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大學:遇見你想要的自己 選擇你想要的人生
編者按:大一“新鮮人”們進入大學已近一個月,軍訓過后,不知道你們現在對這個將要生活四年的環境有怎樣的感受?對自己已然開始的大學學習、生活是敞開胸懷欣然接受,還是仍然一頭霧水,抑或者還心存不滿?是的,每一個人進入一個新的環境,開始一段新的生活,都會有這樣的心理感受,這是一個心理適應的必然過程。在這個全新的環境中生活和學習,大一“新鮮人”難免會因為不適應而產生各種心理不適。那么如何給自己做好心理調適?小編們與心理咨詢中心老師一道,根據你們師兄師姐們的經驗之談,為新生們準備了一份應對“心理適應和角色轉變”的指南——《大學新生心理適應完全手冊》,為大家提供一些你們一定用得著的信息,讓大家盡快適應大學生活,度過一個有準備的大學四年。將分多期連載新生常見心理不適應對、學習適應、人際適應、生涯規劃等專題,敬請同學們持續關注。
在中學階段,學生伏案學習;在大學階段,他們應該站立起來,四面瞭望……
——懷特海
大學:遇見你想要成為的自己
曾經,你們是否一度在想,十年寒窗,一朝終于走出那被禁錮許久的象牙塔,我的人生應該得到放松,我的大學也應該純潔而唯美!但是,當理想面對現實,當堅毅遭遇隱忍,當激情挑戰茫然時,你們的內心是否會蕩起層層微波,你們的人生是否也會因此出現漣漪?矛盾在內心交織,失望在頭腦繁衍,茫然而無措……抬頭望望星空,我們應該這樣告訴自己:這才是現實的生活,大學里,我要學會適應!大學里,我將遇見我想要的自己……
一、新的自我確認
無論你來自偏僻的鄉村還是繁華的都市,無論你是高考狀元還是“蕓蕓眾生”,無論你是多才多藝還是平凡無奇,進入大學,就是一個新的開始,重新認識自我、重新定位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做好的第一件事,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較快地適應大學新生活。如果你對自己還有諸多不滿意,希望通過大學生活完善自己,你就請你告訴自己:1、不論我的現狀如何,我選擇:尊重自己生命的獨特性;2、不論我有什么優點和弱點,我選擇:無條件地接納自己;3、不論我有什么或沒有什么,我選擇:熱愛自己、關心自己。
二、把握生活的節奏
現在就開始優化你的時間管理吧。大學時間是寶貴的,更是有限的,前后四年1460天,去除長假期、周末、休息、看病、吃飯、睡覺等時間,便不足1000天。在這個高效的社會,我們必須注意時間的投入與產出,做到價值最大化。大學是職場的前奏曲,合理地利用和安排時間成了實現大學生涯目標的關鍵。那么,怎樣才能做好時間管理呢?第一,做好大學四年總體計劃,確定學習目標;第二,分清“重要”和“緊急”的事情,避免顧此失彼;第三,抓住“零碎”時間,充實課余生活;第四,決戰周末,充分利用,倍加珍惜。第五,合理利用寒假和暑假,有的放矢,既學知識,又攢經驗,實踐和學習一箭雙雕。
三、人際關系必修課
人際關系是大學生必修的一課,苦于不知該如何學好這一課的新生們,可以有意識地加強這方面的修養。其中,三點尤為重要:第一、學會包容他人。如果別人的生活方式有礙于你的生活,就需要委婉地提出意見,并適當地進行自我調整(如調整作息時間)。第二、主動交往。要想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系,還要做到對人寬、對己嚴,主動與同學打招呼,主動和同學講話,主動幫助別人。第三,講究技巧。在與同學相處時應坦誠相待,但在給同學提意見時,必須動腦筋,講究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給別人提意見一定不能當著眾人的面,以免使對方難堪、丟面子。
試試看,讓這三個理念深入你心,并立即用行動來實現,相信你將很快融入到轟轟烈烈的大學生活,遇見你想要成為的自己,這或許也是你所不知道的更好自己!
