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快速適應新環境-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
大學生到了大學之后,需要快速適應新環境才能在大學找到歸屬感。以下是陽光網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供大家參考!
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1:迅速適應新群體新環境
面對全新的學習生活環境和陌生的人群, 大一新生是真正意義上的freshman,大多數新生都會產生一種孤獨無助的感覺,而這都是新環境新群體不適應癥候群的表現。你將會面對種種入學適應問題, 如: 生活適應問題、學習適應問題、人際關系建立問題等等。
◆生活適應問題
報紙雜志上不止一次刊登某些大學生因為無法自理而不得不退學的新聞,而各個大學周邊悄然出現的陪讀父母群體似乎驗證了這樣一種尷尬——站在象牙塔頂端的大學生的實際生活能力竟是如此欠缺。生活的問題似乎總是瑣碎得讓人心煩——打水的時候總是被開水濺到、食堂擁擠飯菜難吃、衣服總是難以洗凈、床鋪狹小的難以入睡……
產生原因:
這種生活方面的不適應其實是過分依賴家長的結果。在家中,就連最簡單的洗衣打水從來就不是某些同學需要考慮的事情,即使自己忘了去做父母也會體貼地幫忙解決,不需要自己費丁點心力。在這種安逸的愛中部分同學漸漸養成了依賴的心理,沒有養成獨立生活的能力。
但是進入大學一切都不一樣了,事無巨細都得自己費心打理,那些看起來簡單平凡的日常小事,真正自己做起來就又是另一回事了。值得慶幸的是,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說,這都僅僅是小麻煩,只要自身小加改變,其實避免這方面問題還是很容易的。
解決辦法:
首先,思想上要獨立。不要再妄想父母或他人的幫助,清楚明白的告訴自己要學會獨立,自己的事自己干。不要嫌學校的條件不好或不夠好,不要嫌家務事太麻煩,這些都是一個人生存在世的基本能力要求,而且這些事你是為自己做的,沒什么可抱怨的。
其次,充分熟悉校園環境,接受了這個環境就在適應的路上邁出了一大步,例如每一家飯堂都去試試找出最好吃的一家,每家超市都去轉轉比出哪家更物美價廉……人的恐懼感經常是因為陌生而導致的,環境其實也像人與人的相處一樣,熟了就好了。
最后,不要忘了身邊的同學,別人也正在經歷跟你相同的問題,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有樣學樣,別人能做好的,你肯定也能做好!
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2:學習適應問題
產生原因:
正如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學習才是進入大學的真正目的。可是大學生的角色定位及學習環境與高中時期有很大的不同,這不免使一些同學出現了不適應。
大學對學生要求嚴格,若有幾門課程不及格就會面臨失去學位甚至退學的危險,學生手冊上掛課、補考、留級、退學的章節就像是孫悟空頭頂上的金箍一樣,敲打著某些同學敏感的神經,給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壓力。這樣的危機意識是很必要的,但是執拗于此就不免產生困擾。其實,絕大多數學生都能順利完成學業。如果感到過度恐慌,不妨咨詢自己院系老師證實一下。
也有的學生滿不在乎缺乏學習動力。聽課時注意力分散,不能積極思考,時常走神,無精打采;課后不愿復習,不愿做作業。雖然表現方式一樣,但是由于原因不同,解決的方法也不同。
具體解決辦法:
學習目標迷茫。中學時代的學習目的極其單純——考上大學。大多數學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整個中學階段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習都是圍繞考上一個理想的大學的目標,對這些同學而言,既然已經達到目標,就不知道為何要學習,缺乏學習的原動力,沒有學習的必要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應試教育其實是曲解了學習的意義,但你不能讓它扭曲了你的人生。你現在已經完全掌握了學習的'主動權,可以決定自己學什么,怎么學,為畢業后找到一份人人稱羨的工作、為出人頭地、為光耀門楣……有太多的理由催促你趕快開始好好學習,千萬不要懷疑學習的有益性,just study!
