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在线精品一级A片-国产另类欧美-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一-我要找美国一级片黄色|www.zheinei.com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及答案

時間:2024-08-28 02:26:51 期末試題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及答案

  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結束之后,會有一次考試。你知道怎么寫出試題上的正確答案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及其參考答案,歡迎閱讀!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及答案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

  一、名詞解釋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

  2、系統性原則

  3、科學小制作

  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

  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材料

  6、科學

  7、學前兒童教育活動

  8、偶發性科學活動

  9、觀察法

  10、科學教育

  11、小實驗

  12、技術

  13、行為核對

  14、內容選編的科學性原則

  15、作品分析法

  16、時代性要求

  二、填空題

  1、科學技術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產力功能。

  2、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擇與編排的具體方法主要有三種:

  (1)是以季節為主線選編內容;

  (2)是采用單元式選編內容;

  (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學前兒童的科學”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學的,前者是以動作邏輯為基礎,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為基礎。

  4、學前兒童就是指輔助科學教育進行的,用來幫助兒童進行科學學習的各種工具。

  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內容突出體現了以下三個方面的觀點:第一是強調以探究為中心的科學觀;第二是強調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作用觀;第三是強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選擇科學教育材料的原則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豐富性層次性等。

  7、正式量具測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物體進行測量。

  8、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年齡階段目標,是指根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總目標確立的、按學前兒童年齡階段劃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為了鼓勵學前兒童的探索活動,家庭成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勵學前兒童的探索活動:

  (1)關心學前兒童的探索活動;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參與學前兒童的探索活動。

  10、測量的類型包括觀察測量、非正式測量和。

  11、教師在指導與實施散步活動時,制定的活動計劃,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在“不同衣料的服裝”的活動設計中,有科學教育、美術教育和語言教育,這是根據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要求而設計的。

  13、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的意義是:

  (1)評價是控制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質量的手段;

  (2)評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評價是改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依據。

  14、依據反映層次的系統性,知識可以分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理論知識。

  15、的方法是指在科學教育過程中,運用低幼文學作品等作為科學教育活動的內容和手段,以達到提高學前兒童科學素養目的的一種方法。

  16、科學教育中的“_________________”是指學前兒童所在地區或鄰近地區中,可以利用于科學教育內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環境和社會組織等。

  17、教師在指導學前兒童觀察事物的同時,應根據觀察對象的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教給他們一些最基本的觀察方法。在學前階段,主要是學習法、比較觀察法和典型特征觀察法。

  18、在古代,雖然兒童科學教育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一般的勞動人民子女仍然在_______________接受科學教育。

  19、區角活動中材料和設備的設計是關鍵,在設計材料和設備時,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還應考慮以下幾點:材料的層次性、材料的新穎程度、材料的易理解性、材料的、材料的探索性。

  20、科學教育選編的內容必須符合學前兒童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發展水平,使他們在教師的支持下,通過一定的努力能夠達到教育目標。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擇的的要求。

  21、是通過評價者與被評價者當面問答,來獲取信息的一種評價方式。

  22、在選擇飼養的內容時,應選擇一些比較溫順,對飼料要求不高,不宜死亡的小動物,其根據是。

  23、在設計科學教育活動目標時,其內容和要求在方向上應與___________________相一致。

  24、古代的兒童科學教育,往往和緊密結合。

  25、在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新進展中,科學教育內容是基于學前兒童的___________來建構的。

  26、注意內容必須符合科學原理,不能違背科學事實,這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擇的要求。

  27、組織開展幼兒園生命教育活動時應遵循體驗性原則、人文性原則和原則。

  28、1935年,由雷震清副教授編寫的《》一書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本供教師用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理論書籍。它全面地闡述了向學前兒童介紹自然的目的、教材內容、教學原則、方法和設備等內容。

  29、科學區角活動的內容一般可分為下列幾類:觀察閱讀類、、操作實驗類、制作創造類。

  30、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目標按其縱向結構,一般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即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總目標、年齡階段目標、和活動目標等四個層次。

  31、以認識冬季為主線,將科學教育中與之有關的內容集中編排,這是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選編幼兒科學教育內容。

  32、早期科學閱讀作品,應該圍繞展開其情節,使兒童通過閱讀能對周圍事物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

  33、是指在幼兒園的室內、廊沿或活動室的一角,供飼養小動物、栽培植物、陳列兒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實驗用品等的場所,是學前兒童開展區角科學活動的地方。

