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攀登者觀后感600字 推薦度:
- 《攀登者》觀后感 推薦度:
- 《攀登者》觀后感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攀登者觀后感
看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收獲不少吧,需要寫一篇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要怎么寫好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攀登者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攀登者觀后感1
今天是10月1日,為了慶祝祖國七十歲生日,我和爸爸去電影院看了“攀登者”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時,因為沒有拍下頂峰的照片,所以,蘇聯(lián)人懷疑我們沒有登上頂峰;為了證明中國登山隊能登上珠峰,國家組織第二支登山隊伍,他們沒有辜負國家的期望,終于把中國的國旗插在了珠穆朗瑪峰峰頂上。
大家可能覺得登上珠穆朗瑪峰并沒有什么稀奇的,因為這種事情在電視上見多了。可是你們知道他們背后付出的汗水和艱辛嗎?
登上頂峰需要四個階段:北坳,大風(fēng)口,冰裂縫,第二臺階。到達北坳時,才是真正的開始,天氣寒冷,風(fēng)向不定,突擊隊隊長常五洲就是在北坳為了救戰(zhàn)友而弄傷了胳膊。當(dāng)?shù)酱箫L(fēng)口時,突擊隊遇上了十級大臺風(fēng),當(dāng)時,巨大的巖石都能被刮跑,而突擊隊員們就是這樣隨時能被刮跑的情況下度過了一個驚心動魄的`夜晚,到了冰裂縫,地上的冰裂縫全部被雪覆蓋,只要稍不留神,就會掉下懸崖,直到凍死。挺過了三個階段,就迎來了最大的困難:第二臺階。第二臺階最大角度為70度,如果遇上臺風(fēng)或雪崩,就會被刮跑,或者被雪淹沒,那時候生命是以秒為單位,突擊隊隊長就是在那里犧牲的。
我很佩服攀登者的勇氣,他們不畏嚴寒,不畏困阻,遇到了臺風(fēng)和雪崩,他們并沒有退縮,而是一一戰(zhàn)勝了困難,因為他們背負著祖國對他們的期望,因為他們要向全世界證明中國攀登者登上了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觀后感2
電影《攀登者》,20xx年國慶登上銀幕,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1周年,這部電影選擇這個時候上映,獲得高票房是勢在必得的。劇情講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兩次登上世界之巔x珠穆拉瑪峰的故事。第一次中國登山隊隊員登上了珠峰,因相機和人命的取舍,導(dǎo)致沒能拍攝到登頂?shù)漠嬅妫鴽]能被國際認可,帶著這樣的遺憾,中國登山隊20xx年后整裝重發(fā),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實力。劇中,第一次登上珠峰的3名隊員,由于沒有得到國際上的認可,有的.選擇逃避,有的選擇堅守,但心中的執(zhí)念讓他們沒有放棄二次登上珠峰,登山過程中“第三女神”并沒有眷顧他們,雪崩、暴風(fēng),凍傷,隊長的意外受傷,氣象工作人員的迷路,年輕隊長的臨危受命,選擇標桿還是放棄生命,肺水腫等等,每一秒,他們都在死亡的邊緣徘徊,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他們犧牲小我利益,完成國家賦予的使命,是真正的英雄。
查閱了珠峰的相關(guān)資料,1961年,珠穆拉瑪峰以南劃分給尼泊爾,以北屬于中國。今天的中國從百廢待興、一窮二白發(fā)展到今天成為繁榮昌盛、國力雄厚的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70年來不論在哪一個歷史階段,中國的外交始都不斷為世界和平做出巨大貢獻,所以對珠峰這樣的劃分體現(xiàn)了中國的大國情懷和和平的外交政策,我為我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攀登者觀后感3
上周末,觀看了當(dāng)紅影星吳京主演的電影大片《攀登者》,劇中從現(xiàn)1960年的中國國情,1960年,國際登山界對珠穆朗瑪峰屬于中國還是尼泊爾產(chǎn)生了爭議,并稱:“中國沒有登上過珠峰,憑什么說珠穆朗瑪峰是中國的?”于是,中國為了珠穆朗瑪峰的歸屬權(quán),組建了一支登山隊。在登山過程中,不幸遇到了雪崩,為方五洲(吳京飾)了挽救其中一位登山隊員,丟失了攝影機,雖然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卻沒有留下任何影像資料,不被世界所承認。時隔15年,中國登山隊再次向珠穆朗瑪峰進發(fā),經(jīng)歷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并測出最準確的高度8848.13米!
登山隊員們在攀登珠穆朗瑪峰進程中,不斷遭遇各種難以預(yù)測的危險時刻,多次命懸一線。在種種困難面前,眾人未曾妥協(xié),選擇團結(jié)一心,帶著向死而生的攀登精神,奮勇向前,展露骨子里堅韌不拔的民族氣節(jié)。“不到長城非好漢,登頂珠峰真英雄”方五洲和他的隊員們正在前行,登上去,活下來,讓世界見證中國奇跡。“沖頂中國高度,攀登永不止步”一步一步的向前,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在極其嚴寒和饑餓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他們用忠貞的愛國主義情懷書寫了中國輝煌。
登山隊員們的團結(jié)拼搏無畏艱險,映照著中華兒女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我們要一代一代的繼承和傳承下去。
攀登者觀后感4
每次跟爸媽去爬虞山,是件非常愜意的事。一開始我總是步伐輕快,逐漸變得氣喘吁吁,繼續(xù)艱難地堅持,終將會到達山頂。那一刻,舉目遠眺,一切美景盡收眼底,頓覺心曠神怡。
今天下午,爸爸帶我看了一部電影,名叫《攀登者》。看完走出影院,我才發(fā)現(xiàn),原來“登山”沒有我想象中的那般美好,特別是攀登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等待攀登者的是深不見底的冰縫,極低的溫度,能把人吹到幾公里外的狂風(fēng)……生命在這一切面前會顯得尤其脆弱。
但是,山就在那,外國人還質(zhì)疑中國人爬不上自己的'山。面對如此艱苦的條件,方五洲,曲松林,杰布三個人歷盡千辛萬苦,在隊員搭起的“生命階梯”的幫助下,于1960年成功登上了珠穆朗瑪峰。但是,又因為丟了照相機,拿不出證據(jù),被外國人嘲笑。十五年后,又經(jīng)歷了無數(shù)人的犧牲,中國登山隊再次登上珠峰峰頂,向全世界宣告珠峰的中國高度!
