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學原理的內容
《會計學原理》是財會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對該門課程掌握程度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學生未來對專業會計課程及相關課程的學習。
技工學校學生的基礎相對于高職、大學學生來說,較為薄弱。因此,在學習《會計學原理》課程時,往往有許多學生反映難以理解,特別是對一些專業術語,學生多感覺較難掌握。筆者認為,注重課堂教學藝術,使《會計學原理》貼近生活,實現會計教學生活化,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基礎知識。
一、由淺入深引導《會計學原理》的術語很多,在會計教學中,根據會計的內在特點,用自擬的形象化語言,對各知識點進行描述,可以使學生感到形象生動,而倍感親切。在講解“資金籌集業務核算”時,企業籌集資金的主要途徑有兩個方面:
一是接受投資者投入的資金,包括國家投資、其他單位法人投資、個人投資和外商投資等;
二是向債權人借入的資金。大部分學生不理解這些內容。筆者舉例:“現在國家鼓勵職校、高校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如果你們想在畢業后自己或者和同學一起開一家小企業,首先要有什么?”大家都爭著回答:“錢!”“這個錢從哪里來呢?”學生們回答:“可以讓老爸老媽先投資一部分”,“還可以向銀行申請小額貸款啊,是免息的哦!”這時,教師就可以進行引導,父母的投資就像接受投資者投入資金中的個人投資,向銀行申請的小額貸款就像債權人借入的資金。這樣,學生就比較好理解了。
在講解資金運動時,學生不理解資金怎么會“動”起來。教師接著籌集資金的話題引導學生:“籌集到一定資金后,就可以自己開辦企業了。辦企業首先要有廠房,租廠房、租設備,買原料,才能生產出產品……產品上產出來后,再賣出去,又得到了錢。這些錢又用來繼續擴大生產,用來買原材料,又生產出新產品……如此不斷重復,大家想一下,這些錢是不是經過了這樣的`一個運動過程:錢——原材料——產品——錢?這就是資金運動。”學生聽完講解,會意點頭。在講解資產這一概念中,要重點強調擁有或控制。筆者在講解時舉例:“張x同學,現在你口袋里有三百元錢,其中有一百元是借王x同學的,這三百元錢,是不是都是你的資產呢?”學生回答:“不是,因為其中的一百元不屬于張x同學”。這時,正好引入負債的概念。老師用風趣、貼近生活的語言,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評點,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對會計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把會計學習當作一種愉快的享受,從而培養起對該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課本知識結合現實生活每個班級每學期都有一定數額的班費,用于班級開支,讓學生學會進行賬務管理,按課本要求記賬,確保班級經費開支由每個學生審核,使課本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相聯。另外,要讓學生養成記賬的好習慣,把每個學期個人的開支都進行詳細記錄,每個月結算一次,查看自己每個月的開支是否超過限額。通過記賬,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開支習慣,還可以培養學生對會計的感性認識。在講到原始憑證的內容時,讓學生將購買班級用品的發票與課本上所列的內容一一核對,使學生增強感性
認識。教會學生養成記賬的習慣,計算家庭收入與開支,還可以讓學生體會父母養育的艱辛,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三、激勵創新生活化學生學會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后,老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借助他們頭腦中已積累的生活經驗和會計知識,讓學生直接參與各種會計模擬活動,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通過親自參與、系統分析、有機結合,從而對會計這一職業有深入了解,讓學生體驗到自己的能力和潛力,有助于他們重新獲得學習專業課的信心和勇氣。
【會計學原理的內容】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