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我就是數學》有感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寫讀后感了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讀《我就是數學》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學之余,我有幸拜讀了華應龍老師的《我就是數學》這本書,他的“化錯教學”的教育觀深深地觸動了我,讓我豁然開朗。“化錯”是把課堂教學中的差錯融化為一種教學資源,相繼融入后續的教學過程中,化錯誤為正確,“化腐朽為神奇”,變“事故”為“故事”。我大膽的將華應龍老師“化錯教學”的教育觀應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因此,我的教育教學技能提升很快,現將自己近幾年在“化錯教學”中積累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與大家交流一二。圖片
鼓勵學生出錯暴露學生的差錯
由于小學生思維發展有一個逐步成熟的過程,對認識的不完善是不可避免的,作為小學老師應該具有心平氣和的包容、欣賞學生的差錯胸懷,應該要求自己做到,鼓勵學生出錯,暴露學生的差錯。在具體教學中,我先放手讓學生出錯,再和學生一起分析錯因、糾正錯誤、總結方法。學習了百分數的應用后,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求單位“1”的量時,盡管知道用已知量除以對應的百分率,但卻因為找不準與已知量相對應的百分率,導致出錯。例如作業中的這道題:20xx年小明家食品支出占家庭總支出的50%,旅游支出占10%,兩項支出一共是36000元,小明家20xx年的家庭總支出是多少元?這道題出錯率很高,這也是我在布置這道題目之前預料到的結果。給學生創造出錯的機會,鼓勵學生出錯,暴露學生的差錯。只有這樣才能激發學生挑戰的精神、創新的激情,才能激發學生積極、認真的和老師一起通過畫線段圖分析題意,利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找準與已知量與相對應的百分率。從而達到會一題,通一類的效果,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畫線段圖將復雜的數量關系直觀化、簡單化,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融化、融合、融通錯誤”
1.融化、融合、融通學生的錯誤
學生在做運用逆向思維解決的題目(例如已知圓錐的體積和高,求圓錐的底面積;或已知圓錐的體積和底面積,求圓錐高;還有已知三角形的面積和底,求三角形的高;或已知三角形的面積和高,求三角形的底)中,出錯率很高。在求圓錐的高或底面積時往往忘記給圓錐的體積乘以3,在求三角形的高或底時,往往忘記給三角形的面積乘以2。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可能會很無奈,感覺自己都講了好幾遍了,學生還是掌握不了。
我把學生的這一類錯誤作為教學資源,從外在的錯誤表象入手,利用多媒體課件和學生一起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公式,三角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在這些計算公式的探究過程中,不斷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和“割補的數學方法”。在探究的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分析差錯背后的真正原因,使學生真正理解、掌握為什么在求圓錐的高或底面積時一定要給圓錐的體積乘3,在求三角形的高或底時一定要給三角形的面積乘以2。這時的錯誤已經不再是教學的障礙,而成為了寶貴的教學資源。
2.融化、融合、融通老師的錯誤
上學期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時,在書寫單位時,我習慣上把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寫成“米、分米、厘米”的形式,當時就有學生提出:“老師,您這樣寫單位不太規范,要么都寫成漢字,要么就全部用字母表示。”聽到學生的異議,我是恍然大悟,難道我錯了幾十年了,雖然我對“到底能不能這樣寫?”還是心存疑慮,但是我還是感謝孩子們能大膽地指出我的錯誤,并及時改正了寫法。課后我百度搜索再次查證,網上也是眾說紛紜,還是沒有得到確切的結果,我又請教了同科頭的老師,她們也是和孩子們的觀點一樣。對于這個面積單位的寫法我是耿耿于懷,這學期在教學“體積單位”一課時,我驚喜地發現課本上的體積單位也是這么寫的,我就故意又“錯”回去,孩子們再次提出了抗議,我讓他們把書翻開好好看看書上的書寫格式,他們無言以對了,這樣,我又扳回了一局。
收集、積累錯誤,用好糾錯本
在收集、積累錯誤時,我要求學生按錯誤原因將糾錯本分為三大板塊:概念模糊板塊、粗心大意板塊、技巧未掌握板塊。這樣的分類便于學生能按錯因查找,給以后的復習帶來了方便。
在收集、積累錯誤時,我提倡學生采用“四步”糾錯法。首先要求學生摘錄錯題,其次用紅筆分析錯因,再糾正錯題,最后寫出方法點撥,進行針對性地強化訓練。例如:這道錯題:已知三角形的面積是350平方厘米,底是28厘米,求三角形的高。學生錯誤的解法是:350÷28=12.5(cm);錯因: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忘記乘以2了;糾正:350×2÷28=25(cm),點撥:三角形的高=面積×2÷底,然后再出一道同類型的題進行強化鞏固。
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我要求學生不拘時間、不問多少、不分課內、課外,凡是錯題都應一題不漏的主動記錄在糾錯本上,常翻常看,溫故知新,從中領悟到新的知識和感悟。除此之外,我還引導學生在錯題旁邊注上自己的見解、體會和領悟,這些錯誤都是自己的一筆寶貴的財富,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課堂上溫暖地化錯,與其說是方式方法,不如說是策略智慧,它是在真愛數學、喜愛學生、癡迷課堂、心存感激中,生成、發展與完善的;化錯課堂教人求真、學做真人的價值也是在真愛數學、喜歡學生、癡迷課堂、心存感激中創造的。
讓我們將“化錯”教學進行到底,鍥而不舍,在“化錯”課堂中與學生一起持續成長,求真育人。
【讀《我就是數學》有感】相關文章:
我就是數學讀書心得05-05
我就是我05-11
我就是我「四」07-01
我就是我作文05-05
我就是我作文06-12
我就是我的作文10-17
我就是我作文精選05-03
作文 我就是我05-11
這就是我05-07
這就是我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