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世觀后感
看完一部作品以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體會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后感吧。你想知道觀后感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人間世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間世觀后感1
有了孩子人生才完整?我尊重所有媽媽,因為媽媽都是偉大的。然而,命沒了,人生已無完整之說,因為它整個沒了!
醫療主題紀錄片《人間世》第二季第二集《生日》上線后,引發微博上一場圍繞“生育”問題的大討論。
《生日》中的幾個人物,均是偉大的媽媽,因為各種原因,她們拼上性命孕育,不管即將面對什么,他們都要賭一把。有些人贏了,可有些人輸了,輸了命。
看著鏡頭里搶救儀器上那條沒有任何波動的直線,我想,如果置身其中,我一定是自私的人。
25歲花季,為完整人生,賠命生子
吳瑩,25歲,先天性心臟病伴重度肺動脈高壓。醫生說她不能懷孕,丈夫、父母、公婆勸她放棄孩子,可她用母愛的光輝推著所有人跟她一起往前。
她說,有了孩子,人生才完整。
非常佩服她的勇氣,敬仰她母愛的偉大。然而,孩子出生后沒了媽媽,父母沒了女兒,丈夫沒了妻子,我們該如何看待這樣的偉大。
我忘不了她接受手術前的淚水,忘不了她手術后躺在ICU里的眼神。
我不知道她是否后悔,但我肯定她很留戀這個世界,她不想死,她想活!
孩子有了,但命沒了,人生完整了嗎?
38歲,已有兩女,失血一萬毫升,拼得一子。
林琴,38歲,已有兩個女兒,因為當地重男輕女,必須再生一個兒子。
生產過程中出血一萬毫升,相當于一個成人體內的血換了三遍,最后摘除子宮,保住一命。
畫面的驚恐絕對足以讓人過目不忘。
但更讓人驚恐的是,當醫生告訴她丈夫可能需要切除子宮時,丈夫的第一反應不是關心妻子,而是說:“一定要沒辦法的時候才能切除!”
好吧,我不生氣,至少他沒有說死都不能切。
終于走到陌路必須要切子宮,讓丈夫簽字時,旁邊還有一個女性的聲音在說:“真的要切了嗎?”
我難過,它來源于一種無力感
在男女平等的努力這么多年之后,還有如此堂而皇之的重男輕女。
互聯網如此發達,信息如此爆炸的年代,有幾個男人認真的去了解過女人懷孕、生產的過程,去關心過產后抑郁的存在。
就像紀錄片里說的,這是母愛的光輝,還是生命的賭博。
我只能是個壞媽媽
很感恩自己能順利的.擁有這么個可愛的女兒。
得知懷孕時,我曾想過不要她,我能預想到孩子對我的一切影響,而現在這些影響也確實發生了,確實一度非常困擾。
懷孕導致的所有不適,生產經歷的所有痛苦,都被周圍的人用一句:“女人都是這樣過來的”輕輕帶過。
經歷兩天兩夜的宮縮痛,轉剖腹產,術后躺在病床上,所有人歡天喜地在病房里談笑風生,嗑瓜子喝茶,看孩子聊天,我這個蓬頭垢面、插著尿管、躺在床上動不了的人被很多甚至不認識的人參觀后又被自動無視。
我的尊嚴在哪里?我的親媽跟我說:這是風俗,你必須接受。那是我一輩子的陰影!
照顧孩子,任何人都可以有事走開,但我不行,依舊是親媽跟我說:“你是媽媽,應該的!”
媽媽自然是心疼我的,但依然覺得所有都理所當然,那是他們那輩人無法改變的傳統。
孩子出來的剎那,被告知是女孩,我的第一反應是遺憾,因為我的女兒還要經歷我所經歷的一切,即便她心甘情愿,但也不可避免要承受痛苦。
我愛她,所以等她大一點,我要告訴她,不管你愛誰都要先愛自己,只有自己開心,才能帶給身邊人快樂。
我不催她結婚,不干涉她是否生育,只要她明白自己的心意,明確自己的目標,一切的決定我都支持。
而我,要身體力行的做好她的榜樣。
不會省下化妝品的錢給她上早教,不會因為自己的身份變化放棄凹造型。
哈根達斯一個球我要吃大半個,給她一點點。
我要繼續讓她一個人睡一間房以保證我自己的睡眠質量,我要找機會甩掉她跟閨蜜出去浪,跟哈先生去蜜月游。
我想出國留學,我還有事業上的野心要積極實現,我要留很多時間給自己折騰。
我要變得更勇敢
不管是家庭還是社會,女性總要承擔更多的壓力,現狀不是一兩人或二三十人甚至幾百人能改變。
馬伊琍說,要男性真的尊重女性,就要讓他小的時候就看到爸爸是非常尊重媽媽的。
可是,他人,即便是親密的愛人,我們都很難控制,但至少我們可以主宰自己。我愿意就是心甘情愿面對一切后果,但不愿意就要勇敢大聲的說出來!