對所學專業缺乏興趣。由于學生、家長對專業不了解,學生迫于家長壓力選擇熱門專業,或是服從調劑等原因,從而對自己的專業不感興趣。遇到這種情況,首先要摒除成見,不要帶著抵觸心理去看待自己的專業,雖然它不是你心甘情愿的選擇,但不一定就是錯誤的選擇。應該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專業前提下來判斷它是不是真的不適合自己。
如果自己對本專業真的無法產生興趣,最好還是選擇轉專業。但是在轉專業時要謹慎,要事先詳細了解自己想轉的專業,最好詢問一些相關的老師和學長,看自己是否適合學習所轉專業,會不會由于基礎不足導致課程跟不上。其次,要與自己的輔導員老師好好溝通,搞清楚轉系必要的條件和程序。當然,如果打定主意要轉系,就應該和父母好好商量,不要先斬后奏,應當充分尊重他們的意見。
學習無用論的影響。對學習產生了一些錯誤的看法,覺得畢業后的出路主要靠關系,在校成績的好壞并不能決定未來的前途。不能否認的確有靠著關系安逸度日的人,但是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安逸一時卻不能安逸一世,真正有用的仍然是真材實學,真正最后能功成名就的都是靠自己的真功夫真本事。退一步說,即使是靠門路找到了單位,工作時總是要用到專業知識的,到時候再補救可能就為時已晚了。
自學的計劃與實施之間矛盾重重。大學更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這就要求大學生以高中階段的以他人監督和管理為主過渡到自己監督和管理為主。學習上遭遇挫折或失敗,對于順利升入大學一向認為自己是優等生的學生而言,會產生非常強烈的挫敗感。這些學生也許并不缺乏制定學習計劃的能力,但監督保證計劃有效實施的能力欠佳。要想彌補自己這方面的不足、培養自己自學的能力,最好還是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也許有人覺得這有點老生常談,但卻是很多人失敗的根源,因為急功,很多計劃被排得過于密集,完成它變成了不可能的任務,最后的結果不是計劃不了了之,就是實施起來疲憊不堪,所以要在定計劃時就考慮到它的可行性。當然有了好的計劃還需要有毅力去切實執行它。有研究指出習慣的養成周期是二十一天,也就是說,最初的一個月是最難以堅持的。要想順利度過這個時期,不妨結伴學習,為自己找到另一雙監督的眼睛。
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3:人際關系建立問題
很多大學生帶著良好的人際關系期望與同學來往,但最終都失去了耐心和寬容。很多學生都在歷數交往中別人的缺點與不是,一再報怨,“大學生太自私了”、“太難相處了”……幾乎大家都在感慨大學的人際關系復雜。
但是,一味地抱怨別人和慨嘆世態并不能幫你找到建立人際關系的捷徑,要把時間花在如何解決上,不是花在抱怨上面。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就應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保持誠實,寬容和諒解:往往新的交往中雙方都會有本能的戒備心理,因為警惕心有時會表現出過度的敏感,這就要求在初識時具備被人誤解、嘲笑、鞭策的承受能力,有時候別人的指責的確是不公平,但是對方這么做往往是無心的,耿耿于懷只能加劇雙方的誤解。反過來,對待別人的錯誤和生澀,你也不要冷嘲熱諷,學會做人、學會愛周圍的人,主動關愛他人。一定不要瞧不起別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的。還有就是形成集體中融洽的關系,并積極向外拓展自己的交際面。
學習發展成熟的人際關系,培養人際交往能力,主要包括溝通能力、合作能力和主動關心別人的意識。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和見解,也要學會傾聽,理解和尊重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和態度。要學會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和成長的任務,培養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
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4:多種途徑幫你適應新環境
無論是生活、學習、還是人際等方面的適應問題,新生一直要記住四個字“適者生存”,當今世界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不要想著回到過去,沉溺于過去解決不了問題,時光不會倒流,唯一能做的,就是適應這變化。看看公告欄,你會發現學校為了使大一新生盡快適應大學生活,準備了一系列迎新活動,導師講座、輔導員座談會、學長交流會、迎新晚會……這些活動新生都應當多多參加,在活動中能與校長、老師、學長以及同學溝通交流,增加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同學對學校的認識,能有效幫助新生認識新群體新環境。
1,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除了學校舉辦的迎新活動,多參加課外活動也有助你盡快適應。體育運動:籃球、足球、羽毛球……運動會讓人放松,心情舒暢,很多男生往往能很快找到志同道合的球友;班級郊游、聯誼舞會、同鄉聚會……群體活動能擴大你的交際圈,增廣見聞,在新群體中找到歸屬感。
2,書是最好的引路人。聽一場講座你收獲的是一家之言,參加一項活動你看的的是大學生活的一個側面,這些都只是部門概覽,要想看清大學的全貌,唯有通過書本。現在市面有許多關于大學生的書,如《新生入學指南》、《大學生訪談錄》、《大學生活導引》等,內容涵蓋生活、學習、工作,全面而詳細地介紹大學生的方方面面,你可以花最少的時間了解到大學的基本情況,找到你想要的答案。而你現在手捧著這本書,證明你在積極主動去適應大學生活,做得很好,加油!
【大學生如何快速適應新環境-大學生適應新環境的方法】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