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
當看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
“眉黛頻低,遠山何如離恨長”,她勤勞能干,多才多藝;她外柔內剛,自有主意,不為威迫所屈,不為榮華所動;她對仲卿溫柔體貼,深情專一;她果斷忠貞,為愛情而犧牲。
“妄自多情,空訴離殤”,他忠于愛情卻不給直接抗爭,逆來順受,忍辱負重;他善良孝順,正直淳樸,為了愛情最后走上叛逆的道路;他可以為了愛情克服性格上的弱點,他可以為了愛情掙脫思想的束縛,他可以為了愛情放棄大好仕途,他甚至為了愛情不惜生命!
就這么為愛情忠為愛情貞的兩個人,卻最后落了個不好的結局。是什么原因,逼得這么相愛的兩個人落得這么個結果。
我羨慕他們之間純真的愛情,卻遺憾他們之間的結局;我羨慕他們之間情誓深深,卻遺憾他們以死赴誓;我羨慕他們堅持自我、維護愛情,卻遺憾他們所遭受的種種困難!
到底是什么原因,蹀躞情深的'二人面臨生死考驗,上天似乎中要給相愛的兩個人制造些困難,使他們在愛情道路上坎坎坷坷,不論焦劉之情還是唐陸之愛,結局總是不盡人心意。
對于愛情道路上的人們,彼此包容、理解、關照、信任才是最重要的。不論前方有什么樣挑戰,只能且行且珍惜。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2
悲劇,之所以能撼動人心,是因為它的美好足夠動情,而它的破滅也十分徹底。“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焦仲卿與劉蘭芝的愛情悲劇中,性格獨特鮮明的主人公主導著故事的發展,而正是他們性格中的種種矛盾,加上外界環境推動,促使一段兩情相悅的愛情走向了終結。
焦仲卿雖深愛著劉蘭芝,然性格軟弱,優柔寡斷。他敢于為了愛情挺身而出,出言說服母親,卻因為沒有主見,在夫妻生活中處于被動地位,而遭受到母親決絕的反對。其實,若不是焦仲卿的多愁善感與后知后覺,他完全有機會挽留劉蘭芝,趕在失去她之前將她追回。他不像一個真正的`男子,沒有身為男子的勇敢果斷,更沒有身為男子的陽剛與頑強。
而劉蘭芝,投入了充分的感情于這段苦難的博弈,與焦仲卿恰恰相反,她堅決、有主見,不僅多才多藝,能言善辯,而且在愛情中占據主導地位,而恰是因為她過于地強勢聰穎,使得婆婆心生反感,出言不遜,行為挑釁,使她離開焦仲卿成為了必然。
他們并沒有錯,他們善良、柔情,也都深愛著對方,但錯就錯在他們在戀情之中的關系。如果膽小懦弱的焦仲卿勇敢地成為主導戀情的人,如果剛毅強勢的劉蘭芝放下自作主張的行為習慣,或許就能長久地在一起,就不再迫于外界的壓力。
而他們愛情悲劇的制高點,便是“舉身赴清池”“自掛東南枝”。這段在深情與果敢的跌宕中,最終墜入現實的萬丈深淵,唯有在這時,我們真正地看到,一段美好卻不恰當的愛情,敗給了殘忍而又必然的現實。從“結發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海誓山盟,到“卿但暫還家,吾今且投府,不久當歸還,還必相迎取”的緩兵之計;再從“舉手長勞勞,而情同依依”的傷感別離,到“處分適兄意,那得自任專!雖與府吏要,渠會永無緣”的無奈放手,透露著的,是兩人的未堅持與家人的不理解。明明愛得那么認真,沒料想到化成一場美麗的錯誤,一個痛心的悲劇。
“悵然遙相望,如是故人來。舉手拍馬鞍,嗟嘆使心傷。”這免不了的告別,卻是深情千種。二人甘為愛情付出生命,也只在“念與世同辭,千萬不復全!”的一聲吶喊后,終于相互成全。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美好的愛情只有在這萬般激流的毀滅后,才顯得如此動人。幻麗的夢想只有在殘忍現實的摧朽下,才變得無比悲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3
半殘輪回半無圓,滄月猶現那時涼。望絕望月絕望月,空白離合轉成空。
