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空出世觀后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后感不能忘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橫空出世觀后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橫空出世觀后感 篇1
20xx年春節是一個團圓美好的日子,在春節期間看一兩部賀歲電影是現如今很多人過節時選擇的消遣活動,我也不例外,但是今年我只看了一部1999年上映的老電影《橫空出世》。在看片的同時看到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我國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改革先鋒于敏,于今年的1月16日在京去世。
也許有幾多人不知道于敏先生是何人。1999年9月18日,在慶祝新中國成立50周年之際,國家對當年為研制“兩彈一星”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予以表彰,并授予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程開甲、彭桓武“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至此,中國23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僅余3位在世。分別是:
王希季。中國衛星與返回技術專家。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學院碩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早期從事火箭及航天器的研制和組織者之一。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孫家棟,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總設計師。擔任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技術負責人。1996年,當選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周光召,世界公認的贗矢量流部分守恒定理的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1958年在國際上首先提出粒子的螺旋態振幅,并建立了相應的數學方法。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當看到這一新聞時,我想起了20xx年3月14日史蒂芬霍金去世時的情形:朋友圈的同學們或早或晚的都轉發了霍金逝世的消息。為什么今日于老離我們而去時卻如此安靜呢?
也許是知名度不夠吧?就如電影中陳志忠將軍向鄧稼先院士的藝術演繹者陸光達博士說的那句臺詞:你愿意作文吧一輩子隱姓埋名嗎?這句臺詞讓我一下子起了雞皮疙瘩。我想我們是要有那么一點兒精神的。
電影中有這么一段劇情:1959年蘇聯撤走了支援我們造原子彈的專家。他們在離開前燒毀了資料,當我們的科學家們在恢復從火中搶救回來的資料時,蘇聯的專家說:這一塊你們用計算機也要算兩年,沒有意義!
事實上我們用算盤在一年的時間里就計算了出來,并且最終證明了這組數據是錯誤的,或者說這組數據在最后的運用中是沒有必要的,從結果來看確實是沒有意義,但是計算它的這一過程卻意義重大——我們突破了理論設計的難關。
這樣的情節還有許多,細細體會無一不讓人感動。
看一看新中國的發家史,很多人都會驚呼:這簡直是起點小說的劇情嘛!但這確實真正發生了,并深刻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和我們自己的生活。偶然嗎?不,有必然。必然就是咱們國家有那么多的“傻子”他們堅定信仰,他們忠于祖國,他們熱愛人民,面對一窮二白的新中國,戰斗隊轉為工作隊,屯墾戍邊、筑路架橋。拿起槍,上戰場;放下槍,修工廠。這群“傻子”,打敗了“聯合國軍”,在雪域高原上用鮮血筑起了公路,在茫茫戈壁上用生命建成了核試驗基地。更有些“傻子”,在國外優越環境中過得好好的,非要回到這一窮二白的'國家,飯都吃不飽,跑到大戈壁去搞事業。他們真傻,放著好吃好喝好待遇不要。他們也最明智,清楚這些“好吃好喝好待遇”只不過是某些國家丟出的“骨頭”,為的是讓他們的“狗”永遠當狗,千萬別想起來站起來,千萬別想成為跟他們一樣的人。
這群聰明的傻子,最終鑄成了新中國堅不可摧的脊梁,打不垮,砸不爛。而中國的脊梁,就是億萬華人的脊梁。告誡某些人,祖國給了你堅固的脊梁,你可別非要卑躬屈膝。國家給了你人的飯食,你可別還念念不忘人家的骨頭!
