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考政治高效復習方案
●考點突破
一、正確理解分析與綜合的關系
1.區別:(1)含義不同。分析是把事物的整體或過程分解為各個要素,分別加以研究的一種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綜合是把分解開來的各個要素結合起來,組成一個整體的思維方法和思考過程。
(2)客觀依據不同。客觀事物是復雜多樣的,因此我們在思維中就有必要和可能對它們進行分析;客觀事物又是統一的,因此我們在思維中就有必要和可能對它們進行綜合。
(3)作用不同。通過分析,把認識的整體對象分解為不同的部分,進而從多樣性的現象,從事物的許多方面和屬性中發現主要的、本質的東西,分析側重于對部分的把握;通過綜合,在思維中再把對象的各個本質的方面按其內在聯系有機地結合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側重于對整體的概括。
2.聯系:(1)分析與綜合互相依賴。一方面,綜合以分析為基礎,沒有分析就沒有綜合。只有對各要素首先做出周密的分析,才有可能從整體上進行正確的綜合,從而真正地認識事物。另一方面,綜合是分析的前提,沒有綜合也就沒有分析。只有對事物各要素從內在聯系上加以綜合,才能正確地認識整個客觀對象。
(2)分析與綜合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相互過渡。一方面,是分析向綜合的轉化。人們在思維中將客觀對象的整體分解為各個部分、方面、特性等分別加以認識,一旦抓到了客觀對象諸方面的本質規定性,思維活動就會由分析進入到綜合,從客觀對象的規定性出發,將一個個的本質規定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對客觀對象的統一的、綜合的認識。另一方面,是綜合向分析的轉化。人們的認識是不斷發展的,每一個在分析基礎上得來的綜合認識,既是前一階段認識的終點,又是下一階段認識的起點。作為諸規定之統一的綜合,又須在進一步的分析中得到深化。這就是綜合向新的分析的轉化。
(3)貫穿于分析與綜合方法之中的核心是矛盾分析法。它要求對矛盾各個方面及其關系既分析又綜合,對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既分析又綜合,對其他各種矛盾關系既分析又綜合。
二、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
(1)創新的哲學依據:
第一,從唯物論的角度,是堅持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統一,是堅持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的統一。
第二,從辯證法角度,事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只有創新,才能實現事物的發展。要堅持創新,破除思想僵化、墨守成規和安于現狀的舊觀念。
第三,從認識論角度,整個世界在空間和時間上都是無限的,因此,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地深化認識、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
(2)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的意義:
第一,培養創新精神是知識經濟時代的要求。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這種經濟直接依賴于知識與信息的生產、擴散和應用,這種經濟時代必然要求我們具有創造能力,創新精神是創造能力的前提和強大動力。
第二,培養創新精神是民族振興的要求。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第三,培養創新精神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要求。
第四,培養創新精神也是個人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需要。
(3)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性思維對青年學生的要求:
第一,要善于發現問題。創造性思維基于實踐始于問題,創新來自于多問幾個為什么。正確地發現和提出問題,向來是正確地解決問題進而推動理論發展、創新的首要環節。
第二,要敢于超越。前人總結的理論,既有正確的,也有錯誤的,還有其他復雜的情形。要敢于根據新情況提出新論斷。
第三,務必積累知識,把握已知規律。想象不是憑空想象,創造性思維不是脫離科學的軌跡。只有深入學習和研究前人已有的知識,并以此為基礎,才能通過自己的智慧,做出合理的想象,形成創造性的結果。
第四,要正確對待靈感和頓悟。靈感與頓悟是長期沉溺于研究對象之后的豁然開朗,但它決非一時之功。機遇偏愛富于想象和有創造性思維的頭腦。
第五,要經得起實踐的檢驗。合理想象與創造性思維的成果,要能夠說明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誤區警示
澄清對“創新”認識的幾個誤區
解析:第一,創新就是否定一切。創新是指在科學理論指導下,面對實踐中的新情況,敢于提出新觀點和新方法。創新必然要對一些落后的不符合實際情況的舊觀點、舊思想進行否定。但并不是否定舊事物中的一切東西,對舊事物中合理的科學的東西仍予以保留,并在此基礎上創新和發展。
第二,凡是新出現的事物都是人們創新的結果。在人類產生之前,自然界每一次物種的進化,都意味著新事物的產生,其中并沒有人類的創新活動。在人類產生以后,人們可以通過創新創造新事物,但并不是新出現的事物都是新事物。新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律的、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發展前途的東西。新出現的事物中包含了不符合客觀規律、沒有生命力和發展前途的東西。
第三,只要創新就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人們在實踐中一定會遇到新問題、新情況,這就必須在科學理論指導下用新的觀點、新的方法去解決。要推動事物向前發展,就必須創新,但創新僅僅是其中的一個主觀條件。人們只有具備正確的世界觀、良好的知識構成、創新能力、意志力等主觀條件,同時又能夠尊重客觀規律,充分利用客觀條件,才能推動事物向前發展。
●真題再現
例題1 (2009重慶)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把研制大型飛機納入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這是集中力量辦大事、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戰略舉措。為此,國家轉變體制機制,堅持自主研發,加強國際合作,優化整合全球資源,成立了國家控股的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標志著大型飛機的研制進入實體操作階段。研制大型飛機的決策和實施需要( )
①審時度勢
②在分析指導下進行綜合
③運用系統綜合思維方法
④發揮體制創新的決定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點評:本題應選B。黨和國家根據國際形勢和我國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決定研制我國的大飛機項目,體現了審時度勢。大飛機項目需要多個部門的參與和配合,因此需要運用系統綜合思維的方法。故①③正確。②觀點錯誤,分析是綜合的基礎,要在綜合指導下對事物進行分析。④觀點錯誤,體制創新對事物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夸大為“決定作用”。
例題2 (2009廣東單科,24,2分)“我們要堅強,不要哭,要保持清醒,保持體力”,四川某中學生在地震廢墟下鼓勵同學們堅持待援,最終他和同學們一起配合救援人員得以脫險。這體現了( )
①面對災害人們應該發揮主觀能動性
②面對災害人們應該相互合作
③團結互助可以戰勝自然
④團結互助可以減少損害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點評:中學生在地震廢墟下的鼓勵屬于發揮主觀能動性,①正確;同學們配合救援人員最終得以脫險,說明面對災害人們應該相互合作,以減少損害,②④正確;③與題干無關,題中是戰勝自我,而不是戰勝自然。故選C。
【高考政治高效復習方案】相關文章:
高考政治復習策略及方案05-07
復習高考數學的高效方法05-10
高考數學高效復習建議05-10
高效的高考復習方法05-07
高考語文高效復習模式05-11
如何復習高考政治05-08
高考政治復習要點05-08
高考政治如何復習05-08
高考政治復習的重點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