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桃花源記讀后感600字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后感了。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桃花源記讀后感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東晉孝武帝時,武陵人以捕魚為職業。
一位漁人沿著小溪劃船前行,忽然看見一片桃花林,桃花林中景象迷人,“夾岸數百步”全是桃花,“中無雜樹”,翠綠的草地,落花繽紛,令人向往。漁人對此感到十分驚異,便想要走到桃林盡頭一探究竟。桃林盡了,卻看見一座山擋住了去路。正失望時,卻發現山有一個小洞,便舍棄了船,進了小洞。這個洞一開始非常小,只正好可以通過一人,再往前走,豁然開朗——
“桃花源”的景象,就如畫卷般攤開在了漁人面前。
在這個探尋的過程中,漁人背引得越來越深,被引入了桃花源。先是桃花林,再是擋住了去路的山,然后是突破口——小洞,最終才到桃花源。
這個“尋”的過程,讓我想起了人類對宇宙中心的一步步深入的探尋。
長期以來,教會一直宣稱“地心說”,即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此,“地心說”成為統治西方一千多年的正統理論。直到哥白尼的“日心說”的提出,西方人們對宇宙的理解才有了改觀,哥白尼認為太陽是宇宙的中心,但其實這理論并不完全正確,所以這個階段的人處于剛剛發現“桃花林”的時候。然后是布魯諾,他支持并發展了哥白尼的“日心說”——他提出,宇宙是無限的、沒有中心的,此時,“漁人”便“窮其林”了。教會依舊堅持“地心說”,因此十分害怕布魯諾的思想,將他逮捕并判處火刑。教會控制人的思想,阻礙著人們思想的進步,教會便是“山”。但人心終是理智的,最終“宇宙無限”的理論,戰勝了教會“地心說”,成了現在大家所熟知的宇宙理論。
所以說,探尋“桃花源”和對宇宙中心的探索,其實是一個大同小異的過程。
真理它一直都在,只是有“山”那樣的東西擋住了它。這“山”可能是挫折與困難,遇到山時我們就不得不舍棄一些東西,《桃花源記》中漁人舍棄了船,布魯諾因為堅持真理而丟了性命。
不管怎樣,總會有人找到突破口,也就是那個小洞,真理總會展現在人們面前,苦苦尋求的結果,總會出現的。
【桃花源記讀后感600字】相關文章:
桃花源記讀后感11-23
桃花源記讀后感04-28
《桃花源記》讀后感08-10
讀桃花源記短文11-23
有關桃花源記的成語12-09
《桃花源記》讀后感(精選17篇)01-02
《桃花源記》讀后感3篇04-08
中考語文復習知識點:桃花源記12-09
國學讀后感-最新國學讀后感11-23
幼師讀后感-幼師讀后感范文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