橫空出世,莽昆侖,閱盡人間春色。飛起玉龍三百萬,攪得周天寒徹。
橫空出世觀后感 篇2
“你愿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這是觀看電影《橫空出世》時最令我震撼的一句話。《橫空出世》是一部反映了上世紀六十年代我國研制原子彈的艱辛過程的電影,這部電影看起來不像是電影,更像是一部紀錄片,因為過于真實,就算現在觀看還是感覺歷久彌新、發人深省。
《橫空出世》是上映于1999年的主旋律電影,其主角陸光達的原型是鄧稼先,馮石的原型是當時中國核試驗基地的司令員張蘊玨,舉世聞名的上甘嶺戰役中志愿軍三兵團的參謀長。它是一部關于理想主義的電影,沒有什么哲學家和精英知識分子的道德困境,也沒有電影人關于人性深諳面的探索,有的僅僅是一些質樸的畫面,正是這些畫面讓人再次回憶到那段可歌可泣的崢嶸歲月,感受到新中國成立后人民解放軍和知識分子的那份濃烈而純粹的愛國情懷,飽含著對黨的忠誠、對國家熱愛!他們堅定的信仰、百折不撓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無不激勵著我們去努力、去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砥礪前行。
在一列火車上,是朝鮮戰場得勝歸來的將士,他們沒有披紅掛彩、沒有開慶功會,士兵乘坐的火車直接改道駛向了戈壁灘,無人開口抱怨,只是將手中印有“最可愛的人”的水杯握的更緊。當來到敦煌的時候,馮石看到栩栩如生的敦煌壁畫,默默的吟誦到:
翩翩舞翩翩,年年復年年。
千古飛天夢,何日上九天?
短短二十個字,道出了中華民族千年的“飛天夢”。面對蘇聯專家對靶場選址的質疑,馮石一句“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堅定了靠自身力量強國興軍的決心,我們更應該加快腳步,向西行去,一刻也不能停歇。在找到合適靶場的時候,馮石又寫下了:
死亡之海得玉漿,天山為屏昆侖障。
縱橫南北十萬里,敢問驚雷何日響?
面對西方勢力的核訛詐,馮石帶領將士們以一身“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壯志在大戈壁灘中“無中生有”,夯實了核試驗基地的基礎。在前方如火如荼的進行建設時,1959年6月,蘇聯中斷協議,撤走了所有專家和技術,面對各種毫無頭緒的數據,陸光達說到:“就算是用算盤打也要把它打出來!”于是,在一個偌大的房間內,數百位工作者集聚,只有噼噼啪啪的算盤聲、堆積如山的筆記和尚未來得及食用的午飯,就是這樣我們有了自己的理論基礎。面對接踵而來的困境,一句“人是需要精神的”,只要人們有為之堅守的東西,只要人們懷揣信仰,就能渡過一切難關,而他們就是國家!面臨戈壁灘的缺水斷糧,戰士們白天在紅旗下唱響軍歌,異常豪邁;晚上圍坐觀看《上甘嶺》,追憶不易的過往。正是在這種環境下,在西方國家全面封鎖和威脅下,我們靠自己的力量研發出了原子彈。
10月16日,隨著一聲巨響,壯麗的蘑菇云升天,整個羅布泊都籠罩一片火光之中,風卷黃煙滾滾,能量輻射百里,剩下的就是將士們疾走歡呼的聲音,赤色的`紅旗迎風飄揚,拂過每個人激動的臉頰,扎根沙漠近十年,原子彈的爆炸成功,加強了我國的國防國量,提高了中國的政治地位,再次改寫了中國的歷史。
在國家面臨生死存亡的特殊時期,涌現了一大批,以拯救祖國為使命,以中華崛起為己任的知識分子,甘愿一輩子隱姓埋名,奉獻一生,他們以鮮血揮灑我們熱愛的土地,在最艱難的時刻,不記得失,以知識、智慧和精力萬死以赴,給我們創造了和平復興的前景。在我們被外國勢力掣肘孤立的艱難時刻,同樣涌現出一群可愛可敬之人,以一陣龍吟響徹天地,他們用自己的身軀鋪平道路,挺起了我們民族的脊梁,將士們勇往直前,無懼生死的去戰場奉獻生命,又心甘情愿地置身戈壁,在艱苦環境下,一支軍歌一部電影就足以支撐他們繼續奮進。無論何種境地,祖國從來都是這些“最可愛的人”的第一選擇。
