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我負責設計方案
一、學習活動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理解由于個人對社會的依賴關系,決定了個人對社會負有責任;
懂得人在少年階段的基本責任,認識個人行為與后果的關系;
懂得如何培養責任感,鍛煉和增強自己的負責任的能力。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充分認識到行為與后果的一致性,能夠自省自律,避免做錯事,養成對自己的行為負責的良好品質。
做好自己應做的事,懂得關心和愛護他人,為集體貢獻力量,關愛社會,奉獻社會,培養對自己、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的高度責任感,做一個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會的人。
二、學習重、難點分析:
重點:少年的責任
難點:做有責任感的人
三、學時安排:三課時
(第一課時)
四、學習活動設計
(一)創設情境 引出課題
人,不是沙漠中孤獨的仙人掌,不是莽林中獨來獨往的山大王。人是社會的人,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有責任感的人們支撐著社會這棟大廈,他們是棟梁,是磚瓦,是石子,無論大小都有不可缺少的價值……
(活動1):“這與我無關嗎?”(討論)
(1)四個情節是中學生生活中的典型事例。
看起來小湖是個依賴性很強的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毫無責任意識,完全依賴媽媽“陪讀”,媽媽不在家,她就不能獨立完成學業,還心安理得地說:這不怪自己。這個例子也反映出一些家長不注意培養孩子的責任意識和能力,事事代勞,影響了孩子心理、道德和能力的成長。
李順不肯去看望奶奶,還振振有辭地指責父母強迫他做不愿意做的事。這種事不關己的態度反映出這樣的孩子過于自我中心,對家人缺乏愛心和責任感。實際上,十三四歲的中學生應該可以分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應該懂得關心和照顧家人。
小加作為足球隊主力,為了自己出去玩,把比賽拋在一邊,對集體的事情缺乏責任感。這樣的行為損害集體榮譽,這種態度如果得不到糾正,不僅影響人際關系,也影響一個人事業的成功。
王平從來不參加揀垃圾的公益活動,還給自己找借口。如果人人都像王平那樣只管自己,不愿意為社會做一點奉獻,那么社會就會變得自私冷漠。實際上,社會的文明進步是許多人的無私奉獻推動的。
(活動2):沉默
以“小杉對自己的辯護有道理”作為辯題,請學生從正反兩方面做辯論。
分析:小杉的例子是生活中常見的,小杉的態度和做法也是一些人在這種情況下可能采取的。小杉無意中打碎了商店的杯子,雖然不是故意的,但是這個后果是她的行為造成的。小杉缺乏責任意識,不敢對自己的行為負責,找各種借口為自己辯護。她的沉默是在逃避責任,這是一種很不負責任的態度。
【自我負責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產品負責人的自我介紹03-31
自我負責課后達標練習題及答案解析12-09
讓孩子學會負責家庭教育自我總結報告04-04
對集體負責的文章04-02
有關負責的故事08-29
有關負責任的成語12-09
學生演講范文:對自己負責12-09
安全負責承諾書02-15
學會負責在國旗下講話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