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江南的冬景》教學設計方案范文
【課例背景】
美是什么?美是春池碧水,煙草飛蝶,杏花含露,中庭夜月,驛橋垂柳,瀟瀟春雁,南浦黃鶯… …美還是冰川雪海,瀚海雄風,沸浪炎波,白雨走珠,河岳海嶠… …“諦聽天籟”,就是要感受自然純美,陶冶性情,涵養心靈,培養審美能力,激發珍愛自然的情感。這一板塊中的《江南的冬景》是郁達夫著名的寫景美文,中央電視臺“子午書簡”賞析說“告別了春的濕潤,夏的炙熱,秋的忙碌,江南颯爽地進入了采集土地靈氣的冬天,孕育來年的桃紅柳綠,草長鶯飛。郁達夫先生借助他豐富的想象,在不經意的點染之間,一幅悠閑情調的水墨畫就呈現在我們眼前,冬日的江南,溫柔、平和、嫻靜。湖水凝寒,翠竹披霜,蘆花搖白,楓葉欲燃,江南的冬景,果然靈秀委婉。”劉海粟也在《漫論郁達夫》中稱道:“達夫的散文,如行云流水中映著霞綺,把詩人的靈感賦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綠葉、每一塊巉巖,無筆不美,靈動渾成”。
美文當需美學。而傳統閱讀教學中充斥著“老牛拉破車似的教學節奏,懶婆娘的裹腳布似的教學語言,貼標簽式的說教,支離破碎的分析,陳陳相因的教學定式”。《江南的冬景》如果也是手術刀式冷靜剖析,無視血肉,何來詩意語文課堂?如果也是技術掛帥,教技術學技術,何來“人文精神底子”的打造?如果美文如同嚼蠟,學生形如呆鵝,何來江南詩意現場?如果課堂干枯、板結,何從體驗詩畫意境,領受渾然意蘊?生命如歌,風景如畫,美文如詩,詩意課堂。讓我們嘗試用詩播撒詩意的種子,靜聽花開的聲音。
【教學過程】
一、以詩導入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的春天有“鶯啼燕舞,小橋流水飛紅”的明媚活潑,江南的夏天有“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明艷絢爛,亦知江南還有“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般明凈清朗的秋天,那江南的冬季又是如何?今天追隨郁達夫的《江南的冬景》去領受它的別樣吧!
【三毛說:“歲月極美,在于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的必然流逝。”江南四季皆美,在韋莊的藝術廣告中引出醉人的江南,又在明媚春光、明艷夏日、明凈秋季的詩意呈現、比較后引發學生的閱讀興味——冬景又是如何別是一番風味呢?以詩導入,意在開場情境的渲染,未成曲調先有詩,未解其文先染情。】
二、以詩解文
文章前六小節主要通過比較彰顯作者對江南冬景的鐘愛,在明確江南冬景予人的總體印象基礎上,嘗試以詩解文,要求學生運用所積累的詩句,或根據老師所印發的資料,或篩選、提取文中關鍵詞進行組合加工。學生在文本研讀基礎上進行對話交流探究。
學生答案示例如下:
1、 過冬生活的比較
北方冬天:蟄居冬藏有異境
(俗話有“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一說,北國“雪深幾尺,風大若雷”,卻正好享有連小孩都懷戀的“一年之中最有勁的蟄居異境”。)
江南冬天:移榻解帶向陽曝
(白居易《自在》一詩有“杲杲冬日光,明暖真可愛。移榻向陽坐,擁裘仍解帶”。此處可化用來說明江南冬日的晴暖,享有“屋外曝背談天的樂趣”。)
2、 冬日情調的比較
江南秋日:輕寒正是可人天
(出自楊萬里《秋涼晚步》,借以說明“秋天正是讀讀書,寫寫字的最惠季節”。)
江南冬日:日腳淡光紅灑灑
(出自李賀,借以形容江南冬景“抵得過北方夏夜的一種特殊情調”。)
3、 衣著、植被的比較
閩粵冬景:“可憐”冬景似春華
(白居易這句詩中“可憐”原為“可愛”義,此處解為可憐,化用來說明閩粵“極和暖”,“只能叫它作南國的長春,或春或秋的延長”。)
江南冬景:霜輕未殺萋萋草
(青天碧落,蘆花不敗,紅葉似染,桕子雪白,草凝綠意,這一幅五彩的寒郊草木圖恰好可用白居易此詩句來概括。)
4、散步習慣的比較
北方冬季:冰天雪地難享福
江南冬季:施施信步寒郊外
(寒郊散步,與德國“差仿不多”,是“給予江南居住者的特異恩惠”,是“北方冰天雪地里生長的人難以享有的清福”)
【王夫之有言:“煙云泉石,花鳥苔林,寓意則靈。”所謂寓意,就是融情于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產生意境。本文江南冬景與個人情思和諧一體,傳達出了江南冬景特有的明朗情調。以詩解文,詩意還原課文內容,更能再現文章情景無限妙合的意境。學生身臨其境,步入江南冬景詩意現場。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以詩解文,也遵循新課標所提出的“注重語文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的基本理念,新課標指出:“閱讀文學作品的過程,是發現與建構作品意義的過程。應引導學生設身處地的感受體驗,重視對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體把握,鼓勵學生積極的、富有創意的建構文本意義。”以詩解文,重視了學生的感受體驗與閱讀實踐,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學生與文本之間進行多重詩意對話,“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培養自覺的審美意識和高尚的審美情趣,培養審美感知和審美創造的能力”。】
【郁達夫在多方面比較的基礎上又素筆勾勒,鋪置背景,聚焦細節,用漸次點染的技法繪就一幅江南水墨寫意圖——意境悠閑沖淡的“江村微雨圖”。畫是無聲詩,詩是無聲畫,作者繪畫,教學中我們在品評賞析的同時就寫詩(仿寫詩歌)。】
三、因文仿詩(根據原文語境、意境,仿寫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點化“農村微雨圖”,平仄、韻腳不作要求)
提示:選——選準意象,名詞疊加,錘煉字詞。
扣——契合清幽悠閑意境。
組——每一句組合成相對集中、獨立的畫面。
排——按一定順序合理排列。
【選擇意象,重在領悟作者創設的獨特意境,每一名詞性意象的擇取,需扣合清幽閑適的意境,又需潤色字詞,在體會作者清、細、真的造字用語基礎上斟酌推敲,對于學生語言表達是一個極好的訓練形式。而運用列錦修辭手法,進行意象疊加,需注意畫面感和視覺沖擊力。按順序排列,學生表述時又需要注意描寫層次。】
附學生習作:
小組一 小組二
遠阜長橋水門。 河港寒村遠阜。
白雨雜椏烏篷。 小橋細椏扁舟。
茅舍酒客昏燈。
【《江南的冬景》教學設計方案】相關文章:
江南的冬景寫景美文12-07
高考語文《江南的冬景》的閱讀答案12-07
高考語文《江南的冬景》閱讀答案12-02
冬景的作文03-08
冬景微作文12-09
北郊冬景高中作文12-07
冬景作文150字精選12-09
《贈劉景文》教學設計方案12-01
冬景小學作文500字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