我們中華民族雖然歷經風雨、飽受磨難,但是那種永不言棄、百折不撓的精神卻一直沒有改變,就像羅布泊打下的一顆顆木樁;就像科學家手下的一粒粒算珠,平凡而偉大,面對磨難,挺直身板,堅定前行步伐,而這步伐,正一步步走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橫空出世觀后感 篇3
我很喜歡《亮劍》這部電視劇,更喜歡李云龍這個角色,因為這,讓我關注到了李幼斌這個演員。今天早上很無聊想著找一部電影看看,無意間看到李幼斌,也看到了他演的電影《橫空出世》,想著就看看這部電影吧。
《橫空出世》主要講了咱們祖國研究原子彈的過程。具體內容是抗美援朝戰爭結束后,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馮石將軍(李雪健飾)接到中央委派的使命,帶著一支英雄部隊挺進戈壁灘。與此同時,從美國歸來的科學家陸光達(李幼斌飾)匆匆與妻子王茹慧(陳瑾飾)告別,各科研機構、各重點大學也挑選大批優秀人才,奔赴西北荒漠。他們即將在那里完成一項震驚世界的使命——建造原子彈發射基地。
蘇聯專家撤走,科技手段落后,物質極度匱乏,三年自然災害,一個個難以想象的困難相繼而來。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在內無經驗外斷支援的艱苦條件下,一群懷著崇高理想的無名男兒朝著共同的目標奮勇前進。
劇中有許多經典時刻:在戈壁灘尋找水源,犧牲戰士;將原子彈基地選址遠離敦煌,保護老祖宗文化;蘇聯人的撤離以及嘲諷:“用計算機算都用兩年,沒有意義”;喊著號子在沙漠中打地基;用算盤計算需要的數據;各種爆炸試驗;最后等待原子彈爆炸的緊張神情和成功爆炸后歡快的神情以及穿插在劇中的舍小家為祖國、各種沙漠惡劣天氣困難......
看完電影后,感觸頗多。我看到很多彈幕說:“老一輩,它們什么都沒有,只有信仰,而我們什么都有,卻沒有信仰”;“斗風沙,抗嚴寒,啃咸菜,喝鹽水”;“民族大義,居安思危”;“挺直腰桿子”等好多。
我是一農村孩子,吃的最多的苦也就是在山里種地的苦,老一輩們所面臨的艱苦環境我或許可以體會些許,也僅僅只是些許。信仰,我不是很懂,估計有,估計沒有。對于我自來說,感觸最深的或許就是自強吧。也只有自強,我了解些,我也一直在做。
我們都從小學習歷史,也都知道“兩彈一星”后,我們國家開始成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開始收回香港、澳門;開始與各國建交以及后來的“金磚四國“、“一帶一路”......
我們不難發現,當我們不服輸,挺著一口氣,跨越山河大海,一覽眾山小的時候,就是別人承認你,畏懼你的時候。
往大說,在國家層面,原子彈的成功研制,讓我們國家有了底氣,別國有劍,我們也有,唯一的區別或許就是多少的區別了,但是對于這種級別的戰爭,估計打一次跟打兩次也差不多。我們有劍了,就有了牛奶和面包,也就有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再往小一點說,在集團方面也是一樣的。華為,在中國是一個很牛的`公司,剛開始不了解他時,只是以為他是一個手機公司,因為我用的就是華為手機,也一直在用。直到5G出現,華為起訴美國政府才知道他有多牛逼,到后來普朗特封鎖華為,華為的鴻蒙系統的出現,華為的5G芯片等,如果華為不強,沒開發出5G,美國會注意華為嗎?如果華為不強,面對每國的封鎖,還會有后續的一連串措施嗎?
再往小到我們自身體會會更大。我們身邊或許會有視金錢如糞土的人,但我相信更多的都是俗人,都在為生活奔波,在為過上優質的生活努力著。看看身邊那些比我們賺錢多的人,它們為什么比我們賺的錢多?為什么比我們有資源?為什么同樣一件事對于它們來說輕輕松松,對于自己就寸步難行?
