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施工人誤機理研究論文
摘要:隨著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推進,全面推進綠色建筑行動成為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首要任務之一,隨之而來的是節節攀高的事故發生率。根據各相似領域事故特點,人因事故為安全事故主要組成。本文從綠色建筑施工階段人誤機理出發,結合綠色建筑施工特點,提出人因事故產生原因的三大類影響因素,即個體、組織、環境,最終總結人誤行為機理。
關鍵詞:綠色建筑;人誤機理;個體組織;環境
一、綠色建筑與人誤
1990年,Fleishman將人誤(HumanError)定義為:人不能精確地、恰當的、充分的、可接受的完成其所規定的績效標準。隨著工業的發展,著名心理學家Reason將人誤定義為:表示那些背離意向計劃或規程序列的人的行為,或者是人的意向計劃或動作,沒有取得他所期望的結果或沒有達到其預期的目標,而這種失敗并不能歸因于某種外力的干預。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的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綠色建筑在施工過程中需要使用符合標準的施工工藝、建筑材料等,由此綠色建筑的施工難度進一步加大。據美國有關機構1995年統計,當今世界上所有人——機系統失效中,約有70%-90%直接或間接源于人的.因素。因此本文將研究綠色建筑施工階段人誤機理。
二、綠色建筑施工階段人誤行為決定因子
根據瑟利模型,人的行為在系統中是一個不斷重復、反饋的組合,在這個過程中會受到情景環境因素的影響,其復雜性使得人的行為難以估量,其變化也受到了多重因素影響。結合綠色建筑特點,假設系統設備運行狀態正常,本文將人誤行為決定因子分為三類:個體、組織、環境。
1.個體影響因子。個體影響因子分為:生理因素、心理素質、認知功能、知識技能。生理即生物機體的生命活動和各個器官的機能。生理因素包括身材、健康狀況、身體素質、人格及態度傾向。身材及健康狀況并不代表對某些施工工人的歧視,其內涵為更加適合相應工作的身材及健康狀況。身體素質方面,綠色建筑基于其施工特點,某些崗位對施工人員身體素質要求更加嚴格。人格指人員性格、思維方式及習慣,如擁有謹慎性格的施工工人更愿意佩戴安全帽。態度傾向指人員對待規則及管理的態度與是否有違抗傾向,如對約束有抵抗傾向的施工人員更加不愿意遵守規則,對于處罰也持消極態度,沒有改正的意圖。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考慮結合綠色建筑施工特點,心理素質主要包括:情緒控制力、抗壓力、反應力、應變力與人際心理控制能力。其中人際心理指個體為了保持某種在其他人眼中的特定社會形象,而使自己刻意產生符合該形象行為的心理,這是一種人際交往需求。如本身作為傳統施工專家,后重新作為新手進入綠色建筑施工環境中,為了保持專家形象而不加思考以舊經驗操作,則易導致事故發生。知識技能包括專業技術技能、處理事故經驗與擴充知識能力三方面。越來越多的綠色建筑項目又增加了非技術工人的就業機會,加劇了整個行業技術不規范的情況,從而導致某些具有特定風險的綠色施工技術更加危險,也成為了事故頻發的原因。認知功能是指人們熟練運用知識的能力包括記住新知識的能力和從豐富的知識庫中追憶知識的能力,主要包括:記憶、語言、視空間、執行、理解、判斷及決策。
2.組織影響因子。人作為人——機系統的一部分,其生理因素、心理素質、知識技能及認知功能等固然會影響整個系統運作,但人并不是在系統中孤立存在,任何個體的失誤都存在于客觀情景中,客觀情景可看作組織與環境的綜合產物。以組織人誤為基礎,本文認為組織影響因素可分為組織功能、組織結構、組織文化。組織功能在本文中意義為,組織在影響個體安全行為方面所進行的一系列活動。根據PDCA循環思想主要包括:計劃、處理、溝通、協調、反饋、決策、控制與監督,并以上述活動的正確性、及時性與執行情況作為衡量指標。綠色建筑比較傳統建筑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新材料新工藝的使用使得整個系統運作更為復雜,各組織層級之間矛盾日益顯現,且工期壓力為建筑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綠色建筑在施工階段不確定高尤其加重了此情況,這說明原有的組織結構急需更新。那么對待綠色建筑專屬的組織結構,本文中組織結構包括:組織層級、傳遞流程、組織規則三方面。組織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為組織所特有的、且為組織多數成員共同遵循的最高目標價值標準、基本信念和行為規范等的總和及其在組織中的反映。具體地說,組織文化是指組織全體成員共同接受的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團隊意識、思維方式、工作作風、心理預期和團體歸屬感等群體意識的總稱。
3.環境影響因子。綠色建筑的推廣使得建筑施工環境明顯區別于傳統建筑,施工過程中環境導致安全風險大大增加。本文認為環境影響因素包括:社會環境、自然環境、施工作業環境。其中施工作業環境為影響重點因素。社會環境屬于宏觀環境,主要對施工階段可能改變環境的因素(施工材料、方法等)造成影響,也會對施工人員心理產生影響(態度、傾向)。本文將社會環境分為三類:政策環境、媒體環境與群眾環境。政策環境指國家政策傾向,國家推廣并實施優惠政策的施工材料及手段更易被企業所接受。媒體環境將引導社會輿論導向,最終影響企業在施工階段的決策。群眾環境則是一般群眾對綠色建筑材料等的認可程度,作為消費者,其選擇將對企業選擇造成直接影響。自然環境是環繞人們周圍的各種自然因素的總和,是一切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的、自然形成的物質、能量和現象的總體。根據可持續發展的需要,綠色建筑的選址與傳統建筑有所不同,因此其面對的自然環境也有所差異。在場址選擇上,設計階段被要求考慮其水體、土地污染情況,與公共交通、設施、綠地空間等的距離,以上因素不僅影響最終居住者的居住感受,在施工階段也將影響施工人員作業。施工作業環境為微觀概念,指由于施工地點、材料及技術綜合而形成的特定環境,是作業場所中環繞施工人員的所有因素的總和,其作為施工人員時刻接觸的對象,對施工人員的健康、安全影響不容小覷。主要分為:暴露環境、作業接觸、設備環境、技術環境。暴露環境指施工人員時刻暴露的特定環境,在此主要指大氣環境。作業接觸指施工人員由于工作需要而主動接觸的材料物質,該物質可能成為過敏原或引發中毒。設備環境指施工作業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設備對施工人員產生的影響,其主要表現為加重了施工人員的身體負荷。技術環境指綠色建筑設計要求而產生的對施工人員的影響,主要表現為需要的高危作業環節增加。
三、人誤行為機理總結
人誤事件的發生,其行為主導者為個體,個體的各項特性及其變化導致了人誤事件的發生。組織因素作為“潛在錯誤”存在于整個系統中,組織決策將對環境的改變產生作用,由組織產生的管理錯誤對其中個體產生影響,對人誤的發生有促進作用。環境包圍所有組織與個體,是一切直接或間接影響人類的能量和現象的總和,其作為人誤事件發生的條件存在。宏觀環境因素對組織功能的實現、組織結構的架構、組織文化的形成產生影響,微觀環境直接作用于個體,影響施工人員生理、心理變化,從而對個體產生人誤行為發生作用。由此,在個體、組織、環境三種因素作用下,最終導致了人誤事件的發生。
【綠色建筑施工人誤機理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