在這個蒼涼的夜里,獨剩她一個人在回憶。她是多么希望他能理解她啊!但是她現在只會對著清澈的池水發表感慨。
她十三能紡織,十四會裁衣,十五善箜篌,十六懂禮儀,十七為人婦。但她還是被休回到娘家。她在想他說過他會像磐石堅固沉穩,不管什么都不會使他動搖。她曾經也說過她會像蒲葦柔軟結實,如絲一樣不斷裂。但事與愿違,有些事她自己也不能l左右。上天也給過她一段真摯的感情,她也心滿意足了。今晚的`月亮真圓啊!她的命在今天也即將完結。“池水清清,悠悠我心”她縱身跳進清冷的池水中,在陰間去與他相會。那聲音令人心碎,回響在池水中,消失在蒼涼的夜晚。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4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不同視角的切入,會使同一篇文章或同一個素材呈現出不同解讀與各異的魅力。當我們從封閉、單向、僵化的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培養和建立開放、多元、動態的思維方式,就能找到契入材料的不同入口,獲得不同的取意角度。學習過《孔雀東南飛》之后,我們則可以提煉出以下話題。
話題一:“愛情”
愛情是一個厚重而圣潔的話題,也是人類生命中的一個重要主題。這是一種非常微妙的情感,多少人欲說還休;這是一座最為神秘的殿堂,多少人為它裝扮最絢爛的衣裳;我們贊美著愛的偉大,又詛咒著愛的善變。愛情是文學作品永恒的主題。文學作品提煉和濃縮了那些令人感動的歲月執手,也呈現了如風雨中飄搖的茅舍,經不起洗禮的“大難臨頭各自飛”。劉蘭芝與焦仲卿的愛情站在自由愛情的入口,以一種決然離開的死亡抗爭著;而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卻站在自由愛情的出口,用另一種偶然的死亡爭取著。他們的愛照亮了中外的文學星空。
話題二:“死亡”
“生之艱難”與“死之可畏”是生命與生俱來的兩大痛苦宿命。但生與死的價值不足活著,而在尊嚴與理想。當這種權利被剝奪,弱小的生命會匍匐而墮落,而那些強悍的生命就會感受到無法忍受的苦痛。于是蘭芝、仲卿為追求婚姻愛情自由而死,為追求生命自由、維護生命尊嚴而死。如果沒有死亡的抗爭,他們的生命將失去精神、靈魂,沒有情感守持,沒有生活自由,生命處于被奴役、被禁錮的狀態中。這樣的人生,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又何在呢?匈牙利詩人斐多菲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美國人民在獨立戰爭前夕高喊:“不自由,毋寧死!”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人們對自由的認識和追求,足以說明焦仲卿、劉蘭芝為婚姻愛情自由而死的本質意義和價值。
話題三:“觀照女性命運”
張潔在《方舟》中說:“身為女性就是大不幸。”身為女性,為什么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只能佇立,卻無法穿越愛的.迷霧?我苦苦追問,雖然我深知這是不期有答案的追問。我深知女性的悲哀:西施被贈與夫差,張巡殺妾饗士,楊玉環馬嵬坡之死……哪一樁不是因愛與國家而成為歷史的悲劇?歷史的深處縱橫流淌著多少女性的淚水!即使與丈夫化作鴛鴦的劉蘭芝,她的生命中依然有那份無以言狀的重重壓抑,那種如蠶繭般理不清的厚厚憂傷。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5
昨晚讀了《孔雀東南飛》這首詩,很是氣憤。古代同是婦女,為什么當媳婦和當婆婆的地位會有那么大的差別呢?劉蘭芝可謂是有才又有德的女孩子,嫁給作為府吏的焦仲卿滿可以配得上的,夫妻兩人恩恩愛愛,感情甜蜜,為什么當婆婆的就那么不能忍受小夫妻倆的感情呢?
