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關于俞敏洪的勵志文章
俞敏洪做過很多勵志的演講,也有很多勵志的文章。下面是陽光網小編整理的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1:三種力量
我一直試圖看透成就事業的本質,以期獲得生命前行的力量。我曾經經歷無數次的失落迷茫,千轉百回在濃霧疊嶂中徘徊踟躕,在一次次愚蠢的錯誤后終于有所醒悟。在盤點過去幾十年的生活后,我發現有三種力量在我生命的成長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一種:承受的力量
承受的力量就是能夠坦然接受生命中一切苦難和失敗的力量。我們和命運抗爭的最常見方式是抱怨,但抱怨是一副毒藥,只會使自己越來越陷入可憐的境地。只要人活著,苦難和失敗就會隨時隨地降臨。我心中曾經充滿過抱怨和怨恨:為什么我的父母一無所有?為什么我考大學一次次失敗?為什么我得了萬人討厭的肺結核?為什么我出去教課就被記過、處分?為什么領取一個辦學執照我就得把自己喝死好幾次?但后來我發現,所有這些抱怨除了證明自己無能外沒有任何意義。有一天我終于想明白,既然苦難和失敗不可避免,那還有比坦然接受生命中發生的一切更好的辦法嗎?海倫·凱勒坦然接受了自己失明的現實,霍金坦然接受了自己癱瘓的現實,司馬遷坦然接受了自己被宮刑的現實。在接受現實后,他們依然不放棄追求,成就了與眾不同的人生。當你坦然接受生命中的苦難和失敗時,你心里頓時變得像平靜的湖水一樣,照得見碧藍的天空和一片片白云,心里變得了無掛礙、了無塵埃。
第二種:奮斗和努力的力量
人最重要的精神之一是相信奮斗和努力能夠改變人生。命運之手是環環相扣的。有些東西也許不能改變:我們改變不了自己的出生境遇,也改變不了自己的長相和身高。但我們應該堅信,奮斗和努力是改變命運的最重要力量。我非常慶幸自己一路走來,盡管走得磕磕絆絆,但卻從來沒有放棄。后來我生命中得到的一切都證明了奮斗和努力的力量。我們也許沒有好的運氣,不能一個筋斗踏上青云,但通過奮斗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創造一些必然的成就。從一個農民到大學生,從一個講話不完整的人到被認可的老師,從一無所有到擁有上市公司,我這一路走來,處處都是奮斗和努力的汗水結晶。我相信奮斗的力量。
第三種: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力量
我們發現很多人為了自己的成功,不惜一切代價地踐踏著別人往上爬。他們通過巧取豪奪、明槍暗箭、造謠中傷等來達到自己升官發財的目的。大學里就常常有年輕的學生干部為了小小的權力而無所不用其極,認為這就是未來謀取自己人生成功的手段。好在讓我們欣慰的是,那些以別人的犧牲為代價來獲取自己功利的人最后往往沒有很好的下場。我相信這個世界就是一面鏡子,鏡子外面是你,鏡子里面是別人和社會:你對鏡子里的人笑,他就會對你笑;你對鏡子里的人拳腳相加,他也一定會對你拳腳相加。成功需要別人的幫助,而要獲得別人幫助的唯一辦法就是先幫助別人。助人為樂、與人為善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力量,而且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你隨時隨地都可以把這種力量發揮出來,形成你人生的`正面氣場,把自己置于一片祥和的人際關系中成長。請記住,在你身上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那就是“the power to be nice”--助人為樂、與人為善的力量。
當我們能掌控好這三種力量,在遇到苦難和失敗時坦然面對,在人生不濟時相信奮斗和努力能夠改變現狀,在進入社會時能夠用一顆善良的心力所能及地幫助別人,我們離生命的成功就不會太遠。
每個人的生命之路都是不同的,創造出來的成就也是獨特的,但生命前行的力量是可以相同的,這些力量讓我們能夠安裝上生命的發動機,飛向任何一片我們想要到達的天空。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2:人要活到點子上
什么叫活到點子上?就是覺得一輩子沒有白活,幸福指數很高,心靈很充實,回頭看自己的人生道路沒有太多的遺憾,如果讓你再重新過一輩子,你還是愿意這樣生活。
這就是活到了點子上。
我的一個朋友有很強的經商能力,他如果做房地產生意的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但他夢想的生活是草原、天空和馬,于是,在撈到第一桶金后,他立刻停止了商場的搏擊,到內蒙古買了一片連綿起伏的草原,然后蓋起一個很美的小度假村,養了十幾匹好馬。每當春天來臨,他就去自己的草場,過起海子想要的典型生活:“做一個幸福的人,喂馬,劈柴……”小度假村每年能夠給他帶來一些收入,去掉運營成本后還能剩下十幾萬,用來作為家庭的花銷。他找了一個自己深愛的女人,女人也非常喜歡這種生活方式,所以兩人在草原上流連忘返。
