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經典勵志演講稿-2017年俞敏洪勵志演講稿
俞敏洪的演講稿都是能激勵人心的經典演講。下面是陽光網小編整理的俞敏洪經典勵志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俞敏洪經典勵志演講稿1:人要活到點子上
什么叫活到點子上?就是覺得一輩子沒有白活,幸福指數很高,心靈很充實,回頭看自己的人生道路沒有太多的遺憾,如果讓你再重新過一輩子,你還是愿意這樣生活。
這就是活到了點子上。
我的一個朋友有很強的經商能力,他如果做房地產生意的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但他夢想的生活是草原、天空和馬,于是,在撈到第一桶金后,他立刻停止了商場的搏擊,到內蒙古買了一片連綿起伏的草原,然后蓋起一個很美的小度假村,養了十幾匹好馬。每當春天來臨,他就去自己的草場,過起海子想要的典型生活:“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小度假村每年能夠給他帶來一些收入,去掉運營成本后還能剩下十幾萬,用來作為家庭的花銷。他找了一個自己深愛的女人,女人也非常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所以兩人在草原上流連忘返。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一本書,叫《背包十年》,是一個叫小鵬的.青年的自述。小鵬是一個不喜歡工作但喜歡旅游的人,他最長的工作時間也就是三個月,每次工作只是為了給旅游籌資。只要拿到工資,他就立刻加入驢友的隊伍,并以這樣的方式走遍了世界各地。他的文字和攝影作品被一些國家的旅游局看上,他們給他提供資助,使他成了職業的旅行家。就這樣,他圓了自己一輩子旅游的夢想。他有沒有一個喜歡的女人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他一定有愛他的人與他同行。
講完以上兩個故事,就可以來做一下總結了。一個活到點子上的人大概需要三個要素:第一,有一個自己真心真意喜歡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能帶來經濟收入。我的朋友喜歡草原,但同時還得靠度假村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否則就活不下去;小鵬如果沒有獲得資助,也無法以職業旅行家的身份旅行下去。第二,對于財富、名望、權力沒有過分的興趣,更愿意追求內心的充實和滿足。第三,有一個特別值得你愛的人和你同行。這個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愛人。
具備這三個要素,你就算真正活到了點子上。我把這個觀點放到微博上,后面跟了幾萬條評論,大部分人說這三個要素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太難做到了。這表明大部分人都沒有活到點子上。只要能做到三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生命就會減少很多遺憾。
俞敏洪經典勵志演講稿2:只因想一生與年輕相伴
親愛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難得穿得這么正式,剛才有人說我很少戴領帶,其實我也很少穿西裝,在來之前我就在想我應該穿牛仔褲和T-shirt過來好呢?還是穿著西裝過來好?出于對各位嘉賓的禮節,我今天穿了西裝,而且我預料到盛希泰不會穿西裝,結果他果然沒有穿西裝,表明我們倆很有默契。說到創業,黃怒波也說了,他應該是創業的代表,他是國家系統出來的創業代表,其實我也算是國家系統出來的,但我是從大學里面出來的。我覺得他應該出來,出來成了成功的企業家,他不出來的話,作為官員,在另外一個地方的可能性也挺大的(笑聲)。我不出來的話,最后應該會是一個大學教授,但也可能會變成“教獸”。我們出來某種意義上是對當時體制的一種反叛,但最終是一種青春的沖動。我們出來的時候都還不到30歲,都是青春年少、風華正茂的時候,那個時候實際上反叛對我們來說是一種時尚,我是在北大因為反叛被處分,被處分以后從北大辭職出來。