難道是因為媳婦剝奪了孩子的愛,自己吃醋了?盡管劉蘭芝很孝順婆婆,可是婆婆還是要對劉蘭芝挑三揀四,雞蛋里挑骨頭,可見媳婦難做啊!為了孩子的事業,婆婆要兒子放棄對妻子的愛,住在辦公室里。
過生日的時候,兒子為妻子買一朵花,婆婆都不愿意,難道對妻子的愛和對母親的愛是矛盾的`嗎?夾在媳婦和母親中間的焦仲卿左右為難,不知如何是好。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啊?兒媳婦在現在社會看來已是很標準的好媳婦了,婆婆還是不滿意,最終落得個被休的惡名,真是有冤無處訴啊!封建社會的惡婆婆可見一斑。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6
仲卿和蘭芝兩情相悅,不能長相斯守,便有了“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的蒼涼。為了擺脫獨自徘徊的悲涼,他們選擇了共同殉情。留下了“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的千古盟誓。終究,他們還是走在了一起,好不令人掬淚的悲涼——“生不偕老”,好不令人慨嘆的幸福——“死求同穴”……
對于蘭芝為焦母不容而致使夫妻分離的.緣由眾說紛紜,各執其辭。我雖不才,也還想置喙幾句。在我看來,還有兩大可能:
《禮記內則》中說:“子甚宜其妻,父母不悅,出。”仲卿“甚宜其妻”,這無疑問――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從前噓寒問暖,無所不談,可謂母子深情矣。現在小夫妻昵喃燕語,忘乎所以。巨大的落差,強烈的失落感猛然襲向焦母,她踉蹌失措。試問向來都把全副精神寄托于獨子身上的她,情何以堪?于是,悲劇的序幕被拉開……此或為其一。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7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誓言只不過是過往云煙,相愛的人總會因為外界的一些東西而被迫分開,一如焦母的蠻橫無理又或是蘭芝哥哥的逼迫。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焦仲卿由最初對母親抱有幻想到最后的絕望,徘徊東南枝的他還是放心不下生養自己的母親,還是記掛自己年幼的妹妹,卻又記掛著與蘭芝許下的諾言。走來走去,思思量量,望向東南方向的`天空,仿若,他又看到了昔日與蘭芝相守的畫面,卻也看到自己在府衙忙碌而顧及不上蘭芝,蘭芝獨守空房的場景,是啊,那一刻,他愧疚了,假若時光能倒回,可惜,時間只會一刻不停的向前。
蘭芝死訊傳來,眼前的場景漸漸消散,焦仲卿心中一怔,是他提出要獨赴黃泉的決定,卻不想蘭芝更加堅毅。回頭望了一眼家的方向,許是心意已決,一片片枯葉落下,帶走了他的情,他的牽掛,卻留下了望向東南的愛,閉眼的瞬間,他仿若看到了蘭芝。嘴角揚起一絲微笑,他知道蘭芝在等他,他要快點,這一次,不能再讓他獨自落淚了······
是啊,羅帶同心結未成,江頭潮已平!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8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而惋惜,一對多么恩愛的少年夫妻就那樣匆匆的離去了,一段多么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他們還不滿二十歲,正值豆蔻年華,卻走的.那么倉促、那么凄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于耳畔,焦仲卿不是沒有抗爭過,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但在那個所謂“孝”字當頭的年代,母親舉起“孝”的大棒逼散鴛鴦,賢惠美貌的兒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悲劇的序幕被慢慢拉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禮教,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個無奈而無悔的選擇。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欲的誘惑,寫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9