人間世觀后感2
今天觀看了《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紀錄片。紀錄片展現了武漢雷神山醫院、金銀潭醫院和同濟醫院光谷院區病房中的生死搏斗現場。
關于治療方案的激烈討論與抉擇,對肺炎患者的悉心照料,無不體現著醫者仁心。在三級防護的狀態下,醫護人員每天至少工作四個小時。缺氧,悶熱,汗水濕透多層防護服的狀況時有發生,然而他們還會在因自己身體不適而浪費一套防護服時,泣不成聲。就是在這樣的艱苦環境和挑戰下,他們依然苦中作樂,堅持到底,為彼此加油打氣。我看到他們在轉運病人返程時欣喜于路邊的櫻花,我想說,其實他們和這櫻花一樣美麗。人們總是稱贊醫護工作者是英雄,但對他們而言,他們只是恪守職業精神的平凡人。我不知道他們是誰,但我知道他們為了誰。“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眾志成城,共戰疫情。
在這場疫情之下,正是千千萬萬的醫務工作者和每一個忠誠而善良的普通人,以他們的血液里的良知和勇氣保護了我們的家園,保護了中國人。我分明看見他們眼中炙熱的淚水,以真心換真心,生命便發生了奇跡。白衣執甲,逆行出征,星夜不眠,在這個和平年代,他們完成了一個屬于全中國的英雄夢,他們用最美的身影詮釋著生命的意義,他們用堅守的背影演繹著泱泱大國的生生不息,他們用自己的平凡之軀為身后的億萬中國人筑起防護的堡壘。正因他們心中始終有一句話:有小家才有大家,扶危度,厄醫者擔當。所以他們選擇了逆行,選擇了與病毒較量,選擇了為生命站崗,而他們逆行的背影就是庚子年最美的風景。這是疫情中最富勇氣的奔跑,不是朝著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安全的后方,而是去往最危險的戰場。
影片短短一小時,展現的只是一小群人的抗疫工作,卻折射出了無數個默默奉獻的醫護工作者。身為一名臨床醫學生,一位新時代的青年人,我愿意做他們那樣的人,當國家和人民需要我的時候,做出無怨無悔的選擇,義無反顧沖在前面,為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用行動書寫人生的韶華篇章。
然現在已經距離疫情嚴重期過去了一段時間,但每每看到抗疫視頻還是忍不住潸然淚下。我們感謝所有的醫護人員,是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武漢解封;還要感謝去到疫情深處的所有非醫護人員,他們是“最強輔助”,如果沒有攝像團隊,我們怎么會知道疫情背后的故事。
醫護人員給了“向陽而生”新的解釋:醫生護士們推著病床向前走,朝著太陽的方向走,他們正朝著生的希望走去。“一線生機,我們百分百努力”是他們給我們的保障,是我們無條件相信的原因。人間世,苦難與希望并存!
今天下午我們班級組織觀看了《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第二集《相逢》,我感悟頗深。疫情風波雖然基本已經過去,但如今看到這些醫護人員的事跡,我依然忍不住潸然淚下。你們是最美的逆行者,你們用愛搭建橋梁,你們用行動詮釋了什么是大愛無疆。醫務人員沖上去,他們將個人安危置之度外,同病魔奮力搏擊。他們用堅守的背影,演繹著泱泱大國的生生不息;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人生最精彩最壯麗的韶華篇章!無數“追光者”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逆行者”們無畏無懼戰斗在病魔橫行的最前線,我心中情不自禁的'想為他們豎起大拇指,想為他們點贊:他們真是了不起的英雄!護士陳桂林,今年29歲,打算今年和男朋友買房、結婚,迎接人生的新階段。7床老爺子,今年72歲,孫輩剛剛誕生,家人盼望他早點康復,回家抱一抱剛出生的小孫女。本不相干的二人,因一封家信相逢。在老爺子病情惡化后,陳桂林承擔了用武漢話給老爺子念信的任務。她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吃力地俯身在老人的耳畔,一句一句地念給他聽。念到一半還因為喘不過氣,不得不暫停休息。昏迷不醒的老爺子,在護士的家鄉話和老伴愛語的雙重刺激下,微微擺動著頭部,像是對老伴的呼喚做著回應。念完信后,精疲力竭的陳桂林卻顯得很高興,“他應該是聽到了!”像陳桂林這樣默默付出的護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像是黑夜中的點點微光,匯聚起來,照亮他人,更溫暖自己。醫護不是萬能的,但他們總能帶給我們安慰。愛也不是萬能的,但它能讓我們充滿勇氣,替我們驅趕黑暗。我們為難以團聚而感到遺憾,卻在與陌生人的萍水相逢中收獲溫暖。而這些在相逢中迸發的點點微光,正是我們捱過漫漫黑夜時所仰望的燦爛光芒。
【人間世觀后感】相關文章:
(薦)人間世觀后感09-15
人間世第二季觀后感11-12
行吟人間05-12
經典美文:人間05-11
人間滿是遺憾的人間清醒句子11-18
《人間真情》觀后感03-27
表現人間真情的文章-體現人間真情的文章04-03
落人間經典美文04-21
人間冷暖作文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