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讀后感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幸福讀后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幸福讀后感1
或許是因為最近亞馬遜及當當等商鋪的競爭愈加的激烈,導致圖書的折扣越來越大,讓久未買書的我為了這折扣興奮了一把,于是借機將大量的圖書搜羅一番納入囊中。
我無心將所有的書目講解一遍那樣便成了讀書筆記,這樣做的人不少,我自認不可能有任何的突破。今天只想談談其中讓我最快讀完卻印象不減的《幸福了嗎》來自白巖松。
說起白巖松,對于常年不看電視的我其實僅是一個名字,沒有任何的畫面感。記得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來自于的《痛并快樂著》,雖然不曾讀過卻記得當年同學們紛紛說央視的主持人壓力太大得了憂郁癥于是寫了這么一本書,一抒胸中的不快。直到后來才明白這是鬧了個“張冠李戴”的笑話,卻也只是當成了笑話,并沒有認真到非要去看一看不可。
在作者自己的后續中說《幸福了嗎》是作者對于自己的一個十年約定,也算是對過去十年的一個總結與交待。讀了之后我并不能較之前他的語言是否更加犀利、視角更加獨特做出一個判斷,也不曾出現過再去重讀過去的沖動。十年物是人非,人總是在成長,十年后的他給了今天的我感動與方向。十年前的那份是屬于十年前的我,只是年少的自己并不懂得,一本好書、一句鼓勵能夠如此的振奮人心,甚至改變一個人的道路。
他說在一次母校的演講中他站在講臺上,當時坐在最后一排的一個學生向他提問說“白老師,今天你站在第一排而我在最后一排,我要怎樣才能到達您的位置?”他回答:“在我的眼中你現在才是第一排,你有無數的方式到達我這里,可我再也找不到一條路到達你那,應該是我羨慕你啊?”每每當有人問我讀完這本書的感想時,這必定是我要先重復的段落,以至于我幾乎將它爛熟于心了。我試著想象聽到這段話的如果是我會如何的熱淚盈眶,如何的感動于心,更不用說對于當事人來說這是種怎樣的鼓勵。對于剛剛邁開人生一步的年輕人是多么的需要這樣的`鼓勵。
他在前言中講了一個寓言,故事中說有一群人在匆忙的趕路(暫且不去計較那些是哪個國家的人吧),忽然有一個人停了下來,其他的人都奇怪的問發生了什么。停下來的人說:我走的太快,把靈魂落在了后面,停下來等等它。故事的最后我知道他們肯定不是中國人,至少不是今時今日的中國人。在這個浮躁的社會有多少人還會談論靈魂,那是在快節奏的社會中不應該存在的東西。但是問題的根源在哪呢?在今天若是不能滿足物質的需求,又有多少人還有勇氣去談理想呢?
書主要通過他在生活中的見聞展開,也列舉了很多對他產生影響的人和事,盡管我不能全部茍同。但耐人尋味的話語在書中我還是可以摘出很多的,它們不能感動所有的人,只是讓不斷摸索前行的我們適時的停一停、想一想、看看我們的方向是否始終如一,我們的目標是否依然清晰。
幸福讀后感2
幸福是什么?有人說幸福是擁有財富和地位;也有人說幸福是過自己想過的生活;還有人說幸福是對任何事情不要太計較就會幸福。
最近,讀了一本書《持續的幸!罚x了之后感觸頗多。它讓我懂得了:幸福是一種心境,一種體驗、一個過程。幸福是因人而異的,沒有一個絕對的標尺,任何人都有得到幸福的權利。
《持續的幸!愤@本書專注于如何建立人們的幸福感,并讓幸福感持續下去。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向我們闡釋構建幸福的具體方法。讓我們在輕松愉悅的閱讀中遠離煩惱,感知生活的美好,從而充滿幸福感。
“你幸福嗎?”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想法是不同的。小時候,覺得偶爾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是幸福的;再大一點,覺得考到好成績就是幸福的;后來覺得能掙很多錢就幸福了簡單一點來說,只要做了能讓你感到幸?鞓酚幸饬x的事,你就感到幸福。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幸福的確如此。幸福不是遙不可及,其實是很簡單的。