  34、學前兒童在較長的時間內,持續地對某一物體或現象進行系統的觀察,對其質和量兩方面的發展變化過程有較完整的認識,這種觀察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

  3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評價;二是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評價。

  36、美國的“ ”,這是一個內容廣泛和全面的科學教育改革計劃。

  37、把青菜、西瓜、桔子、蘿卜、香蕉等放在一起,讓兒童進行分類:青菜、蘿卜等都是蔬菜,西瓜、桔子、香蕉等都不是蔬菜,這是分類。

  三、選擇題

  1、不屬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總目標的是()。

  A、科學情感和態度方面的目標    B、科學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標

  C、科學知識方面的教育目標     D、科學教育年齡階段目標

  2、長期系統性觀察主要在哪個年齡段進行()。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3、在觀察前依據所需觀察的目標制定觀察核對表,調查者根據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對照表中的各項目逐條檢核,并在符合的條目上做出記號并進行評定的是()。

  A、觀察核對     B、行為核對

  C、觀察評價     D、行為評價

  4、下列主要內容中,不屬于以季節為主線選編的內容是()。

  A、季節       B、常見動物

  C、風土人情     D、常見植物

  5、不采用通用的量具,而是運用一些自然物,對物體進行直接測量的方法是()。

  A、非正式量具測量     B、正式量具測量

  C、觀察測量        D、普通測量

  6、“學習使用準確量具進行測量”,是哪一個年齡階段的教育目標()。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7、不屬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常用的評價方式是()。

  A、觀察法     B、問卷法

  C、實驗法     D、作品分析法

  8、下列選項中不符合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選編原則的是()。

  A、科學性     B、啟蒙性

  C、系統性     D、環境性

  9、提出認知發展階段理論的是()。

  A、加涅      B、皮亞杰

  C、布魯納     D、布魯姆

  10、“做中學”科學教育項目起源于()。

  A、法國     B、美國

  C、中國     D、德國

  11、下列活動中,不屬于區角活動的是()。

  A、美工區活動     B、音樂區活動

  C、科學區活動     D、遠足活動

  12、要求學前兒童按事物的外形特征或量的差異來進行分類發生在()。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13、用于科學教育的文藝作品范圍很廣,主要有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屬于藝術作品的是()。

  A、圖片     B、歌曲

  C、謎語     D、科普畫冊

  14、從各種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選出水果來,這種分類是()。

  A、挑選分類     B、感知分類

  C、二元分類     D、多元分類

  1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教師的語言應具有()。

  A、活動性、形象性、邏輯性、目的性

  B、目的性、開放性、啟發性、邏輯性

  C、形象性、開放性、啟發性、邏輯性

  D、啟發性、形象性、邏輯性、目的性

  16、用于科學教育的文藝作品范圍很廣,主要有文學作品和藝術作品,下例作品中不屬于文學作品的是()。

  A、科學詩     B、科學故事

  C、謎語     D、科普畫冊

  17、提出兒童概念發展理論的是()。

  A、加涅       B、皮亞杰

  C、維果茨基     D、布魯姆

  18、家庭兒童科學教育具有以下明顯的特點()。

  A、個別性、隨機性、靈活性、潛移默化性

  B、個別性、潛移默化性、開放性、靈活性

  C、親密性、開放性、潛移默化性、靈活性

  D、潛移默化性、聯系性、隨機性、靈活性

  19、幼兒園科學教育評價是一種什么樣的系統,可以用來判斷科學教育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是否有效,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以確保科學教育的質量:()。

  A、督導——反饋系統     B、評價——督導系統

  C、反饋——校正系統     D、校正——督導系統

  20、學前兒童通過眼睛、手等感官來測量物體,這種測量方式是()。

  A、普通測量       B、觀察測量

  C、正式量具測量     D、非正式量具測量

  21、有目的有計劃地對被評者行為進行現場觀察或測量,并對觀測結果作出評定的方式是()。

  A、觀察法       B、測量法

  C、自然觀察法     D、自然測量法

  22、“自然”作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出現在我國學前教育體系中是由誰提出的()。

