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讀書筆記
你好,文化
——讀《文化苦旅》有感 匆匆地讀過一遍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里不免有些沉重。這書里寫的,有歷史上的匆匆過客,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有淳樸善良但又愚昧無知地剝奪美的人。讀過《道士塔》,喚起自己對王道士的憤怒,更喚起自己對舊中國愚昧、落后的恨。讀過《陽關雪》,想起“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美妙詩句;讀過《江南小鎮》,江南水鄉的柔美,如周莊、烏鎮,縈繞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太多太多值得我們去琢磨的文章,對于我來說,與其去批判不如去欣賞,我想欣賞余秋雨先生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留給我們讀者的是一種精神上的洗禮和文化省思的自由空間。下面我想就其中幾篇文章來談談自己的感受。
《道士塔》是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卻讓人內心不免有些糾結和沉重。像文中寫到的那樣:“我見過他的照片,穿著土布棉衣,目光呆滯,畏畏縮縮,是那個時代到處可見的一個中國平民……他從國外冒險家手里接過極少的錢財,讓他們把難以計數的敦煌文物一箱箱運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專家們只得一次次屈辱地從外國博物館買取敦煌文獻的微縮膠卷,嘆息一聲,走到放大機前。”①讀完這段文字,尚還激不起我內心的憤慨和痛恨之情,然而平實的文字中間卻讓我讀出滿滿的無奈與遺憾。這是一個歷史悲劇,一段沉重的文化史實。它所揭示的問題讓人揪心,讓人不禁為那個時代,更為我們的民族,發出聲聲無能為力的嘆息。王圓箓,是道士,也是落后的農民階級。因為無知,他自作聰明地將窟中的珍貴壁畫粉刷,代之以靈官塑像;因為無知,他將窟中無價的國寶向西方冒險家們換回歷歷可數的銀元;因為無知,祖國的瑰寶就這樣被不等價地交換掉,進而逐漸流失!“我不禁又嘆息了,要是車隊果真被我攔下來了,然后怎么辦呢?……偌大的中國,竟存不下幾卷經文!比之于被官員大量糟踐的情景,我有時甚至想狠心說一句:寧肯存放在倫敦博物館里!”② 或許有人說余秋雨先生的文字不免有些浮夸,然而他的感慨正吐露了他面對這段不能挽回的歷史的悔恨與痛心!他感嘆,即使能也將攔住馬車或許也難以保存,與其這樣不如存放于英國博物館之中!這是多么悲哀又卻是那段血淋淋的屈辱史的寫照!歷史沒有假設,我們能做的是謹記,謹記歷史的痛;是擔當,擔當起歷史的責任!
“我好恨!”這是《道士塔》給我最大的觸動。我原本以為《文化苦旅》全是這樣沉重的筆調。忽然之間,《江南小鎮》映入我眼簾。這篇散文應該算是全書中篇幅較長的了。由于此前同閨蜜游過杭州,看過烏鎮,而如今自己留在南京,我對江南或許是不一樣的吧!按╂偠^的狹窄河道,一座座雕刻精美的石橋…老人滿臉寧靜地坐在那里看著過往船只!毕袷且环従彅傞_的唯美的畫卷,刻畫著生活的每一處細節,散發著一股濃郁的愜意的氣息。這都是都市喧囂所尋覓不到的安逸。看到余秋雨先生筆下的烏鎮回憶起自己去烏鎮的經歷,對烏鎮的懷念,來自長長的青石板路,來自民宿客棧老板的熱情招待。
只可惜,我們恰好選在最熱的時候來到了烏鎮,但卻阻止不了我們對江南水鄉的向往。進入西柵,已是傍晚,伴著夕陽,烏鎮顯得格外寧靜安逸。走在“雨巷”中的青石板上,就想去尋幾把油紙傘,呵呵,幾個伙伴就這樣漫步在烏鎮的各條小巷中,拍拍照,買買小禮物,嘗嘗江南小吃……烏鎮之行,讓我重新認識了江南。如同余秋雨先生所說,江南的小鎮沒有雀橋、烏衣巷的滄桑感,僅有的是那一份淡泊。它默默滋養著這一方土地,養活一方百姓。這不僅是一種生活態度更是一種人生哲學,不禁讓人去探尋,讓人向往。
我想《文化苦旅》苦的不是這場旅行,而是歷史的滄桑,文化的厚重。這是一種沉甸甸的使命感?上В沒能好好品味這本書,往后有時間,定會再捧起《文化苦旅》徜徉在文化中!走進余秋雨,走進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相關文章:
《文化苦旅》獲獎讀書筆記范文04-28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1500字04-29
《文化苦旅》之《道士塔》讀書筆記09-24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范文600字04-29
文化苦旅讀書筆記作文800字04-27
文化苦旅經典語句及賞析12-08
《文化苦旅》好詞好句摘選12-07
勵志書籍的推薦-《文化苦旅》12-09
文化相對主義讀書筆記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