半殘輪回半無圓,滄月猶現那時涼。望絕望月絕望月,空白離合轉成空。
在這個蒼涼的夜里,獨剩她一個人在回憶。她是多么期望他能理解她啊!但是她此刻只會對著清澈的池水發表感慨。
她十三能紡織,十四會裁衣,十五善箜篌,十六懂禮儀,十七為人婦。但她還是被休回到娘家。她在想他說過他會像磐石堅固沉穩,不管什么都不會使他動搖。她以前也說過她會像蒲葦柔軟結實,如絲一樣不斷裂。但事與愿違,有些事她自我也不能左右。上天也給過她一段真摯的感情,她也心滿意足了。今晚的月亮真圓啊!她的命在這天也即將完結。“池水清清,悠悠我心”她縱身跳進清冷的`池水中,在陰間去與他相會。那聲音令人心碎,回響在池水中,消失在蒼涼的夜晚。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0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而惋惜,一對多么恩愛的少年夫妻就那樣匆匆的離去了,一段多么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他們還不滿二十歲,正值豆蔻年華,卻走的那么倉促、那么凄婉……
“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于耳畔。焦仲卿不是沒有抗爭過,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但在那個所謂“孝”字當頭的年代,母親舉起“孝”的.大棒逼散鴛鴦,賢惠美貌的兒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悲劇的序幕被慢慢拉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禮教,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個無奈而無悔的選擇。
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欲的誘惑,寫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1
靜默地讀完《孔雀東南飛》,心里的滋味不知所謂,結尾更是一句牽起我的遐思。
或許那句結尾是在警醒我們,去認真對待蕓蕓眾生中的每對伴侶,成全有情人終成眷屬,不知那些情商低于智商的.人是否會懂!或許那句結尾是在詢問我們,當你的愛情遭遇與世俗的摩擦,你會如何?真愛,值得我們消得人憔悴,不顧生或死。當初為了自由離開真愛,最終選擇死亡。死亡,可以解脫,卻不是初衷,但那縱身地一躍,沒有遲疑。想來,如若真愛遭遇了與世俗的碰撞,初衷好似無痕輕風,最真實的是去追尋。
《孔雀東南飛》的每字每句,會讓世人明白什么是真愛。真愛是堅持里的心甘情愿。堅持你我的真愛,我在投井時毫不猶豫,只為證明心意,堅守真情。真愛是無論你如何我都愛的真意,小吏之身的你,但我仍為你紅妝,同你共枕。真愛是因愛而亡的相隨,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讓我選擇朝東南的樹枝,那是你的居地。真愛是一種沖破世俗的勇氣,頂著不孝的罪名,嚴詞反抗母親只為真愛。我不禁想起寶黛同讀《西廂記》,賈寶玉不顧世俗說出“你若是那傾國傾城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身’’,不同的是,焦仲卿是真愛,賈寶玉是調情。
投身古井只為真愛,自掛枝頭唯有相隨。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2
看完《孔雀東南飛》,心中一片戚然,依然還在為焦仲卿和劉蘭芝的纏綿的悲劇愛情而感嘆、而惋惜,一對多么恩愛的少年夫妻就那樣匆匆的離去了,一段多么美麗的佳話就那樣匆匆結束了,他們還不滿二十歲,正值豆蔻年華,卻走的那么倉促、那么凄婉……“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那堅定凄楚的誓言穿越了時空,時常回響于耳畔,《孔雀東南飛》讀后感300字。焦仲卿不是沒有抗爭過,當焦母堅持遣蘭芝走時,只聽到仲卿絕望而悲愴的呼喊:“今若遣此婦,終老不復取!”但在那個所謂“孝”字當頭的年代,母親舉起“孝”的大棒逼散鴛鴦,賢惠美貌的兒媳含冤受屈被遣送回家,從此人隔兩地,兩顆心也隔絕了。悲劇的序幕被慢慢拉開……“攬裙脫絲履,舉身赴青池”、“徘徊庭樹下,自掛東南枝”、“生不同衾,死同穴”,害人的休妻制度,,吃人的封建禮教,讓他們做出這樣的.選擇,一個無奈而無悔的選擇。他們用生命捍衛了感情的忠貞,他們用生命拒絕了私欲的誘惑,寫下了如歌如泣的凄婉愛情。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3