  A、雷震清     B、陶行知

  C、張雪門     D、陳鶴琴

  23、在創編科學游戲時,應注意游戲的()。

  A、趣味性、開放性、活動性、科學性

  B、規則性、趣味性、科學性、開放性

  C、開放性、科學性、趣味性、整合性

  D、科學性、規則性、趣味性、活動性

  24、下面哪一個不屬于幼兒園園地()。

  A、種植園     B、飼養角

  C、自然角     D、氣象角

  25、把一堆物品放在一起進行分類:黃瓜、羅卜都是蔬菜,蘋果、紅棗、梨都不是蔬菜,這是()。

  A、挑選分類    B、二元分類

  C、感知分類    D、多元分類

  26、各年齡段進行比較性觀察時要求有所不同,比較物體明顯不同點的要求應主要放在()。

  A、2~3歲     B、3~4歲

  C、4~5歲     D、5~6歲

  27、幼兒愛向成人提出各種有關自然界的問題,他們問“月亮為什么是圓的?”這類問題屬于()。

  A、簡單性問題     B、操作性問題

  C、理論性問題     D、直白性問題

  28、以下物品中可以作為學前兒童自然測量工具的是()。

  A、繩子     B、秤

  C、直尺     D、鐘表

  29、專門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不包括()。

  A、集體教學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B、區角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C、偶發性科學教育活動        D、游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30、滲透的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包括()。

  A、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教育、游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偶發性的科學教育

  B、集體性的科學教育、游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其它教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C、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教育、偶發性的科學教育、其它教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D、日常生活中的科學教育、游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其它教育活動中的科學教育

  31、從各種水果、蔬菜、花卉中挑選出水果來,這種分類是()。

  A、挑選分類     B、感知分類

  C、二元分類     D、多元分類

  32、各年齡階段進行比較性觀察時要求有所不同,5—6歲年齡班的要求是()。

  A、比較物體明顯的不同點     B、比較物體的不同點

  C、比較物體的相同點       D、比較物體的不同點和相同點

  33、不屬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分類目標的是()。

  A、科學知識教育目標        B、科學能力、方法教育目標

  C、科學情感、態度教育目標     D、科學教育活動目標

  34、下列科學活動中,屬于偶發性科學活動的是()。

  A、制作玩具       B、制作昆蟲標本

  C、觀察螞蟻搬家     D、觀察大霧天氣

  35、下列評價中,不屬于對學前兒童發展評價的是()。

  A、學前兒童科學知識、經驗的評價

  B、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過程的評價

  C、學前兒童科學方法及能力的評價

  D、學前兒童科學情感和態度的評價

  36、下列環節中,不屬于“做中學”活動的基本環節是()。

  A、設置情境             B、采集樣本

  C、記錄信息并得出結論        D、提出問題

  四、問答題

  1、操作材料對學前兒童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2、科學經驗與科學概念的區別與聯系?

  3、簡述科學與技術的區別。

  4、簡述在觀察方法的運用過程中應注意哪幾點?

  5、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依據有哪些?

  6、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具有什么特點?

  7、簡述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新進展?

  8、科學活動中的材料應如何投放?

  9、簡述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確定的原則?

  10、請結合實例說明教師在學前兒童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扮演的角色?

  11、散步活動實施與指導的要點是什么?

  12、請結合實例說明“做中學”對學前兒童的意義?

  13、在進行區角活動的材料設計時,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可靠外,還應考慮哪些因素?

  14、如何正確對待學前兒童的好奇好問?

  15、什么是“STS”教育?幼兒園“STS”教育的特點有哪些?

  16、以實例說明觀察活動的指導要點?

  17、什么是社會資源?社會資源的范圍包括哪幾個方面?

  18、簡述科學玩具與游戲的運用?

  19、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社會資源在選擇與利用時應注意哪些方面?

  五、設計題

  1、根據給出的活動主題,設計一個科學教育活動,并以理論說明其中活動目標的設計思路。如為幼兒園大班設計一個“認識水”的科學教育活動。

  2、請設計一個區角活動,并說明其中活動材料和設備的設計思路。

  3、請用設計一份以《莊稼的好朋友——青蛙》為主題的中班科學教育活動方案,并對其中方法的設計進行說明。

  4、請設計集體科學教育活動“小汽車嘀嘀嘀”(中班),并說明其中活動目標的設計思路?