第二個故事是關于一本書,叫《背包十年》,是一個叫小鵬的青年的自述。小鵬是一個不喜歡工作但喜歡旅游的人,他最長的工作時間也就是三個月,每次工作只是為了給旅游籌資。只要拿到工資,他就立刻加入驢友的隊伍,并以這樣的方式走遍了世界各地。他的文字和攝影作品被一些國家的旅游局看上,他們給他提供資助,使他成了職業的旅行家。就這樣,他圓了自己一輩子旅游的夢想。他有沒有一個喜歡的女人我不知道,但我相信他一定有愛他的人與他同行。
講完以上兩個故事,就可以來做一下總結了。一個活到點子上的人大概需要三個要素:第一,有一個自己真心真意喜歡的.事情,而且這個事情能帶來經濟收入。我的朋友喜歡草原,但同時還得靠度假村獲得一定的經濟收入,否則就活不下去;小鵬如果沒有獲得資助,也無法以職業旅行家的身份旅行下去。第二,對于財富、名望、權力沒有過分的興趣,更愿意追求內心的充實和滿足。第三,有一個特別值得你愛的人和你同行。這個人不是你的父母,不是你的朋友,而是你的愛人。
具備這三個要素,你就算真正活到了點子上。我把這個觀點放到微博上,后面跟了幾萬條評論,大部分人說這三個要素看上去簡單,實際上太難做到了。這表明大部分人都沒有活到點子上。只要能做到三個要素中的任何一個,生命就會減少很多遺憾。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3:吃苦的能力
大家都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艱苦的勞動,而且把事情做成功的過程往往是一個艱苦而單調的過程。
我曾經對身邊成功的朋友做過調查,結果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朋友中75%的人來自農村。在中國,大學生中農村孩子的比例要比城市孩子小得多,但成功率卻比城市孩子要高。為什么農村孩子進人社會后反而更容易獲得成功呢?我發現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農村孩子特別能吃苦,尤其是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另外,農村孩子做事有耐力,這大概與做農活的經歷有關:做農活需要人持續不斷地做下去,因為要和老天搶時間。記得我小時候,每遇農忙時就常常累得睡在田埂上,醒來了繼續干,就是為了要和老天搶那幾天時間,因為那幾天如果搶不下來,莊稼將來就長不好。所以,在農村長大的孩子有吃苦精神,有耐力,最后只要加上目標,就很容易成功。
當然,我不是說城市的孩子就不容易成功。我只是說在同等條件下,吃過苦的孩子成功率要高一些。但現在農村的孩子已經與以前大不相同了,吃苦精神和耐力都大不如前,因為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有時候被父母慣壞了。中國的很多父母不太知道如何培養孩子,很容易把孩子寵壞。但社會是絕對無情的,你在家里被父母寵并不意味著你走入社會還會被其他人寵。在這個世界上,只有父母會無條件地愛你、寵你、照顧你。一旦走入社會,就沒人再把你當孩子看,你一切都得靠自己。
所以,我們在大學時就必須有意識地鍛煉自己吃苦的能力。有時候,你做的一件小事就能改變你對整個世界的看法。現在,交通工具如此發達,你飛到中國任何一個地方只需兩三個小時。但是,坐飛機飛越2000公里對你來說一點意義都沒有。相反,如果你一個人徒步旅行300公里,那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在這300公里的路程里,你不騎自行車,不搭拖拉機,不搭汽車,一切交通工具都不用,而且盡可能走鄉間小道。你每天不需要走太遠的距離,只要走20公里就行,那么15天下來,你會發現自己的人生觀可能會徹底改變。這一段路會讓你知道什么叫艱苦,讓你知道艱苦中隱含著很多樂趣,讓你知道世界上有很多與你不同的人,讓你知道大自然是多么可愛,讓你知道風雨中的寒冷是什么滋味,讓你知道中國的農村和山區有多么貧困。一路走下來,你所收獲的將遠遠大于你的想象。
我在上大學的時候,曾經一個人騎自行車走遍了半個中國,真的很累,但非常快樂。大學三年級時我得了肺結核,住了半年院,出院后離復學還有半年的時間,我不知道干什么,于是就決定騎自行車到各地旅行。有時候,我早上爬起來就騎車往前走,走了不到三分之一的路程就覺得特別累,但按照行程表,我每天都必須到達一個地方,所以不想騎也得騎。每次我靠頑強的'意志堅持到目的地時,都覺得特別自豪。每到一個地方,那里的美景、風光就朝我迎面撲來,鼓勵我再向下一個目的地走去。生活就是要這樣不斷向前追求,追求前方更多的美景和未知的一切,這一路上吃的苦越多,到達目的地時收獲的快樂就越大。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俞敏洪的勵志文章】相關文章: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俞敏洪正能量勵志文章04-03
俞敏洪勵志文章04-06
俞敏洪的經典勵志文章04-05
俞敏洪的勵志文章精選04-07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04-03
關于俞洪敏的勵志文章12-07
俞敏洪勵志文章分享04-07
俞敏洪經典勵志文章分享04-07
俞敏洪空虛的好處勵志文章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