在1991年我離開了北大。那一年我28歲,所以,創業也好,冒險也好,是跟青年人密切相關的事情。那個時候我對成熟的社會和成熟的人以及成熟的體制充滿了厭惡,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年輕人應該待的世界,即使在北大這樣一個有了充分的自由思想的地方,我也覺得空氣如此沉悶。我下海的時候,我周圍很多認識的人,包括北大的領導,包括我的朋友,都說俞敏洪在你身上看不出有一點點做生意的基因。你出去的話,可能會死路一條。
我出來以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做了個體戶,而那個時候我的好朋友徐小平曾經回到中國進行了第一次創業,失敗以后又回到了國外。但即使在那種狀態下,我們依然很堅信,未來的世界是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因為那個時候,我們這一代人可以和年輕這兩個字畫上等號。光陰荏苒,到今天20多年過去了,我們從一個20多歲的小伙子,變成了50多歲的中年男人。我們不光年齡增加了,而且整個身心也似乎走向了中年,當然我們也變成了所謂成功的男人。回頭再思考,我發現我絕對不能變成一個所謂成熟的人,在一個成熟的體制,以及一種舒適的狀況下生活。我知道所謂的成熟,可能是意味著遮蔽你的眼光,磨鈍你的銳利,所謂的成熟,意味著你有意無意會阻擋年輕人的發展,所謂的成熟,意味著你有意無意會去看不起年輕人做的事情。而這些年輕人做的事情,在你看來是一種冒險、是愚蠢、是不規矩,在你的看來是破壞和顛覆既定秩序。英國著名作家毛姆說:“當你聽到年輕人的自信滿滿、目中無人地滿口胡言時,當你看到他的武斷教條、偏執狹隘時,你生氣做什么?你指出他的愚昧無知做什么?你難道忘了,你和他一般年紀的時候也是這般的愚蠢、武斷、傲慢、狂妄?我說的是你、也說的是我。” 這句話給我帶來非常深刻的影響。當我們自己自以為成熟的時候,我們實際上已經離開年輕人的世界很遠,已經離開這個時代了。
我一直認為我是跟年輕人不斷打交道的人。因為新東方培訓的所有孩子,都是年輕孩子。我們總共有300多萬學生,而且13歲到25歲這段年紀的人有200多萬。但我也感到,我也有的時候對年輕人用一種挑剔的眼光,這是一種不自覺的眼光,因為你自以為已經經歷了世事滄桑,因為你自認為你已經老于世故,因為你自以為,你已經對這個世界有一種透明完整的了解。但是當我發現,我的孩子在玩ipad、玩手機的時候,他們所有的信息和交流,都能夠通過現代手段如此流暢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落后了。我一直覺得我打字的速度非常快,但我的孩子在手機上打字搜索他們需要的信息時,速度超過我在電腦上打字的速度,發現我真的已經落后了。
在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來到的時候,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年輕人的世界。不管你承認不承認,年輕人正在向我們走來,年輕人從我們身邊走過,然后從我們身邊走向比我們更遠的地方。如果說這一代人,不管是剛才的王中軍、黃怒波,或者沒有來到現場的馬云、馬化騰、李彥宏等,這些人創業的時候,也用了十幾年的時間,做到今天的規模。但是我們現在發現年輕人做的事情,在一年之內、兩年之內就已經開始影響世界,他們已經開始公司升值,就開始市值10億美金、20億美金的公司了。我們幾年前到美國facebook訪問的.時候,馬克•扎克伯格還很年輕,在我們去的時候30歲還沒有到,就已經掌控著一個2000多億美金市值的公司,并且他的系統上影響著8億人的生活和生存狀態。