一個富人和一個窮人談論什么是幸福。窮人說:“幸福就是現在!备蝗送F人的茅舍和衣著,輕蔑地說:“這怎么能叫幸福呢?我的幸福可是百間豪宅,千名奴仆啊!庇幸惶,一場大火把富人的百間豪宅燒得片瓦不留,奴仆們各奔東西。一夜之間,富人淪為乞丐,過著比窮人還不如的生活。
金錢和名望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只是我們獲得幸福的一種手段。幸福是目標,金錢是手段。然而事實上,很多人卻混淆目標和手段的區別,往往以犧牲幸福來換取金錢。當然,我們并不是說財富和聲望不重要,追求財富和聲望也是人類需求的一部分。每一個積極向上,有理想的人所追求的。但財富和聲望不應該成為追求的核心。它只能代表個人成長的結果,只能證明你的實力,卻并不是最終的目標。
無論你是富貴還是貧窮,殘疾或是健康,都有獲得幸福的權利。我們只要用積極的心態去對待每一件事,用喜悅和期待的'心情去接受每項任務,幸福就會伴隨左右。
在工作過程中體驗幸福。對于把工作看成使命的人來說,工作本身就是目標,他們對工作充滿熱情,在工作中達成自我實現。事實上,供電所這個大家庭的成員都在以實際行動詮釋著幸福。大家團結一致,應對挑戰,處理好各項搶修,完成好上級領導交代的各項工作,得到領導認同的這個過程是幸福的。所以,其實幸福就在我們身邊。
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幸福。小時候,在父母的撫養呵護下成長,長大了,如愿走上自己選擇的道路,這是一種幸福;在朋友之間得到信任和幫助,這是一種幸福。人生是福禍相依,苦樂參半,但你只要有一個積極向上,樂觀的心態來對待任何事,你就會很幸福。幸福就是如此簡單!
幸福讀后感3
放假了,校長發給我們兩本書,一本是《幸福是一種心態》,另一本是《給教師一生的建議》,放在書架上好多天我也沒動。有一天,老伴心情突然有點不順,憤憤地說:一天忙忙活活,沒有一點幸福感,人活著這是圖什么呢?我突然想起了放在書架上的書,這才把它拿起來,翻開來,并看了起來。
幾個大字《幸福是一種心態》映入眼簾:"生活就是刪除昨天的悲傷,復制今天的快樂!""給生活開一扇窗。"——作者:黎丹正。就這幾個字讓我有興趣繼續往下面看?粗粗,我的心豁然開朗,就把老伴也叫過來,我說:你看,你找幸福,幸福在哪里?幸福在這里。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人類社會永恒的主題,是人們關心最深、感受最切、困惑最多的話題。但正如書中所道:真正的幸福,不過是一個簡單的心態和心靈上一點小小的滿足。不愁吃,不愁穿,有房住,有事做,兒孫繞膝,左右逢源,一天忙忙活活這就是幸福。不是我們自己在逃離幸福,而是我們忽略了自身的心情與感受,忽略了我們原本可以獲取幸福的感動。
幸福在哪里?幸福就在我們的心里。幸福不是靠別人施舍,也不是靠上天憐憫,只有靠自己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悟。陽光心態才會給我們帶來幸福的人生,只要用良好的心態去感受生活的點點滴滴,幸福就會盈盈在握。比方說:經過一個黑夜的休息,清晨起來,打開窗戶,迎接那一縷清晰的晨光,深吸一縷清晰的空氣,這就是幸福!幸福源于感激的心。我們要感激父母,感激生命,感激朋友,感激這溫暖的陽光,感激這湛藍的天空,感激這廣闊的大地。只有感激才會珍惜,珍惜才會滿足,滿足才會幸福。當我們感激所有的一切,我們又怎么能夠不幸福呢?
幸福是一種心態。天天都是好天氣,"天氣"指的'就是一種陽光的心態。幸福的心情就像晨光中的迷霧,看似朦朧卻又清晰,看似淺顯卻又真實!工作中的幸福是服務對象給的;生活中的幸福是家人和朋友給的。哪怕是一種善意的謊言;哪怕是一頓歡樂的晚餐;哪怕是一次激情的爭辯!有事就想十分鐘,過去就拉倒,天大的事也不要總放在心里,沒完沒了!處事總要陽光一點,說話也要陽光一句。
《幸福是一種心態》這是一本幫助人調節心態、獲得幸福的好書,細細讀來確實啟發心智。教會了我如何去獲取幸福,那就是始終保持好自己的陽光心態,笑對一生。讓我們給自己的生活開一扇窗吧!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本身就是多味胡豆,酸甜苦辣應有盡有。這是現實,普遍規律,沒有必要傷感與埋怨。境由心造,把自己的心態調節好,加上理性、灑脫與豁達,把幸福變成一種習慣,讓它時時光臨我們的人生。
幸福在哪里,它只存在于我們的心中!