我們不難再平常的日子里聽到:要我來做這件事我也能做成,還比他好、我要有他的那家店,我也可以月入過萬.....很酸,真的很酸。在這,我只想說一句:“因為你不如他強”。
看完《橫空出世》還有一句話要說:“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橫空出世觀后感 篇4
首先我想說的是,我對老師推薦我們看國產片而高興,可能老師的意思是想讓我們知道,在面對重重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堅持夢想而不動搖,但是我覺得這不僅僅體現了這一點,從演技方面來說那時候的演員才是真正的演員,他們把當時人們對原子彈的向往,對和平的向往,表現的那么真實直觀,是現在演藝界所不能達到的。
首先我想交代一下這部電影的故事背景,1954-12-2朝鮮戰爭結束,美國和臺灣制定了美臺共同防御體系,在隨后中國收復依江山島的背景之下,美國那些將軍建議總統對中國進行核打擊,要么就是技術的封鎖。原本打算在蘇聯老大哥的幫助之下搞原子彈,但是因他們選擇的地方不符合我們的要求,所以他們一氣之下走了,從次我國開始了自己研發原子彈的計劃。我計劃從一下幾點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 為什么和蘇聯不協作。首先來談談實驗基地的選擇,蘇聯專家選擇的是敦煌,是個中國人都知道敦煌是中國文化的瑰寶,是從古至今人們懷揣飛天夢的見證,可是他們居然會選擇在這地方,其目的在我看來很值得懷疑,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穿上才知道。在自己的國家搞實驗,自己不能選地方自己又有什么臉面說是自己的研發成果呢;其次就是當蘇聯撤走時我們從火爐里搶來的資料,我還清楚的記得那位喝醉酒的蘇聯人說:“這些數據你們就是用計算器算都要兩年,我看還是算了吧”還有就是他們說:“傘是由高個子的人來撐得”這些話深深的刺激了每一個中國人,一個人的尊嚴尚且不能受到侮辱何況是一個國家的尊嚴呢。我們做企業也是一樣,我們可以高技術的企業合作但是我們要學到的是打魚的方法而不是讓他們給我們魚。
第二、 志愿軍的淚。馮石帶領自己剛從朝鮮戰場上下來的部隊轉戰隔壁戰士們沒有一句怨言,有的只是服從和執行。其中有兩個鏡頭讓我很感動。鏡頭一:一分隊去找水結果就這么永遠的消失在沙漠中了,找到的只有一只破鞋,這就是軍人,軍人為祖國而生,為人民的安全而生,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需要緊緊的聯系在一起。鏡頭二:在馮石的號子感染下,部隊的熱情空前高,干活的熱情猶如當年的北大荒生產。總結一下就是:在企業員工對企業的忠誠不僅表現在工作上庚重要的是體現在對公司文化的忠,那就要求我們這些管理人員在制定企業文化時要考慮周全;作為企業領導人不僅要以身作則而且還要具有號召力,容易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激發員工的熱情,在這一點上馮石就做的很好。
第三、 科學的.力量與人民的力量。在陸光達到達羅布泊的時候,有一次在建試驗基地時士兵們用的是鹽堿水,在當時的情況之下能找到的只有鹽堿水,但是被陸光達給否定了,基地的質量不能有誤,必須用淡水,結果全運輸隊日日夜夜奔走在環境惡劣的隔壁上只為那工程的質量。對于我們做企業,“差不多”、“湊合”、’還行吧”這些詞永遠不能出現在我們的字典里,我們要用數字說話,這里的數字不是簡單的阿拉伯符號,是一種態度,對企業的態度,這是容不得絲毫馬虎的,不管作為企業的員工還是管理人員這些都是必須的,肯德基、麥當勞就是最好的例子。
第四、 愛情。在陸光達和王茹慧的愛情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到以下幾點。第一,學長和學妹的愛情,第二愛情因外力的作用而受傷(因王茹慧她父親的身份她沒法參加原子彈的研制甚至是和愛人的交流都有警衛在場)第三,愛是相互體貼和相互理解,當陸光達在戈壁對王茹慧說:“我們該有個孩子了”我感覺那時的王茹慧是世界上最幸福的。
總之,看完這部片我很激動,激動的是我們中國因為原子彈迎來了一段穩定的發展時期;我也很滿足,因為當我帶著目的和思索去看電影時我可以體會到電影給我們在其他方面更加豐富的啟示,那是我以前從來沒有過的。
