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論文
引言
工程力學是理論性非常強的專業基礎課,在工程實際中發揮巨大的作用,因此該課程被列為高等院校理工科學生的專業必修課。但該課程同時具備抽象性和繁瑣性,對學習者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因此該課程又成為理工科學生的困難課程。根據課程特點和學生綜合能力,增強學習興趣、降低困難程度、提高教學質量,成為工程力學教師急需解決的難題。而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是否緊隨時代發展,是否滿足教學規律又成為其關鍵所在。本文結合實際,對當前工程力學的教學方法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1翻轉課堂教學法
1.1翻轉課堂教學法概念
“翻轉課堂”是目前高等院校著力研究與推廣的一種新型教育方法。翻轉,即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思路,在新的教學過程實施中,學生首先利用網絡視頻資源自主學習,解決課前老師設計的任務清單中的任務,并進行小組成員成果匯總。同時,以電子作業的形式做一定數量的練習,成員之間可以進行分工協作。對于復雜程度較高、難度較大的問題,老師通過網絡予以幫助,并不現場解答。學生通過具體的教學項目進行學習,教師則因人而異給予答疑。
由此可以看出,翻轉課堂是一種質變式的教學新模式,完全顛覆了傳統的教學順序和教學主題。教師的“教”變為了“打掃戰場”,而學生的“學”則變成了“先頭部隊”。“翻轉課堂”使學生成為教學實施的核心,是教學能否順利進行、能否取得優質教學質量的關鍵,而教師則轉變為學習過程的組織者、輔助者和學習搭檔。通過這種新的學習方法,老師和學生亦師亦友,教學相長,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表現意識,最終達到本課程教學質量的提升。
1.2工程力學課程應用翻轉課堂教學的設計
實驗證明,實現“翻轉課堂”主要在于設計一個合理可行的“任務清單”。所謂“任務清單”,是指教師提前設計的指導學生在課前進行學習的任務書,以表格的.形式呈現。下面以工程力學課程中平面彎曲內力章節為例,制定教學內容,具體展示翻轉課堂教學法實施過程,見表1。
2思維導圖教學法
2.1思維導圖教學法含義
思維導圖,又叫心智圖,是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思維導圖以發散性思考模式為基礎,不僅能提供一個快速有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工具,而且在聯想與創意,問題解決與分析等方面,往往會產生令人驚喜的效果。工程力學是一門理論課程,在教學實踐中,學生很可能因為過多的復雜的概念、定理、規律和公式,從而對工程力學的學習感到模糊不清甚至很快就會忘記。通過思維導圖教學法,采用圖文并茂的技巧,把教學內容的各級主題和相關的圖片表現出來,利用圖片建立學生的知識體系,利用閱讀、思維的規律,協助學生進行學習。
2.2思維導圖教學設計
現以工程力學課程“靜力學”篇章為例,在講述該部分內容時,建立了如圖1所示的思維導圖,系統展示該方法在教學中的使用。
2.3思維導圖教學注意事項
思維導圖教學法是目前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但是思維導圖教學法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授課教師在使用該方法時基本是以脫稿的形式講解,而且期間還要穿插相應的知識內容和輔助材料,同時熟練掌握知識分支的轉化和環環相扣,使整個導圖所涉及的內容融為一體,呈現給學生一幅四通八達的高速信息立交橋,這對教師的知識儲備和內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在通過此種方法學習知識時,必須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全局觀和高效的吸收能力,并且要勤于預習。一旦某一分支出現知識斷層,導致的后果就是所謂的信息立交橋將坍塌,方法優勢將不復存在。
3項目化教學法
3.1項目教學法概念
項目化教學法初現在著作《項目教學法》中,其主要思想是依據教學培養目標,打破教材教學順序,重組教學內容,將知識點融匯于若干可操作性的項目設計中,然后圍繞具體項目展開教學。
項目化教學秉承“以項目為載體,以任務為驅動,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技能同步進行”的原則,通過一系列連續性項目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兩者相輔相成,最終提高了教學質量,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3.2工程力學課程項目化教學過程
現在以表單中項目五為例,體現項目化教學的教學流程:一、項目引入:以院級精品課程《機械設計基礎》單元內容和現實生活中的具體事例為切入點,引入本次課堂教學的內容“剪切與擠壓的計算”,并且以任務的形式明確學習的主要內容:如何計算;二、知識講解:教師以PPT的形式,給學生介紹任務進行的輔助知識資訊,如螺栓連接的相關知識、剪切與擠壓的發生條件等,在理論上予以指導,避免出現知識盲區或“誤入歧途”;三、分組討論:各小組通過對分發到手的螺栓連接件,通過討論的形式,對任務進行“破解”工作,教師不要干涉學生的工作,但需巡回指導,及時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解疑答惑;四,成果展示:各小組根據自己的討論,按照任務清單,依次展示一下本小組對任務的完成情況,明確本組的觀點;五、考核評價:對各小組的成果進行考核,評選出優秀作品,并以此對學生工作進行評價;六、歸納總結:教師針對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的情況,結合任務,提出優化方案,并修正過程中的細節錯誤,讓學生在課本知識掌握的同時,提前了解行業規范、明確崗位能力要求,并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和開拓創新的能力。
總之,教學方法的恰當與否決定著一堂課的成敗,影響著一門課程的發展,而教學過程中往往是多種方法的綜合使用才會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作為教育者,我們要不斷的思考和研究,改進我們的教育方法,創新我們的教育理念,為我們的現代化教育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張定華.工程力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徐成福,王先,謝云峰.淺談高職高專《工程力學》教學方法的改革[J].科技信息,2010.
[3]姜韶華,李長恩.《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方法探索[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12.
【工程力學課程教學法的探索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