當我們這一代人變老的時候,我們有什么辦法去參與年輕人的事情呢?這對我們來說成了非常重要的話題。我至少每年做了兩件事情,第一個:我每年要面對200多萬的大學生和中學生進行演講,我通過演講至少還可以看到他們追求生命的火花,和追求未來的希望。我覺得這件事情我做的很好,這是無償的事情。很多人不理解,說俞老師,網上放上去你的講座,已經有上千萬人看了,你為什么還要去現場?我跟他們說,學生看我網上的視頻,激動可能只有一天。但我覺得走進他們的現場,至少他們因為我在現場聽到我的語言,見到我的身影,會更容易激動一個月,他們激動一天,第二天說不定走到原來的老路。你走一天又重新走回原點不難。但當你在創業的路上行走一個月,你會想想你是走向更加的遠方好,還是走向你生命的原點好?我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希望能夠為學生提供工具化的幫助,每年很多年輕人經過新東方培訓,進入到世界的頂級大學和中國的頂級大學。毫無疑問對我來說也是一個成就。幫助年輕人實現了更好的夢想。現在出來創業的年輕人80%、90%都跟我說,俞老師,我們曾經是新東方的學生。徐小平老師投資學生,基本上有一個前提條件,如果說,在新東方上過學的學生,他會不假思索地投入資金,因為已經有了血脈上的聯系。徐小平現在已經做了第三件事情,就是我想做的第三件事情,投資年輕人!你要知道,年輕人除了年輕什么也沒有,但年輕是他們最大的資本,他們有闖勁、有勇氣、有突破、有對新世界的擁抱;我們除了年輕已經沒有,似乎什么都有,我們有錢、有資源、有人脈,有創業經驗等。因此,我相信,我們和年輕人的嫁接,一定能夠開出奇異的花朵。
我對徐小平非常地感激,我認為在我生命中有一個人,跟我差不多是同齡人,但是他確實把自己當成年輕人,他把靈魂都投入到年輕人事業的這么一個人,那毫無疑問這個人就是徐小平。正是因為他受到年輕人的喜歡,正是因為他支持年輕人,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成功。新東方上市以后,為了新東方的管理,徐小平從新東方董事會成員的職位上離開,那個時候他第一個想到的是我怎么樣幫助年輕人。我記得這個路徑非常清晰,他首先想以講座來幫助年輕人,其次他想寫書幫助年輕人,當他跟年輕人交流的時候,忽然發現這些幫助都是務虛的。他覺得應該用新東方上市得到的錢來幫助年輕人最好。他在作真格基金以前,至少已經個人投資了50個項目。每一次投的時候去銀行取錢,他老婆都要跟他吵架(笑聲),因為他取的都是自己的錢。前兩年的時候,都在說投資天使不可能會賺錢。現在他的愛人非常支持他,他投資的公司里面已經有了三家成功的上市公司。我覺得他不光對天使有眼光,更是對青春和生命的熱愛。他相信年輕人,他知道年輕人應該具備什么東西,應該具備激情、理想、應該具備對世界狂熱的追求。這些都是我們在新東方做的事情。也就意味著我們愿意永遠跟青春掛鉤,我們必須永遠相信年輕人,這樣我們才能跟時代掛鉤,跟未來的希望掛鉤。曾經真的有人提議,說我們一起來做一個老年大學(笑聲)。那個朋友說,你是培訓的你知道培訓,我是做地產的,所以我們來合作。我給你做一個老年大學,你來搞,因為現在老年人會越來越孤單,這樣可以解決老年人的孤單問題,而且現在老年人錢很多。我說這是一件好事,但是不適合我做;第一:我認為老年大學應該要讓國家來做。因為一個國家最仁慈的一面就是體現在對老年人的關心上;我來做對年輕人鼓勵的事情,你們去做關愛老年人的事情。對我來說年輕人的成長就是中國的成長,年輕人的發展就是中國的發展,年輕人的希望就是中國的希望,年輕人的財富就是中國的財富。年輕人在創業的道路上,為中國每增加一個點的GDP,反過來就可以養活更多的老年人,讓更多的老年人生活更好。