  5、請用設計一份以《會變色的青蛙》為主題的大班科學教育活動方案,并對其中方法的設計進行說明。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答案

  一、名詞解釋

  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環境:是指為了促進學前兒童的科學素養的發展,由教育者創設、規劃的一種具有科學教育價值的環境。

  2、系統性原則:是指選編的科學教育內容是按照由近及遠、由簡到繁、由具體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認知規律編排。

  3、科學小制作:就是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下,用紙、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無毒無害的廢舊材料制作各種簡單的玩具或陳列品,使兒童在這種動手動腦的活動中積累簡單的科學經驗,掌握一些粗淺的科技知識和操作技能。

  4、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評價:是以科學教育為對象,根據一定的目標,采用一切可行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現象及其效果進行測定,分析目標實現程度,做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5、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材料:是指輔助科學教育進行的,用來幫助兒童進行科學學習的各種工具。

  6、科學:是關于自然、社會和思維的知識體系,是社會實踐經驗的總結,并在社會實踐中到檢驗和發展。

  7、學前兒童教育活動:是指有目的、有計劃引導兒童活動的,多種形式的教育過程。

  8、偶發性科學活動:是指學前兒童由外界情景誘發引起,并圍繞著偶然發生的科學現象展開的一種科學探索活動,是科學教育中特有的一種活動。

  9、觀察的方法:是指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和啟發學前兒童運用多種感官,去感知客觀世界的事物與現象,使之獲得具體的印象,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種方法。

  10、科學教育:是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學素質的教育。具體地說,科學教育是系統傳授數學、自然科學知識,實現人的科學化的教育活動。

  11、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中實驗的方法:是在人為控制條件下,教師或學前兒童利用一些材料、儀器或設備,通過簡單演示或操作,對周圍常見的科學現象加以驗證的一種方法。

  12、技術:

  ①泛指根據生產實踐經驗和自然科學原理而發展成的各種工藝操作方法與技能。

  ②除操作技能外,廣義的還包括相應的生產工具和其他物質設備,以及生產的工藝過程或作業程序、方法。”

  13、行為核對:是在觀察前依據所需觀察的目標,確定觀察內容,并制定一個觀察核對表。評價者根據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對照觀察核對表中的各個項目逐條檢核,并在符合的條目上做記號,并進行評定的一種方式。

  14、內容選編的科學性原則:是指選擇的內容必須符合科學原理,應從自然界的整體出發,根據客觀規律,正確解釋學前兒童周圍生活中的有關的自然現象和自然物。

  15、作品分析法:是根據學前兒童的各種作品(圖畫、泥塑、所編故事、兒歌等)分析學前兒童科學素養發展水平的一種方法。

  16、時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據時代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來選編科學教育內容,使選編的內容跟上時代與科學技術的發展,面向現代化。

  二、填空題

  1、認識功能

  2、根據科學教育的各個領域選編內容

  3、形式邏輯

  4、科學教育材料

  5、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觀

  6、材料的可操作性

  7、標準量具

  8、中、短期發展目標

  9、為探索活動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

  10、正式測量

  11、粗而靈活

  12、整合性

  13、積累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經驗的重要途徑

  14、經驗知識

  15、文學藝術

  16、社會資源

  17、順序觀察法

  18、家庭中

  19、豐富性

  20、啟蒙性

  21、訪談法

  22、學前兒童年齡小,操作技能差

  23、階段目標和終期目標

  24、識字教育

  25、生活背景

  26、科學性

  27、整合性

  28、幼稚園的自然

  29、科學玩具類

  30、單元目標

  31、以季節為主線選編內容

  32、一個科學現象或概念

  33、自然角

  34、長期系統性觀察

  35、對學前兒童發展

  36、2061

  37、二元

  三、選擇題

  1、D   2、D   3、B   4、C   5、A

  6、D   7、C   8、D   9、B   10、B

  11、D   12、B   13、C   14、A   15、D

  16、D   17、C   18、A   19、C   20、B

  21、A   22、D   23、D   24、C   25、B

  26、C   27、C   28、A   29、D   30、D

  31、A   32、D   33、D   34、D   35、B

  36、B

  四、問答題

  1、(1)操作材料是學前兒童學習科學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進學前兒童智力的發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養學前兒童積極的情感及意志力。

  2、在科學學習過程中,學前兒童初級科學概念的形成,依賴于科學經驗的獲得。脫離了科學經驗的概念學習是不可行的,科學經驗是學前兒童形成初級的科學概念的基礎,科學經驗影響著初級科學概念的內涵,并有效地豐富和發展著學前兒童的初級科學概念。相反,如果只是重視科學經驗的獲得,而忽視科學概念的形成,顯然也是不合適的。在科學學習中,不能遷就學前兒童思維的具體形象性,不能滿足于感知表面現象,而要努力引導學前兒童整理零散的知識經驗,促進初級的科學概念的形成,并逐漸提高概念水平,促進學前兒童抽象邏輯思維的萌芽與發展。