當你成為“新鮮人”
不適應1:當“喂食式”變為“放養式”
對于小周來說,初進大學后最大的不適應就是教學方式的改變。高中時,老師都盯得很緊,不時地有這個測驗那個考試,不想努力都難。但是進了大學,作業不常布置了,老師也很少主動來關心自己的學習。面對這么寬松的學習方式,小周有些手足無措。
心理老師對你說:高中學習基本上是被動式的。大學則全然不同,自由支配的時間越來越多,老師不再施加壓力,特別是文科的課程,課業一般比較輕松。成績的好壞就全靠個人平時的學習態度是否自覺了。建議新生在確定所學課程后,為自己制訂一個合理可行的學習計劃、確切的學習目標,并堅持按照計劃進行學習,平時有問題主動請教老師。
此外,大學里的一些基礎課程教學一般都在階梯教室里進行的,建議“搶占”前10排的座位,這樣聽課效率會高一些。
不適應2:我不喜歡學校的課程安排
新生小王是一個對自己的未來很有計劃的人,可如今看了課程表卻發現學校的課程安排和他想的不太一樣。比如他認為實踐操作應當盡早開始,可課程安排卻要到大三大四,想先行一步吧又覺得缺少專業的指導,想跟著學校走又覺得太晚了,該怎么辦?
心理老師對你說:入學的第一、二年,學校都會先安排公共必修課程,專業課往往安排得比較靠后。大學的課程安排是每個學校根據自己的師資力量和育人目標來制定的,本來就不可能適合每個人。如果你有自己的學習計劃,不妨先向學長學姐要一張課程表,看看感興趣的課程是不是和自己的上課時間安排沖突,如果不沖突的話就可以去旁聽。
不適應3:突然多了那么多時間,怎么安排
有些同學習慣了高中時每天時間被安排得滿滿的,上了大學,時間一下子寬裕很多,反而覺得不知所措,每天上完課之后如何處理大段的空余時間成了他們最頭痛的問題。
心理老師對你說:大學學習的課程多,課時少,每天的上課密度也不一樣,有時甚至會出現一天僅有1、2節課的情況。大量的空余時間決定了自主學習是大學里主要的學習方式。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想從事什么職業、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才,然后根據目標制訂學習計劃。可以參照與自己的理想相近院校的課程安排,看看除了本校的原有課程安排外,還需要補充哪些課程。
不適應4:同在屋檐下的煩惱
對那些從未住過宿舍的同學來說,處理好和舍友之間的關系也算一個不小挑戰。畢竟,時下有許多同學沒有兄弟姐妹,很難體會到突然間多了好幾個朝夕相處的“兄弟”或“姐妹”的感覺。
心理老師對你說:在一個宿舍生活,主動最重要。比如打水的時候主動代別人打;一個宿舍的同學來得有早有晚,早來的同學就把全宿舍的被子都抱到戶外曬個遍,又把床鋪鋪好,這樣剛下火車的同學一到學校就能上床休息。晚到的同學看到舍友大掃除,可以把弄臟的衣服抱到水房洗干凈。許多同學都愿意為宿舍、為別人做點什么,關鍵是誰先主動,誰先開好一個頭。此外大家來自不同地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宿舍里的不合拍本屬正常,每個人在多些寬容的同時更要學會體諒、照顧別人。
由不適應引發的5種你必須警惕的心理狀態
剛入學大學新生不適應新環境,如不及時調整,會產生諸如失落、自卑、焦慮、抑郁等心理不適,心理學上將這段心理問題高發期稱“大學新生心理失衡期”。一般來說,這種因心理不適應而導致的心理失衡,存在時間因新生心理素質的好壞而有長有短。有些新生因心理素質較差,又得不到外部支持,很可能需要長期調試才能度過心理失衡期。
——間歇心理:高中時期高度緊張的生活體驗是學子們終生難忘的。經過3年超負荷的拼搏以及身心能量的過度透支,大學生入學后幾乎身心俱疲,相當部分同學滋生了對學習的厭倦情緒。由于心理緊張系統解除,學習上無動力,行為上提不起勁,喘口氣,歇歇腳的心理比較普遍。