我覺得我是從年輕人身上掙錢最多的人,沒有人能比我更容易從年輕人身上掙到錢,每年中國的孩子向新東方繳納的學費是幾十億人民幣,他們把錢給了我,我才能夠繼續投資。我想,我不能光拿著年輕人的錢,光顧新東方發展,不管別人。徐小平搞天使的時候,我就非常動心。當年李開復做創新工場的時候,小平還沒有做天使投資,我是第一個鼓勵李開復做創新投資的。既是他的GP又是他的LP。后來我只要覺得對年輕人有幫助的基金都要加入,小平的真格基金我也參與,所以小平也在幫我打理,幫我賺錢。黑馬會我是LP,北大的創新創業基金我是LP,目的只有一點,就是幫助年輕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是一個特別喜歡主導的人,喜歡做摸得著、看得見的事情,我喜歡有一種親自幫助人的感覺。我也看到小平和王強的真格基金做得風生水起,他鼓動年輕人的熱情和風格比我更加厲害。現在我要去插一腳,我說小平王強我們三來共同做,我想我是不是會把小平的風頭搶走了。徐小平一生最怕的就是我搶他的風頭(笑聲)。所以我決定另起爐灶。
做一件事情需要天時地利人和。有一次我跟幾個朋友在一起喝酒,見到了盛希泰。我和希泰都是全國青聯常委,十幾年的老常委。但原來見面都是匆匆忙忙。我們的家其實都比較近。我們第一次親密接觸是這樣的感覺,我家里來了客人,我打他電話說我家里沒有酒了,我想要一瓶茅臺酒,他說沒事,到我家里來取吧,我家里有。我以為他當時會給我一瓶茅臺,結果他當時給了我整整12瓶茅臺酒一箱(笑聲)。這個非常重要,說明他非常的大方,我想這樣的人一定要打交道,會比較好占便宜(笑聲);他的家庭成員也是跟北大有關系的,所以也就走得更近了。我沒有想到我再一次跟他見面的時候,突然發現這兩年他已經完全投入到天使投資這個行業,并且把他投資的案例給我看。我想我真正需要有一個這樣的投資伙伴,交相輝映,讓中國的天使投資行業蓬勃發展起來。我左有盛希泰,右有徐小平,你想我還是一個主導的人。我相信有我出面來主導這個基金,至少可以把年輕人的世界和我們相連接。
伴隨時代成長,伴隨年輕人成長,讓我們自己也永遠打上年輕的烙印。年輕等于希望、等于創意、等于顛覆,等于新世界。不管年輕人有多少的缺陷,這個世界一定屬于年輕人。我希望在我離開這個世界的那天,如果我的墓志銘上一定要刻上一句話的話,希望這句話是:“他一生與年輕相伴!”如果到時候只有一個人來看我的話,我希望這個人不是徐小平,而是一個年輕人。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俞敏洪經典勵志演講稿
俞敏洪經典勵志演講稿3:什么是幸福
幸福就在你心里
首先,幸福跟你的出身、家庭環境有關系。在任何一種父母有負面情緒的家庭環境中生長起來的孩子,幸福指數一般非常低,因為他從小到大都沒有在一種積極 的、陽光的心態下長大,所以我們可以先回顧一下,檢點我們自己。當我們遇到一件事情的時候,不管是有錢狀態還是沒錢狀態,不管是工作順利狀態還是不順利狀 態,你首先產生的情緒是對內的還是對外的,是否認外部的還是否認內部的。任何把原因歸到外部的,或者是把任何原因歸到自己無能的,這些都是不幸福的來源。
毫無疑問,我比較幸福,雖然生長在一個農村家庭,我的父母都是積極應對身邊一切事情。我很少聽到父母去抱怨,他們總是勤勞地把自己的生活變得更好。而實 際上,在我們整個村子里,我家的生活一直是非常不錯的。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般一個人家是養3頭豬,我們家一年養6頭豬。雖然當時豬也賣不了幾個錢,因 為當時要還蘇聯的債,都運到蘇聯去了,但是這還是意味著我們家的收入比一般的人家要高出一倍,因為農村當中,唯一能拿去換現金的東西就是豬。糧食是換不了 現金的,糧食是國家定額征收。
這種生活狀態,讓我從小意識到:如果你要變得更好,你就要加倍努力,和外界的環境沒有任何關系。我們經常抱怨社會,抱怨中國這兒不好、那兒不好。我有一 些朋友到了美國,也天天抱怨美國。我可以斷定,他們跑到丹麥——全球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照樣會抱怨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所以說,不管你在哪里、受到怎樣 的熏陶,最重要的是保持積極心理,提醒自己要陽光起來。