幸福讀后感4
暑假里,媽媽買回了一本楊紅櫻阿姨寫的書—《幸福的鴨子》。我讀了后,就很喜歡這本書中的女主角麻花兒,她是一個又肥又胖的雌鴨子,可是她無比的幸福與快樂!這本書的內容是這樣的:
在暑假里,笑貓和馬小跳等人來到張達的外婆家。那是一個滿是桃林的美麗地方,是一個飄散著茉莉花香的小村莊。在那里他們結識了巨人阿空、臘腸狗拖拖、和一只名叫麻花的女鴨子。女鴨子麻花兒是一只極其容易產生幸福感的鴨子,而這種幸福感來自給予,在給予的同時也獲得了幸福。
故事中講到,一次馬小跳他們睡在一個秘密小島上,那里全是蚊子,就像一架架排著整齊隊列的戰斗機,向孩子們進攻,沒想到麻花兒沖到四個孩子的中間,用力地扇著她的翅膀。就這樣,孩子們睡了多久她就扇了多久。結果,孩子們身上一塊紅疙瘩也沒有,麻花兒滿頭大汗可她卻說:“太幸福!”,那是因為別人幸福。
故事中還講到,每天她都按時出現在村子里陪張達那位患老年癡呆癥的外公玩套花環的游戲,整個村子因為她的出現都會歡騰起來。她有一顆感恩的心,心中充滿了生活的大智慧,她能從每天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一切意義,她還能把一件糟糕的事,看待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而心平氣和地去面對,也因此她感到她的生活處處充滿幸福。也正是因為她所給予別人的幸福,最后在大家的幫助下,她也終于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一份感情。雖然麻花兒的歌聲像打飽嗝,外貌也不出色,但她卻生活得相當開心充實,她說的每一句話都深深地印在我的心田,我非常喜歡這只女鴨子。
幸福是什么?書中的那只女鴨子知道,幸福是每天可以看一眼自己最愛的鴨子,能不被別人討厭,有吃有穿有健康的身體和快樂的心情。那只尋找孩子氣的神龜也應該明白,那群單純的孩子們也會漸漸明白……
我們在父母的精心呵護下難道不幸福嗎?但總是有那么一些時候,對自己的生活現狀不滿足,希望得到更多的呵護,而我自己呢,常為和同學意見上的分歧而生氣,也因為學習上的壓力感到不舒心。我們有時在生活中會常常忽略已經擁有的東西和不切實際的目標,也因此時常不快樂。所以我要勸身邊的人趕緊學學麻花兒的心態,學會知足常樂,并在給予別人快樂的同時,獲得自己的幸福,如:幫助外來人指路;雨天給媽媽、爸爸送傘;把生活、學習中的小竅門分享給同學;替別人保守秘密……這一切也許是一個不經意間的舉動,但幸福其實就很簡單,就在你我的身邊!
笑貓的這段經歷使我深深的感悟到:在這個以人為本的和諧社會中,要懷著一顆知足、感恩的心,享受成績,享受生活,感受快樂,同時積累點滴生活快樂中的每一點幸福。
幸福讀后感5
他們認為別人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不需要感恩,也不需要回報。有的孩子在逆境中成長,他們知道親人把自己養大很不容易,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回報養育之恩。北京的呂鑫就是這樣的例子。呂鑫是個棄兒,被一個叫呂書泉的清潔工抱了回來,當時的呂鑫患有佝僂病,呂叔叔家十分困難,親朋好友都勸他不要收養這個孩子,可善良的呂叔叔執意收養了她。
呂鑫從小就知道,爸爸把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為自己看好了病,為自己省吃儉用,拼命干活,卻因勞累過度得了重病……呂鑫的事在班里傳開了,大伙兒都在悄悄地湊錢,同學們捐的錢她一分沒花,她要攢錢幫爸爸治病。呂鑫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千方百計地去回報父親的養育之恩,這份深情打動了所有的人。那天,當我讀到這個故事時,為之震撼,多么懂事的'孩子呀!與呂鑫相比,我是多么的幸福,又是那么的不懂事!兒時,父母為我付出的一切,我理所當然地享受著,有時稍有不滿,還發脾氣。上了初中,一周回家一次,很少與父母交流,還喜歡把在學校未消的怒氣帶回家,沖父母發無名之火,父母的溺愛使我失去了一顆感恩的心,成了一個任性的孩子。
還記得剛上初中時,我哭著打電話回家說想家,爸爸一下班就趕來看我,我知道,他是怕我因為想家而耽誤學習;打電話回家說頭疼得厲害,媽媽立刻大聲吼起來,我知道,她是責怪我不會照顧自己。好幾次晚自習,外面寒風呼嘯,班主任提醒我們多穿些衣服,注意保暖,而她自己卻發燒了,第二天仍拖著虛弱的身子給我們上課。那幾節課,我們聽得格外認真。面對父母、老師的愛,我只有好好學習,不辜負他們的期望。
發燒時,同桌關心的話語讓我難以忘記,同學關掉電風扇的動作被我銘記在心?荚視r,朋友的安慰和鼓勵令我找回自信。面對同學的關愛,我只有幫助他人,與同學和諧相處,做一輩子的好朋友。“感恩”這兩個字,是因感知而感激,但我情愿再拆解出一個報恩的意思來,當我們在感激之后,還能因此生出愛,去愛別人,去關懷別人,從而贏得別人的感恩。
如果那樣的話,環環相扣的感恩所聯結的就是生生不息的愛;而被愛所縈繞的世界,將會是一個多么溫暖、多么美妙的世界!讓我們拋去理所當然,拋去任性,重新撿回感恩的心。請記住,中國人的感恩節是每一天!
