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答題技巧總結
高考地理重點知識就那么幾十個,大家要想在高考中拿高分,地理大題題型和答題技巧就必須要掌握,接下來小編搜集了高考地理答題技巧總結,僅供大家參考,希望幫助到大家。
一、選擇題解題技巧和規律
(一)選擇題的命題規律
1、選擇題的命題具有較強的綜合性
2、多為單項選擇題(如全國卷、天津卷等)
3、多為連題型選擇題(一個材料包含多個選擇題)
4、選擇題內容更加關注社會熱點
(二)應試策略
1、沉著冷靜,相信自己判斷
2、認真審題
3、先易后難,跳過難題或自己認為沒有把握的題目,回頭再做
4、認真檢查,但不要輕易改動答案
(三)應試技巧
1、做到:“三審”,即一審材料(加以引申)、二審題干(畫出關鍵詞)、三審選項(找出合理、正確并與材料和題干有關的選項)。
2、讀完題組內每一個小題,注意各小題之間的前后提示語,然后再從容做題。
3、仔細分析題干,明確解題條件
4、選項錯誤的幾種情況:
(1)因果顛倒(2)前后矛盾(3)表述絕對化(4)概念混淆(5)表述錯誤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點帶面(7)與題干無關
(四)解題方法介紹
1、直選法:運用學過的知識可以直接選出來,多考察記憶性知識,注意必須看完所有選項再選擇。
2、排除法:如果選項羅列地理事物或現象比較多,可以先將選項與題干對照,排除掉明顯錯誤的選項,重點分析剩余選項。
3、優選法:如果選項中有多項合理,但題干中有“最”、“主導”、“第一”等字樣時,要選擇最合理選項。
4、轉換法:即將條件換成另外一種相同的說法,該說法與選項更直接,利于選擇。
5、圖示法:將比較抽象的內容用直觀示意圖表示出來,利于選擇,如太陽直射點移動、晝夜長短變化等題目。
6、邏輯推理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判斷某種事物是否具有某種性質或結果,需要進行邏輯推理或運算逐步得出正確的結論,即為邏輯推理法。
(五)選擇題類型:
1、正誤選擇題:可以用排除法、直選法來選擇,但必須將所有選項都看完再決定對錯。
2、最佳選擇題:可以用比較法、優選法、直選法來選擇。
3、因果選擇題: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選法、推理法、逆向思維法。
4、組合型選擇題:由多項選擇轉化為單項選擇題,方法是排除法,先確定明顯正確或錯誤選項,最后分析剩下的選項。
5、時間和空間順序排列選擇題:解題關鍵是根據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點,確定一個或多個即可選擇正確順序。
6、選擇題組:先給定材料,圖表或文字,然后從幾個角度命制幾道選擇題。
做題時注意以下方面:
(1)分析材料,畫出文字中的關鍵詞,圖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規律、變化趨勢、分布等,并將各個信息進行聯系或匯總。
(2)統覽給出的幾道選擇題,看一下它們之間是否具有條件繼承關系、后面題目對前面題目有無啟示、每道題用哪個條件,所有條件是否都用到了。
二、綜合問答題解題技巧和規律
綜合題常見類別有:
(一)、描述和闡釋事物
1、特征問題:包含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氣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農業生產特征(區位特征、結構特征、地域類型等)、工業生產特征、交通特征(運輸形式、線網的疏密、分布、地位等)、
資源特征等。
2、地理成因問題:包含自然和人文兩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氣候類型成因、氣溫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關成因、湖泊、沼澤成因、洋流成因、海水鹽度成因、土壤成因。
3、自然災害類:包含天文災害、地質災害、氣象氣候災害、水文災害、生物災害。
4、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類:包含酸雨、臭氧層破壞、全球變暖、水土流失、荒漠化、鹽堿化。
(二)論證和探討問題
1、評價問題:問題常常表述為“作用、意義、影響”等。
答題思路:三套答題系統
①從環境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效益統一入手;
②從有利和不利兩方面來辨證闡述;
③從不同對象的角度來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現象對不同對象影響效果不同)。例如:遷出地和遷入地(人口遷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輸出地和輸入地(天然氣、電力)
2、比較問題
注意一點:兩邊都要回答
常見:特征比較、區位比較、成因比較、分布比較、結構比較等
3、措施問題
回答思路:三套系統
①對癥下藥(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現象成因,然后逐一對照找出對策)
②(技術)工程措施,生態措施,管理措施
③開源節流(對資源類而言)
常見問題例如:
①河流洪澇災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②環境污染措施③生態破壞措施④自然災害措施
4、規律問題
①地理點:如地帶性、非地帶性
②等值線分布特征:數值變化規律、極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閉合
③面:形狀、大小
④變化規律:包含年際變化和季節變化、日變化、變化量、變化幅度、變化速度、變率大小等
審題時注意以下表述要求:
①簡述:簡單扼要敘述,必須把握要點;
②簡析:簡單分析,提出論點即可;
③描述:對于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
④綜述:對于事物的總體特征予以概括敘述;
⑤說明:對原理、成因、規律進行說明;
⑥寫出:對圖像或事實的主要內容予以呈現;
⑦分析:對地理事物或現象予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區域發展的優勢與不足,分析事物間的聯系等;
⑧對比(比較):列表比較相同、相異、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對比或并列對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間的差別、不同事物之間的聯系;
⑨評價:對地理環境、措施、對策、布局進行實施可行性評價或優勢與不足評價,這需要平時樹立科學的觀點,具備正確的地理思想
⑩概括:對文字材料或圖像內容予以概括要點等。
語言表達時要落實三要領:
(1)條理性:一個問題答一段,這樣條理清楚,脈絡分明,也可分點敘述;不要自始至終一個段落,連標點符號也點不全。
(2)層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給閱卷教師造成不分主次、不著邊際的不良印象。盡量少而精,問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沒把握,怕漏答知識點,根據目前的評分標準,則不如適當多答。
(3)完整性:答題時要求將地理原理與題目設問之間串以一個個地理鏈,使之巧妙相接,盡量具體詳細,但如果沒把握,可適度模糊處理,否則可能會自露馬腳。
(4)注意“死”的采點、“活”的采點。
在高考地理考試中考生常見的能力問題
①審題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題目沒看完就開始作答。
②讀圖和提取資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題條件。
③不能準確認定區域位置,對地理空間位置的相互關系把握不準。
④審題時不善于抓住關鍵詞,不能準確理解題目的設問重點,導致答非所問。
綜合題答題過程:
第一步審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圖材料,文字要畫出關鍵詞,進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圖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條件,包含圖例、注記、數字、線條、方向、經緯度、關鍵地點等,分析材料含義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將所有能用的條件歸納,準備用。
第二步審問題:通過題目中的問題,調動自己的知識儲備,聯系平時所學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題框架系統。如分析某地的農業區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和交通、市場、政策等社會經濟條件。
第三步語言表達:用自己形成的答題框架系統,聯系題目給出的條件,進行逐項表達。
第四步檢查答案和條件:看所給條件是否有沒有用上的,與答案進一步對應補充。
【高考地理答題技巧總結】相關文章:
高考地理的答題技巧12-08
高考地理臨場答題技巧總結11-22
2018高考地理答題技巧03-09
小高考地理答題技巧11-24
高考地理大題答題技巧11-24
高考地理答題技巧歸納12-09
地理高考大題答題技巧11-23
2017高考地理簡答題答題技巧11-24
高考地理高分答題技巧和答題規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