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優選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后,你有什么總結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優選,歡迎閱讀與收藏。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優選1
去年因為生孩子,所以接了初一年級13和14班,現在接手快一年了,覺得好習慣的培養,從小抓起最容易。于是我就在學校圖書室尋找關于習慣培養方面的書籍。有幸的找到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一書,這本書是我國第一本養成教育系統著作,科學,嚴謹,新穎,實用,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這本書第一章就介紹了養成教育是培養好習慣的教育,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而所謂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養成教育就是從行為訓練入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素質,從而達到其最終的目的――形成良好的習慣。我覺得很適合我,于是我就細細品讀了第一、二章的內容----什么是習慣?使我對習慣有了更深的了解。
習慣是養成教育的產物,習慣改變人的一生。習慣能決定人的命運。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比藗兂Uf“習慣成自然”,其實是說習慣是一種省時省力的自然動作,是不假思索就自覺地、經常地、反復去做了。比如每天要刷牙、洗臉等。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型性行為。
習慣的特征:遵守規則等等,其實都是做起來一點都不難的事情,難是難在堅持。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簡單的事情堅持做好了,就是不簡單。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為,這是習慣的一個重要特點。如果做一件事情還需要專門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習慣并未真正養成。比如每天晨練不費什么功夫就形成的,有的`則需要長期、反復的訓練。而養成同一種習慣需要花費的時間,也會因個體的不同而產生明顯的差異。4.可變。習慣是一種定型性行為,一般形成后就很難改變,但這并不是絕對的。即使是已經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習慣,只要經過較長時間的強化訓練和影響,也能發生改變。當然,這需要極強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來克服慣性的作用力。5.情境性。習慣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現的相同反應。養成某種習慣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場合,習慣就會表現出來。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學校愛勞動,在家里就懶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約。
習慣的分類:工作和生活等起積極作用,適應人的正常需要,且對人具有正向價值的一類習慣就是良好的習慣或積極的習慣。愛護環境、文明禮貌等。個體習慣則是社會個體所獨有的習慣。如有人習慣早睡早起,有人習慣晚睡晚起;有人習慣早上鍛煉,有人習慣晚上鍛煉等。早晚刷牙洗臉等。智慧性習慣比較復雜,層次更高,需要較長時期的訓練才能形成,這類習慣主要涉及的是思維方式、情感反應和心理反應傾向方面的內容。比如做事有計劃、凡事三思而后行、實事求是、質疑等。勤于思考等。特殊性習慣與特殊技能和能力要求相適應,如建筑師、藝術家等職業所需要的利用表象構圖的習慣等。生活習慣、工作習慣、交往習慣。這是按照人們日;顒拥闹饕I域來分的,還可以進行細分。比如學習習慣中可分出預習習慣、復習習慣、作業習慣,等等。6.按出現的時間分,傳統性習慣與時代性(現實性)習慣。從歷史上傳承下來的習慣可以看成傳統性習慣,隨著社會的變遷,人們在現實生活中形成的新習慣就是時代性習慣。
讀后使我深深思考,教育工作與產品制造截然不同,產品壞了可以報廢,而對人的教育和培養如果失敗了,損失的將是一個人的一生。所以,教育無小事。任何一名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把“教書”和“育人”工作的每一個細節做精做細,落到實處。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優選2
轉眼間,自己的孩子也即將接受正式的集體教育了,且不說三月份開始孩子會在幼兒園里學到些什么,但除了知識外就自己在生活的朝夕相處中要教會自己的孩子和學生些什么,也是我們這些教師應該深深思考的,所以,借助假期帶孩子忙里抽閑的工夫,我讀完了《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若以一句話概述本書精髓,那就是:好習慣讓人受用一生。
英國著名哲學家、思想家培根認為: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從幼年期就應當通過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關鴻羽《教育就是培養習慣》這本書,其核心就是養成教育。書中提出了多種有益的教育方法與大量具有操作性的建議,這無疑能為處于困惑之中的教師和家長指點迷津。
作者認為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一項復雜而又具體的工作,因此要循序漸進,學校、家庭以及社會這三者要相結合、相一致,不可顧此失彼。培養良好的習慣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綜合多種教育方法經過反復地訓練才能形成,作者介紹了言教法、身教法、境教法、實踐鍛煉法、指導自我教育法、疏導法、正強法、負強法、制約法、評價法、活動法等十多種養成教育方法,分析了如何培養道德習慣、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思維習慣。最值得我思考與操作的有以下幾點:
。1)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作者提倡“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他認為養成好的習慣能使人終身受益,養成壞的習慣則是貽害無窮,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能有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為學生的成才奠定較好的基礎。同時他也認為教育的結果不能僅限于有一個良好的習慣,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處發生重大的.變化,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要善于觀察學生,抓住培養學生習慣的關鍵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的關鍵期是幼兒階段和小學階段,初中為輔助,關鍵之關鍵是小學一二年級。對學生的教育不單單是說教,講太多空洞的道理不僅無效,更會讓他們感到厭倦,老師要起到榜樣的作用,給學生們潛移默化的教育。和學生們一起制定出適當的行為規范,最好是以主題班會的形式讓學生們自己討論、商量制定出規則,老師只起一個指導的作用,但規范一經制定就必須嚴格執行。
(2)各種教育途徑必須相一致
我們都學過哲學,對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爛熟于心。當各部分之間互相配合協調,部分之和大于整體的作用。就好比踢足球,每個人都只關心個人的得分,而不顧整體團隊的優化配合,這個球隊必輸無疑。其實,教育也是這樣,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協調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強勁的教育合力,才會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一方面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另一方面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情況,爭取做到家校雙方積極配合,共同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還要重視學生的精神生活,指導學生多讀一些優秀的文藝作品,讓學生從中受益。
。3)訓練是形成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
作者認為,習慣是條件反射長期積累和強化的結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說教,而在于長期、反復的訓練,訓練是形成良好習慣最基本的方法。訓練可以使機體與環境之間形成穩固的條件反射,這種穩固的條件反射只有經過反復訓練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貫的、穩定的動力定型。人的這種生理機制決定了沒有訓練,就沒有習慣。
教育是一項長期工程,矯正壞習慣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耐心地訓練,切不能“前緊后松”,有些學生的壞習慣一時很難得以矯正,即使付出與收獲不成比例,也要相信學生的壞習慣一定能得到矯正。這就需要教師耐心地幫助學生,看了該書,不僅學到了很多新的育人理念,如“破窗效應”等,而且又一次讓我好好的審視自己,督促自己不斷翻閱心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書籍,并將所學好的方法運用到我的教育方法上。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后感優選】相關文章:
《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讀后感范文12-02
《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讀書心得體會范文(精選3篇)12-07
培養好習慣的作文01-20
關于培養習慣的經典名言03-10
國旗下講話-習慣培養02-03
培養良好的工作習慣的勵志故事03-09
培養好習慣說明文03-09
培養好習慣的作文【優秀7篇】01-20
培養良好的習慣廣播講話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