幸福讀后感6
讀了《教師的幸福資本》書中的”教師的成功人格塑造“這一部分內容,對我有很深的觸動。書中說”人格是什么?有觀點認為,人格是由先天性體質結合的“氣質”、后天發展的“性格”以及“能力”等歸納而成的。通常我們又稱之為“人品”。它和一個人的素質、情緒、行動樣式、習性、態度等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它能確定人的特性或特有的行為和思想。“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人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發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只有人格才能影響人格的形成和發展。因此,教師健全而高尚的人格是教育的.基礎。
比如:1、認真負責。2、樂觀有愛心。3、刻苦鉆研。4、自尊、自信。5、團結合作。6、自控、堅韌。7、獨立、創新。
我國現代文學家魯迅說:”教育是植根于愛的!敖處煂W生的愛,表現在毫無保留地奉獻出自己的精力、熱情、才能和知識,使學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識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結果。同時更好地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尊重學生,抓住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志向,精心培育,使之成才。如果說學生是春天正待茁壯成長的小草,教師就是春天滋潤萬物的太陽,教師應該時時給學生如沐春風的感覺,給學生以春天般的溫暖,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為學生驅走心中的陰霾。教師是夏天的太陽,熱情似火,給學生火樣的熱情,點燃學生求知的火種。教師是秋天的太陽,是學生成才的催化劑,讓學生體會到收獲的快樂。教師是冬天的陽光,融化學生驅心中的堅冰。當我們為一再犯錯的孩子暴跳如雷時,言詞激烈時,我們就跨進了地獄的門檻,可如果我們和顏悅色,用我們的陽光照亮孩子的心靈,用愛去澆灌孩子的心靈,我們就踏進了天堂。天堂與地獄往往只有一步之遙。
在我所教的班級中就有這樣的一名學生,他是全校所有老師和同學年的同學供認的”淘孩子“,好像我每天的工作中,為他處理他與別的小朋友的糾紛是必做的事情,剛開始上學的時候,其他的家長幾乎每天都有來找我訴說這個孩子是怎么欺負自己家孩子的,他是多么多么的令人討厭,甚至讓他最好是轉學,可到了現在所有的家長便私下里和這位家長溝通,怕影響老師的工作,也會說上一些鼓勵的話語,就連班級中的同學們也學會了”等待“。因為大家都知道他不是一個”壞孩子“,他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他也是一個”陽光“的孩子,F在這名學生雖然還是比較淘氣,但是他也比以往好多了,我就是將這種:”給你點陽光就燦爛。“多給學生陽光,而不是烏云,給學生一點陽光,就會有燦爛,給學生更多的陽光,就會有更多的燦爛。當我們調整好了自己的心態,熱情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幸福地工作,這樣你就成為了一名陽光、樂觀的教師。
幸福讀后感7
幸福是風霜雨露都經歷過,再把陽光收獲。——題記
我,只是一株狗尾草。一株“千人踩萬人踏”的狗尾草,處處遭受冷落的狗尾草。
四月的風吹來,柔柔的。讓我情不自禁地伸了伸懶腰。呼吸著新鮮空氣。明媚的天空,白云編織著我的夢。我多想自己能像云一樣自由、高尚、潔白。假如,我是一片云,我該有多幸福呢?一眼忘盡天下物,笑看風吹花草香。但,一個是天,一個是地,罷了。我沮喪的壓低了身子,一只腳卻在這一刻無情的從我身上踏過。唉,四月,風吹來柔柔的。柔的讓我忘了這亦是踏青的好時光啊。