其次,假如人能活100歲的話,有70年的幸福是和另外一個人相關的,那就是你的配偶,除非你不結婚。我一直認為,一個人一生最主要的幸福來源是找對一 個人,找對你想要的那個男人或者那個女人。這和談戀愛還沒有關系,一起生活的特質和談戀愛的特質是不一樣的。比如,你談戀愛的時候可以找一個漂亮的女性, 你結婚以后,“漂亮”在婚后生活中是不起作用的。誰都有這樣一種感受,當你看一個漂亮女孩一個禮拜以上的時候,誰都不覺得她漂亮了。美麗來自于距離感,而 不是來自于面對面的生活。這就需要我們非常認真地去思考,我們找的那個人到底能不能給我們帶來幸福。
找女人要找賢惠的,賢惠的女人讓男人心情放松;找男人要找胸懷大度的,能給你帶來生活上的安全感。最悲傷的是找到一個男的,除了會抽大煙、天天打罵你, 沒有雄心壯志,沒有寬闊心胸,這樣的人會讓人崩潰掉。男人找女人,天天把你跟其他人比較,覺得你狗屎不如,找到這樣女人的男人也是掉進地獄里了。
幸福需要經營
另外,幸福是需要經營的。我是搞教育的,我發現中國有很多父母因為孩子的問題不幸福。從小到大,孩子沒有教育好。其實教育一個孩子的過程是經營一個家庭 幸福的過程。當一個父母發現自己孩子有出息,或者說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的時候,父母的幸福指數立刻就增加了。但是,大量的父母用了百分之百的力氣在把自己 孩子的前途給毀掉,因為他都不知道孩子從小到大應該培養。
很少有父母會引導孩子讀書的好奇心,因為他們自己都不讀書。讀書是能給孩子帶來幸福的很重要的一環。3歲開始到10歲,孩子就應該養成的讀書習慣。而現 實中很多父母把孩子帶到一個世俗的空間,去比較很多不該比較的事情,讓孩子養成一些世俗的比較習慣,成績不如別人自卑,衣服不如別人自卑,長相不如別人自 卑。除了社會因素以外,父母也起了很大作用。如果你結婚生孩子了,你又不會帶孩子,那孩子就會變成你的噩夢,想要的幸福也是比較渺茫的。
中國人不幸福的根源不在于不信宗教,中國人不幸福也不是因為沒有錢,中國人的平均生活狀態,除了一些邊遠地區的人,還是不錯的。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當你沒法生存下去的時候,財富和幸福是密切相關的。當你到一定程度之后,幸福已經不和財富正相關了。
我個人感知的幸福是這樣:如果給我一個四十平米的房子,只要滿足我下面兩個條件,我就能幸福地生活。第一個條件是在房間里有一堵墻的書;第二個條件是必 須讓我每個月能賺兩三千塊錢,可以去看一場自己喜歡的電影,吃一吃喜歡的飯,這個飯絕對不是鮑魚、魚翅,而是蘭州拉面。
我個人有資格告訴大家:你個人的幸福和財富的疊加是沒有關系的。到一定程度,你的幸福一定是來自于和財富無關的東西。否則我的幸福指數應該是很高的,而 我的幸福指數不一定比在座的各位高,甚至還要低一些。我有錢了,但是我沒時間;我有錢了,但是我受制于很多外在因素的制約。
但是想回過來,我還算是比較幸福的。這倒不是因為娶到個好老婆,生了個好孩子,而是我從小到大養成了一個習慣,這個習慣是不去跟別人,尤其是和周圍的人 進行比較。我們很多人不幸都來自于什么呢?看見鄰居生活得好就不幸福;看到你的同事變成局長,自己還是個處長,你就不幸福;看到邊上的人長得比你好,你就 想去劃兩刀;看到同事成績比你好,你就恨得不得了。這種比較會給我們帶來很多心理上的傷害。
一個人要不要比較呢?要比較,但是最可怕的就是永遠和身邊的人比,而且比的永遠是自己的不足。如果人比出自信來,比出快樂來,那就可以比較。而中國人永遠是比到最后,比出自己的萬般不是,比到最后崩潰的狀態。所以我下決心,讓我在生活當中不和別人攀比。