一個登山英雄因沒有影像資料被人侮辱,其實方五洲是為了救曲松林才丟了照相機,這座“大山”壓了曲松林十五年……
山就在那,攀上去,山就在腳下。
其實,不僅僅是電影里,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都有一座座山。就說我自己,除了學(xué)習(xí)之外,還在攀登著的山——鋼琴。每天固定時間練習(xí),因為我堅信只要不懈努力,總有一天會到達登峰。俗話說得好“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李白不也是因為這一句話,成了唐朝著名的大詩人。
相信,我們都可以成為勇敢的攀登者,一起加油!
攀登者觀后感5
近幾天在電視上觀看了19年國慶獻禮片《攀登者》,頗受感動。
電影《攀登者》講述的是1960年,中國登山隊第一次登上珠穆朗瑪峰。然而因為雪崩,登山隊員方五洲不得已丟掉了攝影機,就因為沒有留下影像資料,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國際認可。
從1960到1975,中國的攀登者們遭到了15年的質(zhì)疑與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們的遺愿如猶在耳,第二代攀登者們再次出發(fā),向著世界第一高峰發(fā)起沖擊。極度冷冽的風(fēng)雪,氣象專家多次建議停止攀登,雪崩襲來被吞噬淹沒或跌入山谷,山間縫隙甚至要靠登山隊員冒死縱身一躍……一系列的艱難險阻,
終于登頂了,終于留下了影像證明。這個“終于”來之不易。看到預(yù)告里“為國登頂”這四個字我挺驕傲的。真的,作為一個中國人很自豪。
《攀登者》中登山運動員憑借著驚人的勇氣、智慧和毅力,以搭人梯的方法創(chuàng)造了奇跡,他們在極其嚴寒和饑餓的條件下忍受著凍傷的巨大困難,成功的讓五星紅旗飄揚在了珠峰之巔。
現(xiàn)實生活中,中國的登山者在珠峰搭建的“中國梯”,讓后來許多國家的`登山隊員順利登上世界最高峰的。然而,幾名登山隊員也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部分登山員因嚴重凍傷做了截肢手術(shù),落下終身殘疾。就是他們的團結(jié)拼搏無畏艱險,映照著中國人永不言敗、砥礪前行的精神,希望這種精神,也在一代一代人身上繼續(xù)傳承下去,生命不止,奮斗不息!
攀登者觀后感6
月底了,跟老公吵著鬧著要去看電影吃牛蛙。老公無奈,唯有滿足。自家車開去修玻璃了,便開車爸爸的車來到了臨港,終于看到了心心念念的《攀登者》。
電影的宣傳由來已久,一直非常期待。其一,參考這兩年的電影,吳京出品,必屬精品;其二,是對攀登珠峰的好奇。曾教過課文《攀登珠穆朗瑪峰》,攀登者們在第二臺階,克服重重險阻,終于在隊長搭建人梯后,終于登頂成功。文字難免有些遙遠,好奇便一直留存。
電影看完后才發(fā)現(xiàn)課文描述為1960年攀登珠峰的經(jīng)歷,電影講述的則是1975年的第二次攀登經(jīng)歷。電影中,對于第一次登頂?shù)暮唵谓淮屨n文得到了印證。這是一種神奇的'感覺,猶如20xx年,親自站在兵馬俑坑前是的感覺如出一轍:面上平靜,內(nèi)心卻波濤洶涌,終于親身看了歷史,走近了歷史,滋味無以言表,激動暗藏胸中。
《攀登者》本身題材新穎,但是劇情剪輯上,情感鋪墊太多冗長,套路太多,缺少新意,雖也有點點感動,卻遠沒有觀看《流浪地球》時的激蕩澎湃。胡歌與井柏然塑造人物也同樣不自然,強推到觀眾面前,感動自然也就微薄了。但最后一幕看到1975年中國給出珠峰新高度8848、13米時,贊嘆、感動、驕傲之情油然而生!
即使電影不夠出彩,但仍是要感謝,對于攀登珠峰如此題材,真正是第一次。最后,補上一句:我支持每一個用心做電影的人物,謝謝他們的用心!
【攀登者觀后感】相關(guān)文章:
《攀登者》觀后感11-03
《攀登者》觀后感11-14
《攀登者》觀后感集合04-03
《攀登者》觀后感范文大全11-12
《攀登者》觀后感15篇11-04
年會觀后感-精選年會觀后感04-01
防火觀后感-防火觀后感范文04-02
演講觀后感-演講觀后感大全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