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差不多先生傳》讀書筆記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差不多先生傳》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差不多先生傳》讀書筆記1
最近閱讀了胡適先生的作品《差不多先生傳》,讀完這篇文章后如芒刺在背,這位差不多先生最終因為“差不多”而枉送了自己的性命。這位“偉大”的差不多先生,其實就是那些不精益求精,凡事不認真人的真實寫照。
“差不多”其實是差多了,“差之毫厘,謬之千里”。作為特鋼公司的一名設備管理者,要帶頭向“差不多”的思想說不!
“差不多“思想的危害:因為“差不多”的思想害人害己。在日常工作過程中,我們無時不遭遇“差不多”。連鑄結晶器螺栓緊固的“差不多”就行了,導致運行過程中發生滲水影響生產的順行;連鑄機校弧“差不多”就行了,會增加連鑄坯發生裂紋以及導致漏鋼的發生率,最終引起產量和質量上的損失;電爐合金加料稱重精度上的`“差不多”導致電爐鋼水冶煉成份的不合格;備件驗收的“差不多”導致備件在線安裝精度不夠,產品質量更得不到保障。
可見,工作中的“差不多”思想危害有多大。管理者必須增強責任心,對待工作不能滿足于“差不多”,堅決拋棄僥幸心理,向“差不多”說不!
質量是我們特鋼生存和發展的“飯碗”。我們要守住這條“生命線”,就必須把工作做細致,大力推進工藝、設備、管理等流程的標準化,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細”。我們只有通過精細的管理、可靠的設備精度、細致的標準化操作,才能實現特鋼產品的“零缺陷”。
工作中“差不多”思想是我們高質量發展的絆腳石,特鋼人必須上下同心、增強責任感,摒棄掉“差不多”的思想,不斷創新、精益求精,打造國內一流馬鋼特鋼品牌之夢才能真正實現!
《差不多先生傳》讀書筆記2
1.你知道中國最有名的人是誰?提起此人,人人皆曉,處處聞名,他姓差,名不多,是各省各縣各村人氏。你一定見過他,一定聽過別人談起他,差不多先生的名字,天天掛在大家的口頭,因為他是中國全國人的代表。
2.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和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的不很清楚;有兩只耳朵,但聽的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于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細密。
3.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4.他小時候,他媽叫他去買紅糖,他買了白糖回來,他媽罵他,他搖搖頭道:「紅糖,白糖,不是差不嗎?」
5.他在學堂的時候,先生問他:「直隸省的西邊是哪一省?」他說是陜西。先生說:「錯了,是山西,不是陜西。」他說:「陜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嗎?」
6.后來他在一個錢鋪里做伙計;他也會寫,也會算,只是總不會精細;十字常常寫成千字,千字常常寫成十字。掌柜的生氣了,常常罵他,他只笑嘻嘻地賠小心道:「千字比十字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嗎?」
7.有一天,他為了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到上海去,他從從容容地走到火車站,遲了兩分鐘,火車已開走了。他白瞪著眼,望著遠遠的火車上的煤煙,搖搖頭道:「只好明天再走了,今天走同明天走,也還差不多;可是火車公司未免太認真了。八點三十分開,同八點三十二分開,不是差不多嗎?」他一面說,一面慢慢地走回家,心里總不很明白為甚么火車不肯等他兩分鐘。
8.有一天,他忽然得一急病,趕快叫家人去請東街的汪先生。那家人急急忙忙跑去,一時尋不著東街的汪大夫,卻把西街的牛醫王大夫請來了。差不多先生病在上,知道尋錯了人;但病急了,身上痛苦,心里焦急,等不得了,心里想道:「好在王大夫同汪大夫也差不多,讓他試試看罷。」于是這位牛醫王大夫走近前,用醫牛的法子給差不多先生治病。不上一點鐘,差不多先生就一命嗚呼了。
9.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事只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了這句格言,就絕了氣。
10.他死后,大家都很稱贊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于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后的法號,叫他做圓通大師。
11.他的名譽愈傳愈遠,愈久愈大,無數無數的人,都學他的榜樣,于是人人都成了一個差不多先生。──然而中國從此就成了一個懶人國了。
【《差不多先生傳》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差不多先生小學生作文12-09
★差不多小姐和差很多先生05-01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11-18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02-02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04-30
老二先生傳12-09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范文12-09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范文初中12-09
差不多先生傳讀后感范文1200字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