橫空出世觀后感 篇5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折戟沉沙鐵未銷,又一部同題材動畫《花木蘭:橫空出世》即將登陸大銀幕,不同的是,這一次是純國漫,影片不但適合成年觀眾群體,也適合帶小朋友一起觀賞縱橫沙場的勃勃英姿,中國故事的話語權,掌握在中國人自己手里。
遙想王菲和那英唱響《相約一九九八》當年,迪士尼從我們漢樂府詩《木蘭辭》中吸取給養,拍攝了動畫版《花木蘭》,影片最終起獲了三億美金的票房。這也是這個中國故事第一次以視聽語言的方式,登陸歐美主流市場。想當年花木蘭的故事被迪士尼翻牌子,多少讓我們小感激動,畢竟那時候的中國電影工業還很落后,市場化的運作也還未有起色,對于好萊塢大佬輸出的一切,多為習慣性的仰視。
20年后,迪士尼斥資兩億美金再啟花木蘭真人版,由劉亦菲、李連杰、鞏俐、甄子丹、鄭佩佩等組成的全華陣容,可謂奢侈。可惜重金和眾星雙管齊下的迪士尼,這次沒能續寫當年動畫版的佳績,登陸中國市場后不僅票房折戟沉沙,口碑更是鎩羽而歸,甚至還收獲了好萊塢對中國故事“水土不服”的綜評。這也無怪,20年過去,國產電影早已從仰視他人的小學徒,脫變成為比肩歐美的壯漢。中國電影票房榜前十強中,僅有《復仇者聯盟4》位列第四,且和國漫《哪吒》還隔著一部《流浪地球》。有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的高熱話題開路,讓我們對國慶檔接力的國漫《木蘭:橫空出世》陡增期許。
故事之源的《木蘭辭》全詩392字,勾勒了替父從軍的女英雄花木蘭的傳奇人生,其中關于木蘭十年征戰的描述,僅有30個字,留白和想象空間巨大。和以往海內外各版本的木蘭故事不同,《木蘭:橫空出世》并沒有全景式的講述木蘭生涯的始末,而是截取了她十八歲軍營生活的一個斷面,由點及面去重塑這位女英雄的崛起或說成長。這個創作的切入口不僅避免了故事脈絡的雷同化,以及流水賬式的線性敘事套路,還讓人物的縱深向和細節創作有了無限可能。一次孤身潛入敵營的任務,一場不知敵友的邂逅,一個不期而遇的陰謀,給我們熟悉的《木蘭辭》開啟了一個全新而神秘的維度。
有趣的是,兩個新標簽刷新著我們對花木蘭的思維局限。一個是“痞”,一個是“俠”。你沒看錯,花木蘭人物定位首先是痞。 “痞”已然是不羈和灑脫的指代,木蘭所謂的“痞”,亦是豪放和灑脫的指代。無獨有偶,去年中國影市的當紅辣子雞《哪吒》,也是“痞”的新代表,而且這一“痞”就“痞”出了國漫業績的`新高度——年度票房冠軍和歷史票房亞軍。然而木蘭的“痞”和哪吒的“痞”氣質上多有不同,哪吒的“痞”那是“人之初性本惡”,用來實現“性本善”的乾坤大挪移,而木蘭的“痞”,主要是她的江湖氣。不管是哪種“痞”,兩個人物都在釋放同一個信息素,那就是,杜絕高、大、全和扁平化的人設。
木蘭江湖氣的“痞”,又引出她的另一個標簽“俠”。木蘭從小就有一個大俠夢,故自幼習武,練就一身好功夫。木蘭替父從軍事出無奈,行俠仗義才是她的本性使然,故她在軍中行素跋扈,且敢于挑戰最危險的任務,在營外則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憑一腔熱血行事。這一卦,顯然是功夫電影的訴求。木蘭替父從軍的故事通過迪士尼動畫,已經打開了國際認知的大門,成為世界級IP,而中國電影通行全球的另一把鑰匙,無疑是功夫電影。《木蘭:橫空出世》手握人文遺產和武俠情懷這兩張牌,目標顯然不僅止中國本土市場那么簡單。
迪士尼真人版《花木蘭》的敗走告訴我們,好萊塢雖然有最好的技術,最擅長“拿來主義”,然而民族的東西誰拿不走的,中國人的故事,還得中國人自己去講述。
橫空出世觀后感 篇6
近日,觀看了《橫空出世》這部紅色影片,電影講述了馮石將軍和科學家陸光達帶領著科研部隊在“死亡之海”羅布泊戰天斗地、克服萬難,成功研制出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故事。影片背后蕩氣回腸的真實印記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忠”“韌”“簡”的科學家精神。
以身許國,無怨無悔,是他們“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忠”
