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軟件體系結構試題及參考答案
試題在軟件體系結構課程的學習中起到了測試的作用。以下是陽光網小編要與大家分享的軟件體系結構試題及參考答案,供大家參考!
軟件體系結構試題及參考答案(一)
面向對象的方法優勢體現在( ABD )
A. 簡化軟件開發過程
B. 支持軟件復用
C. 提高軟件運行效率
D. 改善軟件結構
用戶界面設計中的三條“黃金規則”是( ABC )
A. 使系統處于用戶控制之中
B. 減少用戶的記憶負擔
C. 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D. 保證用戶的易學性
用戶界面的分析和設計過程是迭代的,其中包括的活動是( ABCD )
A. 用戶、任務以及環境的分析和建模
B. 界面設計
C. 界面實現
D. 界面確認
界面確認需要注意三個方面( ABC )
A. 界面正確完成了用戶的任務,適應用戶的任務變化
B. 易學性和易用程度
C. 用戶的接受程度
D. 用戶的習慣
用戶界面分析時通常采用的信息獲取方式包括( ABCD )
A. 用戶會談
B. 銷售人員信息采集
C. 市場分析
D. 用戶支持人員信息收集
( C )把完成一個特定功能的動作序列抽象為一個過程名和參數表
A. 數據抽象
B. 動作抽象
C. 過程抽象
D. 類型抽象
( A)把一個數據對象的定義抽象為一個數據類型名
A. 數據抽象
B. 動作抽象
C. 過程抽象
D. 類型抽象
軟件體系結構設計需要考慮以下( ABCD )
A. 適用性
B. 結構穩定性
C. 可擴展性
D. 可復用性
9. 模塊設計時應該考慮(AB )
A. 模塊功能獨立
B. 模塊信息的隱藏
C. 模塊接口的簡單
D. 模塊實現簡單
10. 一個完整的軟件設計的`主要活動包括有( ABCD )
A. 體系結構設計
B. 界面設計
C. 模塊/子系統設計、
D. 數據模型、過程/算法設計等
11. 模塊化是指把一個復雜的問題分割成若干個可管理的小問題后,更易
于理解,模塊化正是以此為依據的,在劃分模塊的過程中應該考慮到( ABC )
A. 模塊的可分解性、可組裝型
B. 模塊的可理解性、連續性、
C. 模塊保護
D. 盡可能低分割模塊,使得問題的難度降到最小
軟件體系結構試題及參考答案(二)
1. 什么是軟件工程?構成軟件工程的要素是什么?
軟件工程是將系統化的、規范的、可度量的方法應用于軟件的開發、運行和維護過程,即將工程化應用于軟件開發和管理之中,對所選方法的研究。軟件工程的要素由方法、工具和過程組成。方法支撐過程和工具,而過程和工具促進方法學的研究。
2. 什么是軟件生存周期?軟件開發過程模型與軟件生存周期之間是何關系?
軟件產品從形成概念開始,經過開發、使用和維護,直到最后退役的全過程叫軟件生存周期。軟件開發過程模型表示軟件開發中各個活動的安排方式,出來軟件開發各個活動之間 關系,是軟件開發過程的概括,是軟件工程的重要內容,其為軟件管理提供里程碑和進度表,為軟件開發過程提供原則和方法,其包括有以軟件需求完全確定為前提的瀑布模型,以漸進式開發模型的原型和螺旋模型,以形式化開發方法為基礎的變換模型。
3. 敘述軟件設計在軟件工程中所處的位置和重要性
位置:軟件需求分析--------需求規格說明------軟件設計------設計文檔-
-----------軟件編碼
總要性:(1)、是對軟件需求的直接體現。
(2)、為軟件實現提供直接依據
(3)、將綜合考慮軟件系統的各種約束條件并給出相應方案
(4)、軟件設計的質量將決定最終軟件系統的質量。
(5)、及早發現軟件設計中存在的錯誤將極大減少軟件修復和維護所需的成本。
4. 軟件設計應該包含哪些要素?
軟件設計應該包含:目標描述、設計約束、產品描述、設計原理、開發規劃、使用描述。
5. 簡述UML的特點和用途。、
答:為使用者提供了統一的、表達能力強大的可視化建模語言,以描述應用問題的需求模型、設計模型和設計模型。
提供對核心概念的擴展機制,用戶可加入核心概念中沒有的概念和符號,可為特定應用領域提出具體的概念、符號表示和約束。
提供于實現語言和支持所有的方法學,覆蓋了面向對象分析和設計的相關概念和方法學。
獨立于任何開發過程,但支持軟件開發全過程。
提供對建模語言進行理解的形式化基礎,用元模型描述基本語義,OCL描述良定義規則,自然語言描述動態語義。
增強面向對象工具之間的互操作性,便于不同系統之間的集成。 支持較高抽象層次開發所需的各種概念,如協同、框架、模式和構件等,便于系統的重用。
6. 在面向對象開發方法中,對象、類、繼承、聚集、多態、消息等概念
分別指什么?
