布痕瓦爾德納粹的集中營,看守人員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特的死刑執(zhí)行方式。
在集中營附近有一座埃特斯山,山間有一道深不見底的峽谷,峽谷上拉起了一條鋼索。在死囚將行刑時,看守就押著他們來到峽谷前,對他們說,誰能赤手空拳爬過鋼索,誰就能獲得自由。
按說比起挨槍子兒或刀子來,這有著一定的生存希望。但是,一名男性囚犯爬著爬著,墜入了深淵,兩名,三名……十名……三十名,無一例外。這也是看守人員敢玩這種“死亡游戲”的原因所在,因為這根鋼索足有2公里長,這些囚犯已被折磨得夠嗆了。
然而,到底出現(xiàn)了一個奇跡。
一天,納粹看守又押來了一名死囚,這名犯人爬過約三分之一時,兩位行刑人員就開始喝酒聊起天來,只因為爬鋼索的是一名叫艾米麗的女子。他們想,連男性犯人都沒有一個能爬過去的,就別說這名瘦小羸弱的女子了。
兩個看守喝著酒,其中一個謹慎者也免不了不時拿眼看一下隨著鋼索上下抖動的女子。女子約爬過一大半了,謹慎者對同伴說:“奇跡會不會發(fā)生在這個女子身上?”同伴連連搖手說:“不會的,我們只管喝酒聊天。”
謹慎者到底害怕女子成功爬到對岸,他們會受到上司的處罰,喝得醉眼朦朧的他于是向女子開了槍。此時峽谷中的霧越來越大,連女子的影兒也看不到了。艾米麗終于成為第一個逃過死亡魔掌的人。
研究人員表示,艾米麗能爬過鋼索,是由于她內心的寧靜。男性囚犯開始時并不將鋼索放在眼里,再加上求生心切,一到鋼索上便拼盡全力爬動,終于力所不支,不得不絕望地松開求生的手。艾米麗則緩緩爬動,一開始就能做到爬一會兒,再伏到鋼索上閉上眼睛歇息一會兒,或看一看峽谷中緩緩飄動的霧嵐。因為屬于弱者的她根本沒有逞強的資本。
“鳴鶻直上一千尺,天靜無風聲更干”,靜是一架無形的天梯,它能讓你站立于境界的高端。因為沒有包袱,“羸弱”者反倒能讓靈魂變得輕盈,內心獲得寧靜。“心輕者上天堂”,內心寧靜者也就能避開地獄,到達生命奇跡的彼岸。
中長篇哲理故事篇(二)
有一天,孔子的學生宰予問了孔子一個很古怪的問題:“老師,一個君子,假如我們誆騙他:‘有人掉到井里啦!’他會馬上跳下井去救人嗎?”孔子皺眉回答說:“怎么會呢?君子會馬上趕去察看,但不會糊里糊涂就往下跳,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
君子可欺之以方這段對話的價值不在于宰予的這個問題有沒有技術含量,也不在于孔子對君子是否入井救人的回答,而在于孔子“君子可以被欺騙,卻不會被愚弄”的觀點。
有意思的是,孟子竟然也持這種觀點。孟子有句名言:“君子可以欺以其方。”就是說,君子可以被人用正當?shù)睦碛善垓_,用合情合理的騙局欺騙。
孟子舉過一個例子。鄭國國相子產,是個仁德之人、智慧之人,孔子曾經向他討教,還夸獎他是“古之遺愛也”。一天,有人給子產送來一條活魚,子產仁慈,讓手下小吏把魚拿到院子里的池子放生,這人卻把魚弄回家自己偷偷煮著吃了。第二天,子產見到他,問:“那魚放生了嗎?”他說:“已經放生到水池里了。”為了增加這個謊言的可信性,他接著編造說:“那魚啊,挺逗。一開始放到水里,半死不活的;過了一會兒,它就恢復了生氣,搖頭擺尾地游走了。”子產一聽,很高興:“得其所哉!得其所哉!”——這條魚終于到它該去的地方去了。
這個把魚吃掉還騙人的小吏真是個小人。他事后還洋洋得意地對別人講:“誰說子產聰明呢?我明明把魚吃到肚子里去了,他還連聲稱贊,真是可笑啊。”
究竟是子產可笑還是這個小吏可惡?子產讓他把魚放了,他答應后不僅沒有照做,違背承諾,還把謊話編得活靈活現(xiàn),合情合理。一個人,把別人對他的信任看成愚蠢,那么他希望別人把他看成什么樣的人呢?