我給大家再舉個例子,我有一個好朋友是中國的一個企業家。一次一起去游泳,他把一塊十幾萬的手表放在游泳池邊上,游泳很高興,最后穿衣服的時候也就忘了這塊表了,再回來的時候發現表沒有了。本來后面有幾個特別愉快的活動,他就再也沒心思參加了。
這個表對他來說好像是挺珍貴的。我的感覺是,那不就是十幾萬塊錢么,丟了就丟了。他說那也是十幾萬塊錢呢。到了第二天的下午,游泳池的那個賓館給他打電 話,說表找回來了,他又高興得不得了。我看了以后,覺得好悲傷。我覺得一個人因為丟掉某個東西,而把一天半的'美好時光都給浪費掉,非常不值得。
所以,在我的生活中任何東西丟掉了都不可惜,當然老婆不能丟。現在要是到我家去看的話,超過一萬塊錢的東西沒幾個,加起來就三四萬的書在家里。小偷來 了,偷書也是很痛苦的事情,扛起來又重,又賣不了幾個錢。你看我手上戴的這個手表,800元人民幣,平均每天快走一分鐘,這樣我覺得挺好,提醒我時間快到 了,趕快出發。所以,人盡可能不要被物質的東西困住。
我好朋友也很多,好多人有私人飛機,那我怎么處理呢?很簡單,他們坐自己的私人飛機,我搭他們的飛機就好了,有時候借了他們的游艇說,要不要付你錢?
多和自己比較
人什么時候會幸福呢,是跟你自己比較的時候,不管你在什么狀態都要肯定自己。定了目標去努力,往往能為了目標而自我肯定。自我肯定,你就會開始覺得這樣 的幸福。你不要管街上的人走多快,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快,也永遠有人比你走得更慢。你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狀態下,往前走就好了,說不定慢慢就走到幸福的前面去了。
再以我剛才提到的馬云為例。馬云進入杭州師范的時候,跟我一樣的狀態,三年高考,第三年才考上,而我還是考上的北大本科,而他考上的是杭州師范的專科, 但是馬云進步得比我快。我到了北大,一下子就栽到了深深的自卑里。比來比去,從文藝到體育到學校活動到跑步,沒有一個同學我能比得過。到大三的時候,我得 了肺結核就更加自卑。到了大四的時候,好不容易留到了北大,教了兩年書。大家看《中國合伙人》里的窩囊樣兒,就是我當時在北大教書的樣子。好在后來慢慢教 出來了,慢慢學生喜歡我了,后來才有了自己的生活、愛情和事業。
人自信是很重要的。馬云比我厲害多了,馬云到了師范學院第一個禮拜,找了一圈沒找到比他更難看的,郁悶了兩個禮拜。第三個禮拜他就站起來了,他說過一句 話:一個男人的成就與他的長相成反比。長得越難看,成就越高。后來,我反復在百度、Google上找這句話是誰說的,結果百分之一百都是馬云說。他自己編 出這句話,給自己一個心理暗示。他在大學的時候給自己定了三個目標:第一個目標,必須從專科變成本科,當時是很難的事情;第二個目標,大學四年,必須能當 學生會主席;第三個目標,必須把杭州師范大學最美的姑娘娶回家。
我長成這樣都不敢定這樣的目標。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什么概念呢?你得設定自己人生奮斗的目標。
我后來做新東方的時候就意識到這一點,不斷給自己、給新東方設定目標。別人做得多大多小跟我一點關系都沒有,給自己設定目標、自我肯定,事情慢慢就做起來了。
所以,我們要肯定自己,關注自己個人的成長,關注自己興趣的提高,關注自己經驗的積累,關注自己未來的生命目標,一點一點去努力。
【俞敏洪經典勵志演講稿-俞敏洪勵志演講稿】相關文章:
俞敏洪勵志美文-俞敏洪勵志美文11-23
俞敏洪經典語錄-俞敏洪勵志語錄11-22
俞敏洪勵志故事-關于俞敏洪的故事12-01
俞敏洪經典勵志美文-俞敏洪勵志正能量美文11-23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俞敏洪正能量勵志文章11-23
俞敏洪勵志簽名11-05
俞敏洪勵志語錄10-22
俞敏洪經典勵志語錄11-23
俞敏洪勵志語錄精選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