我只是一株狗尾草,開不了花。而那些野花們雖遭受冷落,但還是比我幸運的多的。我們都是不起眼的小植物。只有在春夏兩季的時候能在人們的眼里留下一瞬間的畫面,稍縱即逝。野花們憑借著風,搖曳著嫵媚的身姿。散發出微弱的清香。踏青的人群中偶爾會有一兩個忽閃著大眼睛的娃娃,小心翼翼的將它摘下。看著,樂呵呵的奔跑著。
而我,我只是一株狗尾草。不但不惹人喜愛有時還會惹人厭惡。很難得的幾個小娃娃們發現了丑陋的我,想要來采摘我的時候,不是因為小小的觸碰,毛毛的扎到了他們,離我而去。要么就是還未觸及到我的時候,便聽見他們父母的尖叫聲。迅速的將我連根拔起,丟掉一邊或者一腳狠狠的把我碾折。讓那些寶貝似得娃娃因為我而“受傷”。比起野花,它實在是比我幸福多了。
最平靜的時刻,也只存在于晚上。微弱的風,吹的.我迷迷糊糊的。受傷了卻還念念叨叨:明天會好的。其實,也只不過是自欺欺人罷了。
依舊是明媚的天,依舊是人類踏青的好時光,依舊是被踐踏的日子。那些重量級的印記,已讓我數不清,痛到麻木。這一切,已讓我忘記了什么叫做幸福。當我被踩的再也支不起腰桿的時候,看著藍天,看著白云,羨慕的看著,卻不再幻想了。因為一只腳,即將踩了上來,結束我不堪的生命。
一秒,兩秒……當我被鞋底的黑暗壓得再也喘不過氣來的時候,我聽到了清脆的斷折聲。
一秒,兩秒……我又重見天日。而這一天,卻成了永遠。
奄奄一息的我,被一個素未謀面的女子拾起。我仿佛聽到了一絲嘆息聲。這一刻,我的眼眶不知不覺的濕潤了,這是什么?幸福嗎!
她拾起一些與我同命相連的狗尾草,編織著。編織著我最后的未來。把我夢寐以求的生命,編織的妙不可言。
我們被編織成一只可愛小狗的形狀,獻給了小娃娃。這一刻我看見了他們因為我們而露出了燦爛的笑臉。我仿佛覺得這一刻,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在因我而舞動。我的世界變得妙不可言。
我想,我是一株被幸福緊緊圍繞的狗尾草。幸福就是一路艱辛坎坷,最后給予別人溫馨的時刻。
幸福讀后感8
一直很尊敬畢淑敏先生,只是因為她的筆下寫下的全部都是人生鮮活的生活。她一生涉足醫學,文學,心理學,從而更真實地把握了生活的真諦,因為,如果醫學是從生理方面解讀人的話,心理學從心理方面刻畫人的話,那么文學則是在揭露一種人性的美。
前日,讀了她的《人生三件事不可節省》,也頗有感觸,仔細想想,也確實是如此。
第一件事,學習。從孔子“十五而有志于學”直到今天,學習的力量已經不是學習這個詞本身了,換句話說,那就是知識的力量。也許我們衣食無憂,也許我們窮困潦倒,但知識的力量在于物質富裕的時候追求內心靈魂的高貴,也在于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學習,為自己尋求一份求富之路。
《小王子》說,人在沙漠中是孤獨的,可是在人群中,又何嘗不是寂寞的呢?學習知識的好處也莫過于為自己找一份靈魂寄托,無論大千世界怎樣的風云變幻,人世間怎樣的滄海桑田你都始終能找到自己,而不是迷失了自己。所以,我們都需要都書,在書中,我們會遇見更好的自己。《唐吉訶德》中說,我們都是人生這場戲劇中的一個扮演角色,等戲劇一結束,我們都要下臺,所以不要等到下臺時還走不出自己的角色,因為我們從來沒有認識過自己,而讀書學習正是為了發現自己,尋找自己。
第二件事,旅游。歷史的曾經雖然不能還原,但歷史的遺跡卻值得我們瞻仰,書中的自然風光,人物風情再怎么躍然紙上,也畢竟不能展現在眼前,不能親身感受體會得到,我們不僅需要讀懂紙質書本,我們更需要讀懂生活這本大書,所以,我們要走出去,開闊自己的視野,見識更加美好的風景,因為這樣,你才會覺得,自己真的很渺小,心胸才不至于那么狹隘。你才會學得大氣,大度,和從容。
祖國這么多偉大的`山川河流,我也不曾怎么涉足,但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因為旅游的目的不是要征服哪座山,而是要征服自己狹小的內心世界。