一曲愛的悲歌,是為千古鴛鴦絕唱。——題記
秋日突然神傷,碎雪零星滿樓,夕陽凄涼地依在山頭。
秋菊開了,星星點點,愁容滿面。
我安靜地穿過花園,心底涌上無限悲涼,秋菊盛開的時候,是我與夫君續緣之日,秋菊又開了,是我與夫君緣盡之日。
“莫思量,十年生死兩茫茫,年年寒水斷腸處,惟有淚兩行,寂寞梧桐染院鎖清秋,是離愁,月如鉤,物事人非事事休,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兩處閑愁,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這滿心凄苦,無語訴說,心如裂帛淚如泉涌。
夫君有苦難言,婆婆對我已沒有恩情,園中花兒也好似不舍與我匆匆作別,淚光閃閃、飽滿深情、我亦又舍得?可婆婆逼催,只能揮淚作別,縱有萬般無奈,千種留戀,無人領會,意決去。
“為伊消得人憔悴,雙溪舴艋難載愁,煙雨黃昏,非那點點愁,西風調碧樹,望盡天涯路,風飄飄、心悠悠、腸斷情深處。”
月兒彎彎,暮色低沉,經過婆婆門前,婆婆熄燈就寢,無奈,只得回房,夫君滿臉愁緒,看我進來說道:“并非我無意留君,母命難違。”我苦笑:“夫君何出此言?不必多慮,知君重情重意,豈可怨君?”夫君擁我而泣。
長夜難眠淚沾襟,輾轉反側不能寐,與君深情相望,淚眼訴惆悵,逝者如斯,不知東方之既白。
終到哀腸斷情處,訴君如蒲葦,蒲葦紉如絲,愿君作磐石,磐石無轉移,君嗚咽、高馬轉頭、萬丈塵土起、淚眼把君望。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相見時難,別亦難,人不寐,孤夜難熬盡,高樓請酒入斷腸,化作相思淚。”
哥哥許我與人家,心如死水淚如雨下,可憐衷情人,如今兩相隔。
“紅藕香殘玉簞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欲語淚先流。”
夜夜思君切,盼君早日歸,惆悵馬悲傷,躡履相逢迎,嗟嘆!便心傷。“自君別我后,日夜思君苦、逼迫有兄弟、以我應他人!”君泣擁入懷,哽咽不成聲,“生不能日日相守不離不棄,但愿黃泉下相見,永不分離!”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冷落清秋節、楊柳岸、曉風殘月、綿綿愁,一江春水向東流。”
今生與君緣分已盡、來生,愿廝守至死不瑜。
冷冷清秋、紅裝雅容、心與君作別,尸留人間魂伴君,與君化為蝶,比翼雙雙飛,含笑躍清池,愿與君相見!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4
偶然一次聽到一首歌《江南》,聽一次就深深被里面凄美的歌詞吸引住,當時就下載在手機上,反復聽了好幾次。里面有幾句特別深刻:不懂愛恨情愁煎熬的我們,都以為相愛就像風云的善變。還以為殉情只是古老的傳言,離愁能有多痛,痛有多濃,當夢被埋在江南煙雨中,心碎了才懂!是哦,在不懂情愛為何滋味的時候,總以為愛情只有浪漫與美好。可誰知,美好的愛情,也許會成為一把雙刃刀,既讓人愛也會讓人恨。
聽著這首《江南》,腦海中就想起了,在讀書的時候,語文老師曾經給我學習過一篇課文《孔雀東南飛》,十六七歲仍是懵懂不知情愛為何滋味的年齡,還無法理解愛得生死相隨的感受。老師當時分析課文的全部內容都已經記不清,但是卻不知為何,老師講到兩人相愛卻無法相守,愛恨交織的.心情的哪一句話,卻牢牢印在了我的心中:有愛才有恨,有愛才會恨;愛和恨交織,愛與恨交錯;恨到深處仍深愛。也許是當時老師愛得沉醉,恨得切齒的表情和語調讓我的印象太深刻的緣故吧。哪個時候年輕,沒有經歷過感情,還真不懂仲卿和蘭芝為何能愛到雙雙殉情。直至經歷了自己的戀愛和婚姻,直到有一天為了生活,與愛人不得已的分居兩地,才慢慢開始理解并體會到哪種相愛無法相守的相思苦。
