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觀校園文化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參觀校園觀后感3篇
校園,指大學、學院或學校校園中的各種景物及其建筑;凡是學校教學用地或生活用地的范圍,均可稱作校園。校園又分為幼兒園,小學校園,中等學校校園,高等院校校園。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所有在校內從事的一切活動皆屬于校園生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參觀校園觀后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參觀校園觀后感一
今天,老師帶著我們參觀了我們美麗的校園。
我們的校門是個十分現代化的校門。
從校門進去,踏上10多級石級,傳過走廊,就到了2號樓,2 號樓的一樓是架空層,那里有許多的柱子,每個柱子要3個人才能抱的過來;二層和三層是老師們的辦公室;四層是圖書館;五層有許許多多的東西,怪不得有人把它稱為“人間天堂”和“心靈港灣”呢!
走出2號樓,我們就到了風雨走廊,我抬頭一看,上面是一個拱形的淡綠色的塑料瓦。
如果遇上下雨的天氣,同學們就可以從這里走到各自的教室啦。
走出風雨走廊,就到了操場。
我們的操場有四個3號樓那么大。
操場上面有籃球場、單杠等等體育器械。
我為我們的學校感到自豪!
參觀校園觀后感二
有一種樹,生長在懸崖峭壁上,但依然高聳挺拔;有一顆種子,播撒在堅硬的石縫里,卻仍舊破石而出;還有一群人,沒有正常的生理機能,可是他們健康而又快樂地生活著,并且創造著生命中的奇跡。
周五下午,大隊輔導員帶領我們到輔讀學校學校參觀,剛一步入校門,身邊就有一種很特別的氣息圍繞在身邊,校園里雖然很安靜。
這不像普通學校有朗朗的讀書聲,但這里卻有著一張張燦爛的笑臉,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
這是一個獨特的多彩世界,他們用自己特有的“語言”和手中的畫筆,描繪屬于他們自己的天地。
他們用純潔的心靈和我們架起溝通的橋梁,有一種更強的自強不息的精神觸動著我們的心弦。
通過與學員的對話,我深為輔讀學校的學生們不畏困難勇于挑戰的精神所震撼。
這些特殊的孩子們,他們無法像我們這樣,但他們沒有因此拋棄自己,而是迎難而上,用堅強的意志戰勝各種困難,用樂觀的生活態度化解一切不如意,他們用自己的努力奮斗向世人證明:我能行!不僅如此,他們還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他們能夠更出色,更成功。
他們這種勇于拼搏的精神深深觸動了我的心弦。
試想把他們這種精神注入到我們每名學生的心底,我們的成績將大幅度上升。
我們要不斷發展自己,要以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迎接挑戰。
看到這些,我感到“我們很幸福,上天給了我們明亮的眼睛和無窮無盡的知識。”
在短短的一個多小時的參觀活動中,帶給我的是無盡的震撼和感慨。
這些學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身殘志堅,永不言敗。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的任務是好好學習,應該像他們那樣擁有一顆進取心、責任心!
參觀校園觀后感三
2月18日,開學第二天。行知小學六年級的全體學生冒雪前往十三中舉行開學典禮。
我們排成兩路,向十三中進發。一路上,我想象著這所優秀的初中——可能是我將來的母校會是怎樣的一所學校?終于我們到達了十三中。進門就看到一座巨大的雕塑,刻著八個字:團結、和諧、寬容、大氣。這時正是下課時間,教學樓上的學哥學姐們都好奇地看著我們。他們都穿著統一的校服:白色的校服,肩上綴著一點藍色配著黑色的校褲,顯得十分簡潔大方。
進了禮堂,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十三中,特別介紹了這里豐富有趣的社團活動:球之魂棒球社、龔自珍文學社、UP攝影社、ET電腦社……令我們心馳神往。學哥陳馳睿向我們介紹了十三中的多彩生活:科技節、英語節、藝術節,幾乎每月都有活動。接著是互動環節。同學們都踴躍地向楊老師和陳馳睿學哥提問:“據說十三中有‘尖子班’?請問是怎樣分班的?”、“初中與小學相比會增加哪些課程?”、“十三中作業多嗎?一般要做多久?”楊老師和學哥一一作答。楊老師提到,十三中的學習方式很特殊,分成小組共同討論問題,這樣就鍛煉了他們的合作能力。
最后,我們參觀了校園。十三中的操場很大,我透過大雪隱約看到操場邊高聳的杉樹。我們經過了一些教室,發現學長學姐們四人為一個小組正在討論,桌子也拼在一起。我們離開了十三中。我望著高大的教學樓,在心里暗下決心:這是我在小學的最后一個學期了,我要更加努力學習,以更好的面貌迎接全新的初中生活!
【參觀校園觀后感】相關文章:
參觀校園文化觀后感11-21
參觀工廠觀后感-參觀工廠心得體會04-02
參觀讀書筆記觀后感04-30
參觀科技館的觀后感06-24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06-19
參觀動物園觀后感12-01
參觀科技館觀后感12-03
科技館參觀觀后感12-12
參觀博物館觀后感【精品】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