第三件事,鍛煉身體。一直比較喜歡在晚上跑步,總感覺自己渾身出汗的時候,自己才會卸下所有的防備,那個時候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跑步是最美的舞蹈,也是最便捷的活動,跑步的路上,我們會把很多事情都想得很透徹,不在會去計較白天的得失,而且對于第二天生活也是信心滿滿,思想的負擔不在那么沉重了。你會寫下自己所有壓力,剩下的只有給自己的鼓勵,那個時候的自己最真實。人生最重要的三件事,雖然很簡單,但要全部都堅持下來會很難,但卻也不難,因為每一件事都是為了更好的完善自己;钪吮3忠粋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種積極陽光的心態,這樣,不論面對什么困難,我們都不會屈服于它。
幸福讀后感9
小學老師讀書隨筆最近拜讀了孫云曉老師《讓人幸福的教育》一書。了解了孫老師眼下的幸福。教育的目標是讓人幸福。確實,人是追求幸福的動物,一個人做所有事情的終極目的都是“逃避痛苦,追求快樂”,所以,如果一個人感到幸福了,教育就實現了個人的價值;如果大多數人都感到幸福,那教育就實現了社會的價值。所以,教育應該是要能為人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礎的。
哈佛大學做過一個研究,非常耐人尋味。他們把一些即將畢業的大學生找來進行測試,這些學生的家庭背景、智商水平、學習成績這些指標都差不多。讓這些學生回答兩個問題:第一個,你的人生目標(奮斗目標)是什么?第二,你實現這個目標的計劃是什么?結果只有3%的人寫出了清晰的目標、詳細的計劃。13%的人寫出了大概的目標和計劃,還有84%的人沒有目標沒有計劃,還沒有想過呢。
10年過后,研究人員又把這些人找到一起進行調查分析,居然發現什么了呢?那3%寫出過清晰目標和詳細計劃的人,其收入是那些沒有目標沒有計劃的人的收入的十倍;寫出了大概目標和計劃的人,其收入是沒有目標計劃的人的兩倍,差別非常明顯。
哈佛大學的這個研究給我們的啟示就是,在中學階段特別需要一種職業生涯的`意識,要學會訓練,學會論證,學會計劃。這點從小就應該有所鍛煉。
我比較欣賞德國人的做法。德國的孩子說,爸爸,明天我要去滑雪。德國的父母很可能會這么問,你的計劃呢?孩子說沒有計劃,德國的父母就說,沒有計劃的事不要做,做事一定要有計劃。孩子就得做計劃。一做計劃就會發現有的事可行或是不可行。
成功永遠是屬于那些有目標有計劃的人。這就是為什么說這個問題對中國的學生來說特別重要特別值得警醒。在中國,很多學生特別是中學生,沒有清晰的目標,沒有詳細的計劃。甚至連父母也想不太清楚。不過可能有些父母覺得想得很清楚,我希望孩子好好學習,考名牌大學,然后出國留學。這個目標太模糊。什么意思呢?清晰的目標應該是要明白你要走什么路,你怎么能夠實現你的目標,你每一步該怎么奮斗。
因此,確立目標做好計劃是以孩子為主體,家長只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給孩子各種各樣嘗試的機會,在嘗試中發現孩子的潛能和興趣所在。家長首先要發現孩子有什么夢想,一定要尊重孩子的夢想或愿望,但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如何才能實現,讓孩子知道自己應該怎么做。
一個人只有知道怎么樣能實現自己夢想的時候,才會有干勁,也才會有信心。但是,家長過早地單方面替孩子確立人生目標,特別是職業目標,這是很危險的,容易限制孩子的發展。家長應該給孩子的成長留下足夠的空間和余地。
【幸福讀后感】相關文章:
幸福讀后感05-27
《提醒幸!纷x后感04-18
幸福的方法讀后感07-08
《牽手幸!纷x后感02-15
提醒幸福讀后感03-31
幸福的鴨子讀后感03-31
《幸福的鴨子》讀后感04-28
《幸福的方法》讀后感06-11
提醒幸福讀后感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