應對招數:高三緊張的學習之后,有一個休息階段是很正常的,關鍵是要有意識地讓自己早點調整過來。建議“十•一”長假之后,給自己列一張計劃表,將自修、休息、社團活動都安排好,這也能起到督促作用。
——茫然心理:中學階段人們的奮斗目標非常明確與強烈,即一切圍繞高考而拼搏。考人大學后,有的新生入學初期新的人生目標尚未確立,出現目標的丟失和理想真空。由于目標的迷亂往往使人缺乏方向感,無所適從,再加上高校管理不像中學那么直接和嚴格。許多新生不知自己該干什么、干什么好,不善于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導致焦慮、茫然、百無聊賴的感覺比較強烈。
應對招數:遇到這種情況,最忌“憋在心里”。建議主動求助,找輔導員或者師兄師姐或者同班同學好好聊一聊,或者找學校的心理咨詢老師,談談自己的一些發展規劃,明確目標。
——自卑心理:產生這種心理有三種情況:一是部分同學高考成績不理想,錄取到較低層次學校,自尊心受挫;二是高校的某些價值標準與中學不同,在高校,衡量個體價值和能力的不僅僅是學業成績,而那些來自偏遠貧困地區或者一心埋頭苦讀而很少注意全面素質發展的同學,深感自己在這些方面的劣勢而滋生自卑心理;三是角色地位變化誘發的自卑心理。大學生多是中學時期的學習尖子,自我感覺良好,進入高校后,卻發現山外有山、天外有天。這種學習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一遇挫折,往往導致他們自我評價失真,從而誘發自卑心理。
應對招數:有自卑心理的新生容易出現“泛化”狀況。也就是,一旦一個方面不如別人,就會覺得很多方面都不好,容易全盤否定自己,這種心態在新生中最容易出現。這個時候就建議給自己一個職業規劃,看看自己以后要從事哪方面的工作,以確定需要發展哪方面的素質。
——失落心理:這種心理的產生與兩種因素有關:一是沒有錄取到理想的學校或專業,只是抱著權宜之計入學,入學后心理別扭和沮喪,退學或轉系的意念強烈。由于對錄取學校所學專業不接納、不認同,心理上的抵觸情緒和失落感比較嚴重;二是有的新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想象得浪漫、神秘和多姿多彩。過高的期望值與大學的現實生活反差較大,導致部分新生人學出現情緒波動和失落。
應對招數:失落心理常見于較為理想主義或者原本成績比較優秀的學生,應學會宣泄。可以先找到自己對目前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里,然后找輔導員老師談談,找尋解決的辦法。但是如果不滿意的狀況無法改善,可在考慮清楚后轉系、轉校或者與心理咨詢老師談談自己的想法。
——懷舊心理:由于生活方式、習慣、環境的急劇變化,加上遠離家鄉、親友和同伴,這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技能的學生來說,無疑是個不小的挑戰。尤其是某些年齡小、以自我為中心、習慣于依賴家庭的女生,哭鼻子、人際關系緊張的事情時有發生,懷舊心理油然而生。
應對招數:“懷舊”心理其實是一種表象,背后反映的還是對大學生生活的不滿,覺得“現在不如從前”。還是應該著眼現在,看看自己對新生活不滿意的方面在哪里,對那些可改變的努力改善,而一些不可改變的方面(如大學里不可能再像高中,再成為班級或者學校的焦點)則要盡量去適應。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相關文章:
4.學生心理健康
5.心理健康判斷
6.心理健康班會
7.孤兒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