“你愿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影片中陸光達放棄國外優渥的條件,毅然歸國,在漫天黃沙的羅布泊用實際行動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從新中國成立到1955年底,先后有一千五百多名高級知識分子懷揣著對祖國的熱愛,突破重重阻撓回到國內參與科學研究,錢學森就是其中的.代表。1955年,在洛杉磯港口,即將啟程回國的錢學森告訴記者:“我將盡我所能,幫助中國人民建立一個幸福而有尊嚴的國度。”一大批科學家甘愿用青春譜寫忠誠,為國家和民族鞠躬盡瘁,卻沒有一絲怨言,“中國核潛艇之父”黃旭華舍小家為大家,隱姓埋名數十載,將自己的一生都獻給了核潛艇事業,歸家已是花甲年,有人問黃旭華“忠孝是不是不能兩全”,他回答說:“對國家的忠,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黃大年放棄天價年薪歸國,急國之所急,歸國后用五年時間讓中國進入“深地時代”。科學家們秉持科技報國的崇高理想,將國家需要當作個人追求,心懷國之大者,至誠報國,甘當隱姓埋名人,做驚天動地事,是他們赤膽忠心的生動寫照。
不畏艱苦,排除萬難,是他們“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
“我們沒有別的竅門,就是用算盤打,也要把它打出來”,片中陸光達的原型——“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面對當年蘇聯的技術封鎖,帶領一眾科研人員自力更生,從零開始,在極其簡陋的研究環境里,憑借四臺手搖計算機,一天三班倒,日夜連軸轉計算數據。今天用電腦一秒鐘都不到的運算,在六十年前,需要七八個人連續加班三個月才能完成,可科學家們卻憑借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堅持了下來。羅布泊惡劣的自然環境是科學家們面臨的又一大考驗,當時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羅布泊本就植物稀少,所有能吃的像榆樹葉子、駱駝草都被人們拿來充饑,以至于參與拍攝《橫空出世》的李雪健都忍不住感嘆,“交通也不方便,火車來不了,汽車過不來,怎么辦,土豆什么的發了霉了變黑了,那也都寶貝,真是難,不容易。”搞科研是非常辛苦的,做很多事情不一定馬上有成果,需要攻克種種難關,突破層層技術壁壘,但正是因為無數科學家們“千磨萬擊還堅勁”的韌勁,使得我國科技創新進入跟跑、并跑、領跑“三跑并存”新階段。
心無旁騖,虛懷若谷,是他們“非淡泊無以明志”的“簡”
“如果做好了這件事,我這一輩子就活得很值得,就是為它死了也值得。”鄧稼先殫精竭慮研發原子彈,在一次試驗失敗中為查明原因,親身涉險尋找彈體,接受致命的核污染,最終身患絕癥。離去世不到1個月的時間里,鄧稼先依然在病床上堅持工作,老同學楊振寧來看望他,“國家給了你多少獎金,值得你把命搭上。”鄧稼先回答:“二十塊。”無數像鄧稼先一樣偉大的科學家們,他們既不貪功,更不喜個人吹捧,他們只是一心一意地將自身的科技研究同國家建設緊密地聯系在一起,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我國現代光學技術及光學工程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王大珩功勛卓著,但始終把個人名利看得很淡,他謝絕“中國光學之父”稱謂,認為工作都是大家做的,不該系千萬功勞于一身。“海防長城”鑄造者劉永坦說到:“我這一輩子,就做一件事,能把童年時期的夢想付諸現實,是很幸福的。”科學家們淡泊名利,忘我地投身科學事業,他們身上的“簡”使他們能“亂云飛渡仍從容”,守住心中的一方凈土,專心致志開展科學研究。
橫空出世觀后感 篇7
不同的時代賦予愛國主義不同的內涵,當我看完《橫空出世》后,我感到自己背負的責任非常重大,國家的繁榮富強不指望我們這年輕的一代,難道指望我們的老一輩?答案必然不是。
很多人評價我們90后有活力有個性、活力,個性有當然好,但如果我們能把這些運用起來,這些便成為我們這些90后感到自豪的資本,我們應該利用這些資本提高自己的創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中永遠充滿激情和好奇心,善于發現問題,并能夠提出問題,分析,解決問題,要培養自己的民族認同感,要以自己的祖國為榮,也許我們的國家在很多領域還比不上一些發達國家,但這不是永久的,只是短暫的,我們應該堅信在不就的將來中國也會躋身于世界強國之中,經濟,政治,軍事,文化等領域均位于世界前列,而這些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我們這代年輕人的努力……