學習這篇課文正處在向往美好,憧憬愛情的年齡。那時最喜歡的課余活動就是去租愛情小說來看,小說里面的女主角,經歷了一番磨難和折騰,最后總能找到又帥又多金,更是專情不二的白馬王子相伴左右。但是現實世界里的愛情卻并不都是一對一,歷史里記載的古代帝皇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普通男人也有三妻四妾。我看到的聽到的現代男人,只要有成熟的條件就會有二奶三奶,被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實當頭一棒才恍然大悟,哪些太純粹太美好的愛情小說是有毒的。真實世界里的灰姑娘很多,但只有一個有南瓜車,而這世上也并沒有哪么多有玻璃鞋的白馬王子,更多的,是食色性一體的二師兄。當然,還剩下一個美女坐懷不亂的,但哪是唐僧。
或許是現代社會發展太快了,快餐面,快餐飯,就連愛情都發展成了快餐式的。試婚,同居,不停上升的離婚率。生死相隨,矢志不渝的愛情故事,終究還是成為了一個神話。愿得一人心,相隨到白頭,又是多少人向往并尋找的,但是得到的,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卻又有幾個人能一直保持初心,始終如一。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5
自漢樂府中“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到梁祝化蝶,再到西方的羅密歐朱麗葉,殉情似乎成為了證明愛情的絕佳方式。
而當我第一遍讀完《孫雀東南飛》時,亦曾以為這只是一首描寫愛情沖破封建束縛的敘事詩,內心頗為不屑。畢竟,我更向往《泰坦尼克號》中為了愛情而活下去的人生態度。
而當深度解讀到蘭芝后,我為我第一次的淺薄感到愧疚,也并非是殉情,而是“殉義”。
“纖纖作細步,精妙世無雙”美人之美,美在風骨。作為世家貴女,她自小學婦功,習儀態,守禮節。手如蔥根,口含朱丹。蓮步微移間如青蓮破浪,流風回雪。
蘭芝的美,在于她的莊重。世人常道女為悅己者容,可即使焦仲卿不在,蘭芝仍然盛裝打扮。無關張揚,無關妖媚,只是出于對自己的尊重。無人悅己,我自悅己。丈夫不在,亦要鄭重對待每一天。即使將回娘家,內心荒涼千瘡百孔,也要梳洗四五道,自身地高傲地漂亮地離開這里,而非發如蓬草,哭紅了雙眼后落魄收場。
蘭芝之美,在于她的真摯。本為天之驕女,卻為焦仲卿走下神壇。本有無數鮮怒馬的少年郎可供選擇,她卻偏偏愛上了僅為府吏的'焦仲卿,“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生者同寢,死當同陵。”她的愛,濃烈似火,一往直前。他人再好,終不是你。蘭芝信奉著對焦仲卿的愛,真摯純潔。
蘭芝之美,在于她的決絕。她愛焦他仲卿,卻不愿為改變自我,忍受壓迫,任勞任怨并非善良,而是懦弱。她自請下堂,不是不痛,只是不遠被腐去棱角。她知與焦仲卿再難相見,亦曾有過放下過往的念頭,譬如陸游唐婉的《釵頭鳳》令多少人潸然淚下,其間真情自是不假,可唐婉不也嫁作她人婦?不是不愛,只是不能繼續了。最后一次,蘭芝走到街頭試圖埋葬自己的脆弱,她本想將深情吞咽入喉,卻又見到[]那人踏馬而來,日瞑,馬鳴悠悠,多少深情說不盡,只留詩,一聲嘆,她以為這會是相忘于江湖的最后一面,卻不料焦仲卿竟撕碎她的尊嚴。她本就是極其固執的人,更不許他人折辱她的尊嚴,尤其是當被她最愛的人質疑是,魯迅以血存軒轅,劉蘭芝便以死證清白。
“黃泉下相見,勿違今日言!”何其決絕。她凜然赴死,毫不遲疑。以她的血,全了她的尊嚴。
古今容貌出眾者,不知幾許也。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絕美外表下是脆弱的靈魂。可美人之美,美在風骨,如劉蘭芝般鐵骨錚錚者,可謂美人。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相關文章: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04-12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09-11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04-30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范文12-06
《孔雀東南飛》的讀書筆記12-09
孔雀東南飛課后題答案12-09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4篇09-01
《孔雀東南飛》讀后感15篇11-27
元旦搞笑小品劇本《孔雀東南飛》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