答:對象:是現實世界中個體或事物的抽象表示,是其屬性和相關操作的封裝。
類:是某些對象的共同特征的表示。
繼承:類之間的繼承關系是現實世界中遺傳關系的直接模擬,它表示類之間的內在聯系以及屬性和操作的共享,即子類可以沿用某些父類的特征。 聚集:除遺傳關系外,現實世界中還普遍存在著部分-整體關系。
多態:指在父類及其子類中,對接口的定義形式相同,卻可以對相應多種接口的實現形態。
消息:消息傳遞時對象與其外表世界相互關聯的唯一途徑。
7. UML的結構建模和行為建模有何區別?
答:結構建模被稱為靜態建模,主要用來描述系統中包含的元素以及元素之間的關系。結構建模中的視圖可以對各個層次和階段的軟件進行刻畫。這些模型對系統的邏輯結構或物理結構進行描述,并不涉及系統的動態行為和過程。 行為建模被稱為動態建模,它主要用來刻畫系統中的動態行為,過程和步驟。UML行為建模中提供的視圖可以從不同側面來描述軟件系統的動態過程。結構建模對系統中的元素及其關系進行描述,而行為建模對這些元素完成特定任務的過程進行描述,兩者相互結合就能夠完成描述整個系統的特性。
8. 與傳統開發方法相比,面向對象開發方法有何優勢?
(1)、簡化軟件開發過程 (2)支持軟件復用(3)改善軟件結構
9. 簡述抽象與逐步求精在軟件設計中的意義。
答:軟件設計的困難隨著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不斷增大,抽象是管理,控制復雜性的基本策略。使用抽象技術便于人們用“問題域”本來的概念和術語描述問題,而無須過早地轉化為不熟悉的結構。而后不斷的具體化,不斷地用更接近計算機域的語言描述問題;最后在最低的`抽象級別上給出可直接實現的“問題解”,即程序。
10. 簡述模塊化與信息隱藏在軟件設計中的意義。
答: 模塊化即把軟件劃分為可獨立命名和訪問的部件,每個部件成為一個模塊。模塊化以“分治法”為依據,即將一個復雜的問題分割成若干個可管理的小問題后,更易于求解。模塊因其可分解性、可組裝性、可理解性、連續性及模塊保護使軟件管理更簡單有效。而且一個模塊技術研發失敗不會影響到另一個模塊的技術研發,這樣就大大降低了產品整體研發的風險。信息隱藏是指在設計和確定模塊時,使得一個模塊內包含的特定信息(過程或數據)對于不需要這些信息的其他模塊來說,是透明的。不僅支持模塊的并行開發,而且還可以減少測試和后期維護的工作量。此外,整個系統欲擴充功能也只需“插入”新模塊,原有的多數模塊無需改動,提高了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11. 內聚度、耦合度分別指的是什么?為什么軟件設計要追求高內聚、低耦合?
答:內聚度是一個模塊內部各成分之間關聯程度的度量。
耦合度是模塊之間依賴程度的度量。
高內聚,低耦合的系統具有更好的重用性,維護性,擴展性,可以更高效的完成系統的維護開發,持續的支持業務的發展,而不會成為業務發展的障礙。
12. 軟件設計過程中包含哪些主要活動?分別介紹這些活動的主要目標。 答:a、軟件設計計劃:明確設計過程的輸入制品并使其處于就緒狀態,定義設計過程的目標、輸出制品及其驗收準則,確定覆蓋設計過程中各個階段的全局性設計策略,分配設計過程相關人員職責,針對設計過程中的活動制定工作計劃。
b、體系結構設計:建立軟件系統的體系結構,有時也稱“頂層架構”。 c、界面設計:為用戶使用目標軟件系統以實現其所有業務需求而提供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
d、模塊/子系統設計:確定模塊的接口定義,設計內部結構。明確協作關系。
e、過程/算法設計:對模塊內部的工作和執行過程進行描述,給出有關處理的精確說明。
f、數據模型設計:確定設計模型中需要持久保存的數據條目,基于關系數據模型設計這些數據條目的組織方式,必要時還需要設計特定于本軟件項目將采用的關系數據庫管理系統的優化機制,以提高持久數據操作的性能。
13. 為什么軟件設計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
答:設計者不可能一次就能完成一個完整的設計,軟件設計肯呢剛是一個多次反復的過程,在設計過程中,需要不斷的添加設計要素和設計細節,,并對先前的設計方案進行修正。
14. 哪些要素可以用來評價軟件設計的質量
答:1、結構良好; 2、充分性; 3、可行性; 4、簡單性;
5、實用性;6、靈活性;7、健壯性;8、可移植性;9、可復用性;
10、標準化
15. 軟件設計的質量對最終軟件產品和軟件開發過程會產生哪些影響 答:1、開發效率;2、交付時間;3、風險管理;4、資源使用;5、成本;
6、人員培訓;7、合法性。
16. 可信軟件有什么特點?列舉幾種在生活中常用的可信軟件。 答:特點:可靠性、可靠完全性、保密安全性、可生存性、實時性。
例如:嵌入式軟件系統:飛船導航軟件、武器控制系統。大型分布式系統:銀行網上交易系統、空管系統。
【軟件體系結構試題及參考答案】相關文章:
計算機體系結構試題及答案03-31
化工制圖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面試試題及參考答案12-09
商法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數字邏輯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電力拖動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商法期末復習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商法考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
資產評估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