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陳紅農村創業生態養殖泥鰍
“陳老板,我新建的養殖池準備投泥鰍苗了,急需2萬尾……”6月21日上午,四川瀘州市納溪渠壩鎮聯合村泥鰍養殖大戶陳紅又接到一筆泥鰍苗訂單。
陳紅說,眼下泥鰍苗走俏,幾乎天天都有客人購買,硬是忙不過來。
201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陳紅返鄉創業,經過幾番考察和思量后,把目標鎖定為泥鰍養殖。經過近兩年的精心試種和培育,陳紅從單一成品泥鰍養殖,發展到泥鰍苗繁殖一體化養殖。今年,陳紅預計出售泥鰍苗50萬尾,出售成品泥鰍1.5萬公斤,預計直接經濟收入20萬元左右。
辭去高薪工作養殖場打工偷師學技術
陳紅曾經跟隨同鄉到福建一家化工企業打工。沒過幾年,他就從一名學徒工成長為公司骨干,收入也從每月幾百元增加到近萬元,但他還是一心想回到家鄉發展自己的事業。
“300平方米鰻魚池,一年可以出欄成品鰻魚6噸,毛收入54萬元,養泥鰍一畝也可以賺兩三萬元……”2013年初,陳紅陪朋友到工廠附近的養殖場玩,看到養殖場里的一箱箱活蹦亂跳的鰻魚和泥鰍時,陳紅深感震撼,也被養殖場火爆的銷售場面吸引了。
說干就干。陳紅不顧家人反對,辭去原本收入較高而且穩定的工作,前往福建省長樂市一水產養殖場打工,月薪僅2000余元。陳紅白天跟著養殖場師傅從事養殖,工作之余就向養殖場師傅了解泥鰍繁殖、銷售等技術。晚上,他還從養殖場借閱泥鰍養殖書籍學習。7個月后,陳紅初步掌握了泥鰍及有關水產養殖技術。
“現在市場上野生泥鰍非常少,絕大部分靠人工養殖,泥鰍不但俏銷,而且價格也高,每公斤賣到40多元……”陳紅回到老家渠壩鎮,結合自己稻田依山傍河等情況,經過市場調研后,決定建池養殖泥鰍和鱔魚。
創業初期遇挫調整目標專養小泥鰍
2013年3月,陳紅回到家鄉投資10多萬元,把自家的4畝多稻田改建成水產養殖場,從市場上購買了近1000斤本土鱔魚和300余斤本土泥鰍投放養殖。由于黃鱔飼養環境和技術要求高,沒過幾個月,陳紅養殖池里的黃鱔大量死亡,當年便賠了3萬余元。
“一是沒有對養殖池進行嚴格消毒,二是黃鱔主食小魚、蚯蚓、禽畜內臟等,成本高難伺候。”陳紅通過上網查閱和請教區農業局水產專家后,找到黃鱔死亡癥結。
在專家建議下,陳紅放棄黃鱔養殖,選擇抗病能力強、不挑食、易飼養的小泥鰍養殖。為此,他又專程去外地學習泥鰍人工繁殖技術。
經過兩年的摸索與實踐,陳紅掌握了泥鰍產卵、孵化、培育、養殖及病菌防治系列技術,把臺灣泥鰍苗和本地青鰍苗的存活率由當初的20%提高至70%。同時,他又投入10多萬元,把養殖基地從當初的4畝擴展到10多畝。
“泥鰍育苗周期20多天,價格0.1元—0.12元/尾;上市出貨周期3—5個月。”陳紅說,成品泥鰍每斤只有10來尾,價格在32元/公斤—34元/公斤左右。養殖戶如果管理得好,扣除成本后每公斤可賺14元左右。隨著周邊泥鰍養殖戶的增多,陳紅加大了泥鰍苗繁殖,打造納溪最大的泥鰍繁殖基地。目前,陳紅的泥鰍繁殖基地年出售泥鰍苗達100萬尾。
“除了城里的超市、餐館等固定客戶外,農村群眾家里有紅白喜事都喜歡來買我的泥鰍。”由于陳紅采取生態養殖模式,瀘州、納溪及周邊超市和餐館都喜歡到他這里來預訂泥鰍。目前他幾個池塘里的成品泥鰍已提前被人預訂了。
“陳老板,我要買13斤泥鰍,下午4點來取貨,隨便幫我宰殺一下……”陳紅說,由于泥鰍非常滑,很多客戶都要求幫他們宰殺。“我準備購買一臺泥鰍宰殺機,一分鐘能宰殺2斤多泥鰍,到時就方便了。”陳紅說,“這口池塘里的泥鰍差不多有50克重了,快到上市時間了……”望著滿塘翻滾的小泥鰍,陳紅喜上眉梢,“今年泥鰍畝產量預計在2000斤左右,按市場價60元/公斤計算,今年僅成品泥鰍就可以收入有20多萬元。”
建養殖合作社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建池塘,塘底要建設扎實,防止泥鰍逃跑。要用塑料網結成天網,防止鳥類捕食。池塘水深1米—1.2米最為適宜,注意水質保護、水溫控制和病蟲害防治……”陳紅說,一人富不算富,如今在泥鰍養殖取得一定成效后,他經常免費向周邊村民傳授泥鰍養殖經驗和技術。
泥鰍養殖周期短,見效快,市場行情好,成為了當地群眾脫貧增收的好項目。目前,聯合村已有近10戶村民想通過養殖泥鰍增收致富。僅今年,陳紅的泥鰍養殖基地接待了10多批前來“取經”村民。
“村‘兩委’計劃以陳紅的泥鰍養殖基地為核心,建一個水產養殖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養殖戶’模式,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示范帶動更多村民養殖增收。”聯合村黨支部書記余文清說。
【陳紅農村創業生態養殖泥鰍】相關文章:
農村養殖的創業12-09
農村養殖創業故事12-09
生態養殖創業計劃書12-09
農村養殖創業項目12-09
農村養殖創業項目12-09
農村小本創業養殖故事12-09
農村創業養殖成功故事06-12
肉羊生態養殖創業計劃書06-19