  3、(1)科學是以認識自然為目的,而技術是以改造自然為目的。

  (2)科學回答的是“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而技術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樣做”的問題。

  (3)科學是發現新知識的過程,而技術是創造、發明新產品的過程。

  4、(1)盡可能進行現場的觀察;(2)調動學前兒童的各種感官參與觀察;(3)引導學前兒童多角度地觀察事物與景象;(4)指導學前兒童學習觀察方法。

  5、(1)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心理學依據;(2)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社會據;(3)確定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學科依據。

  6、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1)在引導學前兒童了解周圍環境的同時,了解人體自身;(2)讓學前兒童感受技術、崇尚科學;(3)在認識周圍環境的同時,進行環境保護教育;(4)把認識個別物體的屬性和認識物體的多樣性結合起來;(5)從學前兒童的身邊取材。

  7、(1)科學教育的目標是以科學素質為出發點培養學前兒童的完整人格;(2)科學教育內容是基于學前兒童的生活背景來建構;(3)科學教育方法應以學前兒童親自探究的方式進行。

  8、(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確的主題并且緊扣具體活動目標;(2)投放材料難度形成一定的層次;(3)投放材料的開放性;(4)同種材料與多種材料的靈活運用。

  9、全面性與整體性;連續性與一致性;可行性與可接受性;社會性與時代性;辯證統一性。

  10、(1)教師是學前兒童探究性學習活動的支持者;(2)教師是學前兒童探究性學習活動的促進者;(3)教師是學前兒童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參與者;(4)教師是學前兒童探究性學習活動的反思者;(5)教師首先是個研究者。

  11、制定活動計劃,要粗而靈活;明確散步的概念;明確散步的目的;在散步時進行隨機教育。

  12、(1)以兒童的好奇心為基礎,從日常生活出發,更好的了解自然界;

  (2)帶著問題做實驗,探究性的學習的方式,幫助兒童自己建構科學知識;

  (3)對于兒童語言發展與人際交往的促進。

  13、(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的新穎程度;(3)材料的易理解性;(4)材料的豐富性;(5)材料的層次性。

  14、對于學前兒童的這些問題,始終應該持鼓勵、支持的態度,具體可采用以下方法:

  (1)直接回答;(2)引導思考、鼓勵探索;(3)指導閱讀;(4)啟發聯想;(5)留下期待。

  15、“STS”教育是近年來世界各國科學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種新的科學教育構想,以強調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及科學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和發展中的應用,以此為指導思想而組織實施的科學教育。特點:首先,幼兒園“STS”教育必須是建立在學前兒童的經驗層次上的。其次,幼兒園“STS”教育是兒童科學教育的拓展。

  16、盡可能提供實物、實景;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觀察;引導幼兒多角度地觀察事物;指導幼兒學習觀察方法。

  17、科學教育中的“社會資源”是指學前兒童所在地區或鄰近地區中,可以利用于科學教育內容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環境和社會組織等。

  社會資源的范圍可分為下列四個方面:

  (1)自然資源;

  (2)物力資源;

  (3)組織資源;

  (4)人力資源。

  18、(1)在選擇游戲時,應注意游戲的科學性、趣味性、活動性、規則性。

  (2)讓學前兒童有充分活動的機會,師生共同游戲。

  19、(1)選擇適合的社會資源

  選擇時,要充分地考察資源的適應性,包括學前兒童年齡的適應性、內容的適應性、空間的適應性、路線的適應性等問題。

  (2)能配合學前兒童學習能力、興趣及需要選擇時,應以能啟發學前兒童思考的社會資源為佳,不僅如此,所選擇的社會資源還要能引導學前兒童擴大、延續學習的,也就是選擇的科學教育社會資源,不僅在本次教學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誘發孩子再次探索的興趣,或再次觀察的愿望,這樣才能真正對孩子學習科學有利。

  五、設計題

  要求:

  1、格式正確。

  2、目標、內容、活動材料與環境的設計、過程。

  3、內容設計的理由。

  答案略。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環境科學概論試題及答案06-30

教育心理學試題及答案12-29

《幼兒教育學》試題及答案11-02

學前兒童語言教育的讀書筆記12-05

關于科學期末測試試題及答案范例12-09

外企面試經典的試題及答案12-09

《采訪學》試題及答案12-02

國際商法試題及答案06-08

藥物分析試題及答案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