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苗助長的故事
每個父母都希望可以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子女們也希望可以做出自己的成績,成為父母的驕傲,這就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長中正確引導和培養,切可不要拔苗助長,也不能淪為傷仲永的情況,。下面陽光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拔苗助長的故事,歡迎參閱。
拔苗助長的故事篇一
在古代宋國(今商丘),有個急性子的農民,總嫌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他成天圍著那塊田轉悠,隔一會兒就蹲下去,用手丈量秧苗有沒有長高,但秧苗好像總是那么高。用什么辦法可以讓苗長得快一些呢?他轉啊想啊,終于想出一個辦法:我把秧苗向上拔一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長高了一大截嗎?于是,他就動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可是,還沒有三天,秧苗全都死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刻意去違反自然界的生長過程,否則必適得其反。后來也被用來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于求成,反而壞事。
拔苗助長的故事篇二
培養子女,追求成功的過程中欲速則不達,那么如果子女的天賦比較明顯時,也也要正確引導。
金溪有個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為業。仲永長到五歲時,不曾認識書寫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著索要這些東西。他的父親對此感到詫異,就向鄰居那里把那些東西借來給他。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并自己題上自己的名字。這首詩以贍養父母和團結同宗族的人為主旨, 給全鄉的秀才觀賞。從此,指定事物讓他作詩,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詩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賞的地方。同縣的人們對此都感到非常驚奇,漸漸地都以賓客之禮對待他的父親,有的人花錢求取仲永的詩。方仲永父親認為這樣有利可圖,就每天帶領著仲永四處拜訪同縣的人,不讓他學習。
我聽到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間,我跟隨先父回到家鄉,在舅舅家見到方仲永,他已經十二三歲了。我叫他作詩,寫出來的詩已經不能與從前的名聲相稱。又過了七年,我從揚州回來,再次到舅舅家去,問起方仲永的情況,回答說:“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沒有什么區別了。”
王安石說:方仲永的通達聰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賦,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優秀得多;但最終成為一個平凡的人,是因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還沒有達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資是那樣的好,沒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為平凡的人;那么,現在那些本來就不天生聰明,本來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難道成為普通人就為止了嗎?
教育子女不能拔苗助長,但也不可以因為仗著天資和天賦,就可以不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學習,這兩種教育方式都是不可以的。
拔苗助長的故事篇三
那應該如何正確引導孩子的學習,讓孩子的教育和學習得到正規的引導。這就要家長和老師們的配合引導,孩子們的勤奮學習了。
1.在孩子小的時候,其實我們看不出他自己的真正興趣是什么,要給孩子多方面的學習機會,關鍵在于嘗試。并且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發掘孩子的特長。如果發現孩子對某些事物不感興趣,先不要擔心可能只是情緒變化而已哦。
2.用肢體語言或者是贊美的話語。
擁抱一下,或者直接說他做得很好。比如說你寫的字真漂亮。
可以用一些物質獎勵來鼓勵孩子。
只要孩子表現得很好就適當地給點,讓孩子感覺到實質性的獎勵,但是一定注意這類的獎勵要逐漸減少,引導孩子慢慢走向自覺。
4.購買一些益智玩具。如積木,拼圖等等。
在提高動手能力的同時也培養好了自己的耐心和邏輯思維。
5.鍛煉孩子的體能。
有時間多帶孩子去室外,良好的室外活動可以鍛煉孩子的體能和各方面的協調。通過各種親子游戲讓關系更加密切。
6。多放些音樂給孩子聽。
不同的旋律可以刺激腦部發育。如果能有些樂器就更好了,沒有也沒關系,可以利用一切可以放出聲響的東西,從小培養孩子的音樂素養。
【拔苗助長的故事】相關文章:
拔苗助長的故事08-30
拔苗助長的成語故事12-02
中國的寓言故事拔苗助長12-07
拔苗助長的寓言故事(精選6篇)12-01
拔苗助長作文12-27
拔苗助長作文精選12-09
拔苗助長作文(精選30篇)12-04
拔苗助長作文500字12-09
有關拔苗助長的成語典故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