合情合理地相信別人,不僅是仁者,也不失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騙之前,已然站在小人無法企及的高處。
用合情合理的謊話欺騙別人,不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損害別人之前,自己先已墮落。
君子不懷疑正當?shù)臇|西,不質疑合情合理的東西——因為,維護一個社會基本的信任底線,比防范受騙還重要。
中長篇哲理故事篇(三)
一位63歲的老婦人決定要從紐約市步行到佛羅里達周的邁阿密市,約有2千多公里,她到達了邁阿密市,在那兒有一些記者訪問了她,他們想知道,這種長途跋涉的想法是否曾經嚇倒過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氣繼續(xù)旅行的? “走一步路是不需要鼓起勇氣的。”老太太答道,“真的,我所做的一切就是這些,我只是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再一步,我就到了這里。”
是的,你必須邁出第一步,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每每提及人生,總會有說不完的感悟。人生、生命,這些話題歷久彌新,總是說不完道不盡……
人總是希望平坦和安靜的,誰也不想要折磨式的歷練,但是它卻不會因此而在我們的生活中缺席。作為不想就此妥協(xié)的承受者,我們要拿出生命中的智慧,化腐朽為神奇,人生將因此而走向美麗。
人生就像是在徒步。生命中有了目標、有了希望,我們就要向前邁進,盡管有時山路崎嶇,有時荊棘滿地,目標又是那樣的遙遙無期。我們仍然要走下去,要為之付出,因為付出了就一定有收獲、一定有驚喜。
王先生是某跨國公司的市場總監(jiān),年薪60萬,業(yè)績卓越,孩子在國外念大學。在旁人看來,王先生是孩子、妻子、房子、車子“四子俱全”,但奇怪的是,這位“拼命三郎”卻覺得并不快樂,甚至在幾個月前,他產生了對辦公室的恐懼感,就是不敢去辦公室。
而在這之前,他已經私底下向老同學坦言,自己感覺很累,總是缺點什么。談話的內容也無外乎抱怨公司資源問題、擔憂員工業(yè)績問題、不滿孩子學業(yè)表現(xiàn)等等。市場總監(jiān)恐懼上班,王先生不僅不敢告訴周圍的同事,也不敢去醫(yī)院看病,只能偷偷托朋友私下里找個心理醫(yī)生為自己診治。
經常聽聞某某還未到而立,房子、車子、妻子、孩子都已擁有,引得旁人一陣艷羨,“他不用煩了,該有的都有了”。在眾人的價值觀中,家庭、金錢、地位便是安全感的精髓、便是人生唯一的奮斗目標?煞催^來想,這些難道就是生活的全部?而他們的人生在“四子俱全”時也變?yōu)橐粭l直線,一條沒有任何起伏、波瀾的直線。
我不能去體驗不同的人生,是因為我不愿意放棄現(xiàn)在的生活,還是不愿意改變?在路上,難道只是在公路上?
在這個物質的時代,我們期待簡單、單純的精神世界。而忙碌的中國人,背負的東西太多太多,以至于背不起看風景的行囊。
命運和人本身存在著莫大的友誼,人生也就是在與命運競爭,這是最為感人的。就像樹和樹根,誰也無法拋棄對方,誰也沒有理由拋棄對方,命運帶來的挫折只能默默承受,唯有拒絕絕望,好好地活著,才是一個人走出陰霾的最好出路。
【中長篇哲理故事】相關文章:
長篇哲理故事10-29
長篇的哲理故事04-03
長篇勵志哲理故事04-03
中長篇的哲理勵志小故事12-09
長篇人生哲理故事大全11-25
生活中的哲理故事04-03
長篇睡前故事02-08
長篇笑話故事02-23
關于誠信的故事長篇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