當影片中放到1959年6月蘇聯撤走研究人員,以陸光達為首的知識分子并沒有放棄對原子彈的研究,雖然當時社科院里只有一臺計算機,但憑著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研究人員用筆算,算出來的草稿紙都可以堆成樓房那么高,就是在這種艱難的情況下,研究人員們不辭辛勞,奮斗在研究的第一線,他們放棄與家人的團聚,以國家的利益為重,這種愛國主義情懷是我們應該學習的,無論何時何地,當自己的利益與整體利益相沖突時,我們應該以整體利益為重。
1959-1961年正值三年自然災害,糧食短缺,這無疑給原子彈的研究雪上加霜,研究原子彈的知識分子們并沒有因為自己是知識分子就應該享有高的待遇,而是和普通人一起吃大鍋飯,吃完繼續工作,這些都體現里中國人身上的那種團結友愛,互相尊重,吃苦耐勞的精神,在當今這些仍需我們傳承下去的,全國人民是一家人,大家之間是平等的,不應該搞特殊,而是互相尊重,團結起來。全國應該人民齊心合力。就拿最近的一個例子來說,日本發生地震,海嘯以及核工廠爆炸,中國連續不停地派客機往返于中日兩國,去接在日本的華人,留學生們,我想當這些華人們看到祖國去營救他們,他們心里除了感激外,應該還明白個人的背后有個強大的祖國在支撐他們,這是一件多么驕傲的事,因此留學生們在國外學到的先進知識或技術,應該奉獻給自己的祖國,而不是看重國外的豐厚的待遇,就不想回國。也許國外的各個方面是比國內強很多,但祖國永遠是我們的生命之根,我們不能忘本,尤其作為新一代的知識分子,祖國需要人才,祖國的強大靠我們這一代去拼搏。
1961年原子彈轟炸成功,當我看到這一幕時,心情非常激動,經過大家的努力,中國終于自己研制出了原子彈,這具有跨時代的.意義。這些在軍事上成就明顯提升了我的綜合國力及國際地位,以至于在70年代中國恢復了在聯合國上的合法席位,中國開始走上國際舞臺,70年代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熱潮。國與國之間的建交無疑是以國家利益為前提,當相互之間的國家利益發生沖突時,兩國便變成了敵人,雖然當今社會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但軍事國防方面仍然至關重要,信息戰在當今為主流,我國應該在信息技術方面加強,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無論是在經濟領域,軍事領域,航空航天等領域都是適用的,而作為國人,我首先要從心底產生一種民族認同感,要以祖國為驕傲,其次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大家在不同的領域為祖國作貢獻,這就是愛國的一種表現。作為我們大學生應該學習好自己的專業知識,把它學精,并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創新,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來強化自己,這也是愛國主義的體現。
《橫空出世》這個影片讓我更深地理解愛國主義的內涵,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認同自己的祖國,以祖國為驕傲,并應該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時刻奮斗著……
【橫空出世觀后感】相關文章:
《橫空出世》觀后感10-10
橫空出世觀后感11-18
橫空出世觀后感精彩11-18
年會觀后感-精選年會觀后感11-23
防火觀后感-防火觀后感范文11-23
演講觀后感-演講觀后感大全11-23
學校觀后感-學校觀后感大全11-23
《重返狼群》觀后感 重返狼群的觀后感03-01
《高三》觀后感 高三的觀后感11-16
安全觀后感-安全觀后感范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